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分析

    作者:陆佳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应用价值.方法 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确诊并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基础治疗,并实施紧急开颅手术.术后送入ICU病房实施重症监护.对照组仅实施特级护理,不给予颅内压监护;护理组在对照组特级护理基础之上,给予颅内压监护,比较两组患者1周死亡率、1年死亡率、植物生存率.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1周死亡率为8.57%,1年死亡率为21.43%,植物生存率为28.57%;对照组患者的1周死亡率为24.29%,1年死亡率为37.14%,植物生存率为45.71%.护理组的1周死亡率、1年死亡率及植物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护,可显著降低近期及远期死亡率,提高近期和远期生存率,并降低植物生存率,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 颅内压监护下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

    作者:郭建敏;陈根柱;施慧亭

    目的:探讨继发性脑损伤在应用颅内压监护后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2011年~2012年收治的进行颅内压监护并存在继发性脑损伤96例患者资料.结果:监护时间3天~21天,感染2例,脑脊液漏10例,所有病例无植入探头导致的出血.颅内压波动在正常范围者34例,颅内压异常升高后发现血肿者22例,发现水肿、梗死、脑积水等所致者40例.预后良好59例,中残22例,重残12例,死亡3例.结论:对继发性脑损伤进行颅内压监测,能实时准确了解颅内压力变化,发现异常可第一时间处理,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吴昌松;宁丽洁;耿亚兰;罗晓镜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颅脑疾病患者7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颅内压监护,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监护基础上实施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结果:在患者后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死亡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颅脑疾病患者来说,进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治疗非常有效,能从根本上促进患者康复.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颅内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严英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颅内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外伤颅内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持续血压监测及护理,研究组加用颅内压监护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颅内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

  •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病人的应用

    作者:徐彬;秦立森;扬生河;孟建国

    目的:本文重点研究了颅内压监护技术对临床诊治水平和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改善的意义. 方法:通过对40例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长时间持续的颅内压力监测,并和参照样本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结果表明实施颅内压监护技术的患者并发症少,死亡率降至17 .5%,且手术效果良好;相比而言,参照样本则并发症状明显增多,死亡率增至33 .3%. 结论:研究表明,颅内压监测技术对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及术后疗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颅内压监护在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鲁春鹤;张磊;李明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中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手术指征明确脑出血患者( GCS<8分),随机分2组,颅内压监测组( ICP组)术中置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手术中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ICP组预后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 脑出血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王晓辉

    目的:讨论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过后进行护理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护理的内容和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所有40例患者在手术过后均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及颅内压护理,治疗效果良好,高于预期。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过后行颅内压监护,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值得借鉴。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压与脑灌注压的变化及其监护方法

    作者:廖琦;周冀英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颅内压、血压及脑灌注压的正确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急性期这三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近来关于颅内压、血压的观点,指出监护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有创及无创监测颅压的各种方法及其利弊.

  •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浩;杨小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在成人,颅缝闭合后,颅腔内的容积即相对固定不变,为1400~1500 ml;颅腔内容物主要为脑、血液和脑脊液.正常情况下,颅腔内的容积与颅腔内容物的总体积是相当的,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也保持相对恒定的比例,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若以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得的蛛网膜下腔压力表示颅内压,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0.7~1.8 kPa (8~18cm H2O,1cm H2O=0.098 kPa),儿童为0.5~1.0 kPa(5~10cm H2O).

  • 颅内压监护在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意义

    作者:王迪;孟伟;张文辉

    目的 研究探讨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69例伤后24 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无手术指征,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护治疗组34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传统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颅内压持续监护,用美国产Merquette监护仪进行4~7 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5例):进行脱水、止血、防治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结果 颅内压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颅内压>40 mm Hg或入院后颅内压很快进行性增高,行头颅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移位明显,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颅内压监护中发现达中度增高(20~40 mm Hg),头颅CT检查示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平稳好转.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行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颅内压监护

    作者:李洪波

    颅内压监护(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传感器探头置于颅腔内,导管与传感器的另一端与ICP监护仪连接,将ICP压力动态变化转为电信号,显示于示波屏或数字仪上,并用记录器连续描记出压力曲线,以便随时了解ICP的一种技术.颅脑创伤后常伴有ICP增高,根据ICP高低及压力波形,可及时准确地分析病人ICP变化,对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治疗,估计预后都有参考价值.因此颅脑创伤后对ICP监护的实行,已成为颅脑创伤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

  • 重型颅脑损伤诊治进展

    作者:周学萍

    近年来,重型颅脑外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的治疗与康复理论不断提出和发展,但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仍旧很高.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颅内压监护、高渗盐溶液以及亚低温疗法等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邵帅;王兆斌;李龙

    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颅内压预测与治疗,研究组颅内压监护治疗,对比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电解质紊乱与肾功能损害发生几率以及颅内压增高时护理人员的即时反应、30 min反应与60 min反应人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6.1±3.5)d、(817.2±111.3)mL均低于对照组(16.9±2.9)d、(1704.3±202.9)mL,肾功能损害12.0%、电解质紊乱16.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0.0%,即时、30 min反应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生存质量,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7.5%高渗盐水治疗脑出血后颅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炜昕;肖华;江振汝;马劲光

    目的 评价7.5%高渗盐水降颅压的效果.方法 对19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组.治疗组随机使用高渗盐水(HS)或甘露醇降颅压,对照组单用甘露醇降颅压.术后监测每次降压治疗后颅内压的变化,并监潮血清Na+离子及渗透压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内HS和甘露醇的降压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血清钠离子和渗透压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 脑室置管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令涛;王永志;宁亮;谢兰军;李严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颅内压(ICP)监护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ICP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ICP监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性溃疡和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CP初值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作用.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IC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改善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 颅内压监护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建;盛罗平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护(IPM)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A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6例ASCI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IPM,根据患者监护结果予以针对性治疗.进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甘露醇使用时间、甘露醇使用剂量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甘露醇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IPM应用于ASCI患者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此举可有效减少甘露醇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剂量,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持续性颅内压监护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手术时机及甘露醇用量调控的指导价值研究

    作者:周丹;刘茹;刘俊

    目的:探讨持续性颅内压监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及甘露醇用量调控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监护组(n=27)和对照组(n=27).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行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监护组在颅内压数值指导下调控甘露醇用量,对照组则依据患者意识情况、影像资料等调整甘露醇使用频次.比较两组手术时机、甘露醇减量时间、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监护组手术介入时机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监护组甘露醇减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O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监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护可以有效调控甘露醇用量,指导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促进预后恢复,在个体化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

  • 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作者:陈国坚;朱道平;卢智;刘仕武;沈冠豪;沈绍星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颅内压监护在小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林丽;谢静慧;魏晓玲;周玉华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儿4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主要采取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通过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实验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颅内压监测仪,通过正确的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根据颅内压的数据,预先性的发现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前瞻性的采取一系列干预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未出现病死情况(0),对照组患儿出现2例死亡病例(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再出血方面,实验组出现1例(5.00%),对照组出现3例再出血(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出现1例重残患儿(5.00%),对照组出现4例重残患儿(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住院天数方面,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4±3.4)d,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6.5±5.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实施颅内压监护,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及时处理,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的护理观察

    作者:曾丽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颅内压监护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血压监测,观察组采用颅内压联合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3.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5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颅内压监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