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质量保证

    作者:许红;陈亮

    本文介绍了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

  •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芦东根;洪涛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颅内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更优.

  •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有文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疗法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D4+、CD4+/CD8+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免疫指标均有所上升,CD8+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低于对照组40.00%( P ﹥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初探

    作者:肖建平;徐国镇;张红志;殷蔚伯;胡逸民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SRT)的疗效和影响局部疗效的因素.方法 52例133个肺转移瘤行SRT.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16~84岁,中位年龄58岁;治疗前单纯肺转移28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24例;接受SRT一程37例,多程15例.133个病灶中,鳞癌8个(6%),腺癌22个(17%),肝癌23个(17%),肉瘤11个(8%),其他放化疗不敏感肿瘤69个(52%);1个中心127个(95.5%),2个中心6个(4.5%);准直器20~25mm 7个(5%),27.5~30.0mm 38个(29%),32.5~40.0 mm 53个(40%),40~50 mm 35个(26%);靶体积为0.13~35.3 cm3,中位值为2.8 cm3.1个中心参考剂量线定在90%,2个中心参考剂量线定在50%~80%.均采用体内预置金点标记无环重定位技术,4~6个旋转弧,非共面、等中心旋转照射.28个病灶照射总剂量为30~36Gy(分3次,14~18 d完成),32个为40~48y(分5~8次,12 d完成),25个为48~52Gy(分4次,12~15 d完成),8个为45Gy(分3次,10 d完成)或54Gy(分4次,12d完成),19个为58~60Gy(分5~6次,15~20d完成),21个为40Gy(分2次,6~8 d完成)、50Gy(分5次,12 d完成)、60~66Gy(分10~11次,12~15 d完成).结果 完全缓解88个(66%),部分缓解23个(17%),稳定7个(5%),进展5个(4%),无法评价10个(8%).有效率为84%,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9%(119/133).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期16个月,平均生存期33个月,中位生存期24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9%、50%、45%、33%.结论 SRT对肺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单发或多发肺转移瘤并可行多程治疗.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病理类型和照射剂量偏低是影响局部疗效的重要因素.

  • 后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作者:李建彬;马志芳;郭守芳;尹勇;于金明;梁超前

    目的探讨后程大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06例初治局部晚期(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CRT)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完成治疗并且资料完整者共91例,CRT组43例,LCHSRT组48例.CRT组常规剂量分割大野对穿照射至43.5Gy后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缩野加量至65.2 Gy.LCHSRT组常规剂量分割大野对穿照射至44.4Gy后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行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LCHSRT照射方式为圆形准直器非共面弧形照射,计划靶区体积边缘处方剂量4~7Gy/次,隔日1次,总剂量(22.8±5.5)Gy.结果 CRT组和LCHSRT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4.6%.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CRT与LCHSRT组局部肿瘤全消率分别为30.2%和63.5%(P<0.01);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0%和86.5%(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5.8%和79.2%(P<0.05).两组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X2值分别为0.68和2.90,P值均>O.05).结论圆形准直器非共面弧形照射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提高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肿瘤全消率和局部控制率,但其适形性和靶区内剂量均匀性不够理想,而且当照射剂量≥25Gy时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明显增加.

  • 局部残留或复发鼻咽癌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作者:吴少雄;崔念基;赵充;黄劭敏;黄继列;何晓华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对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应用FSRT对30例局部残留(11例)或复发(19例)鼻咽癌患者分2个组进行治疗,其残留组和复发组中位处方剂量分别为18 Gy和48 Gy,中位分次量分别为6 Gy和8Gy,每周2次.结果可评价例数共29例,FSRT治疗后3个月残留组的CR和PR各为6/11和3/11,复发组各为8/18和8/18.全组病例随诊3.4~37.9个月(中位值15个月),残留组1和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7.8%和66.7%、56.8%和56.8%、88.9%和88.9%、75.0%和75.0%,复发组相应为69.8%和59.8%、53.4%和44.5%、76.6%和63.8%、70.5%和58.7%.残留组和复发组生存患者卡氏评分≥90者分别占8/8和11/13.结论FSRT对局部残留或复发鼻咽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区域和远地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病例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熊慧华;于世英;陈元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疗配合常规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搜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41例,对其中18例在常规放疗后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进行缩野治疗(RT+SRT组),而将另外23例单纯采用常规放疗的作为对照(RT组).结果RT+SRT组1、2、3年局部无复发率分别为92.3%、83.1%、83.1%,RT组为80.2%、60.2%、39.5%;RT+S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58.5%、41.2%,RT组为68.7%、45.8%、22.9%.RT+SRT组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RT组,而2个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作为常规放疗后局部增量的有效手段,它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 射波刀VSI系统的主要性能测试

    作者:张喜乐;杨瑞杰;李君;刘路;王俊杰

    目的 测试射波刀VSI系统实施立体定向放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射波刀VSI系统的机器人系统、患者定位系统、目标定位系统、加速器系统、可变准直器系统5个子系统的性能分别进行测试,记录机器人系统机械臂到位精度、患者定位系统的床到位精度、目标定位系统的追踪精度、加速器系统相关剂量学参数和可变准直器系统重复性.对射波刀VSI系统综合投照精度进行端到端(E2E)的系统测试.结果 机器人系统所有节点机械臂运动的平均到位偏差≤0.1 mm,单个节点大到位偏差≤0.29 mm.可变准直器系统所有尺寸孔径重复性误差≤0.28 mm.床到位精度与追踪精度均<0.2 mm和0.5°.固定和可变2种类型准直器系统激光束与辐射射束中心偏差≤0.4 mm.6 mV射线的射线质与离轴比曲线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射波刀剂量输出稳定性、线性与随射束角度变化的差异均<1.0%.固定和可变2种类型准直器的透射因子均<0.4%.射波刀VSI系统综合投照精度的E2E测试大偏差为0.87 mm.结论 射波刀VSI系统能够准确、精确地实施立体定向放疗.

  •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进展

    作者:陆意;黄闽杰;仇建波;张占春

    晚期肺转移癌或黑素瘤中放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封闭免疫抑制通路,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在临床上明显改善生存.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大剂量精准照射到肿瘤靶区,大程度避免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同时还诱导相关细胞因子和免疫分子表达,较常规放疗更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及远隔效应,更适合与免疫联合.已有研究表明总剂量和分割模式是调节放疗免疫反应的重要参数;放疗与免疫序贯时机显著影响疗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表达水平和MMR缺陷可能是预测放疗免疫治疗的重要指标.采用合理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模式,选择佳序贯时机和有效的预测标记物,SBRT联合免疫可以大程度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发挥远隔效应协同作用晚期恶性肿瘤.

  • 射波刀治疗48例肺转移瘤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作者:曲晨慧;刘宁波;庄洪卿;宋勇春;董洋;巩琳琳;袁智勇

    目的 分析射波刀治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2010年间本院射波刀中心治疗的有病理诊断的肺转移瘤患者48例,治疗肺转移病灶93个.病灶中位靶体积6.0 cm3(0.2~135.2 cm3),中位生物等效剂量为140.8 cGy(53~180 cGy)(α∥β=10),中位分割次数为3次(1~7次),中位等剂量线为81%(71%~91%).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随访时间满2年者33例.病灶有效率为90.3%,2例患者2个病灶局部进展.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98%,总生存率分别为83%、6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7%.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的高龄患者(>60岁)有好于低龄患者(≤60岁)趋势(x2=3.45,P=0.063),单发患者优于多发患者(x2=4.49,P =0.034);总生存的原发确诊至转移时间>18个月患者优于≤18个月患者(x2=6.50,P=0.011).不良反应为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5例,2、3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各1例,皮下组织纤维化改变伴有局部皮肤色素沉着1例.结论 射波刀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需进一步随访.

  •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估

    作者: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郭裕天;陈磊;邵显军;张丽;张国禹;诸葛风华

    目的 研究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SRT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36例,并与同期59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瘤周水肿控制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并对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贝伐单抗组患者的近期(1~4周)肿瘤缓解率较传统药物组更有优势(P=0.033),瘤周水肿控制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P=0.000),在快速获得的KPS评分提升的同时减少了甘露醇和激素的应用,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较轻且可控.结论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能获得更高的近期肿瘤缓解率和瘤周水肿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射波刀SBRT治疗肝门区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邱鸣寒;孟茂斌;庄洪卿;王欢欢;董洋;王境生;袁智勇;王平

    目的 评价射波刀在肝门区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射波刀SBRT的36例肝门区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36例患者(37个病灶)的肿瘤直径为15~55 mm(中位数30 mm),其中20例患者(21个病灶)采用金标呼吸同步追踪技术,16例患者(16个病灶)采用椎体追踪技术.通过增强CT和(或)MRI评价肿瘤进展,Kaplan-Meier法计算LC、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术后1、2年LC率分别为90%、76%,术后1年OS、PFS分别为63%、39%,中位OS、PFS时间分别为15.2、10.0个月.3级不良反应为11%.结论 射波刀SBRT是肝门区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瘤22例临床疗效

    作者:张烨;肖建平;李晔雄;张连胜;宋一昕;张可;戴建荣;张红志;胡逸民

    目的 分析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前10年内22例不可手术且化疗失败的肝转移瘤患者,共33个病灶接受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常见的原发灶部位分别为乳腺12例和结直肠5例.单纯肝转移患者15例(68%),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患者7例(32%).中位病灶大径2.0 cm(1.0~4.3 cm),中位靶体积3.68 cm~3(0.45~77.29 cm~3).接受一程治疗18例,二程治疗4例.中位总剂量40 Gy(30~60 Gy),中位分割次数为3次(2~6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3.9个月(5.0~36.4个月),随访率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9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0%.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49%,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28%.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无3级以上相关并发症.结论 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控制率高且并发症可接受.

  • OP EN式体部伽马刀物理学特性研究

    作者:曹鸿斌;吴旭东;刘国强;白永瑞

    目的:研究OPEN式体部γ刀物理学特性为保证临床使用精度。方法使用0.125 cm3指型电离室、160 mm的聚苯乙烯球模、EBT2自显影胶片、IBA胶片分析软件等工具分别测试与验证OPEN式γ刀不同准直器的焦点位置精度、焦点剂量率、剂量与时间的线性关系、剂量重复性、辐射野的半高宽和半影宽度和综合误差,并利用DTA方法对多靶点剂量叠加临床计划进行验证。结果焦点位置精度达到0.36 mm,焦点剂量率误差<3%,剂量与时间线性<2%,剂量重复性平均<0.3%,半影及半高宽接近头部γ刀检测要求,综合误差<2.5 mm;在2 mm范围内剂量误差范围设置为5%时,测试点剂量符合度通过率达90%以上。结论 OPEN式体部γ刀的部分测试结果达到了头部γ刀国家检测要求,剂量学测试结果能满足临床中对局部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所需精度要求。

  • 立体定向分次放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作者:段玉龙;范向辉;史中州;赵诚;丁朝鹏;解洪泉;张小力

    目的 分析X刀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联合全脑照射(WBRT)治疗脑转移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脑转移瘤FSRT+WBRT和35例脑转移瘤单纯WBRT的结果,比较分析两者有效率、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FSRT+WBRT、WB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9%、26%(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0±1.5)、(6.5±0.5)个月(P<0.05),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4%、9%(P<0.05).两组有效率(8%、71%,P0.05)和6、12个月生存率(63%、41%,51%、23%,P0.05)相似.结论 X刀FSRT联合WBRT治疗脑转移瘤损伤小、安全、延长生存期,疗效优于单纯全颅放疗.

  • 后程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哲林;郁志龙

    目的:评价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2003-01-2005-03收集的61例完成治疗食管癌病人,分常规放射治疗组(CRT)30例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31例.CRT组,2Gy/次,5次/wk,总剂量为66~70Gy/6.5~7wk.LCHSRT组,先常规放射治疗到剂量36~40Gy/3.5~4wk,再进行大分割体部伽玛刀治疗,3.6~5Gy/次,3次/wk,20~32Gy/1.5~2.5wk,总剂量达到66~70Gy/5.5~6wk.结果:CRT组和LCHSRT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6.1%(x2=4.322,P<0.05)、26.7%和6.5%(x2=4.54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7%和48.4%(x2=1.08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RT组和LCHSRT组疗后1moCR率分别为33.3%和61.3%(x2=4.788,P<0.05)、局控率分别为99.0%和93.5%(x2=0.218,P>0.05);3mo局控率分别为83.3%和90.0%(x2=0.577,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mo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6.7%和83.3%(x2=5.079,P<0.05),两组6mo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局控率为45.8%和76.2%(x2=4.301,P<0.05),两组1a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生存率分别为41.7%和76.2%(x2=5.472,P<0.05),两组1a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CH-SRT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1a生存率,近期疗效高于CRT.LCHSRT的放射反应小.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残存与复发病灶

    作者:许卫东;郑明民;马陌

    目的初步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腔残存或复发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残存或复发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Uni-Frame头颈体位固定面罩(MED-TEC),8MV-X线,5~7Gy/次,1~4个等中心,参考剂量线选定为70%~90%,肿瘤灶总剂量DT20~49Gy.结果肿瘤完全消失(CR)占75%(33/44),部分消退占22.7%(10/44),不能评价占2.3%(1/4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8.2%、56.8%.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放射治疗后残存病灶的推量治疗和鼻咽腔放疗复发灶的挽救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头部魔十字立体定向分次适形放疗操作技术

    作者:欧光明;王所亭;王迎选;赵卫东

    本文介绍了头部魔十字立体定向分次适形放疗的操作技术,可供放疗人员参考.

  • γ刀治疗92例脑转移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邹忠材;郭雄芳;马文生

    [目的]探讨γ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92例脑转移瘤,病灶总数318个,平均3.5个/例,单发病灶17例(18.5%),多发病灶75例(81.5%),采用靶周剂量12Gy~18Gy,等剂量曲线45%~60%旋转式γ刀治疗;31例(33.69%)加用全脑放疗.[结果]随访3~46个月(平均19.7个月),治疗后3~12个月复查MR显示治疗有效率83.70%(77/92).转移瘤5个以内者局部控制率为91.89%;转移瘤在5个以上者局部控制率为82%;弥散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为63.64%.治疗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γ刀治疗脑转移瘤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 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75例临床结果分析

    作者:夏廷毅;于勇;孙庆选;李宏奇;崔纪青;常冬姝

    [目的]观察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75例胰腺癌采用全身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胰头癌3Gy/次~4Gy/次,胰体尾癌4Gy/次~5Gy/次,5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40Gy~51Gy,肿瘤中心区域80Gy~102Gy.[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21.3%,部分缓解率(PR)48.0%,总有效率(CR+PR)69.3%.Ⅰ、Ⅱ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0%和62.50%,Ⅲ、Ⅳ期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63%和7.91%;Ⅰ、Ⅱ期和Ⅲ、Ⅳ期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6).治疗期间胃肠反应Ⅰ~Ⅱ级为57.3%,Ⅲ级5%,经对症处理病人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