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双能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刘力;金梅;沈剑;林奕军;高振兴;王开乐;陈通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 DECT 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成人多发胆管错构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胡丽;吴德红;余刚;陈平有;陈学强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胆管错构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成人多发胆管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胆管错构瘤的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多发低密度灶,弥漫或散在分布,境界模糊,形态多样,病灶直径多小于15 mm,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MRI扫描T1WI序列病变信号低于正常肝实质,T2WI序列病灶显示更清晰,呈明显高信号,病变数量多于CT和T1WI平扫,增强扫描多数病灶无强化,少量病灶呈结节状或轻度环状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图像显示肝内多发类囊状高信号灶,沿胆管树分布,与胆管树不相通。结论:成人多发胆管错构瘤的CT、MRI具备一定特征性,但仍需与Caroli病、肝脏囊性转移瘤、多发肝囊肿、多囊肝等肝脏囊性病变鉴别。

  • 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对肾动脉解剖变异初探?

    作者:徐敬慈;陈克敏;潘自来;饶敏;刘宵;苏文婷

    目的:探讨MR增强血管造影(CE-MRA)显示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13例肾动脉CE-MRA检查图像,包括肾动脉变异的显示情况以及分型。结果: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0.05%(64/213)和19.72%(84/426),其中肾动脉过早分支发生率为6.57%(28/426),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为13.15%(56/426)。女性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小于男性,同一患者两侧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常见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均有显示。结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准确显示。

  • 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CT和MR特点?

    作者:戴世鹏;庞军;戴景儒

    目的:总结分析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16例经关节镜手术检查证实病例,对肩关节后方不稳定患者的关节盂、肱骨头和后盂唇关节囊复合体异常在 CT、MRI上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影像征象包括关节盂发育不良(后部关节盂缘缺如)、反Bankart骨折、反Hill-sachs骨折、Bennett病变、后盂唇关节囊复合体病变、肱骨头后方半脱位或完全脱位。结论:对于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患者,行患侧肩关节 CT、MRI能够清晰显示关节盂、肱骨头和后盂唇关节囊复合体异常,是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 乙状结肠扭转的MSCT诊断?

    作者:胡丽;杨涛;余刚;黄艳艳;顾静华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SV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肠镜复位证实的15例乙状结肠扭转MSCT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SV的MSCT征象有:15例均显示乙状结肠扩张,4例提示有肠管损害,包括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系膜间渗出和腹腔积液等;CT定位像显示倒“U”征14例,横断面图像显示“圆腹”征13例,“鸟嘴”征11例,MPR显示“交叉”征10例,“漩涡”征9例;CT增强及CTA显示肠壁强化减弱3例,肠系膜小血管闭塞1例,肠系膜动脉旋转2例。结论:乙状结肠扭转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肠管损害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价值。

  • MSCTE评价Crohn病活动度指数与Harvey-Bradshaw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叶文卫;张燕红;李忠荣;郭天畅;程伟光;陈毅斌;刘琴

    目的:探讨MSCTE评价克罗恩病(Crohn)活动指数(CDII)与Harvey-Bradshaw指数(HB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两家医院病理证实的30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HBI评分后行MSCTE检查并根据CD影像指数评分表评价Crohn病活动指数,比较CDII与HBI在CD活动度分级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DII与HBI在CD各分级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CDII和HBI在CD活动度各级中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DII与HBI呈显著相关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地震波CT在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潘纪顺;宋朝阳;冷元宝;李延卓;王新建;赵祥;高东攀;李迪

    本文给出了一个地震波CT技术检测混凝土防渗墙质量的实例,其检测结果和部分墙体的钻孔取芯、土工试验和注水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波CT技术在检测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时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在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正则化方法在无线电波层析中的应用

    作者:董一飞;张致付

    无线电波透视法是常用的工作面地质构造探测方法之一,目前普遍使用的SIRT方法层析分辨率不高。本文采用约束正则化方法,推导Tikhonov正则化和全变差正则化的小化问题表达式,讨论影响层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对典型理论模型进行了层析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正则化方法具有比SIRT方法更好的分辨率;射线条数越多、噪声水平越低,层析分辨率越高;Tikhonov正则化在正则参数增大时层析结果更光滑,减小时则更贴近异常,全变差正则化与其相反。后对实际坑透数据进行层析,识别出的异常构造基本吻合已知疑似构造位置,从而说明正则化方法在无线电波透视应用中的可行性。

  • 两种斜缆采集正演模拟及虚反射压制效果分析

    作者:周含蕊;宋建国;宫云良

    斜缆采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海上采集技术,主要为了压制虚反射,获得高品质的宽频地震资料。线形斜缆和弧形斜缆是目前常用的斜缆类型,能够获取较多的高低频信息。针对这两种斜缆采集方式,通过对比不同采集参数的地震记录及其消除虚反射后的数据,发现弧形斜缆采集观测系统明显优于线形斜缆,不仅在波场模拟中表现出较好的特征,而且在虚反射消除的过程中,引入了较小的噪声,能够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分析模型测试的结果,证明海上地震勘探中更适合采用弧形斜缆。

  • 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强屏蔽剥离技术在樊159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磊;张秋;张军华;班丽;李俊霖

    当储层上覆地层含有厚层烃源岩等特殊地层时,这些地层在地震剖面上会呈现出强振幅特征,这会使下伏储层信息被掩盖,从而干扰储层的正常描述与预测。因此,消除强干扰对储层地震反射的影响,增强储层弱反射信号,对于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确定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有着重要意义。樊159井区位于樊东地区中西部,该区沙三下亚段和沙四纯上亚段分布高阻、高速厚层烃源岩,对下伏滩坝砂岩储层有强屏蔽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剥离。本文以樊159井区实际地震工区为例,分析了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基于层位控制的多道匹配追踪算法,实现了强屏蔽层的剥离。剖面属性对比和沿层属性分析结果表明,储层识别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 湖南保靖X区页岩气储层“甜点”区地震资料非线性反演预测方法

    作者:梁国华;黄捍东;刘福义;符超;林中月;王向浩;杨亚迪;苗雨新;沈金松;张晓晨

    针对湖南保靖地区地表覆盖层复杂、地下高陡构造多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页岩气储层与周围泥岩层波阻抗对比度小等特点,研究敏感测井曲线重构与优化处理、地震资料相控非线性反演和叠后地震属性流体检测的综合储层评价方法。通过对多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反演和流体检测并与实钻井结果对比,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初步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多频段组合菲涅尔带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作者:田亚静;杨国权;张敏;李振春;王铮

    针对传统射线层析存在的种种局限性,菲涅尔带走时层析成像摒弃了传统的数学射线,考虑到地震信号具有一定的频带宽度,中央射线附近的介质对地震波的传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多频段组合菲涅尔带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以频率域波动方程Born和Rytov近似为基础,推导出建立在带限地震波理论基础上的波动方程 Rytov 近似走时敏感核函数,实现第一菲涅尔带约束下的波动方程走时层析反演方法。同时由于多个频段的引入,充分利用低频段和高频段的特有优势,从而兼顾菲涅尔带层析的计算效率与分辨率。模型试算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 不同纵波速度介质中炸药震源激发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于鲁洋;田钢;王益民

    震源激发是影响地震勘探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油气勘探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震源参数以获取较好的地震记录。本文以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通过使用 ANSYS/LS-DYNA 软件,对单井条件下不同岩土介质中柱状炸药震源激发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得到相应的地震子波。通过对比分析各组参数对应的地震子波振幅和频谱,选择合适的激发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纵波速度较低的介质中,中低爆速、细长药柱炸药激发产生的地震子波频率高、能量大,而在纵波速度较高的介质中,高爆速、短粗药柱炸药激发产生的地震子波频率高、能量大。该研究结果与实际勘探结果比较符合,可为实际勘探中激发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 双源CT评估高血压与冠脉斑块相关性的价值研究

    作者:杨洋;沈比先;陈胜基;黄岸容

    目的:利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CA)探讨高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检查冠状动脉 DSCTA 患者的病例,分为高血压组(n=150)和非高血压组(n=150),其中高血压组又根据脉压差分为两组:1组,高脉压组pp≥60 mmHg(n=90);2组,低脉压组 pp<60 mmHg(n=60)共150例。观察两组冠脉病变的发生、分布、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发生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概率为61.7%,非高血压组为45.3%,高血压组冠脉斑块总数比率为28%,非高血压组为1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狭窄程度的构成无显著差异。高血压高脉压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8.6%、3.7%,低脉压组分别为4.4%、0.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4.5%,非高血压组为43.0%,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高血压组为40.6%,非高血压组为5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高脉压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7.5%,低脉压组为49.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 DSCTA 可以较准确评估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的冠脉病变人数,三支及以上病变支数、斑块总数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增高,混合斑块发生率更高。高脉压组较低脉压组冠脉狭窄程度更加严重。

  • 能谱CT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研究

    作者:卜玉莲;张欢;潘自来;杨文洁;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功能参数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冠心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常规冠脉CTA(CCTA)扫描模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找出1 min和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的图像上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以及对应的佳单能量值和此能量值的图像噪声值,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方法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值进行比较。在MRI心肌灌注图像上找出梗死心肌并与能谱CT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宝石能谱CT共检出梗死心肌36个区域,所有梗死心肌在CCTA图像上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71.7%±16.2%),并且找出的梗死心肌与MRI心肌灌注图像有较高的相关性(r=100%,P=0.00)。1 min、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图像上佳CNR值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NR值(P<0.05)。1 min、3 min佳单能量值水平的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能谱CT的GSI能谱成像模式较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梗死心肌的检测效率。

  • 欢迎订阅《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作者: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是经国家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全面反映中国体视学理论和图像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性和技术性综合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三维结构与图像的定量分析和表征的新理论与方法,内容涉及体视学、图像分析、三维视觉、三维建模、三维成像与可视化、相关图像的获取(如各种显微镜、CT、物种摄影技术)和处理技术,相关数学原理的研究(如几何概率、分形理论、数学形态学),计算机仿真与信号处理,三维图像技术和定量显微镜技术及其在各专业领域(如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地学、矿物学、农学、遥感、计算机、航空等)中的应用。面向广大从事图像技术及体视学研究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编为邹英华教授。杂志为月刊,64页,大16开本,彩色铜版纸印刷,单价16元,全年定价192元;刊号CN 11-5213/R,ISSN 1672-847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074号。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编为李坤城教授、田家玮教授。杂志为月刊,160页,大16开本,彩色铜版纸印刷,单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刊号:CN 11-1881/R ,ISSN 1003-3289;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海工商广字第0074号。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投稿须知

    作者:

    作者投稿件时若无专门说明,则表示作者和《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都共认:1.投稿稿件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