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8、MDA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涛;陈明会;梅立峰;聂振兴;吴洁琼

    目的 研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UC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受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8、MDA、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美沙拉嗪可有效调节UC患者的炎症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分析

    作者:秦鹏

    目的: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5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给予对照组美沙拉嗪治疗,给予实验组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与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IL)-1β与IL-10,实验组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金蓉;武庆斌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UC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19+的比例。结果:US组CD3-CD1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U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提示CD3-CD19+可能在UC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 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作者:钦丹萍;周毅骏;孙佩娜;曹俊敏;张春丽;代群

    为了研究雷公藤多苷(TWP)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LR4/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了TNBS/乙醇联合灌肠的方法建立TNBS/乙醇UC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WP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1),硫唑嘌呤(AZA)组(6 g·kg-1),每组15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d.每隔3d评估UC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解剖所有大鼠,留取相应结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并对其进行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UC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TRAM,TRIF,NF-κB,IFN-γ)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DAI评分、大体及镜下表现和评分均提示TNBS/乙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TWP对UC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AZA相比相当或强于AZA.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均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TLR4/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W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信号通路上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TWP高剂量组中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AZA组相比,TWP高剂量组对该信号通路上游因子(TLR4,TRAM,TRIF,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略好于AZA组,而对该信号通路的末端炎症因子IFN-γm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却略逊于AZA组,但上述2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TNBS/乙醇UC大鼠模型中,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参与了炎症活动的调控,TWP可以通过抑制TLR4/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抑制IFN-γ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王志强

    目的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疗法.方法 将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吡啶(SASP)保留灌肠40例(治疗组);口服柳氮璜吡啶治疗40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5%,有效率90%,对照组分别为25%和62.5%,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柳氮磺吡啶灌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郭桂元;黄子成;叶源春;陈小令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UC患者作为病例组,抽取同期103名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基因型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分析两组间SNPs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检验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NFSF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U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TNFSF15基因中rs3810936/rs6478108/rs6478109/rs7848647和rs7869487等5个SNPs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两组5个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比较,P=0.685,0.903,0.750,0.808,0.988;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0.612,0.764,0.620,0.622,1.000).结论 TNFSF15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UC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治疗的体会

    作者:张利霞;张振明;冯伟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治是消化科的难点之一,由于病情表现多样,治疗涉及的临床问题多,临床工作者往往需要采取以指南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控制发作期,减少复发,减少用药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以结肠镜特征及肠黏膜活检结果,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直、乙型发作期轻、中度)的20岁—71岁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口服美拉沙嗪,甲组用氧氟沙星0.2g 100ml+地塞米松5mg,每晚1次,保留灌肠;共10天,乙组0.9%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每晚1次,保留灌肠,共10天,进行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用药第五日,甲组患者45人,腹痛、里急后重好转,便次减少,黏液脓血变明显减轻,3人无明显效果;乙组:患者40人,腹痛、里急后重好转,便次减少,黏液脓血便明显减轻,8人无明显效果;用药第10日,甲组46人无腹痛、里急后重证状,无黏液脓血便,2人腹痛、里急后重证状好转,黏液脓血便明显减轻,乙组42人无腹痛、里急后重证状,无黏液脓血便,6人腹痛、里急后重证状好转,大便次数正常;2月复查结肠镜,甲组40人结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正常肠粘膜,6人结肠黏膜充血,血管纹理模糊,2人有浅表糜烂灶及浅溃疡形成,乙组36人结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正常肠粘膜,7人结肠黏膜充血,血管纹理模糊,5人有浅表糜烂灶及浅溃疡形成。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直、乙型活动期轻、中度)患者,治疗中局部应用抗生素(甲组)者,疗效显著高于不用抗生素(乙组)者,值得借鉴。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直、乙型活动期轻、中度)患者,治疗中局部应用抗生素(甲组)者,疗效显著高于不用抗生素(乙组)者,值得借鉴。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田自力;鲁素彩;张文英;杨璞;言红健;郭雅卿;程勇;路玉香;徐世聪

    目的 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2例UC、28例克罗恩病(CD)、36例肠结核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ANCA阳性率.结果 52例UC患者中,ANCA阳性33例,敏感性63.5%,特异性96.1%,ANCA阳性率与病情轻重、性别、药物治疗等均无关(p>0.05);28例CD患者中,ANCA阳性2例(呈低滴度阳性),敏感性7.1%,特异性56.2%;36例肠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ANCA均呈阴性.结论 ANCA对UC的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UC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同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穴位埋线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自力;康小红;路玉香;徐世聪;孟杰;赵淑琴

    目的 为了探讨穴位埋线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同时服用SASP,对照组仅给予SASP治疗,60 d复查结肠镜观察疗效.结果 32例治疗组患者30例有效,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明显高.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SASP治疗UC疗效可靠,临床症状能够短时间内改善.

  •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伟华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组(治疗组)和单纯柳氮璜吡啶保留灌肠组(对照组),各42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柳氮璜吡啶保留灌肠.

  • 化浊抑溃安肠汤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瑞东;冯金萍

    目的 为了探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疗法.方法 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浊抑溃安肠汤保留灌肠组38例(治疗组);化浊抑溃安肠汤口服组38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5%,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率为25%,有效率为62.5%,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化浊抑溃安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 方剂优化组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初探

    作者:崔国宁;刘喜平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西医治疗UC急性期多用激素配硫唑嘌呤,缓解期用柳氮磺吡啶及对症治疗,但是本病易反复,长期应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人体伤害很大[1].UC在中医治疗方面存在优势,其在中医上病名为“泄泻”“肠僻”“大瘕泄”等范畴,多由于感受湿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或者是劳倦过度,导致脾胃虚弱,湿从中生,进一步导致水湿停聚,气机阻滞等病理类型[2].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对于脾虚湿盛,水湿、气机阻滞等选用的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测意义

    作者:韩晓芳;呼德;王虹;李慧君;杜英

    目的:为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3例UC、60例对照组(其中20例肠结核、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NCA阳性率.结果 :53例UC患者中,ANCA阳性39例,敏感性73.6% ,特异性98.3% .对照组中20例肠结核患者血清中ANCA均阴性,40例健康体检者有1例ANCA阳性.结论:ANCA对UC的诊断特异性强,检查方便、无痛苦.可作为UC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同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抗坏血酸联合维生素D3对豚鼠体内1,25-(OH)2D3水平和溃疡性结肠炎影响

    作者:张晶;孙睿森;冯宏娟;杨雯;李晨晨;邱服斌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AA)联合维生素D3(VD3)对豚鼠体内l,25-(OH) 2D3水平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32只豚鼠按体重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120 mgAA +2.8 μgVD3/kg)、模型组(120 mgAA+2.8μgVD3/kg)、高、低剂量AA组(240 mgAA+2.8μgVD3/kg、8 mgAA+2.8μgVD3/kg);每组豚鼠均进食不含AA和VD的特殊饲料,7W后,对照组豚鼠继续饮用蒸馏水,其他3组豚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3d后处死豚鼠,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结肠DAI评分、大体形态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血清25-(OH) D3、1,25-(OH) 2D3水平降低,肝脏CYP2R1和肾脏CYP27B1表达下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80.21±6.22)、(174.08±11.04) ng/mL]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AA组结肠DAI评分和大体形态评分升高,血清25-(OH) D3水平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93.23±4.76)、(208.46±14.15) ng/mL]升高;与低剂量AA组比较,高剂量AA组结肠DAI评分和大体形态评分下降,血清25-(OH) D3、1,25-(OH)2D3水平升高,肝脏CYP2R1和肾脏CYP27B1表达升高,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5.20±3.85)、(167.83±11.85) ng/m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在适宜范围内能够促进VD3更充分地羟化为活性形式1,25-(OH)2D3,AA联合VD3对DSS诱导的豚鼠UC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

    作者:郭晓东;关庆增;刘金兰;高玉洁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大鼠模型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研究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UC的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本磺酸/乙醇法外加束缚的复合因素复制UC肝郁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与各对照组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浆TXB2较正常组明显升高、6-Keto-PGF1α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各中西药物治疗组血浆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比值均向正常组不同程度回归,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中药大、中剂量组疗效显著.结论:加味四逆散能调节UC大鼠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及其比值,从而改善肠黏膜血液循环,这可能是加味四逆散抑制UC肠道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 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迟宏罡;戴世学;封艳玲;刘洪波;邹颖;郑学宝

    目的:探讨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的原则,将临床观察对象入选分为正常组(n=32)、单纯湿热组(n=18)、非湿热型UC组(n=29)及湿热型UC组(n=16)共4组;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n=10)、单纯湿热组(n=10)、非湿热型UC组(n=10)及湿热型UC组(n=10)共4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模型,再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湿热型UC模型,非湿热型UC组单独用TNBS法.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以上各组患者和大鼠外周血CD4+CD29+T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单纯湿热组、非湿热型UC组和湿热型UC组患者和大鼠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湿热型UC组表达高.结论: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UC患者和大鼠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湿热型UC的发病.

  •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作者:崔国宁;刘喜平

    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本病存在优势,其中痛泻要方是在治疗本病时应用广的一个方剂 大量临床、基础研究发现其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而当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方剂治疗,中医方剂联合治疗,中医灌肠治疗等方式 文章从痛泻要方联合西药治疗,联合中医方剂治疗,单方治疗,联合灌肠治疗等方面,综述其当前的研究进展,希望对本方治疗本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血清,IL-4、IL-10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晓东;关庆增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笔者在临床上使用以调理气机为主的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UC已取得了良好疗效 且前期已对促炎性因子进行研究 故选择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血清中抑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探讨.

  • 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作者:陈炜萍

    目的:观察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方法:68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2 g,4次/d,自拟灌肠方为中药方加锡类散3g、云南白药0.5g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2g,4次/d,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6周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93.0%和74.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机制

    作者:朱向东;曹燕飞;汪斌;王燕;段永强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表达变化,并以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观察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严重(P<0.01),大鼠结肠组织 PPAR-γ蛋白表达下调(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MPO和T-AOC活性降低(P<0.05,P<0.01),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的结肠损伤明显修复(P<0.05),大鼠结肠组织 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MPO 和 T-AOC 活性升高(P<0.05), 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够有效治疗实验性UC,其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结肠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调节结肠组织紊乱的免疫功能以及提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实现。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