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向复位瓣技术用于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卫兵;王天霆

    目的 探究根向复位皮瓣技术在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日~2017年2月20日36例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根向复位瓣技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患者,其术后角化龈厚度、角化龈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仅存在5.56%的患者出现龈钩探诊出血的情况.结论 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中使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够取得较高的价值,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患者,其接受根向复位瓣技术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恢复,安全有效.

  • 局部带蒂黏膜瓣附着龈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潘巨利;梁磊;邢汝东;陈溯;马金玲

    目的 探讨一种能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劲松口腔方庄医院种植中心、北京口腔医院特诊特需科门诊需行种植修复病人10例,牙缺失时间均在8年以上,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仅为0.8~1.5mm,行局部带蒂附着龈重建术,术后6周行种植手术,常规负荷.分别观察附着龈重建术前,种植术前,修复前,修复后缺牙区附着龈宽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局部带蒂附着龈重建术后均获得了5~6mm的附着龈宽度.随访观察4~32个月,未见明显附着龈退缩.结论 局部带蒂附着龈重建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稳定,是临床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有效方法.

  •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增加种植区域角化龈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敏;张凯;董静;徐宝华

    目的:通过观测根向复位瓣和游离龈瓣移植术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二者增加角化龈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下颌磨牙区角化牙龈不足的种植患者一期进行埋入式种植,分为3组:第1组(平均年龄41岁,10例)和第2组(平均年龄25岁,10例)在一期种植后2个月行游离龈瓣移植术,3个月后行种植二期手术;第3组(平均年龄44岁,10例)在一期种植后3个月行种植二期和根向复位瓣手术。在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术前测量缺牙区角化龈宽度,术中测量角化龈厚度。术后1、6个月分别测量角化龈宽度,并对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移植术后1个月,第1、2组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分别为(3.1±1.2)、(3.5±1.0)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6个月第1、2组角化龈宽度分别为(3.0±1.3)和(3.5±1.0)mm,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根向复位瓣术后1个月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为(2.6±0.5)mm,术后6个月为(1.9±0.3)mm,与第1组(术后1、6个月时角化龈宽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0)。结论游离龈瓣移植和根向复位瓣均可以增加种植区域的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瓣移植在种植后6个月内较根向复位瓣角化龈增量更多;年龄对游离龈瓣移植增加角化龈的效果影响不大。

  •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王乾锋;刘宏伟

    目的 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代替上皮下结缔组织瓣在Ⅰ类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犬尖牙上制造Ⅰ类牙龈退缩模型,实验组用ADM加冠向复位瓣治疗,对照组用单纯冠向复位瓣治疗.观察和测量比较基线和术后8周时牙龈退缩高度、临床附着水平、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等.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治疗牙龈退缩的根面覆盖率为52.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实验组的角化龈宽度和高度比基线时分别增加1.06mm和0.18mm,而对照组则比基线时分别减少1.19mm和0.27mm,两者比较,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ADM代替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Ⅰ类牙龈退缩,能比单纯冠向复位瓣获得更高的根面覆盖率,并显著增加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

  • 角化龈宽度对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观察性研究

    作者:杨倩;陈富军;李昌;唐礼

    目的:观察分析角化龈宽度对种植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科门诊接受义齿种植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膜龈联合位置进行确定,测量有效角化牙龈宽度,观察各项牙周指标.结果:角化龈宽度0-1mm或1-2mm组,患者的MR牙龈退缩程度、BL骨丧失、BI出血指数、PD探诊深度、mPI菌斑指数均升高,而角化龈宽度≥2mm,明显下降,3组间相比较,MR牙龈退缩、BI出血指数、PD探诊深度、mPI菌斑指数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m的角化龈宽度对于种植修复效果的维持稳定.

  • 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影响种植体存留率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明一;王慧珊;刘剑楠;王震;周恬;曲行舟

    目的 分析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术后影响种植体存留率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下颌骨缺损行腓骨重建后牙种植体植入的患者资料共20例,从角化龈是否缺失、软组织厚度和移植骨高度等三方面收集数据,与种植体周围边缘性骨吸收量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角化龈完全缺失12例,单侧缺失5例,完全保留3例.重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软组织厚度分别为(5.88±0.54)mm,(3.46±0.30)mm和(3.17±0.31)mm;移植骨高度分别为(2.36±0.23)mm,(2.17±0.19)mm和(2.05±0.22)mm.种植体植入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近中MBL 值分别为(1.09±0.32)mm,(1.22±0.37)mm 和(1.36±0.46)mm;远中 MBL 值分别为(1.10±0.29)mm, (1.25±0.31)mm和(1.35±0.39)mm.经统计学分析,角化龈、软组织厚度与边缘性骨吸收值成正相关,移植骨高度与边缘性骨吸收值成反相关.结论 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种植患者,应尽量增加移植骨高度,减少软组织厚度,并且在颌骨切除时,在保证切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保留角化龈.

  • 上腭游离角化龈移植在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俐

    目的:评价游离角化龈移植在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中的作用。方法22例部分牙齿缺失(24颗)附着龈宽度不足的种植牙患者接受游离角化龈移植。观察术后1年角化龈宽度、移植瓣面积和移植瓣收缩率。结果移植后1年,全部移植的游离角化龈均成活,全部植体24颗存留率100%。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角化龈宽度有显著增宽,移植瓣面积有显著性收缩,收缩率为25%~67%,平均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角化龈移植术对于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是有效的,移植瓣在术后1年有显著的收缩。

  •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钢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在2期手术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比对往期同样口腔疾病的种植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临床比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邻牙吻合度、牙冠美观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牙齿不完美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牙齿修复总有效率且能完美修复和重建颊侧角化龈,并达到与临牙相似的美观度.

  • 影响角化龈再生的若干因素

    作者:米娅莎尔·呼加合买提;周延民

    种植义齿周围充足的角化牙龈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充足的角化牙龈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软组织解剖形态,同时也为种植义齿的红白美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角化牙龈由表面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这种结构相比于无角化上皮,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在外界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保持其上皮袖口相对稳定的形态,形成了口腔内第一道软组织屏障.关于缺牙区角化龈消失或不足的病因及发病的机制,目前鲜见文献报道,为了掌握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增量的有效方法,本文讨论了影响角化龈宽度的若干重要因素.

  • 槲皮素对人口腔上皮细胞再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作者:米娅莎尔·呼加合买提;李雪;吕慧欣;丁鑫鑫;周延民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口腔角质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s)再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及迁移实验验证槲皮素对人牙龈角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的药理作用.通过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作为炎症刺激因子构建体外炎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TGF-β3的表达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基因表达验证槲皮素的抗炎效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GF-β1和TGF-β3的分泌水平.结果:20μmol/L槲皮素促进HOKs的增殖与迁移,并提高TGF-β3的mRNA水平与蛋白质表达,而50μmol/L槲皮素对TGF-β1的表达有促进作用.20、50μmol/L的槲皮素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结论:20μmol/L槲皮素在体外实验中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并且促进HOKs再生.

  • 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探讨

    作者:彭文军;张海燕;郝蕊;秦红霞

    目的 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量并比较术前、冠修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转移角化组织的宽度及厚度,记录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结果 冠修复后1、6、12个月,转移组织角化特征明显,组织健康,质地色泽与邻牙一致.3次测量宽度均值分别(3.25±0.40)mm、(3.04±0.34)mm、(2.97±0.32)mm;厚度均值分别为(2.05±0.20)mm、(1.91±0.23)mm、(1.84±0.25)mm;与邻牙角化龈的宽度(3.19±0.42)mm和厚度(1.96±0.23)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和BOP阳性率与邻牙接近,呈健康牙龈形态.结论 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效果可靠.

  • 滑行腭瓣增加上颌后牙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的临床评价

    作者:罗智斌;邓惠芬;徐佳丽

    目的:探讨Ⅱ期手术时利用腭侧滑行瓣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体颊侧的角化牙龈宽度的可行性.方法:18例患者58枚种植体,颊侧角化牙龈不足,Ⅱ期手术使用全厚腭侧滑行瓣颊侧复位,种植修复完成后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术前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平均宽度(0.30±0.45) mm,术后为(3.50±0.64) mm,平均角化龈宽度增加(3.20±0.88)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期手术时利用腭侧滑行瓣可提高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周角化龈宽度,该方法技术简便易行,可预测性好.

  • 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在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探讨

    作者:朱光恒;卢杰英

    目的 分析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治疗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过窄或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过窄或缺失患者作为试验组(二期手术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同时选取60例往期相同口腔疾病种植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颊侧角化龈重建),对比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厚度及宽度、 牙冠美观度、 与邻牙吻合度及牙齿不完美度.结果 试验组的角化龈厚度及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牙冠美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与邻牙吻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不完美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治疗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过窄或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修复并重建颊侧角化龈,满足患者牙齿美观需求.

  •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对比

    作者:李燕;叶俊

    目的 探讨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牙缺失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游离组和根向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角化龈宽度.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且游离组明显高于根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治疗角化龈缺失成效显著,但游离龈瓣移植术效果更稳定,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加角化龈宽度.

  • 两种附着龈重建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文锦;潘巨利;贾斌

    目的:观察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需种植修复且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为0.5~1.5 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组和游离龈移植组(n=10);两组均于附着龈重建术后8周,行常规种植修复.观察两组附着龈重建术前、术后2周和1个月,种植术后3个月,种植上部修复后1年的附着龈宽度变化.结果:局部带蒂黏膜组附着龈重建术后1个月,附着龈增量(4.67±0.41)mm,种植上部修复后1年附着龈退缩宽度(0.30±0.03)mm;游离龈移植组,附着龈重建术后1个月附着龈增量(4.40±0.54)mm,种植上部修复后1年附着龈退缩宽度(0.80±0.04)mm.结论: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可使附着龈有效增量,而游离龈移植术种植上部修复后1年附着龈退缩量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