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素肾动态显像法评估的比较

    作者:葛俊亮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法评估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上的运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单侧梗阻性重度或中度肾积水患者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60例患者肾穿刺造瘘后24 h内引流量是否超过200 mL将60例患者均分为肾积水有功能组和肾积水无功能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肾内血流阻力指数(RI),随后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两组患者的肾内血流阻力指数(RI),肾小球滤过率(GFR)相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肾内血流阻力指数(RI)与肾小球滤过率(GFR)数据分析比较,肾积水有功能组患者和肾积水无功能组患者的肾内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为(0.85±0.05)、(0.74±0.08),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8.93±6.32)mL/min和(23.9±11.8)mL/min,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内血流阻力指数(RI)可在临床作为无创、多功能性诊断单侧梗阻性重度或中度肾积水肾功能的辅助参考标准.

  •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

    作者:祝存海;周红芳;余勇军;陈晓春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患者49例,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待患者全身情况缓解后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49例患者共57例肾脏穿刺成功,失败2例,双侧同时置管10例.失败2例及导管脱出3例行开放肾造瘘.36例发热患者依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后1~3d体温缓解;其中5例因为脓液粘稠堵塞引流管,予以低压庆大霉素液冲洗后缓解.1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术后予以维持水电解质稳定并抗感染治疗,2~14 d内肾功能缓解至Cr 300 μmol/L以下.患者全身情况缓解后行相应治疗.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能迅速有效地解除上尿路梗阻并及时引流尿液,挽救肾功能,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时间.

  • 超声检查在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的应用

    作者:许丽萍;廖济林;邱猛进;黄小惠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73例上尿路梗阻肾积水患者行双"J"管置入术前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肾脏输尿管的常规情况、了解梗阻及肾积水状况,协助选择解除梗阻的手术方法和置管方式,置管后用超声检查观察置管所处状况、梗阻解除、肾积水消失、双"J"管引流效果.结果 经开放手术后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切口尿漏2例,拔管后经膀胱再置管治愈;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后内镜下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内支架管自行脱出1例再置管成功;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全组病例梗阻解除,双"J"管位置正常,引流效果良好,肾积水消失.结论 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具有无损伤,适应症宽,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旭东

    目的:分析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均先进行临床常规治疗与抗感染治疗,随后对其实施经皮肾穿刺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肾脏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肾脏穿刺成功率为92.11%。临床经验证明,导致手术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肾内导丝盘曲空间不足,为患者置入造瘘管开放造瘘后,肾内导丝盘曲空间不足的症状能得到明显缓解。手术后,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为(6.76±3.28)mmol/L,肌酐水平为(156.64±71.88)μmol/L,均低于手术前的(13.27±2.45)mmol/L、(589.78±201.6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其手术穿刺成功率较高,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且该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

  • 重度梗阻性肾积水外科治疗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跃军;李素青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肾积水外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0年2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46例重度梗阻性肾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手术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肾盂手术,8例特大肾积水进行了造瘘手术.术后肾功能恢复的36例患者,平均年龄(31.42±3.6)岁,术后肾功能未恢复的10例,平均年龄(49.31±5.8)岁,后做了肾脏切除手术.结论:患者年龄与外科治疗的预后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肾盂手术适合作为首要选择的术式,特大肾积水患者应首先进行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待肾功能恢复再进行二次手术.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

    作者:张权彬;张玲;余勇军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结果:57例患者成功手术,肾积水及相关并发症明显缓解,无大出血及尿外渗的重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有效的解除梗阻性肾积水,挽救肾功能,为后期的进一步处理提供机会.

  •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26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洪明

    目的:分析研究梗阻性肾积水采取经皮肾穿刺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2014年7月接收的梗阻性肾积水患者26例,采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治疗,分析研究其临床手术效果.结果:肾脏穿刺成功24例(92.31%);穿刺失败2例(7.69%),主要是因为肾内导丝盘曲空间不足,采取开放造瘘以后得以明显缓解,根据临床试验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广谱抗生素以后,症状全部得到显著好转,血常规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术后引流导管脱出2例(7.69%),主要因为术后患者严重咳嗽所致,采取二次抽吸肾脓与广谱抗生素药物以后得到明显好转;临床治疗以后,所有患者术后的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和临床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存在血尿症状的患者增加止血药物.结论:梗阻性肾积水采取经皮肾穿刺治疗,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肾脏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在梗阻性肾积水患者的应用

    作者:杨正平;杨关天;杨建军;胡向农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在梗阻性肾积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中、重度梗阻性肾积水患者30例;其中,结石性梗阻14例,肿瘤性梗阻10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瘢痕狭窄梗阻1例,结核性狭窄梗阻1例,炎性输尿管狭窄梗阻1例.先行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待感染控制、肾功能改善和机体状况好转后实施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30例患者共穿刺32个肾脏,均全部一次性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中、重度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安全、有效,能为后续诊断及治疗创造条件.

  • 双低剂量尿路成像在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锦文;邓义;杜国新;刘玉新;杨壁然;陈旭荣

    目的 研究双低剂量尿路成像(CTU)在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确诊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并接受双低剂量CTU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双低剂量CTU检测肾皮质厚度(RI)和肾皮质CT增强值;同时记录其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以GFR检测结果为依据对肾功能进行分级(分为正常、减弱、受损3级),评估肾皮质CT增强值的肾功能分级结果与上述分级结果的符合率.分析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减弱组和肾功能受损组患者的RI、肾皮质CT增强值差异,经Pearson相关分析RI、肾皮质CT增强值与GF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受试者中,GFR检测结果显示肾功能正常、减弱、受损者分别为29、37、34例.肾皮质CT增强值与GFR肾脏功能分组符合率为87%.GFR肾功能正常组RI、肾皮质CT增强值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肾功能减弱组和肾功能受损组,且肾功能减弱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肾功能受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RI、肾皮质CT增强值与GFR呈线性正相关性(r=0.806、0.851,P均<0.05).结论 双低剂量CTU在梗阻性肾积水患者中RI、肾皮质CT增强值与GFR呈线性正相关性,对肾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车英玉;文建国;王庆伟;王道协;张国贤;李真珍;程敬亮;郑富增

    目的:了解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静脉肾盂造影(IVU)不显影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1例同1周内IVU检查积水侧肾脏显影情况将病例分为显影组(14例)和不显影组(7例),对21例单侧肾积水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查,观察并记录注射造影剂前及注射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肾实质和集合系统感兴趣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7例积水侧肾脏不显影者,动态增强MRI检查均可见造影剂进入肾实质,并可确定尿路梗阻部位.显影组积水侧和对侧集合系统60 min内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显影组积水侧肾实质与对侧以及2组间肾实质和集合系统在60 min内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影组肾实质与对侧肾脏不同时间点R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集合系统在3 min,5 min和30 min及以后时间点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显影组肾实质与对侧肾脏在10 min及以后的各时间点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合系统在3 min及以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积水肾脏肾实质10 min及以后时间点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合系统在5 min及以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为IVU不显影梗阻性积水肾脏提供形态和功能信息.

  • 肾脏皮质厚度、皮质容积大小与单肾功能相关性的64层SCT研究

    作者:王云华;刘瑞洪;侯伟伟;何建军;支科

    目的 研究肾脏皮质厚度、肾皮质容积大小与单肾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6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在对其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后行全肾CT增强扫描,并于2天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肾动态显像检查.根据SPECT检测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72个肾脏分为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重度受损组,分别测量3组病例的肾脏皮质厚度、肾皮质容积大小均值;比较3组间64层SCT测量的肾脏皮质厚度、肾皮质容积大小的差异,分析肾脏皮质厚度、肾皮质容积大小与同侧肾GFR值的相关性,探讨64层SCT测量肾脏皮质厚度、肾皮质容积大小对单肾功能的评价价值.结果 3组间肾脏皮质厚度分别为(0.51±0.1)cm、(0.37±0.12)cm、(0.23±0.80)cm,3组间肾脏皮质容积大小分别为(74.26±11.92)cm~3、(55.28±15.19)cm~3、(27.57±7.02)cm~3.3组之间肾脏皮质厚度及容积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60,77.01,P值均<0.01).肾脏皮质厚度、皮质容积大小与肾脏GFR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778与r=0.815,P值均<0.01).结论 64层SCT增强扫描及相关后处理软件测量的肾脏皮质厚度与皮质容积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单肾功能,可以作为64层SCT评价单肾功能的有用参数.

  • 单侧输尿管梗阻肾脏水通道蛋白的变化

    作者:李又空;张杰;姚颐;谭大青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时肾小管水通道蛋白(AQP)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组织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例单侧肾积水伴无功能行肾切除术的临床肾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评估AQP1及AQP2的表达水平;然后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进一步动态观察梗阻后1,2 d及梗阻解除后1,2,7 d不同时间点AQP1、AQP2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其变化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联系.结果:单侧肾积水患者肾脏病理标本肾小管水通道蛋白AQP1及AQP2表达下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QP1,P<0.01;AQP2,P<0.05);UUO模型中,梗阻后1,2 d及解除梗阻后1 d,AQP1、AQP2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P<0.05),解除梗阻后2 d其表达开始回升(P<0.05),解除梗阻后7 d逐渐恢复,但仍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P<0.05).同时HE染色显示,梗阻1,2 d及解除梗阻1 d时组织学变化以集合管扩张和炎性改变为主,但均于梗阻解除7 d内较快恢复正常,与AQP的大幅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输尿管梗阻将导致肾脏AQP1及AQP2表达急剧下降,且恢复十分缓慢;同时这种下降与组织学改变没有直接联系.

  •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61例临床体会

    作者:胡小保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梗阻性肾积水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手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并开展分析。结果:经手术后肾脏穿刺成功共59例,成功率为96.72%,术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检验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结论:针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梗阻症状,促进肾功能恢复。

  • 64层螺旋CT测量肾积水体积评估肾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日信;曾凤伟;谢昌辉;李秀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测量肾积水体积用于评估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3 d内同时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肾动态显像及64层螺旋CT平扫的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共176例.根据SPECT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及肾功能重度受损组.同时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各组患者的肾积水体积大小,然后对比各组间肾积水体积的差异,并分析肾积水体积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肾积水体积分别为(31.47±3.81) cm3、(83.43±7.81) cm3、(208.53±15.47) cm3 及(577.31±61.32) c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除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积水体积与肾脏G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14).结论 64层螺旋CT测得的肾积水体积与SPECT测得的GFR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积水患者的肾脏功能.

  • CTU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伏红超;毛思鑫;郑琳娜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4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的 CTU影像资料,分析各类型梗阻图像特点;并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48例患者中CTU影像中肾、膀胱立体像及输尿管行走路径及邻近结构显示良好,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基本一致,诊断准确率达97.9%。结论 CTU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显像清晰,可准确判断梗阻原因、性质,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预后及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作者:王迪金;张进;文成勇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预后及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择43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观察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预后及TGF-β1、α-SMA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43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并发肾周围脏器损伤或肾脏大出血病例.试验组术前TGF-β1、α-S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术后TGF-β1、α-S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术前的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分肾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试验组的肌酐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但明显低于术前肌酐水平,而尿素氮及分肾肾小球滤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可以显著降低血TGF-β1、α-SMA水平,有利于肾功能恢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