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作用分析

    作者:马喆;李环;张薇颖;吴瑞芳;肖爱民

    目的 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 d;B组(48例),产后57~70 d;C组(38例),产后71~91 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 结果 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邢秋蓉

    目的 研究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对比两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后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子宫次全切术在子宫疾病治疗中的效果较子宫全切术更为优越,适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肌恢复的影响

    作者:付晶;潘媛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肌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名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名.两组均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仪治疗,对比两组肌张力和盆底功能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接受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助于盆底肌张力和盆底功能的恢复.

  •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杏

    目的 探究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42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生产方式将其分为经阴分娩组(44例),会阴侧切组(30例)和剖宫产组(68例),另取健康检查人员60名(未育女性)为对照组.使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所有受试者的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和静息时的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和肛提肌厚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的相关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和肛提肌厚度显著较大(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经阴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的上述指标中除肛提肌厚度较小外,其余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 使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更为直观地显示出女性盆膈裂孔和孔内形态,同时可以对盆膈裂孔大小、面积和肛提肌厚度情况加以测量,其在诊断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方面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居家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效果

    作者:段海燕

    目的 探究居家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12周对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持续改善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1—5月共招募60例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医院进行4周的盆底电生理治疗,出院后未继续治疗;试验组除在医院进行4周盆底治疗外,居家继续应用便携式神经和肌肉刺激仪进行12周的神经治疗.追踪两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盆底肌力以及阴道动态压力优于对照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

  •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晓丽

    目的:探究女性盆底功能受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情况,观察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分娩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各45例,评估两组产妇于产后42d的盆底功能,两组产妇均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产妇分娩后盆底功能情况及治疗后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的疲劳度、阴道压力与盆底肌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肌电压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盆底康复锻炼结合生活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肌肉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谢春艳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锻炼与生活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肌肉以及性生活方面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不同分组,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取生活干预的25例产妇设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8月采取盆底康复锻炼结合生活干预的25例产妇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等级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性生活质量评分为(34.57±1.05)分,高于对照组的(30.32±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助产妇进行盆底康复锻炼并辅以生活干预,可有效调节其盆底肌力,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营营;苏雪洁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不同时间进行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顺产健康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分为为早期组(n=50)以及晚期组(n=50).早期组产妇在产后42天进行康复护理,晚期组产妇在产后90天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资料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进行盆底康复后早期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肌纤维疲劳指数、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晚期组(P<0.05).结论:产后及早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赵红梅

    目的 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产妇80例相关资料,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为剖宫产,比较两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经产后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后,盆底功能肌力检测结果 为Ⅴ级者30例,占75%;Ⅳ级者5例,占12.5%;Ⅲ级者3例,占7.5%;Ⅱ级者2例,占5%,没有0级和Ⅰ级.试验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但自然分娩后按照要求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效果.

  • 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周菊花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干预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住院部收治的产后6~8周健康产妇中抽取72例,按照自愿原则将其编入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各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治疗,研究组采取综合性产后康复治疗,并将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盆底肌功能、腰骶部疼痛和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盆腔脏器脱垂等临床指标作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优良率(83.3%)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3%),两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疼痛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提高女性的产后生殖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 3种盆底肌肉治疗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

    作者:殷观梅;韩耀伟;张春华;刘佳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盆底肌肉治疗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寻找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产后42 d检查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共118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单独电刺激治疗30例(电刺激组);单独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共31例(生物组);电刺激联合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共46例(联合组).所有对象治疗前测定的结果为初评,治疗5次为二评,治疗10次为三评.评估3组患者在应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盆底肌力、疲劳度、肌电位的变化.结果:所有对象二评结果、三评结果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好于初评结果(P均<0.05);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肌电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Ⅰ类肌力、Ⅱ类肌力、Ⅰ肌疲劳度、Ⅱ肌疲劳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和生物组的肌电位均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3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改善患者产后的肌力,患者的自主评分均>7分,漏尿程度较治疗前也有明显的改善.建议至少坚持5次盆底功能训练治疗疗效更好,联合组和生物组患者的肌电位高疗效好.

  • 腹腔镜治疗恶性子宫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盆底、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琳;李慧敏;朱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 LPL)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盆底、性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7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采用腹腔镜下TLRH+ LPL手术治疗(腹腔镜组),44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种方法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盆底、性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患者(f=12.88,t=19.96,t=8.31,t=5.19,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导尿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一1.32,t =0.88,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3%)低于开腹组(25.0%)(x2=4.23,P<0.05);腹腔镜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9%)低于开腹组(13.6%)(x2=4.96,P<0.05);腹腔镜组的性生活满意率(42.2%)高于开腹组(24.3%)(Z=-2.30,P<0.05).结论:腹腔镜下TLRH+LPL治疗子宫恶性肿瘤较传统开腹手术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外,同时具有对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的优势.

  • 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钱菊芬;陶爱群

    目的:研究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方式是否会对女性性生活品质有所改变及对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安吉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且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子宫切除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子宫全切术(78例);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术(4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的性生活和谐程度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子宫次全切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盆底功能,包括阴道脱垂、膀胱和直肠膨出及尿失禁方面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子宫次全切患者比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高,且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率低.

  • 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夏红笋;黄蕾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产后常规指导,而试验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之上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2组恢复状况,并对比两组盆底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收缩时间及盆底肌收缩压、静息压.结果:在经治疗后两组盆底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收缩时间及盆底肌收缩压、静息压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并且试验组产妇在以上4项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后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增强盆底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收缩时间及盆底肌收缩压、静息压,有利于产妇在产后及时恢复盆底功能,疗效明显.

  • 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盆底功能及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光宇

    目的 研究不同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及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需实施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A组65例),实施经腹全子宫切除术(B组59例),腹腔镜下次切手术(C组76例),对比分析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盆底功能及内分泌的影响.结果 A组子宫切除术患者治疗后的尿频尿急发生率、 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尿失禁频率、残余尿量等指标与B组、C组子宫切除术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6.15%)明显低于B组(22.03%)及C组(14.47%),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26、4.5374、1.2988,P=0.010,0.033,0.254).结论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尿动力、 盆底功能的影响低于其他途径子宫全切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晶晶

    目的 探析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3例分娩结束的初产妇,按照产妇的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顺产方式生产,治疗组通过剖宫产进行生产,比较两组盆底深层肌力损伤发生率、浅层损伤发生率、子宫及阴道脱垂发生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盆底深层肌力损伤发生率、浅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0.547,0.334,0.201,P>0.05);治疗组子宫脱垂发生率7.14%、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78.57%、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26.19%明显低于对照组31.70%、95.12%、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6.857,10.136,P<0.05);治疗组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8,P>0.05).结论 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肌力受损、产后尿失禁的影响差别较小,初产妇剖宫产可有效降低产妇盆腔阴道脱垂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产妇1257例盆底电生理指标多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秦秀云;杜杰;陈永英

    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产后女性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妇125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和出生胎儿体重对Ⅰ类肌肌力影响明显;分娩年龄和产后复查时间长短对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产次对Ⅰ类、Ⅱ类肌肌力影响明显.结论:分娩年龄、产后复查时间对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分娩方式、胎儿体重和产次对盆底功能有明显影响.

  • 经会阴超声评估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爱霞

    目的:对经会阴超声在阴道分娩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近年来来院接受经阴道分娩的孕妇85例,晚孕期与产后6~8周Valsalva过程中超声测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同时经会阴超声分别测量患者在三种状态下(静息、压力、缩肛)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结果:通过对比Valsalva过程中各研究指标的变化,发现产后6~8周产妇的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及膀胱颈移动度均较大,差异显著(P<0.05);三种状态下的裂孔面积孕期间差异显著(均P<0.05),产后6~8周患者大于晚孕期.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声像技术在评估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方面作用明显,声像信息能够清晰展现肛提肌裂孔,对于PFD的早期筛查有着积极意义.

  • 经会阴3D超声诊断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的价值

    作者:古艳;林梅清;李冠芳;黄妙玲;黄伟华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采取经会阴3D超声对盆底功能评价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6年7月23日至2017年8月5日我院8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二维超声(对照组)、3D超声(观察组)检查分析观察组盆膈裂孔变化及盆底异常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金标准显示,盆底异常概率为18.75%,观察组诊断符合数据为97.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三个月张力状态及静息状态的盆膈裂孔参数,均高于产后一周数据,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异常方面,以直肠膨出所占比例大,数据为57.14%,其次为阴道后壁膨出.结论: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检查中,经会阴3D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反映盆膈裂孔情况,检出异常变化,为治疗及预后观察奠定基础.

  • 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60例子宫肌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艳满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手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术后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76.47±17.93) min,术中出血量为(68.15±21.32) mL,术后排气时间为(16.4±2.5)h,体温恢复时间为(1.2±0.3)d,住院时间为(7.7±1.1)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89.43±20.46) min术中出血量为119.34±32.19 mL,术后排气时间为(32.5±3.2)h,体温恢复时间为(3.5±1.2)d,住院时间为(11.4±2.7)d,观察组的各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POP-Q分级中0度及Ⅰ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且对患者盆底功能影响小的优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425 条记录 1/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