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5782
  • 国内刊号: 11-93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明胶海绵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刘津华;张磊;穆永旭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进行栓塞子宫动脉后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介入科收治的52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术中使用栓塞颗粒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明胶海绵颗粒组28例,聚乙烯醇组24例,两组均于介入治疗后行清宫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变化、清宫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术,均未发生术中大出血,术后清宫手术顺利,无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瘢痕妊娠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清宫术后妊娠组织残留发生率、住院时间、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孕囊大直径、切口处薄肌层厚度、胎心搏动比例、血流信号丰富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明胶海绵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作为栓塞剂治疗瘢痕妊娠的各项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印于;金泳海;樊宝瑞;段鹏飞;孙亚鹏;倪才方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急性下肢DVT的患者33例,发病时间6 h-14 d,平均年龄(57.97±14.44)岁.所有患者均在滤器保护下进行治疗.AngioJet血栓清除术、球囊扩张和髂静脉支架植入均在同期完成,术后保留鞘管予以溶栓治疗,每天复查造影,若血栓完全溶解,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并结束溶栓.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行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了解下肢深静脉及髂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AngioJet抽吸时间为(224.70±72.78)s,溶栓时间(34.00±15.37)h,尿激酶用量(112.58±49.92)万U.33例患者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33枚.血栓清除率Ⅲ级患者29例,血栓清除率Ⅱ级患者4例.无出血、症状性肺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例患者术后两月血栓复发,32例患者术后随访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斯良;胡朋;林志鹏;赵剑波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相关因素,观察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接受TIPS治疗的患者202例.根据术后短期内是否出现总胆红素显著升高分为两组:A组为总胆红素未显著升高组106例,B组为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组9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长期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结果:20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腔支架分流道.门静脉压力从术前的(24.2±5.1)mmHg降至(14.6±4.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3,P<0.01).TIPS术前总胆红素为(23.27±18.67)μmol/L,术后2周升至(36.52±28.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1,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组患者的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Child-Pugh评分、肝内支架分流道长度均高于A组(P<0.05);两组的门静脉高压病因、门静脉穿刺位置、术后门静脉分支显影情况以及分流道支架类型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 术前Child-Pugh评分、 肝内支架分流道长度及术后门静脉分支显影情况与术后短期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有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TIPS术后A组的生存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528,P=0.033),术后两组的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及H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总胆红素水平高、 术前Child-Pugh评分高、肝内支架分流道长度长是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术后门静脉分支显影支数多是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保护因素.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比未显著升高患者的长期累积生存率低.

  • 分心木联合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作者:申虎;朱磊;潘小平

    目的:评价分心木联合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确诊BPH患者10例,采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栓塞前列腺动脉,术后当日起,分心木2 g泡服,3次/d,连服7 d.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和剩余尿(RU)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共完成16支前列腺动脉的栓塞,单侧栓塞4例,双侧栓塞6例.相对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IPSS显著改善[(28.30±3.27)vs.(4.40±1.17),P<0.05],QOL显著改善[(5.10±1.52)vs.(1.00±0.47),P<0.05],Qmax显著改善[(7.05±2.72)vs.(15.08±1.45),P<0.05],RU显著减少[(120.00±70.18)vs.(17.50±7.55),P<0.05].结论:分心木联合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行且有效.

  • Solitaire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王浩;陈光;高海军;伊正甲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通常发生在吻合口处, 原因来自于手术损伤、吻合过窄、排斥时肝动脉血流阻力增加、冷保存相关的微血管损伤等. 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所以一旦发现可疑的肝动脉问题则应立即进行螺旋CT或血管造影检查. DSA是诊断肝动脉并发症的金标准.

    关键词:
  • Onyx胶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一例

    作者:邵黎明;孙成建;张伟;杨莉莉;赵晓龙;郑璇

    大咯血是指24 h内出血达300~600 ml、或者支气管动脉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或呼吸衰竭等,常因窒息或出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 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已成为大咯血治疗的首选方案, 常用栓塞材料有聚乙烯醇(PVA) 颗粒、 栓塞微球、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CBA)[1], 而国内外鲜见有报道应用Onyx胶进行BAE的研究. 近日我院应用Onyx胶栓塞成功治疗1例大咯血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瑞;殷世武

    随着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ELD)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而言,现代PELD手术优势十分明显:创伤小,切口6~8 mm,费用低;有效降低了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由于国内引进椎间孔镜技术较晚,本文就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支气管胸膜瘘介入治疗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华;蒋天;韩新巍

    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支气管胸膜瘘的介入治疗方法也逐渐多样.本文就支气管胸膜瘘的介入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超选择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亚潘;孙鹏程;陆珏清;朱碧云;孙敬;张鑫

    目的:研究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超选择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科诊治的3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22例)在肠系膜上动脉、肝固有动脉以51℃灌注化疗1 h,然后超选择至肝脏病灶的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接受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比较2组的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1年生存率.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7.3%vs.23.5%,P>0.05),临床获益率也无统计学差异(81.8%vs.76.5%,P>0.05).但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2%vs.46.7%,P<0.05).两组都未出现血管痉挛、闭塞等特殊并发症.结论: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超选择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远期效果优于传统TACE.

  • 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效果长期随访评价

    作者:贾科峰;于长路;孙诚;高忠嵩;宋德钊;王森

    目的:对比经肝动脉或门静脉介入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32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按血供情况分为富血供型(128例)、中等血供型(104例)、乏血供型(90例)及门静脉血供型(2例)4组,前3组采用经肝动脉栓塞,门静脉血供型采用经门静脉置管栓塞.对比分析各型血管瘤术中用药剂量、术后不同随访时间段瘤体直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门静脉血供型仅有2例,未纳入统计分析.富血供型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剂量多(11.2±2.7)ml,中等血供型其次(9.8±3.4)ml,乏血供型少(4.7±2.4)ml.术后随访在3个月~3年,术后瘤体直径有差异,均是富血供型直径小,中等血供型其次,乏血供型直径大;乏血供型在各随访时间段肿瘤缩小程度都小于前2组.术后2~3年的治疗效果评价,富血供型及中等血供型的显效+有效率几乎都达到100%,明显高于乏血供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瘤体缩小程度及疗效与肝血管瘤的血供类型都有明显的关系,富血供型瘤体缩小所需时间短,富血供型及中等血供型长期随访疗效确切,优于乏血供型.

  • 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后分肾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斌;丁明超;陈晓霞;迟国庆;史瑞娜

    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PTRAS手术的ARAS患者31例,均为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PTRAS的成功率,以及血压、降压药种类的变化;应用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的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严重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种类较术前均明显降低,血肌酐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6、12个月支架侧的SKGFR、总GFR较术前明显升高,而非支架侧SKGFR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将支架侧术前SKGFR的值以20 ml/min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SKGFR≥20 ml/min共15例,SKGFR<20 ml/min共16例,分析两组术前、术后SKGFR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术前SKGFR≥20 ml/min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3~12个月支架侧的SK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SKGFR<20 ml/min的患者,术后3~12个月支架侧的SKGFR较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RAS治疗ARAS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支架侧的分肾功能明显改善,肾动脉狭窄侧的SKGFR越小,其术后肾功能改善的越明显.

  • 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模式的分析研究

    作者:张桂荣;麻少辉;令潇;杨玲;李海宁;张明

    目的:探索影像学梗死模式在判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责任血管及发生机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分为颈内动脉(ICA)梗死组68例,大脑中动脉(MCA)梗死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对不同狭窄程度下的脑梗死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A梗死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MCA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4±0.70)mmol/L vs.(2.08±0.49)mmol/L,t=2.00,P<0.05];两组间的临床病史、侧支循环情况、单双侧梗死、单发及多发梗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5例脑梗死患者共累及108支血管.其中37支为MCA病变所致,71支为ICA病变所致.ICA组中轻度狭窄血管的比例高于M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vs.8.1%,P<0.05);两组中、重度狭窄和闭塞血管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A梗死组和MCA梗死组发生大面积梗死分别为1/0例,散在皮层梗死2/2例,单独内分水岭梗死3/13例,单独外分水岭梗死7/9例,单独穿动脉梗死7/13例,散在皮层及内分水混合梗死4/16例,穿动脉及内分水岭混合梗死4/8例,穿动脉、散在皮层及内分水岭混合梗死9/10例;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程度的ICA与MCA两组间梗死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闭塞的MCA组中发生穿动脉梗死的比例高于闭塞的ICA组(4/13 vs.0/16,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像学梗死模式在临床判定责任血管的价值依赖于后期更严谨的研究设计,此类依靠管腔狭窄程度作为分组指标的方法可能是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因素.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梗阻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田春江;周则卫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小肠减压与高选择性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在胃镜辅助下先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减压后通过肠梗阻导管进行高选择性小肠造影,动态多角度观察肠管的形态、运动及梗阻局部情况,对小肠梗阻的部位、范围、性质做出影像学诊断,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 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全部置管、造影成功.14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2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本组病例术前影像诊断与临床终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术前15例影像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3例,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中转手术,非手术治疗梗阻解除率为86.6%(13/15).8例影像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7例符合诊断,1例误诊为肠结核.5例影像诊断小肠内疝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4例符合诊断,1例误诊为肠粘连.4例影像诊断小肠结石性肠梗阻,其中3例手术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4例影像诊断肠套叠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均符合诊断.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小肠减压能够迅速减轻肠梗阻症状,减少急诊手术,部分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需要中转手术者,也可对其梗阻部位、程度及梗阻病因等进行初步判明,使手术更具针对性.经鼻型肠梗阻导管造影对小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DSA彩色编码技术在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锦伟;张艳;张红;李承志;徐春雪;章文涛;李王海

    目的:利用DSA彩色编码成像技术(syngo iFlow)观察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后肌肉组织的iFlow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评价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0 h、6 h、12 h、24 h组与假手术对照组.IR各组分别在右下肢缺血3 h后再灌注0 h、6 h、12 h、24 h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利用syngo iFlow软件分析造影图像并得到iFlow参数(rPeak).同时检测各组血清中CK、LDH、MDA、SOD的含量,比较各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及rPeak的差异,并分析rPeak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各组的血清CK、LDH及MDA值升高,SOD值降低(P均<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清LDH及CK含量逐渐升高.而再灌注各组间的MDA、SO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各组的rPeak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IR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rPeak与LDH、CK、MDA呈负相关(r分别为-0.885、-0.908、-0.541,P均<0.05),与SOD呈正相关(r=0.832,P<0.05).结论:iFlow参数rPeak与实验室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时量化地评估骨骼肌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

  • 做好急诊介入促进学科发展

    作者:施海彬

    近年来介入医学获得了快速发展,急诊医学与介入医学有着天然的学科间合作关系,许多危重的急诊科患者可以通过微创、快速、有效的介入技术得到及时救治,而介入科通过急诊患者的快速救治获得价值体现. 在改革的新时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临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卒中与创伤等危重患者的急症救治流程中,介入技术是急诊救治的核心技术,这既是对介入技术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是介入学科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因此,做好急诊介入,可以提升介入学科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介入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斌;刘圣;刘兴龙;祖庆泉;赵林波;施海彬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造影表现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9月在我科接受介入治疗的59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59例患者按病因分为良性40例、恶性19例.按造影结果 分阳性45例,阴性14例,根据病因与造影结果分类评价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59例患者均成功行血管造影术,其中58例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止血,1例造影后因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良性患者的造影阳性率(29/40,72.5%)与恶性患者的造影阳性率(16/19,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良性患者组的复发率(2/40,5.0%)与恶性患者组(4/18,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造影阳性组的复发率(4/44,9.1%)与造影阴性组的复发率(2/1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结论: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安全有效;对于造影阴性的患者,经验性栓塞双侧上颌动脉远端分支能够有效止血.

  • 血管栓塞治疗咯血的疗效及术后早晚期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卢光东;夏金国;祖庆泉;张金星;叶伟;刘圣;施海彬

    目的:分析经血管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早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血管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209例,其中早期复发(1月内)组33例,而晚期复发(1月后)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咯血患者术后1月、6月、1年、2年和4年的累积咯血复发率分别为16%、19%、24%、33%和47%.影响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和肺毁损,而影响晚期复发的因素包括慢性肺结核,存在肺循环分流和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影响早期咯血复发的因素包括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和肺毁损,而慢性肺结核,存在肺循环分流和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是晚期咯血复发的危险因素.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

    作者:赵林波;刘强晖;鲁珊珊;刘圣;许晓泉;蒋雷;吴飞云;张劲松;施海彬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4.5 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3].

    关键词:
  • "一站式"双介入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剖宫产中的应用

    作者:周文杰;吕朋华;卢丹;孙陵;王书祥;黄文诺;耿素萍;蔡明玉

    目的:分析球囊导管临时封堵双侧髂内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一站式"应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应用复合手术室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23例;所有患者于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待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充盈球囊,剖宫产术后取出球囊导管并行子宫供血动脉栓塞术.记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球囊置入过程X线曝光时间及照射剂量、子宫切除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均成功置入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球囊规格为8 mm×40 mm 5例,10 mm×40 mm 11例,12 mm×40 mm 7例);胎盘娩出后撤出球囊导管,产科医生按压宫底,均发现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出血,遂行子宫供血动脉栓塞术,其中,22例子宫供血动脉均源自髂内动脉;1例同时合并髂外动脉供血,活动性出血经栓塞治疗后均好转;1例因胎盘植入子宫下段肌层至浆膜层,并部分植入膀胱,行全子宫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修补术;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88.7±16.8)s,球囊置入过程接收放射线剂量平均为(18.2±4.5)mGy;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000 ml(500~3000 m1);术后24 h出血量580 ml(70~1200 m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4~10 d);产出23名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10分19名,9分2名,8分、7分各1名;5分钟Apgar评分均10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术中及术后的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一站式"双介入技术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量,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复合手术室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提供了理想的治疗平台.

  • 椎动脉开口闭塞合并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作者:吕朋华;李晓波;孙陵;陈蓓蕾;景坚;王书祥;耿素萍;黄文诺

    目的:探讨椎动脉开口闭塞合并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策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合并椎动脉开口闭塞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经股动脉常规途径、经股动脉及肱动脉途径、结合椎动脉内膜剥脱途径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开通血管.分析血管开通前后的改良TIMI灌注分级、入院与出院NIHSS评分、90 d后的mRS评分.结果:血管内治疗策略及血管开通情况:经股动脉常规途径行血管内治疗5例,经股动脉及肱动脉途径2例,结合椎动脉内膜剥脱开通血管1例.2例患者闭塞椎动脉开口未能开通,手术失败;6例患者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获得良好开通;出院时NIHSS评分(11.88±7.06)明显低于入院NIHSS评分(30.7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7,P=0.013).死亡2例,步行出院4例.90 d随访临床结果显示优良5例(mRS为0~2分),1例患者中度残障,mRS评分3分.结论:多种血管内治疗途径能使合并椎动脉开口闭塞的急性后循环闭塞大血管获得较好的再通率,显著改善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外科手术对比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Meta分析

    作者:咸玉涛;陈奇峰;范文龙;杨正强;施海彬

    目的:系统评价外科手术与经肝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关于外科手术对比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6年11月.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终6篇文献纳入研究,总病例数521例,其中326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295例接受TAE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外科手术组复发率低于TAE组(OR=0.02,95%CI:0~0.08,P<0.05);外科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TAE组(OR=1.25,95%CI:0.88~1.62,P<0.05);外科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TAE组(OR=1.94,95%CI:1.50~2.39,P<0.05);外科手术组恢复正常工作时间长于TAE组(OR=1.18,95%CI:0.44~1.91,P=0.002);外科手术组平均住院费用(OR=0.25,95%CI:-1.04~1.53,P=0.7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3.42,95%CI:0.96~12.25,P=0.06)与TAE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外科手术和TAE均是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式.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较长,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并发症与治疗费用无显著差别.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上述因素综合考量.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