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动干预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平;乔德才;刘晓莉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ts),由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1817 年)在他的《震颤麻痹分析》(Essayon the shaking palsy)一文中首先描述[1] ,被认为是第二大与年龄相关的、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丢失导致纹状体DA 递质减少为特征的渐进性、不可逆转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2-3] ,堪称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4].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疗效(术后2年随访)

    作者:钱浩;刘金龙;符小丽;冼文彪;柯春龙;刘妍梅;陈杰;郑一帆;叶小帆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 (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等评价其临床情况;术后半年、1年及2年定期随访,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的刺激参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满2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期时间由术前(6.3±0.8) h/d缩短至(2.8±0.6)h/d (P=0.008),术后2年H&Y及PDQ-3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抗PD药物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减少了44.4%.刺激参数:电压由开机时的(1.6±0.2)V增加至(2.3±0.3)V(P=0.001);脉宽由开机时的(61.9±5.1) μs增加至(71.3±14.0) μs (P=0.007);频率由(131.7±5.6) Hz增加至(146.0±18.5) Hz (P=0.006).结论 双侧STN-DBS术后2年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PD药物用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可调控.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可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作者:钱浩;陈玲;刘金龙;黎锦如;何月梅;冼文彪;周鸿雁;张健;刘妍梅;陈杰;陈曦;刘焯霖;裴中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生活质量、情绪、睡眠、认知及术后用药剂量的影响.方法 10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及其变化,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例PD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疗效,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等都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开机未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8%、53%、35%,开机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86%、78%、69%,其中以震颤改善为显著.术后UPDRSⅢ评分及Hoehn&Yahr分级均降低,术后6个月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7%、32%;日常生活质量提高,PDQ-39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1%,睡眠质量较术前改善,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认知功能尤明显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术后6个月较术前减少45%.结论 双侧STN-DBS能明显改善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 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症状的 临床应用

    作者:徐心然;魏倩倩;商慧芳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和路易体沉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PD尚无根治方法,仅能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然而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时也可采用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治疗[1].即使经过这些治疗,仍有部分患者的某些运动症状缓解不佳或出现一些致残性症状,如姿势异常、流涎、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症状等.国外大量文献证明,针对这些难治症状,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然而国内涉足此领域者较少.因此,本文对肉毒毒素在P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帕金森病患者视空间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彭烈标;邵明;陈玲;张素平;秦琴保;刘晓加;祁风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视空间障碍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07年4月至6月在广州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连续就诊并且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的PD患者共107例,用复制立方体评估PD患者的视空间能力,并选用Hoehn-Yahr分级、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Ⅱ)、UPDRS-Ⅲ、UPDRS-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积木测验(WAIS-BD)、韦氏成人量表数字广度测验(WAI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睡眠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非运动并发症等量表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视空间能力与各相关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视空间障碍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 在107例PD患者中有59例(55.14%)出现视空间损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视空间能力与发病年龄、性别、Hoehn-Yahr分级、病程、UPDRS-Ⅱ、UPDRS-Ⅲ、FOM、RVR、WISC-BD、WAIS-DS、焦虑状态、痴呆等相关(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oehn-Yahr分级及病程是视空间障碍的危险因素,而RVR及WISC-BD是视空间障碍的保护因素. 结论 PD患者视空间障碍的发生可能与病情分级、病程、语言流畅性、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训练患者的语言能力、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能力.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对帕金森病症状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美辰;解敬慧;浦兰兰;梁战华

    PD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存在复杂的神经病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机制,借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技术可观察到PD上述两种症状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协助临床诊断.本文现就PET技术在PD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头电针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作者:钱浩;魏萍;林涛;陈玲;刘焯霖

    目的:探讨头电针治疗(scalp electro-acupuncture)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运动、生活质量及术后用药剂量的影响.方法:22例接受头电针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评价运动功能,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治疗前后多巴胺类药物剂量及其变化,并对相关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头电针治疗5周后"关"状态下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P < 0.0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 < 0.05);治疗后多巴胺类药物减少24.4%(P < 0.05).结论:头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研究

    作者:詹晓燕;林玉蓓;刘卫国;李晓荣;王瑶;王莉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PD)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PD患者分为PD组、男性PD和女性PD组,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应用临床量表进行评估,并与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PD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39.76±77.44)ng/mL,低于男性健康对照组[(177.97±97.29 ng/mL,P<0.05)];PD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患者年龄(r=0.244,P<0.05)、发病年龄(r=0.208,P<0.05)、教育年限(r=0.243,P<0.05)相关;男性P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性功能障碍症状(r=0.270,P<0.05)相关;女性P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年龄(r=0.417,P<0.05)、非运动症状的睡眠/疲劳感(r=-0.337,P<0.05)负相关.结论 低血清铁蛋白水平很可能为男性P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水平和一些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作者:詹晓燕;王瑶;刘卫国;李晓荣;林玉蓓;王莉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PD组、男性PD和女性PD组,检测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并与血尿酸水平比较.同时收集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D组的尿酸水平为(315.4±71.8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32.06±83.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性别相关,男性(336.01±74.72)μmol/L,高于女性[(293.25±108.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D患者血尿酸和临床分型相关(r=0.342,P<0.05);PD组(r=-0.255,P<0.05)和女性PD患者(r=-0.32,P<0.05)血尿酸和非运动症状亚组中的心境/认知相关.结论 PD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PD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和一些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云;刘丽星;吕海军;付德才

    目的:了解抗帕金森病(PD)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抗PD的临床治疗药物、新型药物及候选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左旋多巴(L-DOPA)类制剂为治疗PD有效的药物,长期应用L-DOPA类制剂会出现严重的运动并发症.多巴胺受体激动药以选择性高、半衰期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等优势,用于单独治疗早期PD或辅助L-DOPA治疗晚期PD,可推迟或缓解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PD的一线药物.抗PD新型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为α-肾上腺素受体、5-羟色胺(5-HT)受体、腺苷A2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作用于5-HT受体的匹莫范色林在治疗PD精神异常方面有效且耐受性好;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沙芬酰胺,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菲帕麦唑,5-HT受体激动药候选药物SUNN4057、F15599,腺苷A2A受体拮抗药伊曲茶碱及候选药物SYNN15,谷氨酸受体拮抗药候选药物ADS-5102、ADX48621等均可辅助L-DOPA显著改善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为PD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农村与城市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比较研究

    作者:冯霞;张懿

    目的 探讨农村和城市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的特点.方法 对32例农村和39例城市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非运动症状量表(NMSQuest)问卷调查.比较农村和城市PD患者运动症状和NMS发生特点.结果 农村和城市PD患者UPDRS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和城市PD患者发生NMS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NM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PD患者较城市PD患者运动症状重;NMS的发生都非常普遍,但城市PD患者NMS更为严重.

  • 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运动症状的相关因素

    作者:涂丽;田锦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临床特征及PD运动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2例原发性PD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病程、起病年龄及起病类型),比较运动症状特征(起病肢体、首发症状、H-Y分级、临床亚型),比较各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不同药物治疗PD患者比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运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运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56.86%),晚发型为主(75.49%),50.00%的患者以右侧肢体起病,65.69%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运动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80.39%的患者选用药物为单用左旋多巴(LD),LD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5±1.99)年,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平均值为(250±143.98) mg,患者病程、H-Y分级、LD、LED用量及联合≥3类药是PD运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LED是PD症状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PD是以震颤为首发症状、运动症状较重、男性患者为主、以右侧肢体为起病侧为特征,LED是症状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特点

    作者:王艳;刘卫国;章文斌;于翠玉;祝雅静;闫磊;王晓

    目的 分析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ALCT)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的特点.方法 收集南京市脑科医院PD中心已行脑深部刺激(DBS)手术治疗的患者ALCT的相关资料,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分析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运动症状、中轴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不同运动症状改善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患者的运动症状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57.7%,PD的运动症状中震颤、强直、运动迟缓、步态或姿势异常分别改善了75.1%、51.4%、58.9%、57.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轴性损害症状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54.3%,言语、步态和姿势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8.4%,64.6%,4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对PD患者运动症状全面改善,作为DBS术前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DBS治疗估计预后的指标.

  •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婷;田金洲;秦斌;樊东升;刘建平;刘娜;费羽彤;李雨濛;张天清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和北医三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78例,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诊断中医证候,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评价运动症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髓减证(b=0.432,P=0.011)、肝风证(b=0.379,P=0.008)、血虚证(b=0.480,P=0.004)、气虚证(b=0.307,P=0.035)、内热证(b=0.313,P=0.024)与帕金森病震颤症状显著相关;血虚证(b=0.169,P=0.035)、气虚证(b=0.143,P=0.045)与帕金森病姿势步态异常显著相关;阴虚证(b=0.166,P=0.038)与少动显著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震颤症状与中医血虚动风证、内热动风证、髓减证、气虚证显著相关;姿势步态异常与血虚证、气虚证显著相关;少动与阴虚证显著相关,故治疗宜各有侧重.

  • 尿酸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学良;贺娟;安文瑞;丛日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近研究发现尿酸作为体内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通过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以及鳌合铁离子等途径,降低PD的患病风险,减轻PD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血尿酸水平检测可能成为早期诊断PD的可靠手段,而适当提高血尿酸水平可能为预防、治疗PD提供新的路径.

  • 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症状的疗效研究

    作者:石秀霞;于长军;冯蕾;王东霞;杨莹莹

    目的:分析探讨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8例帕金森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施以临床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运动症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以及精力等三个维度方面比对照组患者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运动症状疗效方面,其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76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