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妍春;任秀瑜;康紫薇;雷春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68例PD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PPV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手术时间、眼内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7±11.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4±13.5) min,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89.3±20.1) μm,明显低于对照组(331.5±22.4)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压[(17.4±3.3) mmHg vs (18.7±3.5) 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为无菌性眼炎、术后再出血、术后感染和再增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 (6/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9% (1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PDR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翠玲;赵仲平;廖继波;欧波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将112例PDR患者180只眼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90眼)与对照组(54例,90眼),对照组给予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Ⅳ期好转率为84.4%,Ⅴ期好转率为64.3%,Ⅵ期好转率为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23.3%以及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在PDR患者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同时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口服荧光素钠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雨晴;张招德;余铮;林文雅;唐涵锋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口服荧光素钠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8例(10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眼联合术前空腹30 min口服荧光素钠为观察组,50眼未口服荧光素钠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比较两组患眼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并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视网膜电流图(ERG)的b波波幅情况。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8眼(94.1%),不变2眼(3.9%),视力下降1眼(2.0%),对照组视力提高46眼(92.0%),不变2眼(4.0%),下降2眼(4.0%),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ERG比较b波波幅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荧光素钠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识别玻璃体残留的皮质,彻底清除玻璃体皮质并且提高手术成功率,ERG的b波检测显示荧光素钠对视网膜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观察

    作者:张彦来;徐军;刘宁朴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入选病例根据术前B超及术中眼底所见分为4组:单纯玻璃体积血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组(Ⅰ组)、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Ⅱ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Ⅲ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组(Ⅳ组),对以上4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4.9%;Ⅱ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1.1%;Ⅲ组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41.9%;Ⅳ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72.0%.Ⅰ组与Ⅱ组的视力改善率经x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x2=0.529,P=0.467),而Ⅲ组视力改善率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1、0.016).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在黄斑未受明显累及时手术治疗将有町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和增殖膜中CD73表达的研究

    作者:郎敏;袁容娣;陈春林;霍妍;邹欢;叶剑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 (30.34±6.41) μmol/L,P=0.000;(0.84±0.08) vs (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 =0.318,P =0.230;r =0.341,P=0.197).结论 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 中药联合玻璃体切割切术治疗PDR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威奇;李振华;蒋文丽

    目的:为了观察中药对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0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增殖期 PDR患者58例,共61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2周始予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片,治疗3、6个月后复诊,行视力、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 )、眼部彩超检查。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复诊时,治疗组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ERG 的a波、b波、OPS 波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振幅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V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RA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对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PDR患者的视功能及眼底血流速度有改善作用。

  •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和玻璃体瘦素水平分析

    作者:李春霞;郑志;陈燕;陈海冰;王敬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PR)的病理特征是,纤维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如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视网膜脱离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目前,PR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增殖性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和关键的作用.瘦素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业已证实,瘦素可调节体内能量的平衡,不仅如此,瘦素还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伤口愈合的作用[1].我们通过检测血清和玻璃体中瘦素的含量,以探讨瘦素与PR的关系,从而揭示瘦素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永坚;陈真;李勇

    目的:探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提供合理的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85例(112眼)PDR患者术后两周内的眼压情况,并且对临床引发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为29.4%(33眼),不同手术方式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分期呈现Ⅵ期>Ⅴ期>Ⅳ期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眼内填充平衡液时高眼压的发生率15.4%,较硅油(37.8%)和全氟丙烷C3F8(47.8%)填充明显偏低(P<0.01),术后出血组高眼压的发生率为83.3%,明显高于术后无出血组(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方式、眼内填充物、术后出血为影响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选择23G玻璃体切割术,避免术后出血,眼内以平衡液填充可以有效降低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

  • 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盘如刚;胡玉章;胡轶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点和并发症.方法:对32例患者34只眼具有玻璃体积血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结果:(1)炎症反应程度:所有施行手术眼中,只有11只眼(32.35%)发生短期的房水闪辉;(2)视力改善情况:29只眼(85.29%)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超过2行,5只眼(14.71%)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没有改善;(3)眼压变化:术后2周内的眼压较手术前高,有9只眼(26.47%)发生一过性的高眼压,术后第3月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4)全身情况:术前和术后全身血糖和血压的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在控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 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丽波;黄菁;陈舒怿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6-01我院确诊DR患者120例2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分为:联合组60例120眼采用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60例120眼仅采取PR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of macula thickness,CMT)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BCVA值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CMT、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的CMT、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效65.0%、有效30.0%、无效5.0%,对照组显效50.8%、有效36.7%、无效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PDR较单纯PRP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 两种绷带镜在糖尿病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后对角膜的影响

    作者:陈佳佳;王文战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角膜绷带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后对糖尿病患者角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拟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69例69眼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A组36例36眼,术中使用直径为13.8 mm角膜绷带镜覆盖于角膜表面,非接触广角镜下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手术结束后去除绷带镜;B组33例33眼,同法使用直径为14.0 mm角膜绷带镜,以相同方式实施手术.术前和术后1、2、3、7d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术前和术后7d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测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和42%(x2=0.004,P=0.949).术后第1、2、3、7d两组患者角膜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7%和45%(x2=0.022,P=0.883),44%和45%(x2=0.007,P=0.933),44%和42%(x2=0.029,P=0.886),42%和39%(x2=0.037,P=0.848);两组患者间各时间点角膜上皮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7d时,A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779.25±329.55、2777.14±331.17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0.585);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678.61±335.64、2672.45±336.25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4,P=0.086).术前和术后7 d时A组角膜厚度分别为519.25±23.42、542.03±25.9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4,P<0.001);B组为525.64±20.97、551.33±27.8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4,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使用不同类型角膜绷带镜,手术前后角膜上皮完整性无差异.不同类型的绷带镜均可有效保护角膜上皮,术中可保持良好的角膜透明性.

  • 两种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丽;段文黎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术(sub-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sub-PRP)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的疗效及其对黄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眼科接受sub-PRP的PPDR患者24例43眼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PRP的PPDR患者37例66眼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视网膜变化情况,并用OCT观察治疗前后黄斑厚度和容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mo后视力有效率和视网膜有效率分别为77%和81%,对照组视力有效率和视网膜有效率分别为76%和8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黄斑子区厚度及黄斑容积术后1 mo达到高,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且观察组黄斑子区厚度及黄斑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o观察组的黄斑子区厚度及黄斑容积已回落到术前(P>0.05),对照组的黄斑子区厚度及黄斑容积仍高于术前,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mo两组的黄斑子区厚度及黄斑容积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sub-PRP对PPDR的疗效与PRP相当,并且对黄斑的影响较小.

  •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全视网膜光凝对 PDR合并虹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供血影响

    作者:王勇;石兴东;胡博杰;边领斋;李筱荣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全视网膜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虹膜新生血管( iris neovascularization,NVI)患者视网膜供血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21例21眼PDR合并NVI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术前、术后3 mo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retinal artery, CRA )、睫状后短动脉( sho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sPCA )、眼动脉( ophthalmic artery, O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 )、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 mo CRA的PSV、EDV较术前明显升高,而RI值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P<0.05)。 sPCA及OA各项血流参数手术前后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可以提高PDR合并NVI患者术后CRA的血流速度,降低远端视网膜血管的RI,改善眼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延缓或阻止患者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发展与发生。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作者:俞学群;曹国平;汤明霞

    目的:观察对比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注射雷珠单抗)与单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入住我院PDR患者112例125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56例61眼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的药物治疗,之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56例64眼患者单行玻璃体切割术。分析2组患者在术中、术后若干临床指标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电凝止血频率及医源裂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00±13.00 min vs 133.00±14.5min,11%vs 34%,5%vs 20%(均 P<0.05)。试验组术后1 mo内前房和玻璃体腔积血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7% vs 23%,5% vs 12%(均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更好,0.375±0.210 vs 0.261±0.170(P<0.05)。
      结论: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前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黄斑区出血的手术时机

    作者:张燕;董文丽;李冬育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黄斑区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12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术的PDR合并黄斑区出血患者62例62眼.其中38例38眼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2mo后行玻璃体切割术.24例24眼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中根据有无合并虹膜虹变、视盘新生血管及有无晶状体等行眼内BSS或硅油充填,使视网膜得到良好复位.结果:病程<2mo组术后视力≥0.1者16眼(67%),病程≥2mo组术后视力≥0.1者9眼(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3,P=0.001).病程<2mo组与病程≥2mo组术中眼内填充材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8,P<0.05).结论:病程≥2mo的PDR合并黄斑区出血患者术中眼内填充材料宜采用硅油限制出血,使视网膜良好复位.在病变后2mo内手术治疗,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前后房水中VEGF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双;付汛安

    目的: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变化,研究VEGF在P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前后的房水标本,以30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VEGF的浓度.结果:PDR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 (P<0.05).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VEGF积极参与了PDR的发生发展,并与P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 TA玻璃体腔注射结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

    作者:马先祯;毕宏生;王兴荣;董卫红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优点和并发症.方法:对36例48眼具有玻璃体积血的PDR眼,术前5~7d玻璃体腔内注入TA 0.1mL(40g/L)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TA 0.3~0.5mL以帮助辨认玻璃体后皮质.结果:炎症反应程度:有4眼(8%)术后瞳孔区可见少量渗出膜,术后5~7d渗出吸收;15眼(31%)房水闪辉,术后3~5d,房水闪辉消失.所有病例都没有发现手术后感染.视力改善情况:39眼(81%)视力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大于2行),7眼(15%)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没有改善.眼压变化:玻璃体腔注入TA前后平均眼压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手术后1wk内监测平均眼压比术前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后第3mo和术前相比,其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TA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在治疗PDR中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王冰;陈平;翁景宁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8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随访3~24mo,对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者62眼(72%),但部分患眼出现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高眼压、玻璃体出血、并发性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手术能挽救大多数眼球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但对手术并发症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 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仲群;陈佳佳;黄振平;吴网兰

    目的:评价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07眼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共107眼随访3~36(平均13. 5±2. 5)mo,91眼(85.0%)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改善,植入人工晶状体35眼,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91眼(85.0%),视力不变10眼(9.4%);视力下降6眼(5.6%).术后40眼≥0.1(37.4%).22眼<0.01,21眼0.01~0.05,24眼0.05~0.1,35眼0.1~0.3,5眼>0.3.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及缺血性黄斑改变.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术后炎症反应前房纤维渗出增加、后囊混浊,均可自愈或经治疗痊愈.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办法.

  • 两种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疗效比较

    作者:张泽华;徐晖;莫小花;李迎芬;李海连;王燕群

    目的:对比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11/2016-05于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28例195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G+组64例97眼,23G组64例98眼.25G+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术,23G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d,1wk,1mo.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眼压、佳矫正视力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G+组手术时间短于23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的视力分布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的视力分布(P<0.01);两组同期的视力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与手术1d,1wk,1mo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亦然.两组同期的眼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的医源性损伤率为4.1%,显著低于23G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23G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术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DR,但是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优势,是治疗PDR的更好选择.

142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