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 HE4和 CA125检测及 ROMA 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CA125、HE4检测及ROMA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204例盆腔包块待查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卵巢良性病变组和恶性卵巢癌组,并选取1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女性的CA125、HE4水平,并计算ROMA值。结果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分别为(478.53±930.42) U/ml、(228.02±374.24)pmol/L,卵巢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0.64±62.04)U/ml、(37.42±9.28)pmol/L。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卵巢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CA125、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未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5.6%,低风险性ROMA值<5.6%;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17.5%,低风险性ROMA值<17.50%。未绝经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12%、74.68%、35.04%、88.73%,绝经组分别为58.27%、71.43%、95.52%、14.26%,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1%、74.49%、67.88%、66.05%。结论血清HE4和CA125检测及ROMA模型,对评估恶性卵巢癌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恶性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效果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全切除45例,次全切除5例;对照组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6例;2组切除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尿崩、感染、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 (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7.43±2.14)分和(5.89±1.34)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d的(3.56±1.33)分和(3.48±1.28)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有利于进行肿瘤全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前列腺癌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与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及T2*驰豫率的相关性.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大线性斜率、T2*驰豫率、VEGF和MV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的相关指标能反应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显示,23个(38.33%)长短径比≤2,22个(36.67%)皮髓质比≥1,24个(40.00%)大皮质厚度≥3 mm,Adler分级34个(56.67%)0~Ⅰ级、26个(43.33%)Ⅱ~Ⅲ级.SMI的Adler分级显示,反应增生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17.86%、64.29%;转移组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43.75%、28.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79.31%,特异性是70.97%;SM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89.29%,特异性是78.13%;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96.77%,特异性是93.10%.结论 SMI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小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52%>35.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0.32%> 6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19.86±9.39)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31.17±11.45)个月,P=0.006)].对照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PFS[(13.51±8.63)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24.41±10.41)个月,P=0.00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
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TSH抑制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比较2组术后3年、5年的复发、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5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抑制治疗比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危险,但应制定个体、动态的TSH抑制治疗方案,以达到临床获益与安全性的平衡.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分组,观察组给予易瑞沙口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易瑞沙和放化疗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有关的因素:性别、年龄、AJCC疾病分期、ECOGPS、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其他类型)、化疗的次数、化疗的方案、吸烟情况等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总控制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腹痛腹泻发生率为5%,口腔炎发生率为3%,皮疹为50%,头晕发生率为5%.③吸烟、病理分型与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④影响预后情况的独立因素包括吸烟、非腺癌.结论 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尤其是腺癌、不吸烟患者疗效更为理想.其疗效受到病理类型、吸烟因素的影响,可作为预后提示的独立预测因素.
-
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到2017年2月选择90例下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吻合器进行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术.记录手术效果与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FEV1/FVC值分别为(53.31±15.23)%和(46.04±10.93)%,都明显高于术前1d的(33.63±12.51)%和(33.94±12.39)%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都明显高于术前1 d(P <0.05),但观察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 (P<0.05).结论 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减轻组织炎症反应,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对照组40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全部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产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放射性食管损伤分别为38例(95.0%)、36例(90.0%),恶心、呕吐分别为17例(42.5%)、19例(47.5%),白细胞计数下降分别为28例(70.0%)、29例(72.5%),血小板计数下降分别为13例(32.5%)、13例(3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12例(30.0%)、3例(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部V2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且对病灶周围组织的伤害更小.
-
阴道超声与MRI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大小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与MRI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大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依次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测量肿瘤大直径,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阴道超声和MRI的符合率.结果 阴道超声对肿瘤直径的符合率、低估率、高估率分别为56.52%、30.43%、13.04%,MRI分别为77.17%、4.35%、18.48%,MRI测定肿瘤直径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P<0.05).阴道超声、MRI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3、0.317.结论 术前阴道超声、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肿瘤大小均可能出现低估或高估情况,总体上MRI更为准确.
-
影响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采用保乳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建立数据库,统计术后1、2、3、4年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对比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Ki-67表达、不同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患者复发率;采用多因素分析找出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率为12.5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患者中复发率较年龄>40岁的患者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KI-67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者;Her-2阳性型术后复发率较其它分子分型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为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年龄均对乳腺癌保乳术术后复发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