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校护理专业中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李玉霞;李丽萍;许梅花

    目的 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8.3%的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与西医相关课程比例设置不满意,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一般;62.3%的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只有30.O%的学生认为中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自己未来工作比较重要.结论 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应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和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中医特色临床能力的培养.

  • 高职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作者:杨支兰;孙建萍;姚太平;李红梅

    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贯穿教学始终"为指导思想,对高职学生的老年护理学课程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护理专升本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思考

    作者:李永红;金瑞华;郑洁;丁珍珠

    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探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即要突出护理特色,加强人文教育和社区护理教育,改革实践教学,增设护理科研、医学统计学等课程,以期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较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韩丽沙;郝玉芳

    目的 调查中医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材建设思路.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4所中医院校本科护理专业的教育规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体系、使用教材版本等.结果 14所中医院校护理学院(系)本科的办学规模较大,平均全日制在校生1000名左右;有3种不同的专业方向;中医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较大差异,中医基础与中医护理课程必修的总学时在119~488学时;选用教材较随意.结论 中医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满足现代护理教育的需要,整合中医基础与中医护理课程.中医护理教材应单独编写.

  • 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四年制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作者:梅碧琪;陈伟霞;周英

    介绍了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四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并分析了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如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要;贴近专业、符合临床需要;内容精简、力求实用;课程安排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提出了对我国内地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学士 课程
  •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

    作者:李薇;张金华;张海燕

    目的 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 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 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张翠娣;廖晓琴;季晓鹏;鲁剑萍

    针对学生在临床实习前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缺乏有效融合的问题,我院在四年制护理本科课程中增设了护理综合操作实践小学期课程,旨在通过组合护理技能操作.依托模拟平台,进行互动式训练,提升学生的护理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护理操作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 两年制护理学硕士培养模式的评价及思考

    作者:颜君;尤黎明;徐俊梅;黎青;张美芬;陈琪尔;林细吟;万丽红;覃惠英;刘可

    目的 了解毕业生对2年制护理学硕士培养过程的评价,并分析和总结该培养模式的特点,为完善该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3名2年制护理学硕士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73名硕士中,68名(93.15%)认为2年学制能达到护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90%以上的硕士对于培养方案的所有方面表示满意.100%的硕士对于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模式表示满意,且认为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指导小组各成员的工作侧重点不同.80%以上的硕士认为该硕士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多项专业能力.结论 我校2年制护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成效总体满意.在今后的护理学硕士教育中,将根据学生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

  • 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作者:张元菊;柳(韦华)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方法 选择18名临床疼痛管理、疼痛护理和疼痛护理教育专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结果 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778,形成了包括疼痛护理教育概论、疼痛的评估及治疗、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儿童及青少年的疼痛、疼痛个案分析6个模块,62个知识点条目的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结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为护理教育中设置疼痛课程教学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反思性教学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朝娟;袁景茹

    总结了16名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师在2005-2008学年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体会,探讨反思性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组织教师学习反思性教学理论,讨论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际方法 并融入实践.在2005-2008年3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采取了写反思日记、教学日记,组织教师间的交流与讨论,录像、录音回放,邀请专家点评听课等反思方式.通过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教师提高了职业成就感与教学经验,学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成绩与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效果.

  • 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毛胜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取样法,选取2009级护理大专班两个班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并调查试验组学生的教学反馈.结果 理论考试中,病案分析题的成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操作考试成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认为此种方法可以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结论 案例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值得继续实践研究.

  • 护理本科生对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倩;李芳芳;叶旭春;顾申;陈如男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对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将45名护理本科学生分成6组,应用专题小组访谈法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进行访谈.结果 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置很有必要,并对实验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建议将课程教学提前至第二学年,并对教材、教学内容侧重提出了建议.结论 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医院感染学教学有重要意义,但课程开设的时间可以提前,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应更贴近临床需要,并应编写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

  • 护理学研究生质性研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课程设置

    作者:李泽楷

    根据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分析护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和质性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护理学研究生质性研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质性研究课程的构想.

  • 护理本科教育中《社会护理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作者:李志红

    探讨开设<社会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以提高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护理能力,积极拓展社会护理实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适应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 “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陆一春;高静静;丁小红

    目的 探讨“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3班和5班共99名学生为试验组,4班和6班共98名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采用标准化试题对两组进行考核,并对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0%以上试验组学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多重能力.结论 “教学做合一”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桂翠华

    目的 探讨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护理专业2008级2个班,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试验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试验班2项操作测试成绩和护理实践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 护理实训课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探索

    作者:余惠琴;陈岚

    目的 探索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实训课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抽取2009级护理1班学生62名,发放自制<学生形成性评价标准手册>,由学生、小组成员、教师3个评价主体进行10项指标的形成性评价.自制反馈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调查.采用定性访谈,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评价总评分为(94.38±2.83)分,小组评价总分为(95.44±2.30)分,均呈正态分布.各项目课程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相关系数为0.44~0.69,均呈正相关.反馈调查结果显示,本轮所试行的形成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结论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正向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其深远的意义.但针对护理实训课程的切实有效、成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

  • 情境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上的应用

    作者:高晓梅

    目的 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上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临床情境.结果 特殊的分组方式和不同情境的教学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结论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老师导向作用的结合、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学习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以及综合技能的提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结合.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课程改革

    作者:吕一婷

    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对2008级105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4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后的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护理评估、语言沟通及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 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邓艳芳;谭景予;刘贤亮;陈锦秀

    目的 了解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为优化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各校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87.2%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中医护理相关课程约占总学时比例的10.6%;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之比约18:1.结论 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护理的优势与特色,但其在课程开设形式、课程比重设置、中医护理技能实践学时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1693 条记录 12/85 页 « 12...9101112131415...848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