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黄野;李威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自愿者50例纳入此次研究工作,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膀胱颈移动度(25.00±11.20mm)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3.6717,P值=0.0005;研究组的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120.00±13.50°)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5.0167,P值=0.0000;研究组的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150.00±30.30°)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4.0752,P值=0.0001;研究组的尿道旋转角(74.50±6.50°)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25.6787,P值=0.0000.结论: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应用盆底超声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

  • 盆底超声在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慧琨;王慧香;谭桂兰;韦荣文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60例产后6周SUI患者(观察组)行盆底超声检查时Valsal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量值、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经盆底康复治疗并于产后12周复查盆底超声;另取60例无SUI经产妇女为对照组。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患者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周观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较产后6周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579,P=0.017、0.014);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结论盆底超声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女性盆底结构,可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评估。

  • 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的应用

    作者:王道婧;田力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嵘

    目的: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方法:70例F P F D患者中有35例尿失禁患者,将其作为失禁组,将35例器官脱垂者作为脱垂组,35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研究对象都于我院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缩肛与静息状态下,失禁组与脱垂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膀胱颈度及运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准确评估FPFD,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盆底超声 FPFD 价值
  • 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作者:陈琼英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接收的156例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按照其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68例)与剖宫产分娩组(68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8周盆底超声评估结果.结果:剖宫产分娩组患者Ar、As、Dr、Ds、UVJ-M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经阴道分娩组,数据差异明显,P<0. O5.剖宫产分娩组患者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32.35%,明显低于经阴道分娩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盆底超声评估显示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功能近期影响明显大于剖宫产,行阴道分娩产妇应及时行盆底超声评估,并进行产后康复锻炼.

  • 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陈旭光;魏青;张瑶;罗燕梅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9月~2018年6月至本院进行压力性尿失禁诊治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一时间段至本院进行产后检查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尿道内口形成率,膀胱颈至耻骨联合水平的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至耻骨联合水平的距离、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以及尿道内口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等超声数据与健康患者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因此盆底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盆底超声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作者:丁雪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后不进行任何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后采用盆底超声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在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对复查结果加以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于子宫全切术后的早期康复,应用盆底超声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盆底超声评估女性阴道后壁脱垂的初步研究

    作者:耿京;谈诚;陈纳泽;唐军;杨欣;王建六

    目的 应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估阴道后壁脱垂患者是否存在真性直肠前凸,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研究于我院妇科就诊的经POP-Q分期诊断为阴道后壁脱垂Ⅲ~Ⅳ期患者180例,其中伴有阴道前壁脱垂Ⅲ~Ⅳ期147例,伴有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Ⅲ~Ⅳ期133例,同时除外既往曾因直肠前突或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真性直肠前突,评估肛提肌损伤,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并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诊断功能性便秘.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出现直肠前突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0例阴道后壁脱垂Ⅲ~Ⅳ期患者,根据盆底超声观察有无直肠前突分为直肠前突组45例,无直肠前突组135例.两组患者年龄、BMI、分娩次数以及肛提肌损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功能性便秘症状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OR 3.302)及功能性便秘(OR 5.729)是直肠前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阴道前壁脱垂(OR 0.172)及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OR 0.124)可减少直肠前突的发生,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阴道后壁脱垂患者中仅有部分伴有直肠前突、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及功能性便秘增加直肠前突的风险,阴道前壁脱垂和子宫或穹隆脱垂会减少阴道后壁脱垂患者出现直肠前突的可能性.

  •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作者:黄淑卿;张新玲;郑志娟;吴静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产后6周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SUI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其前盆腔的情况,记录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另取30例未育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SUI组与对照组比较,SUI组妇女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明显增大,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也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用于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经会阴盆底超声督导盆底肌肉训练在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作用

    作者:顾小宁;杨敏;刘芳;刘冬梅;石富文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督导盆底肌肉训练(kegel运动)在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作用.方法 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诊断为Ⅰ/Ⅱ度脱垂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排除研究过程中不符合标准者,终用于数据分析者两组各50例.干预组经超声督导完成有效kegel运动,对照组经专业人员口授kegel运动动作要领,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行盆底超声检查,测量大Vasalva状态下盆腔器官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对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超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kegel运动12周后膀胱脱垂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子宫脱垂程度减轻、肛提肌裂孔面积缩小,而对照组二者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可作为kegel运动的有效督导方法,经会阴盆底超声督导kegel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盆底肌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盆底超声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四保;彭玉;吴一彬

    目的 探究采用盆底超声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80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中,45例压力性尿失禁(SUI组),35例盆腔器官脱垂(POP组),另选32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非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3组均经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在缩肛、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形态改变,并测量参数.结果 在缩肛状态下,POP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为(5.87±0.64) cm,肛提肌裂孔面积(A)为(18.06±3.06)c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状态下,SUI组M、肛提肌裂孔横径(N)、A、肛提肌左右支夹角(γ)分别为(6.15±0.76)cm、(5.03±0.88) cm、(16.31±5.68) cm2、(69.93±7.72)°,POP组M、N、A、γ分别为(6.05±0.79) cm、(4.99±0.79) cm、(16.41±5.71) cm2、(68.92±8.5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lsalva状态下,SUI组M为(6.12±0.53) cm,POP组M、A、γ分别为(6.37±0.63) cm、(23.29±6.02) cm2、(78.01±9.8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以利于疾病预防治疗.

  • 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作用

    作者:高建松;孙文超;姚继芹;李香娟;丁延华;陈蕾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子宫脱垂患者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2例子宫脱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脏器脱垂情况,明确诊断后行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 8例伴有膀胱膨出及3例伴有直肠膨出的患者同时修补阴道前后壁并行会阴重建术,术后经阴道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观察静息状态、大Valsalva动作及缩肛状态下植入改良补片的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并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观察盆底功能变化,比较术前、术后膀胱低点、子宫下缘、直肠壶腹部到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以及盆底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结果 经阴道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观察术后补片情况:可以清晰显示宫颈前方及两侧的"U"形高回声结构及活动情况;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32例患者盆底脏器情况: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低点、子宫下缘、直肠壶腹部到参考线距离(cm),肛提肌厚度(cm)术后较术前测值增大(0.65±1.85 vs 0.15±1.85,2.80±1.10 vs-1.00±1.50,0.60±1.90 vs-0.55±1.55,0.51±0.24 vs 0.37±0.19),盆底裂孔面积(cm2)术后较术前测值减小(20.15±7.20 vs 29.00±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例合并膀胱膨出的患者5例术后膀胱膨出治愈、3例术后膀胱膨出情况有改善,3例合并直肠膨出的患者术后直肠膨出均治愈.结论 经阴道及经会阴两种扫查方式结合的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术后改良补片的悬吊情况,可以为术前观察盆腔功能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及指导意义.

  • 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辰一;丁曙晴;薛雅红;丁义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所致便秘与前、中及后盆病变密切相关,后盆病变所致便秘常表现为直肠前突(rectocele,RC)、直肠内套叠(intemal rectal intussusception,IRI)、肠疝(enterocele,EC)、会阴下降(descending perineum,DP)及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elvic floor dyssynergia,PFD)等,而中、前盆病变所致便秘不仅会出现后盆的特征性改变,还会伴见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UP)、膀胱脱垂(bladder prolapse,BP)等症状.使用盆底超声不仅可以观察FPFD所致便秘的前、中及后盆影像学的改变,分析盆底静动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还能对女性盆底病变作出较为完整的系统评估,有利于指导便秘的后期治疗.故研究盆底超声对FPFD所致便秘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就盆底超声对FPFD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进行阐述.

  • 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分级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毛永江;张红君;张新玲;郑荣琴;黄冬梅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改变.方法 使用盆底超声观察67例Ⅰ、Ⅱ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A组)与18例Ⅲ、Ⅳ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B组)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活动度及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比较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组的膀胱颈的活动度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的差异.结果 Ⅰ、Ⅱ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活动度小于Ⅲ、Ⅳ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29±11) mm vs (40±11) mm,t=4.008,P<0.001],而Valsalva动作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4.2% vs 72.2%,x2=0.408,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盆底超声表现是不同的,经盆底超声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分级具有参考意义.

  • 女性膀胱膨出的盆底超声表现

    作者:毛永江;郑志娟;杨丽新;张新玲;郑荣琴;周祥福;李腾成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膨出的盆底超声表现.方法 使用盆底超声检查72例女性膀胱膨出患者,观察大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及尿道内口漏斗的形成,总结膀胱膨出的盆底超声表现.结果 72例膀胱膨出患者,其中67例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低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膀胱颈的活动度平均为(40.0±11.0)mm,64例膀胱后角开放,60例尿道旋转角度>45°,51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72例膀胱膨出患者中Ⅰ型膀胱膨出12例,Ⅱ型膀胱膨出52例,Ⅲ型膀胱膨出8例.72例膀胱膨出患者膀胱低点均低于经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Valsalva动作后Ⅰ型和Ⅱ型膀胱膨出患者膀胱后角开放而Ⅲ型膀胱后角完整,Ⅰ型膀胱膨出尿道旋转角<45°而Ⅱ、Ⅲ型>45°.Ⅱ型膀胱膨出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形成高于Ⅰ型和Ⅲ型(47/52 vs 4/20).结论 经盆底超声可用于女性膀胱膨出患者的的诊断及分型,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应用体会

    作者:杨洪伟

    目的:对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组62例尿失禁患者,观察组38例器官脱垂患者,同时选择40例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使患者肛提肌裂孔结构获得清晰显示,缩肛和静息状态下观察组和研究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超声检查能够使患者的盆底解剖结构获得充分显示。

  •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作者:陈荣;邓立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产后7周尿失禁患者36例,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36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盆底超声检查下的膀胱颈移动度(Mu)、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Br、Bs),尿道膀胱后角(Ar、As)、膀胱颈旋转角(θ)、尿道内口形成率.结果 观察组安静和Valsalva呼吸下Mu、Br、Bs、Ar、As、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具有明显诊断价值,可临床使用推广.

  • 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的观察

    作者:杨焰;钟华;严冬梅;巫燕玲;周玉婷;曾梅青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观察产后近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并在产后6~8周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82例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组(SUI组)72例,对照组110例.观察静息状态下及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超声改变.超声观察及测量的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以及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的移动度、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有无膀胱膨出.结果 静息状态下SUI组的逼尿肌厚度为(3.21±0.86) mm,对照组为(3.11±0.76) 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8,P=0.426),但静息状态下SUI组膀胱颈位置更低[(23.61±4.57)mm vs.(25.35±4.05)mm]、膀胱后角更大[(134.14±21.04)°vs.(114.29±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7、8.422,P值分别为0.008、0.000).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30.39±8.37)mm vs.(21.82±7.65)mm]和尿道旋转角[(45.21±12.78)°vs.(33.25±14.58)°] SUI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15、5.673,P值均为0.000),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55.56% vs.30.00%)、膀胱膨出率(63.89% vs.24.55%) SUI组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31、28.041,P值分别为0.001、0.000).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膀胱颈、尿道支持结构及肛提肌的损伤有关.利用盆底超声动态观察前腔室结构和功能状态,可早期发现盆底组织异常改变,为临床及早诊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客观依据.

  • 影像学在盆底器官脱垂的应用

    作者:黄陆荣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嚣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广泛、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盆底,包括静态及动态盆底影像学技术,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POP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建立盆底治疗方案及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

  • 断层超声评估肛提肌肌力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许瑶璇;张丽;袁秀珍;林冲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尿道间隙(LUG)评估肛提肌肌力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的75例产后女性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及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分别采集静息期及收缩期的肛提肌裂孔图像,在断层超声图像上测量左右侧LUG.根据盆底肌力测定结果,分成肌力正常组(n=60)和肌力降低组(n=15),比较不同阶段(Ⅱ类肌纤维工作状态、Ⅰ类肌纤维工作状态、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两组间LUG值的差别.结果 静息及缩肛期盆底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及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下肌力降低组LUG值均明显高于肌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测量LUG可有效评估产后女性盆底收缩功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