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丽丹

    目的:探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成A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诊的40例健康体检人群组成B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两组的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评价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在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CA19-9(糖类抗原19-9)指标检出水平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检出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验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赖玉姝

    目的:探讨并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当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3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21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 CEA、CA199、CA242、CA724四项标志物的检测,其中胃癌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对212例患者均以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当中两组患者的 CEA、CA199、CA242、CA724等检测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联合检出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会中;任成山;金发光

    肺癌(lumg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与癌相关致死的首要因素,2012年流行病学统计学数据(GLOBOCAN2012)显示世界范围内新增肺癌患者180万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28% [1-3].2015年,估计有1 987 909例新增肺癌患者,预计因肺癌死亡者将达1 732 185例[4].肺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5].我国的肺癌发生率一直很高,有报道显示,如果不控制吸烟和固体燃料的使用无明显改变,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1 800万例死于肺癌[6].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有多种类型的上皮肺癌,NSCLC占肺癌中80% ~ 85%[2,7-8].

  • 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挑战与展望

    作者:陈喜林;孙薇;姜颖;贺福初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疾病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肿瘤标志物的发现研究又多了一个快速、灵敏和高通量的技术平台.但由于临床研究样本的个体变异、材料的高度复杂性、潜在标志蛋白的低丰度等因素的影响,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上述困难而有效利用蛋白质组学手段发现更多、更灵敏、更可靠的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是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 氨肽酶N:肝癌干细胞的治疗靶点

    作者:孙志朋;王学健;房春燕;戴功;徐文方

    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CSC 具有自我更新和肿瘤起始能力,并且处于静息期、慢生长阶段或低分化状态,与肝癌耐药、复发、转移等关系密切。为研究 LCSC 的生长特点,可以通过特异性标志物分选法鉴别分选 LCSC。早期研究表明,细胞表面抗原分子 CD133、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CD90、CD44、CD24)、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等均可作为 LCSC 的特异性标志物。近年发现肝癌中表达氨肽酶 N (aminopeptidase N,APN,CD13)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认为 CD13可作为 LCSC 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将介绍 CD13的结构和主要功能、LCSC 的来源和鉴别、CD13+细胞在肝癌中的作用以及联合用药治疗肝癌等。

  • 纤维连接蛋白B结构域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靶向药物开发

    作者:张美;李光伟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B结构域(extra-domain B,ED-B)作为新的实体肿瘤组织标志物已成为新药开发的优良靶点之一,已有多个抗体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两项Ⅱ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B结构域的抗体融合蛋白(L19-IL2和L19-TNFα)对黑素瘤的疗效显著优于PD-1药物,相关Ⅲ期临床试验也已顺利开展.本文介绍B结构域的生物学特征、新药开发案例和潜在的开发方向,包括蛋白质药物结构改造与修饰、多种药物融合蛋白、适应证拓展、伴随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等,也探讨加强源头创新以扩大新药研发差异化的方法,期望找到新的靶向药物开发热点.

  • 临床实践指南对良好循证临床药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增先;刘乃丰

    目的 阐述临床实践指南(CPGs)对良好循证临床药学实践(EBCPP)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方法 在查阅近年新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上,从生物标志物指导循指南药物治疗、新的循证药物治疗学、药品不良反应(ADR)防治以及临床用药评价4个方面阐述临床实践指南对循证临床药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应主动跟踪新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遵循并坚持循指南药物治疗策略,将新循证药物治疗学成果运用于循证临床药学实践,提供满足于临床、患者需求的临床药学服务,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

    作者:赵继学;王静岩

    目的: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到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两组均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验。结果两组CHE、AFP、AFU、CEA、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E、AFP、AFU、CEA、CA125单个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联合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6.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波;宋秀燕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参与体检的6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结果两组AFU、GGT、CHE、SF等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单个检出阳性率、联合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高。

  • 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肿瘤个性化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张晓鸽;陈思伊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肿瘤生物标志物在个性化治疗过程中可用于肿瘤早期筛查,临床分期与肿瘤诊断,判断 预后、治疗监测和疗效判断,也可作为治疗预测及肿瘤治疗的靶点,提高治疗针对性从而提高肿瘤治愈率,减少患者不必 要的痛苦.本研究主要对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分类、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肿瘤个性化治疗和肿瘤靶向性治疗中的作用进 行综述.

  • 可手术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

    作者:王志勤

    目的 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治疗的作用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88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对原发灶用TSK stericut针穿刺活检,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联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ER-2,所有患者采用CAF方案或TAC方案,疗程为4~6个周期,化疗后1~2周手术.结果 TAC方案总有效率(88%)高于CAF方案(66%)(P<0.05),HER-2阳性者的有效率(85%)较阴性者(63%)高(P<0.05),ER/PR阳性有效率(85%/88%)较阴性者(63%/62%)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AC方案、HER-2阳性独立地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相关.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TAC方案、HER-2阳性、ER/PR阳性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活检针穿刺可用于乳腺癌的术前病理诊断并测定生物学指标,联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ER-2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紫杉醇对HER-2阳性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李冰

    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状况.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肺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患者划分到研究组,并列举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状况.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从SCC-Ag、Pro-GRP、NSE、CEA等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肿瘤患者生物标志物检验上可考虑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此测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上提供一定合理、科学依据.

  •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乔滨;王文静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细胞从正常状态转变为肿瘤的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谱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肿瘤分子标记物就是细胞在非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分子.以高通量结合生物信息学为特点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可以从细胞整体水平上检测到这种变化.近年来,为了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并提高其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新的手段如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和双相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寻找有效的肺癌标记物.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 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尚闹;李涛;孟旭莉;陈杰;莫文菊;孙才兴;丁小文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治疗的作用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分析84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对原发灶用TSK stericut针穿刺活检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 PR、 CerbB-2、 p53,所有患者采用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每3周1 次)或TE(表阿霉素+泰素或泰素帝,每3周1 次)方案化疗2~4个周期,化疗后1~2 周手术.疗效以原发灶B超检查两径乘积变化按UICC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TE方案有效率(80.6%)高于CEF方案(56.6%),CerbB-2阴性者的有效率(75.0%)较阳性者(52.8%)高,p53阳性者有效率(77.5%)高于阴性者(54.5%),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E方案、p53阳性独立地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相关.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TE方案、p53阳性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活检针穿刺可用于乳腺癌的术前病理诊断并测定生物学指标.

  • 精准医疗时代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发展

    作者:王红阳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 新统计我国每年肿瘤新发病例超420万,死亡人数超280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恶性肿瘤死亡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多数被发现时已到中晚期,错过佳治疗时间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精准医疗不断升温的今天,我们逐渐能在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蛛丝马迹",通过积极的预防与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 通过精准医学应对恶性肿瘤是我国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攻克恶性肿瘤的必然选择,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也备受关注.

  •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分析

    作者:郑素娟

    目的: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肿瘤生物标志物,观察两组检测结果,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试验组CA199、CEA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继宏

    目的:研究与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两组均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检测指标为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者CA199、CA125、CEA、AFP、GGT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CA199、CA125、CEA、AFP、GGT等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0%(32/50)、50.0%(25/50)、82.0%(41/50)、68.0%(34/50)、72.0%(36/50),对照组仅AFP检出3例阳性,检出率6.0%(3/50),其余均为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显著效果,且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肿瘤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肖忠华(综述);黄海兵(审校)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对于恶性肿瘤筛查、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发光免疫法指利用标记在抗体上物质发光检验的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通常包括酶标化学发光和无酶标记化学发光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随着纳米金、石墨烯和多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核酸适配体,磁性微球,脂质体,人工模拟酶等的应用[1‐3],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樊飞凤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05.02日-2018.02.02日在本院医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观察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都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接受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数据以及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糖类抗原1-99(49.58±8.24IU/ml)、甲胎蛋白(152.26±105.26ng/ml)、癌胚抗原(28.56±7.25ng/ml)高于对照组,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90.00%)比单独检验更高(p值<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应用.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龚革举;杨定华

    目的 研究临床对患者体内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质健康人员86名作为研究参照,对所有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或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患者体内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患者体内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检验时,观察对象与研究参照在铁蛋白、血清胆碱酯酶等指标上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阳性表现也相对统一,联合阳性率显著高于研究参照.结论 对于临床检验患者体内肿瘤生物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是在实际诊治过程中,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健康筛查等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