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监护病房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分析

    作者:郝燕

    目的:观察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重症监护病房(ICU) HLH 患者7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28 d 死亡率及危险因素。结果:28 d 总体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38%和68%,与增加28 d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ICU计分,P<0.001)和年龄增长(P=0.03)。与增加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因素为ICU住院计分高风险的序贯性器官衰竭(P<0.01)、年龄增长(P=0.04)、淋巴瘤样HLH或不明原因的HLH(P<0.01)。结论:器官衰竭是ICU中成人HLH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中的重要的原因,采用早期特定的细胞毒性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可能会阻止器官衰竭和早期死亡的发生。

  • 挑战: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脓毒症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胡坚

    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都可能是致死性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改变结局的关键.虽然在基因缺陷和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免疫化疗和定向免疫治疗使部分患儿的生存率得到了改善,但在ICU降低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死率依然面临挑战.持续发热、伴随凝血异常的特殊性肝功能不良、高甘油三脂血症、血细胞减少和异常升高的血清铁蛋白是重要的诊断线索.明确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在脓毒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阶段的情况将引导创新免疫介入治疗的实现.

  • 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宏浩;张永红;杨菁;张蕊;黄爽;段彦龙;金玲

    目的 探讨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合并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血液病中心2004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ALCL合并HLH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LCL共48例,合并HLH 3例(6.25%),均在疾病早期出现HLH,其中2例死于红皮病合并感染,1例在原发病完全缓解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今仍存活.结论 儿童ALCL合并HLH不少见,临床以HLH起病的患儿应注意完善淋巴结活检等检查,以除外恶性疾病及减少误诊.ALCL合并HLH患儿病情重,病死率高.尽早确诊及给予强化疗,积极控制细胞因子风暴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此类患儿易合并超敏状态,早期治疗中应尽量避免过敏事件的发生.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林春燕;薛红漫;李文益

    目的 总结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头颅MRI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3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HLH (CNS-HLH)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 (1)CNS-HLH于重症HLH(2例)或在HLH疾病进展时(2例)发生;(2) CNS-HLH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昏迷及抽搐;(3)脑脊液检查见蛋白、淋巴细胞增高,1例发现噬血细胞;(4)头颅MRI表现为硬膜下积液及脑实质局灶性T2高信号;(5)以替尼泊苷(150 mg/m2,每周1次)替代标准HLH-2004方案中的依托泊苷(3例)及给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2.5mg/(kg·d),5 d(2例),CNS-HLH和全身症状缓解2例,治愈1例.结论 CNS-HLH通常发生在重症HLH,病情严重,进展快.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头颅MRI改变等均缺乏特异性.可应用强免疫抑制剂如替尼泊苷及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替代标准HLH-2004方案无法控制的高细胞因子风暴,为造血干细胞移植赢得时间.

  • 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0例分析

    作者:蒙烨;张瑛;何雯

    目的 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HLH患儿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治疗效果以及转归.结果 所有病例均以持续高热起病,均有肝睥肿大,50%患儿有淋巴结肿大;所有患儿二系以上外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畀常,凝血功能异常有17例(85%),高甘油三脂血症15例(75%),血清铁蛋白增高13例(65%).17例(85%)骨髓涂片可见组织细胞增生.12例(60%)和感染因素相关,其中8例(40%)明确与EB病毒感染有关.有6例(3%)按HLH-2004方案正规化疗,达到临床治愈.14例(70%)不规范化疗患儿,8例(40%)仍有肝功能异常和体温波动,5例(25%)死亡.结论 HLH起病急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有明显血象、骨髓细胞学、肝功能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血清铁蛋白改变.对高度怀疑为HLH的患儿,应及早行诊断性治疗,规范按照HLH-2004方案化疗,改善预后.

  •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断与骨髓细胞学特点分析

    作者:刘楠;陈艳玲;佟彤;陈悦

    目的 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其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对于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22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及骨髓细胞学特点.结果 22例患儿均符合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方案诊断标准.均有发热、脾大及血清铁蛋白增高,18/22例(82%)伴外周血至少两系减低,15/19例(79%)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4/20例(70%)伴高三酰甘油血症,14/22例(64%)患儿在初诊时骨髓中找到噬血细胞.结论 骨髓涂片见到噬血细胞不是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必备条件,初诊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复查骨髓有助于指导治疗.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HLH疗效分析

    作者:司英健;秦茂权;张传仓;杜振兰;张晓妹;刘玉环;岳燕;封志纯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疗效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8例HLH患儿行allo-HSCT,观察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移植后10~21 d(中位时间14.3 d)白细胞>1.0×109/L;移植后14~29 d(中位时间19.5 d)血小板>20×109/L.3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发生Ⅱ度急性GVHD,其中1例发生慢性GVHD.3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中2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发生肠道感染,1例合并颜面部蜂窝组织炎;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1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随访6个月~5年,6例患儿无病生存,2例分别死于VOD和脓毒血症.结论 allo-HSCT是治疗HLH的可靠方法,在充分考虑移植风险和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可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

  • 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俊梅;谢正德;申昆玲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以发热、脾肿大、血细胞减少、高铁蛋白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继发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由很多因素引起,其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尤其是EB病毒感染.该文就几种常见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作一概述.

  • 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进展

    作者:杨双;申昆玲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以发热、肝脾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脂血症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免疫异常基础上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性疾病,免疫化疗使该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随着对HLH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为该病的患儿也在逐年增多,发病率要远高于以往的认识.除遗传性HLH外,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多种疾病均可继发HLH,近几年在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患者中也发现了继发HLH.由于与HLH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对患儿所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使得明确HLH发病机制并探究更有效的治疗迫在眉睫.

  •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陈兰勤;刘春艳;谢正德;申昆玲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hemophagocyr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主要死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3例EBV-HLH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转归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失访13例.随访成功的90例患儿中,存活32例,死亡58例,病死率为64.4%.其中未进行化疗的36例患儿病死率高达87.8%,其中33例在诊断后2个月内死亡;接受化疗患儿(化疗组)的病死率为44.9%.化疗组8例诊断后早期死亡病例,其中7例发生重症感染;6例发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7例发生脏器功能衰竭.14例晚期死亡病例中,9例患儿在化疗后病情持续不缓解并终死亡;4倒在停药后出现复发而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较存活组惠儿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而乳酸脱氢酶更高(P1=0.033、P2=0.005,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诊断时间大于4周、未进行化疗及低纤维蛋白原均为与EBV-HLH患儿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其死亡危险度分别为3.436、11.09和1.866.结论 儿童EBV-HLH预后差、病死率高.重症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脏器功能衰竭是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持续疾病活动及复发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诊断时间大于4周、未进行化疗及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为与EBV-HLH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 自身炎症性疾病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亲疏

    作者:胡坚;李赫

    单基因缺陷自身炎症性疾病(AIDs)实体之间是异质性的,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少见.相似促炎性细胞因子谱研究AIDs-MAS、sJIA-MAS和HLH之间的临床与免疫病理机制可能会有新发现.

  • 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主要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陆文娴;罗建明

    1概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而发生过度的炎症反应,造成多组织器官损害的综合征.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促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不断生成,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多组织是其显著特点[1].

  • 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建明;廖宁;刘壮;刘艳明;雷永红

    目的 研究HLH-2004方案诊断和治疗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效果和预后,分析HLH的相关病因.方法 23例(男14例,女9例)HLH患儿,平均年龄3.8岁,其中12例≤2岁.按HLH-2004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进行可能病因的检查和分析其相关病因.结果 相关病因未明组13例(56.5%),病毒感染相关组5例(21.7%);这二组中有4例未治疗的患儿在诊断后2周内死亡,14例使用HLH-2004方案治疗,仅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消化道出血合并深部霉菌感染,其余13例早期均能获得缓解,4例中途退出治疗并死于复发,9例完成治疗后随访1.5~2年无复发.淋巴瘤相关组3例(13.1%),其中2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开始使用淋巴瘤方案(COP)治疗,病情未获缓解,加用HLH-2004方案治疗获得快速缓解,再继续按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治疗.其他相关组2例(8.69%),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各1例,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前者存活,后者死亡.3例诊断后未治疗的患儿全部死亡.结论 HLH-2004诊断标准有较强的诊断可行性.所有HLH患儿对HLH-21304方案免疫一化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可获得快速缓解,依托泊苷很可能是关键药物.部分HLH与病毒感染、淋巴瘤、SLE和HNL相关,半数以上病因未明.

  • 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NK细胞表面受体和CD107a表达

    作者:秦强;谢正德;刘春艳;黄志卓;王亚丽;张寒;赵晓曦;申昆玲

    目的 研究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NK细胞表面受体和CD107a表达,为深入了解EBV-HLH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EBV-HLH、未接受过化学免疫治疗的住院患儿为EBV-HLH组,选取年龄、性别与EBV-HLH组1:1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穿孔素及CD107a表达.予IL-2刺激后再次测定CD107a表达情况.结果 EBV-HLH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例.①两组NK细胞表面受体NKp30、NKp46、NKG2D、DNAM-1和2B4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56+ NK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和CD8+ T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在IL-2刺激前CD107a、CD107a/K562、CD107a/2B4/P815、CD107a/NKG2D/P815和CD107a/2B4/NKG2D/P815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EBV-HLH组在IL-2刺激前后CD107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IL-2刺激前后CD107a、CD107a/K562和CD107a/NKG2D/P815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BV-HLH患儿NK细胞对IL-2的反应出现异常,可能与EBV-HLH的发生有关.

  •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4例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胡惠丽;陈荷英;胡冰;刘钢

    目的 总结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病例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其家系特点等.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4例XL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6类免疫缺陷基因突变位点,并回顾文献.结果 4例患儿均为<5岁男童,以发热起病.入院后予更昔洛韦抗病毒、血浆、丙种球蛋白营养支持、激素抑制炎性反应等治疗,其中3例患儿呈暴发性或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表现,终死于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发病后的生存时间为20 d左右;1例合并EBV相关HLH、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经治疗好转出院.2例有兄弟、表兄弟夭折家族史.4例患儿EBV-CAIgM、EBV DNA均呈阳性,且DNA拷贝数均>108拷贝/L.经6类免疫缺陷基因DNA序列测定分析均明确有SH2D1A基因突变,但位点不同.其中3例患儿的母亲均为与患儿相同的SH2D1A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 XLP男童在婴幼儿发病,多有家族史,临床上常表现为FIM,易并发HLH,表现为SH2D1A基因突变,预后差.临床上怀疑者应尽早行免疫缺陷基因突变分析检查,早诊早治.

  •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文凤云;肖莉;廖美玲;宪莹;温贤浩;肖剑文;管贤敏;于洁

    目的 了解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06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89例EBV-HLH患儿,根据有无CNS受累分为CNS受累组和非CNS受累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表现、初诊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结果 89例EBV-HLH患儿中,39例出现CNS受累;19例患儿有神经症状体征,包括抽搐、意识改变、面神经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激惹、巴氏征阳性、颈强直、角弓反张;9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或蛋白升高;26例患儿头颅影像学异常,包括脑沟加深增宽、脑萎缩、出血、MRI上T2高信号等.CNS受累组患儿较非CNS受累组患儿3年生存率低(66.7%比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CNS受累组患儿铁蛋白增高程度显著高于非CNS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3.921,P=0.024、0.048);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非CNS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43,P=0.008).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异常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134、3.339,均P<0.05).结论 CNS受累在EBV-HLH较为常见.CNS受累的患儿预后较非CNS受累患儿差.神经症状、脑脊液异常与预后关系密切.

  • 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欣;张珏;金润铭

    目的 探讨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42例小儿HLH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男26例,女16例,临床症状以持续高热、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同时部分患儿合并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其它脏器受累;42例中感染相关性26例;非感染相关性5例;剩下11例病因不明;根据HLH-94或HLH- 2004方案治疗后,好转或治愈19例,死亡13例,失访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5例患儿外周血CD3+/CD4+、CD3+/CD8+、CD3- /CD19+、NK(CD3(-)/CD1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示患儿CD4+、NK(CD3- /CD16+/CD56+)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8+、B(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小儿HL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较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改变可能与其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常勇;陈红兵;徐飞;曹波;刘雪梅;赵呈元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HLH患儿、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及33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LH和ALL患儿外周血CD4+细胞和CD4 +/CD8+比值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CD8+细胞显著升高(P <0.05);HLH患儿外周血NK细胞水平较ALL患儿和正常儿童显著降低(P <0.05);HLH患儿缓解期NK细胞水平较急性期显著升高(P<0.01).结论 HLH患儿存严重的免疫平衡紊乱,NK细胞水平除了作为HLH诊断指标外,其水平的升高还可以作为病情好转的监测指标.

  • 噬血细胞综合征102例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

    作者:肖瑾;孙玲;桑丽娜;姜中兴;刘林湘;刘延方;孙慧;万鼎铭;王芳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102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肿瘤相关性HPS多见,共42例(41.18%).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诊断标准中各指标符合率分别为:发热100%(102例),脾大79.41%(81例),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81.37%(83例),高三酰甘油血症38.24%(39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3.92%(55例),铁蛋白升高99.02%(101例),骨髓噬血现象76.60%(72例).用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与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与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肿瘤相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年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