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提高我国心血管急症的急救水平

    作者:邓普珍

    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逐步建立,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也很迅速.在未建立EMSS时,许多急症的抢救措施,在原来的急诊室难以进行.现在地市级以上的医院独立急诊科和或急救中心相继建立,配备了专业急诊医护人员,急症抢救工作大为改观,心血管急症更显突出.如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急诊医护人员就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心肺脑复苏术(CPCR).不但熟练进行初级(徒手)心肺复苏术,而且还能掌握高级复苏术.

  • 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

    作者:刘亚琴;田爱民;杨海英;张佑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citation,CPR)是对心搏、呼吸停止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在过去30余年中,人们对心脏停搏的流行病学、CPR中血流动力学及体内病理生理变化等方面作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少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使复苏成功率有所提高,近年来对CPR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 厦门市临床医生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分析

    作者:叶剑鸿;刘慧恒;陈素香;占凌辉;刘晓楣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生存链"的概念,1995年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临床应用,2000年<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的发表以及在2005年ILCOR会议对2000指南的进一步修订,显示了心肺复苏技术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对每个医生来说,掌握心肺复苏术应该是基本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心肺复苏技术未得到足够普及和重视,使得我国心肺复苏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院内医师对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通过对夏门市各级医院医生的问卷调查,来探讨目前各级医院临床医生对心肺复苏术掌握的情况.

  • 交换按压手对胸外按压质量和疲劳的影响

    作者:李磊;周贤龙;江城;徐冰;熊丹;王黄磊;生立平;赵剡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交换按压手的按压方式对胸外按压质量及操作者疲劳的影响.方法 177名经标准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的医学生,用抽签方式随机确定按压方式(交换按压手即上下手交换的方式或传统按压方式)的先后顺序,两种方式间隔7d,分别在模拟人上进行10个循环的标准成人单人CPR;记录按压质量、CPR前后操作者的生理参数、主观疲劳指标.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不感到疲劳的概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以优势手为初始按压手的操作者中,交换按压手组和传统按压组按压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R后Borg疲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7 ±1.62 vs.13.41 ±2.11,P=0.437),出现疲劳的循环数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7).在以非优势手为初始按压手的操作者中,交换按压手组比传统按压组按压深度更深[(39±10) mm vs.(38±9) mm,P=0.015],CPR后Borg疲劳评分更低(12.67 ±2.03 vs.13.33 ±1.95,P=0.011),出现疲劳的循环数更晚(P =0.041).结论 CPR中交换按压手的按压方式能延缓以非优势手为初始按压手的操作者的疲劳,改善胸外按压质量.

  • 双黄连注射液静滴致死1例

    作者:雷华国

    患者,女,56岁,农民,因发热、咳嗽7天于1999年11月17日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予双黄连注射液40ml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60滴,滴入液体5min时,患者出现心悸、气急、胸闷、窒息感.当地医生给予肌注异丙嗪注射液25mg后急送我院抢救.查体:血压为0,脉搏摸不到,呼之不应,颜面青紫,呼吸音消失,心音听不到.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心搏骤停.立即给予吸氧,心肺复苏术,静注肾上脉素等药物抢救1h,无效死亡.

  • 心肺复苏中单用肾上腺素或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的Meta分析

    作者:李慧;荆小莉;李欣;詹红;熊艳;廖晓星

    目的 在心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和肾上腺素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用肾上腺素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本研究拟针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在NED-LINE及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比较成人心肺复苏时单用肾上腺素或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的所有临床研究,首要观察指标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 在检索到的485篇文章中,6篇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除复苏后24 h生存率联合用药优于单用肾上腺素(OR值为2.99,95%CI 1.43~6.28)外,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荟萃分析中仅有包含122例患者的24 h生存率组联合用药优于单用肾上腺素,因此尚不支持复苏中应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

  • 心肺复苏后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章平;陈寿权;王明山;章杰;程俊彦;黄唯佳;李惠萍

    目的 观察院内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16岁明确心搏停止时间的心肺复苏患者24例,依据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标准随机分为ROSC和末ROSC两组,分别记录小同患者心搏停止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用ELISA方法 检测心肺复苏(CPR)后30 min,60 min,6 h,24 h,48 h血清TF和TFPI抗原浓度,10例来自健康体检的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数据的比较采用旧格表精确x2榆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OSC组患者在CPR 30 min血TF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PR 6 h达高峰,在CPR48 h时已下降;与对照组及ROSC组同时点比较,末ROSC组血TF水平更是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CPR后30 min,ROSC和未ROSC两组血清TF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后ROSC组血清TFPI水平逐渐升高并有显著差别(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未ROSC组和ROSC组患者在CPR 30 min时的TF/TFPI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ROSC组IF/TFPI值在CPR后6 h有显著升高(P<0.01),在48 h下降.结论 血清TF和TFPI水平在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中明显升高,CPR后半小时的TF和TF/TFPI的水平可用于判断预后.

  • 腺苷对窒息大鼠复苏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陈威;贾立静;沈洪;计达

    目的 观察腺苷在窒息大鼠心肺复苏中对复苏成功率和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窒息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组(B组)和肾上腺素合并腺苷组(C组).持续窒息3 min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4 min后静脉给药.A组(n=15)不用复苏药物;B组(n=14)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 μg·kg-1;C组(n=14)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 μg·kg-1并持续静滴腺苷70 μg·kg-1·min-1至复苏结束.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和心肌微循环.结果 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92.9%)和复苏成功率(64.3%)>B组(78.6%,50%)>A组(60%,20%);C组心肌毛细血管数目和面积好于A组和B组.结论 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合并腺苷可能会减轻肾上腺素部分负作用,改善大鼠心肌微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

  • 为切实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而努力

    作者:王一镗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发生率颇高,我国每年发生的总人数相当可观.其中小部分患者能被复苏抢救存活,乃是瞬息之间的过程.自1960年建立现代"心肺复苏术"以来,已经40年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院外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很低,美国除极少数地区以外,其复苏成功率亦不足2%.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①为什么通过40年来的实践和努力,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仍然如此之低呢?②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必须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常规,而应以全面革新的思维,来进行研究探索,继以认真的临床实践,如此周而复始,踏实前进.

  • 乌鲁木齐市驾驶员心肺复苏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

    作者:王艳梅;张庆庆;秦君玫;肖江琴;李娥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驾驶员心肺复苏( CPR )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情况,为驾驶员的CPR知识及技能培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乌鲁木齐市304名驾驶员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CPR相关知识、态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运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驾驶员CPR理论知识认知水平较差,合格率低(15.79%);无人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实际操作技能;有75.66%驾驶员认为人工呼吸必须由医学人员实施,愿意参与现场急救的仅占51.32%;7.90%驾驶员对实施心肺复苏术很自信。不同民族、学历、驾车年限的驾驶员对CPR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23,4.326,5.479;P<0.05)。304名驾驶员中仅33人(10.86%)曾参加过CPR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284人(93.42%)认为有必要且愿意学习CPR急救知识;在希望所接受的培训方式中,医护人员讲解242人(79.61%),通过健康法教育讲座64人(21.05%);242人(79.61%)选择理论结合模拟人练习。结论乌鲁木齐市驾驶员CPR知识掌握情况较差,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驾驶员对CPR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 上海市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姜金霞;彭幼清;马素芳;孙娜;沈静之;张晓莉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CPR培训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浦东新区13所一二级医院240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CPR-BLS技能考核评分表进行CPR-BLS技能考核,总结得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CPR技能总体及格率为49.58%,良好率为8.33%,优秀率为0.83,其中一级医院及格率为26.67%,良好率为0.83%,优秀率为0.00%;医院级别、职称、CPR培训经历是影响CPR技能的相关因素(t分别为9.774,2.522,-3.194;P <0.05).结论 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CPR技能水平较低,应采用规范化、系统化技能培训与复训.

  • 预备役官兵心肺复苏认知调查及培训效果

    作者:周敏;何小俊

    目的:了解预备役官兵对徒手心肺复苏术( CPR)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CPR知识培训后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50名预备役官兵在培训前、后CPR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0份,4份填写不完整,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97.3%。培训前25.3%预备役官兵对CPR知识缺乏,45.2%获得CPR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8.9%从专业书籍中获取;20.5%听他人说。17.1%会正确CPR操作。培训后100%官兵掌握了判断意识丧失和心跳停止的方法;98.6%会判断呼吸停止;94.5%掌握了呼吸心跳停止处理措施;73.3%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72.6%会实施人工呼吸;87.7%能准确按压心脏的部位;87.7%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的胸骨下限的深度。146名预备役官兵CPR知识培训后各项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培训,预备役官兵CPR认知和技能得以提升,提高了特殊群体对CPR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以期保证“第一时间”施救的成功率。

  • 对深圳市盐田区群众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作者:李娉;徐龙;赖苑威;黄丽敏;鲁淑芳

    目的 调查深圳市盐田区群众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来自盐田区的2011年深圳市大运会志愿者与企业职工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参加大运会培训的262名志愿者、298名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前急救知识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效度为0.88,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条目经标化后算得的信度为0.873,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大运会志愿者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97.3%;企业职工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为96.6%.从未培训的企业职工占27.78%,志愿者占4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身遇到猝死的企业职工达23.26%,志愿者达1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徒手心肺复苏了解的主要途径均以电视为主,分别占39.93%和37.25%.5.21%的企业职工和14.90%的志愿者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5,P<0.01).结论 针对不同人群应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多层次、多样性的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期更加有效加强群众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对某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丽萍

    目的 探讨对东莞大岭山镇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100名东莞大岭山镇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利用改良版生命ABC问卷对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知识进行测评.结果 培训前大岭山镇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后,除4个条目外,其他条目较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岭山镇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通过对其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其心肺复苏知识.

  • 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的新进展

    作者:薛冰;刘欣

    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在发病现场实用性很强的医疗急救技术.虽然已经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培训,但现今在实际推广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就急诊护士培训内容和方法 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工具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

    作者:李佳;吴瑛;岳鹏;徐奕旻;张澍

    目的 以《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对课题组前期自行开发的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进行修订及信效度分析,为今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在前期研制的2005版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基础上,大量查阅中英文文献,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对其进行修订,通过专家法对新建立的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技能评价表的条目进行了内容效度的分析,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技能评价表又分别采用重测信度和评价者间信度分析法对该工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 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中每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值为0.75~1.00;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的重测信度为0.880;2位考核员CPR技能评价表评分的相关系数r值为0.861;操作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分析ICC值为0.916(P <0.01);操作合格判定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09(P <0.01).结论 修订后的2010版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评价测量.

  • 北京远郊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李佳;徐奕旻;岳鹏;许亚红;吴芳琴;邓颖;冯新玮;李淑兰;吴瑛

    目的:探讨北京市远郊农村居民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10年美国ACC/AHA心肺复苏指南》,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郊区居民116名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培训后进行胸外按压技能水平的测试。观察受训者心肺复苏的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和技能合格率。结果116名居民培训后平均胸外按压深度为(44.39±10.21) mm,合格率为30.2%(35/116);平均胸外按压频率为(118.70±22.81)次/min,合格率为78.4%(91/11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受训者胸外按压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F值分别为2.960,4.149;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受训者胸外按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37,6.587;P<0.05)。结论远郊居民胸外按压质量受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胸外按压深度是今后心肺复苏培训项目的重点和难点。

  • 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呼气末CO2分压与连续有创动脉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洁;金志鹏;郭洁;葛燕军

    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与连续有创动脉压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63例在郑州儿童医院PICU进行心肺复苏的患儿,根据心肺复苏的结果分为成功组49例和失败组14例,分析两组患儿在心肺复苏过程中0 min、5 min、10 mim、20 min、30 min、1 h、3 h、12 h、24 h的PETCO2与有创动脉压数值的变化和两者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成功组患儿PETCO2值与有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有创动脉平均压数值均逐渐上升,至心肺复苏30 min后保持平稳,失败组患儿的PETCO2值与有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有创动脉平均压数值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短暂上升后迅速下降,30 min后均监测不到,在心肺复苏5、10、20、30 min时,成功组患儿的PETCO2值均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肺复苏20、30 min时,成功组患儿的有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有创动脉平均压均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TCO2值与有创动脉平均压数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PETCO2值与有创动脉压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肺复苏结果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成功抢救提供依据,值得在儿童心肺复苏中广泛应用.

  • 2010年心肺复苏流程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崔秋霞;沈雁波;单君;张学梅;许旸晖;丁敏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面世,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相比,新指南弱化了通气,更加强调了按压的重要性,如去除“听、看、感觉”等判断呼吸的过程,去除开始的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将对成人和儿童(除外新生儿)的复苏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等[1].

  • 对军校本科护生行心肺复苏术双语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作者:崔艳;郭明贤;徐莎莎

    目的 针对军校本科护生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双语教学后,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建议依据.方法 对我校136名本科护生的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成绩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外按压合格率低,而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两项合格率相对较高,三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认识上、制度上和方法上的针对性教学调整,有利于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进一步长足的开展,以及复合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培养.

917 条记录 3/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