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未病”思想指导中年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作者:孙悦;刘雅儒;王河宝;方华珍;丁成华

    阐述中年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常见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分别从社会职业因素、饮食作息因素分析其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并从中医理论“五行生克”的角度探讨中年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与“未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保持乐观心态,慎起居调膳食,普及健康教育,调气机疏肝脾,旨在为中年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人群提供防治思路与措施.

  • 归脾汤合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72例

    作者:史娇;刘巍

    目的 观察归脾汤合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机制.方法 门诊收集符合肝郁脾虚型失眠的患者118例,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合逍遥散内服.对照组给予地西泮5mg/次,每晚睡前30分口服;谷维素20mg,3次/日,维生素B1 20mg,3次/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归脾汤合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疗效较好.

  •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

    作者:赵建峰;陆廷信;潘文斌;王丽荣

    目的 观察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组32例,口服吗丁啉片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舒圆月;肖小芹;邓桂明;陈镇;杨立平;欧阳林旗;贺艳萍;向彪;何海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以辨病辨证相结合为主,因此,建立IBS-D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药创新理论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IBS-D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近年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建立IBS-D肝郁脾虚动物模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为中医药治疗IBS-D的作用机理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 疏肝健脾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陈旭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UC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疏肝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观察治疗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及对比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疏肝健脾颗粒口服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

  • 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立群;王科先

    目的:探讨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作者:丁昌连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东光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西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率。

  • 额中线围刺联合背俞穴法在青年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黎黎;胡霖霖

    目的 观察额中线围刺联合背俞穴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青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中80例样本均来源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门诊和病房的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额中线围刺联合背俞穴法,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测定血清皮质醇(CORT)水平,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OR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P<0.05);不良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中线围刺联合背俞穴法能改善青年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可能为其重要机制之一.

  •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王伟;李桂贤;黄晓燕;苏攀;付蕾;赵晓芳

    目的 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加味粜芍六君颗粒并随证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培菲康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各症状积分、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大便性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的中医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CD8+均较治疗前下调(P<0.05),且中药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优于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评分比西药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朱英芳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应用中医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将90例肝郁脾虚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运动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均护理2 wk,观察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1、2 wk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SAS和SD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腹痛、腹胀、大便次数、黏液便、大便性状等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郁脾虚型IBS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后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

  • 中医护理干预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楚秀霞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组),各46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进行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分别为(96.28±8.16)、(82.17±10.24)、(83.24±9.15)、(81.55±9.87)、(87.66±10.04)、(79.13±9.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7±7.62)、(63.57±10.06)、(66.51±8.24)、(62.14±9.55)、(70.24±9.07)、(67.28±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等,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患者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作者:黄晓微

    目的 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探究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患者中随机选取42例患者参与本次探究,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1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西药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得出的组间数据并将对比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相关数据.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性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 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 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闵连永

    目的:观察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50 mg,tid)联合蒙脱石散(3 g,tid)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水煎煮,1剂/d,400 mL/剂,分2次服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不适、排便异常、腹泻频率、大便性状异常、肠鸣音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减少复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云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情志护理、中药灌肠、艾条灸、药膳食疗指导.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止泻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止泻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效果观察

    作者:徐道祥;史惠敏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治疗8周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4、6及8周后的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效果良好,起效快,且安全性较好.

  •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

    作者:刘俊玲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口服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加服加味痛泻要方,4周后评定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用匹维溴铵,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抑郁焦虑状态.

  • 浅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中医调治

    作者:钟燕宇;韩萍;张雅静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处于亚健康的人数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其中以中青年人常见,对社会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 疏肝健脾汤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Hp清除及胃黏膜修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史桂霞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对Hp清除和胃黏膜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肝郁脾虚型胃病患者143例,据收治编号奇偶数分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和分析了胃黏膜修复疗效、Hp清除率。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清除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胃黏膜修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病疗效较好,还能有效清除Hp感染,有助于修复胃黏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玉玲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肝郁脾虚型UC的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40 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拟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UC 较单用柳氮磺吡啶佳.

195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