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중국림상약리학여치료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01
  • 国内刊号: 34-120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65
  • 曾用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孙瑞元
  • 类 别: 医药卫生科技
期刊荣誉:
  • 中医辨证加熏洗治疗小腿湿疹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建湘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理论,按辨证分型加局部熏洗治疗小腿湿疹60例,并与抗组胺类药物对照观察30例.均按2 wk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6.7%,优于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用药,内外兼治,是治疗小腿湿疹的有效方法,在治疗湿疹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中药学 湿疹 中药
  • 临界高血压患者经卡托普利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对比研究

    作者:董学滨;张平洋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临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分辨超声技术,观察了23例临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虽然两组受检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26.02±5.59 vs 28.02±6.04,P>0.05),但临界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较正常组明显减弱(%:6.34±2.43 vs 24.38±5.87,P<0.05).经服用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控制 3 mon 后,肱动脉内皮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2.50±5.45 vs 6.34±2.43,P<0.05),且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临界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经卡托普利治疗后,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能恢复致正常水平.

  • 金粉蕨素抑制大鼠主动脉平滑肌增殖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茗;廖端芳;朱炳阳;黄红林

    目的:观察金粉蕨素对牛血清刺激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以终浓度为10%的新生牛血清(NCS)作为刺激因素,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状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实验测定蛋白表达.结果:与10%牛血清组相比,不同浓度金粉蕨素组的MTT测定值与细胞数目均明显下降(P<0.05),其下降幅度呈浓度依赖性;10 μmol*L-1时达峰值(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金粉蕨素组G1期百分比(85.1%)高于10%牛血清组(70.0%),而S期比例(4.3%)低于10%牛血清组(16.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药组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牛血清组.结论:金粉蕨素能阻止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推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此作用与其抑制ERK1/2磷酸化、影响MAPK/ERK通路激活有关.

  • 尿毒净Ⅱ号对人肾系膜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晓玲;王永钧;程晓霞;童孟立;陈洪宇;张满生

    目的:探讨尿毒净Ⅱ号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胎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氮蓝四唑盐(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对DNA倍体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尿毒净Ⅱ号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尿毒净Ⅱ号明显抑制血清加内皮素-1(ET-1)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P<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结论:尿毒净Ⅱ号通过抑制细胞DNA合成,延缓了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抑制了系膜细胞增殖.

  • 卡维地洛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李晓滔;杜彦芳;郭志琴;董洁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经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12 wk前后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MD)的变化,并以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 (ELISA) 测定卡维地洛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的FMD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前的FMD,而3组间NTGMD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组治疗后FMD显著性升高,NTGMD无显著性改变.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浆ox-LDL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血管内给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时小燕;吴勇杰;高凯;王军志

    目的:评价用高渗法向大鼠脑内导入二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人神经生长因子(NGF)β基因(rAAV2/hNGFβ)的安全性.方法:大鼠经颈外动脉输入甘露醇诱导血脑屏障开放,分别经颈外动脉输入生理盐水(对照组)、rAAV2/hNGFβ或rAAV2/GFP.对导入rAAV2/hNGFβ的大鼠,观察饲养期间的一般情况,d 60称重,测定痛敏感度、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麻醉后腹腔取血,行血液学、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导入rAAV2/GFP的大鼠处死后用4%多聚甲醛-PBS原位灌注固定,脏器连续冰冻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AAV2/GFP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导入rAAV2/hNGFβ大鼠的一般情况、痛敏感度、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rAAV2/GFP分布器官包括肝、脾、肾、肾上腺、肺、甲状腺、垂体、胸腺、胃、小肠和胰腺组织.结论:经颈外动脉将rAAV2/hNGFβ导入大鼠脑内d 60,rAAV2/hNGFβ对大鼠全身无明显毒性;rAAV2/hNGFβ除在大鼠脑内有表达外,其在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较为广泛.

  • 氟哌利多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持续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作者:焦志华;庄心良;王士雷;张一;颜涛

    目的:研究氟哌利多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持续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10~14 d)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通过低氧和无糖法制备神经元缺血模型,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氟哌利多对脑缺血时锥体细胞持续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Vh)-105 mV, 刺激电压(Vt)-30 mV条件下,神经元缺血 3 min和5 min后持续钠电流显著增强.3、10和30 μmol*L-1氟哌利多能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强(P<0.01,n=7),不同浓度氟哌利多的作用间无显著差别.结论:临床麻醉浓度的氟哌利多能够抑制体外脑缺血时海马神经元持续钠电流增强,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环维黄杨星D对实验性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晨;黄继汉;李见春;郑青山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胺碘酮(15 mg*kg-1, iv)、复方丹参注射液(1.0 g*kg-1, iv)为阳性对照,采用冠状动脉两步结扎法诱发家犬心律失常和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5 μg*kg-1)造成心肌损伤,观察CVB-D(iv)对动物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以及耐缺氧的影响.结果:CVB-D可减少犬冠脉结扎所致的室性早博和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段和T波抬高,大小剂量组间呈现量效关系;使小鼠耐缺氧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CVB-D对犬冠脉结扎所致的心律失常具有对抗作用;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 胡黄连苷-Ⅱ在体外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陶移文;刘建文;魏东芝;粟武;周文瑜

    目的: 考察胡黄连苷-Ⅱ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神经细胞双氧水(H2O2)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内氧化活性物质(ROS)水平,检测胡黄连苷-Ⅱ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同造模组比较,胡黄连苷-Ⅱ 0.5、5.0 mmolL-1能减轻H2O2引起的对PC12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LDH的释放量,降低细胞内ROS水平.结论:胡黄连苷-Ⅱ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曲马多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功能及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作者:戴泽平;陈永权;鲁卫华;金孝岠;张鹤

    目的:观察曲马多连续硬膜外镇痛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 方法: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28例,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药联用组,使用曲马多800 mg+布吡卡因150 mg+氟哌利多5 mg,总量100 ml,泵速2 ml*h-1;2药联用组,配方中不含曲马多,余同3药联用组.观察镇痛期不同时点的VAS值、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放免测定相应时点的MOT水平.结果:3药联用组VAS均值为(1.16±1.15),2药联用组为(3.32±1.2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首次排气、排便时间3药联用组分别为(56.8±16.6) h和(96.5±19.7) h,2药联用组则分别为(38.8±14.7) h和(75.6±18.3) 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药联用组MOT水平从镇痛前的(135.6±22.8) pmol*L-1降至(78.3±18.8) pmol*L-1(P<0.05),而2药联用组镇痛前后变化不明显;镇痛后两组间MOT比较,P<0.05.排气、排便时间与MOT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47,P<0.05).此外,3药联用组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率亦高于2药联用组(P<0.05).结论:曲马多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使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延迟,并使血清MOT水平降低,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率亦增加.

  • 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陶明飞;杨卫东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耳廓微循环观察法检测血府逐瘀口服液对正常和急性"血瘀症"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明显增大正常及急性"血瘀症"小鼠耳廓微细动静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量.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具有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作用.

  • 大黄中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条件的优化

    作者:肖艳;杜智敏

    目的:优化从大黄中提取分离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的条件,以提高其收率和纯度.方法:用乙醇回流提取大黄4次,得到粗提取液后,用硼酸盐缓冲溶液萃取,萃取液经高压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得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单体成分,丙酮重结晶后得纯品.色谱柱为YWG C18柱(4.6 mm×250 mm,10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高氯酸(910.0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用高压制备系统可分离纯化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得到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单体成分,各成分纯度在80%以上,大黄素收率达0.6%.结论:醇提法提取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的方法简单,提取率高.高压制备系统可分离纯化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得单体纯品,且收率高纯度好.

  • 七种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实验治疗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作者:胡国新;卢中秋;周铁丽;张秀华;李惠萍;刘刚

    目的:探讨7种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实验治疗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创伤弧菌(6.0×1011 CFU*L-1)经ip感染小鼠后1 h,分别应用ip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氯霉素、多烯环素、硫酸奈替米星、头孢哌酮钠、哌拉西林钠、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抗菌药物5个剂量级进行治疗;小鼠经ip感染创伤弧菌后 0.5、1、2、3 h分别用人体治疗量的上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存活小鼠数及小鼠的脏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创伤弧菌感染后1 h应用5个剂量级即使是小剂量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的小鼠均有显著治疗作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后血培养阴性,脏器超微结构损伤恢复,感染 0.5~1 h后应用人体剂量的这些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2 h后氯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哌酮钠、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疗效好,3 h后治疗效果差,加大剂量抗菌效果增加;泰能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及早大剂量应用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时选用氯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哌酮钠、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提供可靠依据.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拮抗豚鼠哮喘的相关机制

    作者:徐峰;张洪泉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拮抗豚鼠哮喘的机制.方法:建立致敏豚鼠模型,吸入不同浓度的IL-1ra,引喘豚鼠,检测引喘后8 d血清、肺组织中,内皮素-1(ET)、一氧化氮(NO)、以及血液、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情况.结果:IL-1ra可以明显升高血清和肺组织中的NO浓度,降低血清和肺组织中的ET含量,减少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的EOS的数量;高剂量组缓解作用较强.结论:IL-1ra可增加机体内的NO浓度,降低ET的含量,减少EOS浸润.IL-1ra对豚鼠哮喘具有拮抗作用.

  • 头孢比肟和头孢他啶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蒋静涵;王莹

    目的:比较头孢比肟和头孢他啶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头孢比肟组和头孢他啶组各30例.头孢比肟组用粉针剂1.0 g/瓶.头孢他啶用粉针剂1.0 g/瓶.剂量均为:中度感染头孢比肟 1.0 g, 2次/d,重度感染2.0 g, 2次/d,疗程7~10 d,个别病例延长至 14 d. 结果:头孢比肟组和头孢他啶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 73.3%和 66.7%,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6.7%和 8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2.8%和 88.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3%和 6.7%.头孢比肟作用优于头孢他啶,但两者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孢比肟是一种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安全的抗生素.

  • 甘西鼠尾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比较

    作者:程体娟;杨志勇

    目的:比较甘西鼠尾草和丹参两种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术(MCAO)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脑梗死的体积,TBA比色法测定血清MD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SOD含量;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定药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甘西鼠尾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可明显减小急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含量,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甘西鼠尾草强于丹参.结论:甘西鼠尾草和丹参两种注射液作用基本相同,提示甘西鼠尾草有可能成为丹参的代用品.

  • 伊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压和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作者:刘宏;余济荣;刘必成;王艳丽;尹莲芳;张晓良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压、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2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8 wk,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血钾、肝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与伊贝沙坦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对肾功能、血钾、肝功能和血脂无影响.结论:伊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具有平稳显著的降压、降蛋白尿作用,继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 益智复方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作者:徐江平;吴航宇;李琳

    目的:研究益智复方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 0.150 g*kg-1,连续45 d可以造成痴呆模型.在注射半乳糖5 d后,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YZC至造模结束,再采用Y型迷宫测验及SOD、MDA检验试剂盒分别查看其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益智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痴呆小鼠Y型迷宫学习/记忆成绩(所需的训练次数由模型组的 31.35±8.97/17.12±5.57 降低到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 19.67±8.07/11.27±6.65、14.00±6.84/8.29±5.95 和 11.41±5.99/6.24±4.97);益智复方 0.108 g*kg-1和 0.433 g*kg-1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SOD活性,从 17.69±3.14 nU*mg-1pro升高到 26.94±4.46 nU*mg-1pro和 21.33±3.63 nU*mg-1pro;而益智复方 0.108 g*kg-1、0.217 g*kg-1和 0.433 g*kg-1使小鼠大脑中丙二醛(MDA)水平由 4.08±0.88 nmol*mg-1pro减少到 2.82±0.75 nmol*mg-1pro、 2.10±0.42 nmol*mg-1pro和 2.35±0.39 nmol*mg-1pro.结论:益智复方具有较好的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其清除脑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联系.

  • Bosentan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社临;方五旺;陈绍良

    目的:以内皮素(ET-1)诱导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对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胰酶消化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分4组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加任何干预因素,其余3组分别加入bosentan10-8 mol*L-1、 ET-1 10-10 mol*L-1、 ET-1 10-10+bosentan10-8 mol*L-1,培养72 h后观察心肌细胞生长情况并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ET-1和心钠素(ANP)含量.结果:各组ANP测定水平分别为:对照组 6.46±0.38 μg*L-1, bosentan组4.87±0.56 μg*L-1,ET-1组 13.60±1.12 μg*L-1,ET-1+bosentan组 9.42±0.58 μg*L-1.镜下观察见ET-1刺激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加用bosentan能使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减轻.结论:ET-1可刺激乳鼠心肌细胞肥大,bosentan可使心肌细胞分泌心钠素减少,抑制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

  •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

    作者:冯小龙;王晖;朱慧明

    目的:以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研究透皮促进剂对外用抗真菌药的促透特性.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1%氮酮和1%薄荷醇联用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组,1%的薄荷醇对水杨酸促透效果佳,而由1%氮酮、2.5%丙二醇、2.5%油酸、1%薄荷醇合用对环吡酮胺的体外经皮渗透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时滞明显缩短,但是与二联使用透皮促进剂比较并无明显优点.结论:薄荷醇和氮酮对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两者联用对脂溶性化合物环吡酮胺的促透作用更明显.

  • 胰岛素在培养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岚;洪华山;陈若函;王一波;江琼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并鉴定;用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染色方法,比较胰岛素实验组和对照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N、LN及TGFβ1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和波形蛋白(vimentin)SP染色,证实为心肌成纤维细胞;10-8 mol*L-1胰岛素实验组细胞膜上FN和细胞浆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LN在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上基本不表达.结论:在体外,胰岛素具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FN堆积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的合成与分泌有关.

  • 盐酸西布曲明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

    作者:陈光亮;李莉;严尚学;黄德武

    目的:研究盐酸西布曲明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方法:给刚断乳的SD大鼠饲喂营养性饲料,7 wk 后养成营养性肥胖模型,分组给药,连续 6 wk.结果:盐酸西布曲明 9.0、3.0、1.0 mg*kg-1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脂肪重量,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抑制脂肪细胞增大,但对肥胖大鼠空肠绒毛的密度和肠绒毛直径无明显影响.结论:盐酸西布曲明灌胃给药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显著的减肥降脂作用.

  • 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延长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存活时间

    作者:刘荷中;毛宁;侯春梅;李秀森;沈倍奋;唐佩弦

    目的:克隆表达人CD40-Ig融合蛋白,并在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中研究利用其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的保护性效果.方法:利用RT-PCR技术自人Daudi细胞系中克隆CD40基因胞外区,并插入含有人IgG1 Fc段基因的pIG1载体中,构建携带CD40-Fc融合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CD40-Ig融合蛋白的表达.再将CD4-Fc融合基因连接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构建稳定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筛选分泌CD40-Ig融合蛋白的阳性重组CHO细胞并进行无血清大规模培养,收获培养上清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Western blot和配基结合实验鉴定CD40-Ig的性质.将C57BL6/J(H-2b)小鼠的脾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H-2d)小鼠体内建立急性GVHD模型,通过体内注射CD40-Ig融合蛋白评价其对急性GVHD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按上述方法分别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IG/40Ig和p3.1/40Ig.ELISA 和Western blot确定在COS-7和CHO细胞中表达了CD40-Ig融合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通过二硫键结合的二聚体结构并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纯化的CD40-Ig可与CD40L结合.体内应用CD40-Ig融合蛋白治疗可延缓小鼠GVHD病情发展并显著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CD40/CD40L相互作用在GVHD的病理过程中可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提示人CD40-Ig融合蛋白在临床预防和治疗GVHD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 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初评

    作者:汤圣兴;纪勤炯;朱向明;张平洋;曹蘅;祈述善;王安才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初步疗效. 方法:2例病人经食道超声(TEE)证实为VSD,并在透视和TEE下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 mon经胸超声、心电图(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2例VSD病人,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4 mm和6 mm.术中未发现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24 h和1 mon,经胸B超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四种维生素组合对高脂喂养家兔心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谷兆侠;李西兴;周延升;赵长安;张煜;王卫民;谷俊侠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作用下,维生素对家兔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以了解维生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26只雄性家兔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和维生素处理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猪油和甲硫氨酸.同时维生素组每天通过灌胃法给予维生素E、C、B6和叶酸.分别于第4 wk、第8 wk未取血测相关指标和制备病理标本.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内皮素和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值明显升高,而血清一氧化氮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维生素组血浆内皮素和血栓素B2比模型组明显下降,而一氧化氮和6-酮-前列腺素F1α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病理变化显著,用维生素处理后病变程度减轻.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维生素E、C、B6和叶酸的联合运用,可以减轻或阻断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纠正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衡,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益.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血药浓度

    作者:付良青;黄丰;吴德政;郭军华

    目的: 建立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的方法,用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血药浓度. 结果:兰索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为Y=0.01358+0.001227X (r=0.9994), 其25, 200, 2000 μgL-1三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87.99%,94.38%,77.21%;精密度分别 7.79%,1.21%,5.49%;5'-羟基兰索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0.002536+0.0009126X (r=0.9990), 其20, 100, 500 μg*L-1三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85.85%,87.64%,107.70%;精密度分别为 10.73%,6.98%,5.62%;兰索拉唑砜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0.01486+0.001462X (r=0.9995),其20,100,1000 μg*L-1三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79.84%,85.18%,100.68%;精密度分别为 9.22%,2.36%,4.81%.志愿受试者禁食口服30 mg兰索拉唑胶囊后,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Cmax分别为 113.21,1561.54,131.14 μg*L-1. 结论:此方法可满足测定要求,可用于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左旋组氨酸在小鼠的抗惊厥作用

    作者:吴爱珍;汪慧菁;姚明辉

    目的:观察左旋组氨酸(L-His)对戊四唑(PTZ)和电刺激引起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药物惊厥和电惊厥的实验方法,观察L-His对惊厥的影响及氯苯那敏对L-His的阻断作用.结果:L-His可拮抗PTZ、电刺激引起的惊厥,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而氯苯那敏可部分拮抗L-His这种作用.结论:L-His具有抗惊厥作用,氯苯那敏可部分拮抗L-His这种作用,提示L-His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并产生抗惊厥作用.

  • 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对高K+刺激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的影响

    作者:姚红红;张芸;丁建花;刘苏怡;汪海;胡刚

    目的: 研究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kalim,IPT)对高K+刺激PC12释放谷氨酸(Glu)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PC12细胞为模型细胞,应用HPLC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Glu含量. 结果: IPT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高K+刺激PC12细胞释放Glu,格列苯脲(Gli)增强高K+刺激PC12细胞释放Glu的效应,并部分逆转IPT的抑制效应.PKC抑制剂HA-100和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不影响高K+刺激PC12细胞释放Glu,也不拮抗Gli的增强效应. 结论: IPT抑制Glu释放与开放KATP有关,Gli拮抗IPT的抑制效应并非由PKC或CaM信号传导途径介导.

  • 一氧化氮供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作者:邱相君;丁保金

    一氧化氮(NO)供体药物具有抗增生、抗血小板聚集、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重要角色;NO供体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阳痿和妊高征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并可望成为急性胰腺炎和白血病的治疗药物之一.

  •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学进展

    作者:李琳;吴航宇;徐江平

    介绍阿片类物质依赖的主要药物治疗学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重点介绍阿片受体激动药和非阿片受体激动药的使用,此外尚有非药物疗法及免疫疗法等.

  • 淫羊藿总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许碧连;吴铁;王晖

    近10年淫羊藿总黄酮研究表明,其作用广泛,如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抗炎、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抗肿瘤等均有作用,本文就此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

    作者:卜擎燕;熊宁宁;吴静

    本指南是自1982年以来的第三个版本,由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美国和CIOMS秘书处的10名专家共同商议起草,由21条指导原则及其注释组成.与1982年和1993年的两个版本一样,2002版指南旨在规范各国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政策,根据各地情况应用伦理标准,以及确立和完善伦理审查机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