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采集器用于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采集效果分析

    作者:赵彩艳;李淑媛

    绝经期妇女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人群,诊断性刮宫是早期诊断常用的方法,但因其操作相对较复杂,疼痛明显,且取材的局限性存在漏诊的可能.并且绝经期妇女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高危疾病,手术创伤易刺激受术者带来较大危险.近年来,临床研究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收集子宫内膜细胞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准确、安全等特点.本站采用环状搔刮法采集绝经期妇女宫内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组织病理方法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使用效果.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翙;陈悦;周烨;丘峻朝;陈萍

    子宫内膜癌缺乏明显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故早期筛查的诊断方法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宫腔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并与常规分段诊刮,全子宫切除术后以及宫腔镜+分段诊刮取材的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妤;郭红燕;李华;王晓晔;卢珊;王洁净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 方法 2008年1~5月,对193例在我院门诊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的患者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组织学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93例中,内膜采集器标本合格率93.8%(181/193),诊刮标本合格率为99.0%(191/193)(χ2=7.412,P=0.006).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13例,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9/13)及100.0%(166/166),准确率为97.8%(175/179);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18例,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7.8%(5/18)及98.8%(159/161),准确率为91.6%(164/179);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良性非增生性病变共10例,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6/10)及98.8%(167/169),准确率为96.6%(173/179);80例取材满意的不孕症患者宫腔细胞学检查判断有无腺体分泌的准确率为100%. 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宫腔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检查有一定意义,但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良性非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

  • 改良子宫内膜采集器在阴道内镜下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奇迅;徐云;郭蕾;余秋蓉;徐兰枝;杨保军;赵卫红;孔令蕤;冯力民

    目的 评价改良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阴道内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对74例可疑宫腔病变患者应用改良子宫内膜采集器(改良采集器组)通过阴道内镜检查评估宫腔状态后采集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并与宫腔镜检查定位诊断性刮宫(诊刮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采集器及宫腔镜定位诊断性刮宫标本满意率均为94.59% (70/74).74例患者中,改良采集器组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7例,其特异度为98.41% (62/63),灵敏度为63.64% (7/11),诊刮组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11例,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3.24% (69/74),Kappa值为0.69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结论 使用改良子宫内膜采集器可在阴道内镜检查后直接进行内膜活检,并且可获取较满意标本.

  • 子宫内膜采集器取材与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姜翔;陈悦;周烨;廖昆玲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SAP-I子宫内膜采集器(简称采集器)取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4例患者采集器取材均满意,采集器、诊断性刮宫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是89.2% (66/74)和90.5% (67/7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器取材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与术后标本的诊断符合率为84.0% (21/25);15例单纯/复杂性增生诊断14例;8例不典型增生和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均与术后符合诊断.采集器取材无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取材与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可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 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香芬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不孕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将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两组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和子宫内膜采集器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两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两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内膜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 子宫内膜采集器双重诊断法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晓丹;季静;郭洁;徐文怡;李岚;姚敏;张保华

    目的 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下称“采集器”)进行液基细胞及“有形成份”双重诊断法,分析该方法对于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69例绝经后B超测量子宫内膜≥5mm的患者应用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将其中颗粒状的“有形成份”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备组织学诊断,余下部分保存备液基细胞制片细胞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随后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采集器细胞学联合“有形成份”组织学的双重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采集器取材及诊断性刮宫术中的出血量及疼痛程度.结果 细胞学联合“有形成份”双重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1.3% (63/69);28例患者在未麻醉下进行子宫内膜取样和诊断性刮宫.采集器取样自觉无痛者10例,轻度疼痛者18例,诊断性刮宫均自觉有痛感,其中轻度疼痛者15例,重度疼痛者13例,3例不能耐受转为静脉麻醉下手术;取材过程中采集器出血量平均为(1.34±1.04)ml,诊断性刮宫出血量平均为(11.88±5.04)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学联合“有形成份”组织学检查双重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基本无痛,出血量少,适用于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

  •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艳;李洪峰;赵淑萍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和负压吸引刮宫术获取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在嘉祥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子宫内膜厚度均≥1.0 cm的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50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先利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再行负压吸引刮宫术.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满意度、诊断结果及疼痛感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标本合格率及病理诊断均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负压吸引诊刮标本满意度率为98.0%、病理诊断结果为单纯性增生25例、 增生紊乱10例、 增生反应5例、 分娩期内膜4例以及子宫内膜息肉3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3.2%;子宫内膜采集器标本满意度率为94.0%、病理诊断结果为单纯性增生23例、增生紊乱9例、增生反应8例、分娩期内膜4例以及子宫内膜息肉3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0.0%.结论 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保守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苏银枝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保守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70例行子宫内膜检查的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取材标本满意率及子宫内膜采集器检测子宫内膜疾病的效能,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价两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子宫内膜采集器取材标本满意率为95.70%,其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灵敏度为69.70%,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70.00%;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29.09±0.57)分]、SDS评分[(30.42±1.09)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QOL-BREF评分为(85.23±1.34)分,与对照组(69.25±1.86)分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保守治疗随访中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媛玲;黄晓芬;庞丽蓉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集于我院住院的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182例,经系统病理诊断发现患者有子宫内膜癌的共有71例,其余111例均未患有子宫内膜癌.对比分析刮宫样本采集和子宫内膜采集器的取材满意度、样本采集时间、宫颈扩张率、患者出血量、疼痛评分(VAS).依照所得的结果判断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种方法的取材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3,P=0.089).子宫内膜采集器法的宫颈扩张率(3.85%与93.96%)、采集时间[(6.35±2.19) min与(11.23±4.26)]、出血量[(1.64±0.63) ml与(15.73±5.41) ml]、VAS评分[(0.82±0.24)分与(4.34±2.43)分]均明显低于刮宫样本采集法(χ2=16.473,P=0.000;t=5.733,P=0.034;t=11.183,P=0.000;t=3.618,P=0.043).以刮宫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1%、95.05%、94.96%.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相比刮宫样本采集法具有成功率高、用时短、宫颈扩张率低、痛感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临床上值得推荐患者使用.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保华;冯晓丹;史益凭;申丽;朱泰来;顾丹萍;李岚;王琴;姚敏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endometrial sampling device,ESD)在子宫内膜病变(endometrial disorders,E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172例疑似ED患者应用ESD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将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涂片;然后将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颗粒状的有形成分行石蜡切片及组织学分析.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诊断性刮宫术,以其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分析ESD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及两者联合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及三种方法在ED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ESD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9%、94.8%、95.3%,细胞涂片法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及联合诊断法(P值均<0.05),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2.5%、93.7%、96.8%,细胞涂片法的诊断敏感度明显低于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及联合诊断法(P值均<0.05),后两者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1.3%、97.8%、91.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不仅可用于涂片法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内膜的有形成分行石蜡切片法组织学诊断,从而提高ESD对于ED的诊断效能.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冯晓丹(综述);张保华(审校)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子宫内膜癌尚无成熟的筛查方案,确诊仍有赖于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子宫内膜采集器因其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的优点,已用于临床上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本文就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宫腔细胞学在子宫内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李占福;齐惠莉

    目的:研究宫腔细胞学的检查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在临床价值.方法:用子宫内膜采集器及分段诊刮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结果:宫腔细胞学直接涂片、液基薄层制片和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证实,采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对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有一定实用价值.

  • 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细胞模块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王玥元;石清芳;周庆云;赵洁;田芳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细胞模块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05例在我院门诊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的患者行子宫内膜采集器取材、诊断性刮宫,用液基细胞学、细胞模块方法进行细胞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液基细胞学与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灵敏度为55%、特异度为82.6%、Youden指数是37.6%,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36.4%、特异度为99.7%、Youden指数是36.1%。细胞模块制片法与金标准结果比较: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90.2%、Youden指数是60.2%,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为54.55%、特异度为98.63%、Youden指数是53.2%。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模块制片,可用于筛查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病变,但在细胞学检查过程中的诊断技术及取材工具还有望于提高。

  • 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及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群;黄平;谢家滨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中医科及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液基细胞学、子宫内膜采集器、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仅进行子宫内膜采集器筛查法检查;同时进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进行对照,以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变、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的细胞学检查结果的总准确性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筛查,诊断准确性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学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作者:黄平;向群;刘媛玲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在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妇科接收的156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性刮宫、子宫切除术及宫腔镜病理活检确诊子宫内膜癌97例,非子宫内膜癌59例.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及诊断性刮宫标本采集需要采集时间、患者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发生率以及取材满意度.根据病理结果,用灵敏度等指标评价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结果 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顺利完成156例,取材满意度为100.00%(156/156);诊断性刮宫顺利完成153例,3例患者因高龄、宫口过紧取材失败,1例标本未见组织物,取材满意度为97.39%(149/153);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度低于子宫内膜采集器,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52,P=0.061).子宫内膜采集器宫颈扩张率为3.21% (5/156),诊断性刮宫为94.87% (148/156),诊断性刮宫高于子宫内膜采集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98,P<0.05).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宫内膜细胞及组织需要时间短于诊断性刮宫,出血量少于诊断性刮宫、VAS疼痛评分低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92、10.756、2.385,均P<0.05).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灵敏度等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4.305、8.720、9.192、13.248、23.013,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出血量少、痛感小、风险低等优点,其用于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子宫内膜癌中,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