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子喉镜直视下钳取咽喉部鱼刺异物300例

    作者:谢铠鹏;陈秋鸿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咽喉部异物的探查和取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ENTAX EPM-3500电子喉镜及其配套活检钳对门诊下咽部异物及怀疑有咽喉部异物患者300例进行探查和取出.结果:286例均为鱼刺,外观粗短坚硬或细如毛发,部位隐匿,相对应粘膜处多有充血、水肿、糜烂或有伪膜,14例为咽喉部粘膜刮伤局部有伪膜,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全部病例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电子喉镜下探查或取出下咽部异物具有管径小、操作简便、视野清晰、安全准确、适宜人群广泛、患者痛苦小、局部创伤轻微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电子喉镜 下咽 鱼刺
  • 巨大咽部异物取出3例分析

    作者:潘洪军;葛立智

    对我院自2003年以来特殊咽部巨大异物取出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4岁.因在看守所内被管教,对政策不满,有意企图自杀,吞入异物.于2003-10-09被看守人员急送我科就诊.自诉吞入一双竹筷5 d,现腹痛、恶心伴有发热T 37.8℃,不能进食,呈痛苦表情,自动体位,神清语明,检查合作,无呼吸困难,双肺听诊呼吸音正常,因上腹部疼痛,怀疑胃内异物,行腹部拍片.

    关键词: 下咽 异物/治疗 人类
  • 食管腔内下咽起源巨大脂肪肉瘤1例

    作者:朱正

    患者男,56岁.3年前出现进食哽咽感,6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常伴胸骨后疼痛.本院食管造影示:食管全程巨大充盈缺损,边缘较光滑.钡剂位于肿瘤与食管壁之间、或在分叶状肿瘤表面呈瀑布样流过即显示为涂抹征.食管壁尚规则、柔软,未见明确黏膜破坏征象,钡剂通过无明显受阻,考虑为壁在性病变(图1).颈、胸部CT扫描示:食管管腔扩张,病变内见脂肪密度的软组织影,食管壁无明确增厚,亦无外侵征象,考虑错构瘤、中胚叶混合瘤或脂肪肉瘤可能大(图2).胃镜示:距门齿16~40 cm 12 ~9点位全食管局限性隆起,考虑为食管壁内或壁外占位.

    关键词: 下咽 食管 脂肪肉瘤
  • 超声对喉癌和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艳君;王学梅;周旭;蔡至道;季文樾;关超

    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和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37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77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1.3% (94/103),特异度85.1% (63/74),假阳性率14.9%,假阴性率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无髓质或髓质位置偏心、淋巴结血流信号杂乱预示淋巴结有转移.淋巴结回声均匀、髓质居中、血流规则预示无转移.结论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淋巴结转移与否的诊断.

  • 梨状窝癌侵犯梨状窝尖及下咽部环后段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勇华;刘海燕;王勇;白皓;连醒华;王鹤翔

    梨状窝癌发病部位隐匿,易向四周侵犯,预后不佳,术前评估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下咽部环后段(以下简称"环后段")是咽部和食管的交界区,病灶累及该部位直接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既往有学者针对梨状窝癌向四周侵犯进行临床及病理学研究[1];但对向下侵犯梨状窝尖及环后段的影像学表现鲜有报道.本研究拟观察梨状窝癌侵犯梨状窝尖及环后段的 MRI 表现,为早期发现梨状窝癌侵犯提供参考.

  • 4例化学腐蚀性下咽狭窄并全食管闭锁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梁晶;张平;杜晓霞

    报告了4例化学腐蚀性下咽狭窄并全食管闭锁患者行食管重建的术后护理.手术分3期进行,1期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是呼吸道的护理、心理护理;2期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是体位的护理、口腔护理、游离空肠断端的观察、饮食指导;3期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是胃肠减压的观察、颈部切口的观察、饮食的护理、堵管及拔管的护理.本组4例患者后均拔出气管套管及腹部造瘘管,在保留喉的全部功能的情况下完全恢复生理状态的呼吸与吞咽功能,效果良好.随访0.5~1.5年,4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经口进食顺利,呼吸正常.

  • 9例先天性梨状窝瘘管手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闵双凤;郑琰

    总结了9例先天性梨状窝瘘管手术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急性感染期局部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支持,重视术后饮食及体位管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和处理出血、咽瘘、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组患者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无复发.

    关键词: 下咽 畸形 护理
  • c-FOS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对诱导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翟杰;王茹;王海舟;刘术舟;杨一帆;廉猛;房居高

    目的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c-FOS基因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的TPF(顺铂+紫杉醇+5-Fu)化疗方案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转染Fadu细胞,获得下调c-FOS基因表达的体外培养Fadu细胞系.设置加入c-FOS-siRNA的实验组,正常Fadu细胞系为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计算各组细胞对TPF诱导化疗方案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对比正常细胞系及c-FOS下调细胞系IC50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c-FOS敲减Fadu细胞系,敲减效率为78.77%.MTT实验结果表明沉默c-FOS基因表达后,细胞系对TPF药物的IC50值(顺铂0.148 μg/ml,紫杉醇0.223 μg/ml,5-Fu4.156 μg/ml)与对照组相比降低(顺铂0.0924 μg/ml,紫杉醇0.139 μg/ml,5-Fu 2.586 μg/ml),表明c-FOS基因的表达可导致细胞对TPF化疗方案抵抗.结论 c-FOS基因在喉咽癌中与诱导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明显关系,可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外科切除后上消化道重建

    作者:李树春;李振东;徐成钧;刘文中;曾威;董慧蕾

    目的 探讨喉咽及颈段食管癌病变切除后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84~2008年共计308例喉咽及颈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8例,女性50例,喉咽癌278例(梨状窝224例、环后18例及喉咽后壁36例),颈段食管癌30例.Ⅰ期19例,Ⅱ期52例,Ⅲ期117例,Ⅳ期120例,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308例患者分别应用胃上提代食管术、结肠上徙代食管术、游离空肠移植代食管术、游离组织瓣、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复合喉气管与胸大肌皮瓣以及喉气管瓣及喉咽黏膜关闭等重建上消化道,其中有51例保留或重建了发音功能(有36例为喉部分切除).结果 30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于短期内恢复经口进食功能者为298例,占全部病例的96.7%.恢复和保存发音功能者共计51例,占全部病例的16.6%,36例喉部分切除者中有21例拔除了气管套管.手术死亡5例,占1.6%,咽瘘、移植物脱落等并发症共计57例,占18.5%.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60.2%和40.7%.结论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以外科广泛切除并配合必要的上消化道重建术,以及手术前、后放射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对于部分选择的病例可同时保留或重建发音功能.上消化道重建方法是有效和可靠的,可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某些胸上段食管癌可选择应用食管内翻拔脱切除,上提胃行颈段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喉部分及喉咽切除应用游离组织瓣重建效果优于肌皮瓣.

  • 严重自发性咽部血肿致喉梗阻1例

    作者:沙骥超;高鸽;朱冬冬;孟粹达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渐进性呼吸困难4小时入院。患者缘于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呈渐进性,伴吞咽障碍,言语模糊,口内含物感,无发热,无痰中带血。既往健康,无家族史。间接喉镜示:右侧咽后壁黏膜显著隆起,自口咽达喉咽,凸过中线至对侧,少量白色分泌物附着,推压会厌,会厌不能上抬。“三凹征”阳性。急诊以“咽部肿物,喉梗阻(III度)”收入院。予气管切开术,术后呼吸困难消失。喉CT示(图1A、B):口咽及喉咽部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呈团块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24~44HU。电子喉镜(图2A、B):右侧自口咽经喉咽至梨状窝黏膜隆起,压迫会厌及右侧披裂,声带运动受限。颈部MR平扫+增强(图1C、D):咽壁隆起,信号不均,呈等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STIR呈混杂稍高信号,咽腔、右梨状隐窝、咽旁间隙、咽后间隙明显变窄,舌骨大角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自发性咽部血肿可能性大,因其范围过大,难以快速自行吸收,因此在全麻下经甲舌膜进路行咽喉腔探查术。术中颈部横行切口,切开颈阔肌,向上掀起皮瓣,见右侧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咽缩肌区域明显淤血肿胀,肌层层次不清,考虑喉上动脉分支出血,分离显露喉上动脉,结扎。经甲舌膜切开,进入咽腔,咽后壁及侧壁黏膜下淤血。将隆起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行病理检查示(图3A、B):鳞状上皮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广泛出血,炎细胞浸润。术中明确临床诊断:咽部血肿,行血肿清除术。冲洗后对位缝合黏膜,封闭咽腔,颈部逐层缝合,包扎。术后鼻饲饮食,术后第8天复查电子喉镜(图2C、D):会厌形态正常,血肿消失,双侧声带运动良好,梨状窝显露良好。复查喉部CT(图1E、F):气道形态正常。拔除胃管及气管套管,患者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喉镜示(图2E、F):咽喉部黏膜光滑,会厌抬举良好,声带黏膜光滑,运动良好。

  • α-氰基丙烯酸酯正丁酯局部栓塞治疗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刘穹;申卫东;王嘉陵

    目的 探讨应用α-氰基丙烯酸酯正丁酯(n-butyl-cyanoacrylate,NBCA)注射治疗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9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及预后.19例咽喉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40.2岁,19例患者中,13例为初治患者,6例为治疗后未愈或无效病例;15例单纯采用新型组织黏合剂NBCA注射后切除方法 :4例患者进行了以手术切除联合使用NBCA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1~7年.结果 治愈16例,治愈率84.2%(16/19),好转3例,占15.7%(3/19),残留的表浅肿瘤经YAG激光治疗后痊愈.结论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少见,无自然消退的趋势,无固定治疗方案可循,新型组织黏合剂NBCA局部注射栓塞或联合使用手术、激光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先天性梨状窝瘘管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桑建中;路武豪;娄卫华

    目的 探讨先天性梨状窝瘘管(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手术确认连接梨状窝与甲状腺叶瘘管的7例CPS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表现为复发性左侧颈部低位脓肿或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所有患者均有误诊病史,病程3 ~11年,均曾数次行切开引流或外科探查。急性感染期患者脓肿切开引流,炎性反应消退后进行检查和根治性手术。结果 炎性反应静止期CT检查,均可见左侧甲状腺叶深面及其周围间隙瘢痕组织增生;6例患者行X线钡餐检查,5例可见源于梨状窝的瘘管。4例患者术前行直达喉镜检查,3例可见位于梨状窝尖部附近的瘘口。手术切除瘘管及左侧部分甲状腺叶,保护喉返神经。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随访5~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有反复发作下颈部脓肿病史的患者,尤其位于左侧者,应高度怀疑CPSF的存在,X线钡餐和CT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完整切除瘘管及受累甲状腺叶可治愈CPSF。

  • 颈长肌在梨状窝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庆;刘邦华

    目的 探讨颈长肌在梨状窝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食管穿孔修补材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梨状窝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5~68岁,中位数51岁.5例为食管镜术后,2例为麻醉插管引起,1例为吞异物自虐引起.病程在7天~8个月,中位数1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和吞咽痛,均出现并发症,其中高热5例次,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5例次,3例合并上纵隔脓肿.均采用颈长肌修补术,在食管后壁和颈椎前壁之间游离并切取部分颈长肌形成肌肉瓣修补穿孑孔.结果 8例梨状窝穿孑孔患者手术修补均成功.均未发生术后感染、高热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2周拔除鼻胃管并给予流质饮食,其中3例进食时出现呛咳,均在1周到半个月内恢复正常.3例并发上纵隔脓肿患者及1例梨状窝-纵隔-胸膜瘘患者术中同时行引流术等综合治疗后痊愈.随访半年至10年,无1例复发或发生食管狭窄.结论 梨状窝穿孔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一旦确诊且伴有并发症者应立即行瘘口修补术.颈长肌容易辨认,取材方便,疗效满意,是梨状窝穿孔手术修补的理想材料.

  • 梨状窝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程庆;刘邦华;汪吉宝

    目的 探讨梨状窝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5例梨状窝穿孔患者大部分伴有咽部疼痛或发热,均行X线食管碘油造影和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9例采取禁食,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6例采取瘘口修补或颈部引流等手术治疗.结果 15梨状窝穿孔患者中,症状较轻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的9例采取保守治疗2周后治愈.6例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中3例采用颈部或上纵隔引流,3例采用瘘口修补术.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2~4周行X线食管碘油造影检查,穿孔均愈合,随访1 ~ 30个月,无再发梨状窝穿孔.结论 病程不超过12 h或症状较轻无明显并发症的梨状窝穿孔应采取保守治疗,对症状重、穿孔大且有严重并发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梨状窝穿孔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促进穿孔的愈合,减少并发症.

  • 成人环状软骨水平的下咽部正常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金花;张忻宇;ZHU Ji-lan;段峰;JIANG Gang;李光存

    目的 探讨CT图像上环状软骨水平的下咽部的正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4名正常成人下咽部的CT图像,将下咽部分成梨状窝区、咽后壁区和环后区,把下咽部的环后区划分为如下3个层面,即环状软骨上缘层面(经环杓关节水平);环状软骨中部层面;环状软骨下缘层面.分别测量环后区的前后径、横径及其前、后壁的厚度;观察黏膜下脂肪层的变化,并对周围相毗邻的其他结构和脂肪组织进行观察、分析.测量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环后区的后壁较同层面的前壁厚(0.9±0.4)mm.男性环后区的横径较女性宽(4.5±0.3)mm;横径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环状软骨上缘层面,男性的横径为(38.6±3.3)mm,女性的为(34.4 4-2.5)nun,t=6.26,P<0.05;在环状软骨中部层面,男性的横径为(33.6±3.6)mm,女性的为(28.9±2.8)mm,t=6.36,P<0.01;在环状软骨下缘层面,男性的横径为(28.6 4-3.1)111111,女性的为(24.0±2.1)mm,t=7.52,P<0.01].环状软骨上缘水平的环后区的横径较环状软骨下缘水平的横径宽(10.1±2.4)mm.黏膜下的脂肪层从环状软骨上缘[显示率为81.0%(68/84)]至环状软骨下缘[显示率为23.8%(20/84)]逐渐减少.在环后区周围毗邻的脂肪组织中,每一层面环后区后侧的脂肪组织显示的概率小,而其左侧的脂肪组织易显示,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环状软骨上缘层面,环后区左、右、后方毗邻脂肪组织的显示率分别为77.4%(65/84)、72.6%(61/84)、28.6%(24/84),x2=24.64,中部层面,各显示率分别为89.3%(75/84)、75.0%(63/84)、34.5%(29/84),x2=24.76,在环状软骨下缘层面,各显示率分别为95.2%(80/84)、88.1%(74/84)、52.4%(44/84),x2=13.59,P值均<0.01].结论 环状软骨水平的下咽部的正常CT表现及变化在对下咽部疾病的诊查中起着重要作用.

  • 下咽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李颖;马林;金花兰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201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疼痛,向左侧耳部、枕部放射,无吞咽不畅、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等.2011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喉咽腔有一肿物,2011年10月门诊以下咽肿物收入我院.间接喉镜检查:左侧披裂及环后区可见黏膜隆起,小指肚大小,未遮盖喉入口,双梨状窝可见少量积液.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检查:(咽后壁新生物)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上皮轻度增生,少量炎细胞浸润.(左下咽梨状窝肿物)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Ki-67(+<1%),S-100强阳性,SMA(-),CK(-).见图1.

  • 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

    作者:张竹花;李烁;苏佰燕;孙昊;孔令燕;王怡宁;薛华丹;祝小莉;高志强;金征宇

    目的 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态,测量异物的长径以及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的距离,并观察食管边缘清晰程度、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气肿并发症.结果 MSCT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下咽或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25例患者异物位置以食管上段及食管下咽交界处为主.食管异物平均长度为(20.4±7.4)mm(5.4~42.0mm),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平均约(13.1±17.0)mm(-5.0~30.0 mm).结论 MSCT可从异物位置、大小、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多个方面为临床异物取出提供清晰的影像信息.

  • 下咽及颈段食管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阳;陈兴明;高志强

    目的 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憩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19例下咽及颈段食管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下咽侧壁憩室1例,表现为口臭及咽痛.Killian-Jamieson憩室3例,表现为口臭、咽部堵塞感.Zenker憩室15例,其中3例表现为口臭、反酸、吞咽不畅,另外12例无临床症状.以上有临床症状的7例憩室采用经口或经颈侧切开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6个月~18年无复发.对12例无症状的憩室采取临床观察,随访1~ 25年无进展.结论 下咽侧壁憩室、Zenker憩室和Killian-Jamieson憩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对有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疗效好.对无症状的患者可予临床观察.

    关键词: 下咽 食管 憩室 治疗
  •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下咽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初步研究

    作者:陈万军;李梅;王兴武;王超;邹淑娟;陶阳;王天铎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下咽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53例,癌旁正常粘膜标本11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Kip1、Cyclin D1、CDK4在下咽癌组织及正常粘膜中的表达.结果:P27Kip1、Cyclin D1、CDK4均为弥漫性细胞核表达.P27Kip1在下咽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粘膜,且表达与N分级明显相关(P<0.05);Cyclin D1在下咽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且表达与T分级明显正相关(P<0.05);CDK4在下咽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且表达与T分级、N分级明显正相关(P<0.01、P<0.05).P27Kip1与Cyclin D1,P27Kip1与CDK4在下咽癌组织中多呈反向表达,Cyclin D1与CDK4多呈同向表达.结论:Cyclin D1、CDK4与P27Kip1在下咽癌发病机制中共同作用,对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口服对比剂CT检查下咽环杓后区解剖测量值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勐;张琳;何珍;张继扬;刘竞艳;胡鹏;王楠;蔡华琦;李艳

    目的 探讨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其测量值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观察43例病人口服对比剂后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别测量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前后壁厚度之和.测量数据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病人的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后壁厚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杓状软骨上缘水平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大于女性[男性(9.27:±:2.51) mm,女性(7.96±1.46) mm;P<0.05].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病人下咽前、后壁厚度比较显示,男性和女性病人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大于下咽前壁,而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小于下咽前壁(均P<0.05).结论 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可以勾画出环杓后区解剖形态,弥补了临床喉镜的不足,并能提供不同层面解剖测量值,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术前分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