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作者:蒲梁春

    目的:探讨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分析比较.方法:本次共选择无偿献血者19000名中17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案例作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集,统计不良反应患者献血次数及量,研究与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献血量200ml组、300ml组、400ml组献血不良反应轻、中、重度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二次和多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心理因素与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献血量影响不大,故需加强宣教和疏导,规避不良事件.

  • 献血量和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相互关系

    作者:李英

    目的 研究探讨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市38156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案例共计358例,对发生献血反应者的献血量、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相关,初次不良发生率86.8%,第二次11%,多次仅为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与献血量不呈正比例关系,1次献血量<200 ml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8.7%,1次献血量200~300 ml发生不良反应率为56.2%;1次献血量在>300~400 ml发生不良反应率仅为15.1%,三者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与献血次数存在一定的关系,与献血量的多少没有很大关系.

  • 招募固定献血者 降低输血风险

    作者:刘彬伢;张春荣

    目的 统计分析献血次数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的关系,探讨招募固定献血者降低输血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0 年1 月1 日至2010 年12 月31 日一年的无偿献血者按献血次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作相关分析;同时以固定献血者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与献血次数存在负相关,固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从源头上发动招募固定的献血员,采集的血液更安全,潜在的危险更小,对降低输血风险是可行的.

  • 承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刘仓

    为满足临床供血安全,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对承德市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承德市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参加无偿献血者154407人次,其中男性95013人次,女性59394人次,年龄18-55周岁(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自2012年7月1日开始,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1]。献血后留取标本进行抗-HIV初、复检。

  • 沈菊芳:献血是美的人生之旅

    作者:常晓

    沈菊芳,太原人,今年59岁.从1996年至今,她坚持19年不间断无偿献血,志愿服务14000多个小时,累计献全血17次,献血小板124次,合计献血量达8.04万毫升,相当于近20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她还是山西省女性定期无偿献血者中,年龄大、献血次数及献血量多、志愿服务时间长的人.

  • 枣庄市献血者献血次数与丙型肝炎知识相关性调查分析

    作者:胡卫国

    目的 分析枣庄市献血者献血次数与丙型肝炎知识相关性.方法 2012年5-12月选择枣庄市辖五区一市及枣庄矿业集团的街头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采血现场采取匿名方式对献血者问卷,问卷当场收回.结果 本次调查的3 358人中,男1 943人,女1 415人;18~35岁1 846人,≥35岁1 512人;第1次献血1 327人,第2次献血1 086人,第3次及以上献血945人.调查无偿献血者中,对丙型肝炎是传染病的认知正确率高,达到了94.6%,对丙型肝炎可转化为肝硬化的回答正确率低,仅42.3%.除丙型肝炎是传染病、丙型肝炎可通过母亲传染胎儿外,其他问题男性献血者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女献血者.除静脉注射吸毒会传染丙型肝炎外,其他问题≥35岁年龄组回答正确率均高于18~35岁年龄组.对第1次献血、第2次献血、第3次及以上献血的献血者回答正确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821以上,相关性高的献血会传染丙型肝炎选项,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99.结论 献血次数增加,献血者丙型肝炎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 枣庄市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作者:胡卫国

    目的 为了解无偿献血者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期对这一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于2012年6-12月对来血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匿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等,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共调查无偿献血者3 358人,年龄在18~55岁,艾滋病主要经血液、性、母婴传播的正确率分别为86.5%(2 904/3 358)、80.2%(2 699/3 358)和50.6%(1 699/3 358);对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传播回答正确率达74.7%(2 508/3 358);对艾滋病只能预防不能治愈的认识正确率达到93.2%(3 129/3 358);而2次及以上献血者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高的一项达到93.5%(2 305/2 466);献血者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是献血宣传材料、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分别为43.6%(5 856/13 432)、28.1%(3 774/13 432)、22.7%(3 049/13 432).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可有效预防艾滋病在无偿献血人群中传播.

  •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作者:孙玉侠;孟宪军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同时给献血者带来痛苦,甚至会造成献血者的流失.为此,本课题对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有序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 江西无偿献血冠军:做了件好事

    作者:欧阳金桥;刘金平

    2012年6月9日,陈雯“如期”出现在了江西省血液中心采血大厅,依旧是“贯例”,2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至此,她的无偿献血日历里又增加了一次,达到了89次,其中捐献全血12次3400毫升,机采血小板77次154个治疗量.陈雯也是目前江西献血次数和献血量多的人.即将迈入知命之年的陈雯是南昌一普通市民,目前经营一家康复医疗器械店.第一眼看上去,给人大方、亲和、纯朴的感觉,满脸微笑,比同年人显年轻许多.

  • 许昌农民工尚培民的11年献血路

    作者:张莉莉;崔晓琴

    他很瘦,但身体结实,十年来,连感冒也很少得;他所捐血液总量及献血次数在河南省内也是凤毛麟角.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懂水电、气焊的农民工尚培民在专业技能上没有出类拔萃,没想到坚持无偿献血竟出了名.2004 年以来,他先后4 次荣获由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促进奖、金奖,并于2009 年获得许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特等奖,2011 年荣获许昌市首届道德模范先进人物,被誉为许昌市"献血状元."

  • 广东省高校5564名学生无偿献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李彩莲;叶美兰;余洪兰

    目的 探讨广东省5 564名高校学生献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选取广东省高校5 564名在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个调查对象性别、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等基本资料.结果 男生组2 590人,献血反应120人(4.63%);女生组2 974人,献血反应129人(4.34%),男女生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x2=0.28,P>0.05);献血200 ml 4 798人,发生献血反应216人(4.50%);献血300~400 ml 766人,发生献血反应33人(4.31%),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首次献血4 394人,献血反应217人(4.94%),非首次献血1 170人,献血反应32人(2.74%),是否首次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x2=20.95,P<0.01).结论 高校献血者性别与献血量(200~400 ml)对献血反应无明显影响,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有相关性,故对符合献血300~400 ml条件的学生,每年可鼓励献血1~2次.

  • 无偿献血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庄永华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市2013年3月~2015年5月1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8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献血次数、献血量与献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00例无偿献血献血者中共有80例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80%;发生献血反应者中首次献血者占87.50%、重复献血者占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2.50%献血反应者1次献血量为200~300mL者、47.50%献血反应者1次献血量为4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呈负相关;而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相关性。

  •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关联因素探讨

    作者:沈柏涛;阮乐幸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各种与献血不良反应相关的诱因.[方法]将2002~2006年间在本采供血点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730名人员的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与报告.[结果]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份有关,从2002~200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比率分别为2.74%,2.60%,2.35%,1.97%,1.4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献血次数相关,初次为95.07%,再次为4.52%,多次为0.4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与献血量不呈正比关系,在<200ml献血量中,反应率为28.22%;≥200~≤300ml为70.68%;>300~≤400ml为1.10%(Χ2=0.196, P>0.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心理保持的状态有关,与献血次数有一定的关联,与献血量的多少无多大关联.

  • 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陈璞;陶红兵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次数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促进无偿献血,发展稳定的无偿献血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前来献血的857名献血者进行调查,运用wilcoxon非参检_验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之间献血次数没有差异,城镇户籍人口献血者献血次数高于农村户籍人口献血者,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献血次数越多.结论:影响献血次数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献血知识,应根据献血人群特点,加强宣传,发展更多固定献血者.

  • 血液库存时间及献血次数与红细胞内肌酸含量的分析

    作者:袁介秋

    近年来,普遍认为红细胞内肌酸含量与细胞总数的平均年龄有关.Griffiths和Yuffi Jiao等先后报道红细胞内肌酸含量的检测是红细胞寿命的灵敏指标[1、2].Feh等报道年幼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肌酸,与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生存时间密切相关[3].我们应用酶测定方法[4]检测了库存血液红细胞内肌酸,分析其在体外储存期间的变化量;同时,检测了不同无偿献血次数者红细胞内肌酸含量,分析了科学合理献血对红细胞的影响.

  • 无偿献血者献血量与献血次数关系分析

    作者:廖耘;李桂芝;尹恒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分布和献血次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整理成都市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以及献血次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献血献200mL的比例高,为36.47%;再次献血者单次献400mL的比例高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重复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的献血量有所上升,做好献血者招募和宣传工作,增加多次献血者参加献血,提高固定献血者人数,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量.

  • 武汉市无偿献血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崔芳芳;李碧程;孙强;张智卓;李敏奇;宇传华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者的知识,行为和态度对其献血积极性的影响,探讨适合湖北省的无偿献血模式.方法 采用以无偿献血人群为基础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湖北省武汉市献血1次或以上的无偿献血者进行KAP(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x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中18.7%对献血知识很清楚,有54.9%以帮助他人为主要献血动机,有20.6%和48.5%的人分别对献血过程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血后无不良反应、献血动机、对献血条件的了解、献血对身体影响的认识和对献血过程满意度与献血次数有关,均为P <0.05.结论 武汉市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对献血过程满意度一般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

  • 莆田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林铁辉;陈明桥;许海

    目的 了解莆田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特征及感染途径.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88319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检测,对抗-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送市疾病控制中心用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88319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确认8例抗-HIV阳性,感染率为0.009%.男性高于女性;感染年龄集中在20~25岁;2次以上献血者6名,多已11次参加无偿献血;性传播7例;籍贯中本地7例,职业中职员4例.结论 对多次献血者也应认真做好献血前咨询、体检,引入法制意识,尽量筛掉高危人群献血,降低血液风险.

  • 献血400ml后献血者血液学指标观察

    作者:庄文;苏玲玲;陈镇奇;翁妙卿;林昂;季阳

    目的 了解献血400ml后献血者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年龄、体格检查及献血前血液检验指标均符合我国现行法规要求的各种年龄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每人采血400ml,在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时各采集血样1次,观察其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铁的动态变化与恢复情况.结果 献血者献血400ml后,其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同献血前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400ml后,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血清铁在3个月内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 无论男女,只要符合我国现行规定的年龄与健康标准,每人每次献血400ml,且间隔3个月献1次血是安全的.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作者:张爱钦;林燕;陈建彬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 结论 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