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

    作者:王辉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43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和疲劳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地肌力和疲劳度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缓解疲劳度.

  • 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作用分析

    作者:马喆;李环;张薇颖;吴瑞芳;肖爱民

    目的 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 d;B组(48例),产后57~70 d;C组(38例),产后71~91 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 结果 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康瑛

    目的 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联合组,对其予以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8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单一组,对其予以盆底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盆底压力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产妇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产妇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应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产后盆底康复对盆底肌力恢复的效果

    作者:王满华

    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对盆底肌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然分娩产妇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传统训练方法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为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明显增强盆底肌力,改善产妇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瑞珍;刘桂萍

    目的:分析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接收的分娩产妇92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阴道分娩46例作为对照组,剖宫产46例作为试验组,分别在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利用Oxford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盆底肌收缩能力,观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Oxfor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6个月,2组Oxford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上,试验组发生率为8.7%,对照组发生率为13.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小于阴道分娩,但远期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 补中益气颗粒在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徐亚云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损伤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间足月顺产的产妇中选择55例发生盆底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中仅服用补中益气颗粒与常规护理方式对盆底损伤进行治疗;选择同期盆底功能损伤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盆底损伤的治疗,补中益气颗粒与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用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周菊花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干预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住院部收治的产后6~8周健康产妇中抽取72例,按照自愿原则将其编入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各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治疗,研究组采取综合性产后康复治疗,并将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盆底肌功能、腰骶部疼痛和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盆腔脏器脱垂等临床指标作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优良率(83.3%)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3%),两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疼痛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提高女性的产后生殖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 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作者:惠文燕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收治产妇150例,其中采取剖宫产分娩51例,经阴道分娩99例,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盆底肌力恢复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剖宫产分娩明显优于阴道分娩(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如果想使盆底肌力得以恢复,可以在产褥期与妊娠期锻炼盆底功能,这不仅能提高产妇生存质量,还能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概率得以降低.

  • 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

    作者:吕梅芬;杨爱萍

    目的 观察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第一组产妇以传统盆底功能锻炼为主导,第二组产妇则采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疲劳度.结果 第一组产妇盆底肌电活动和疲劳度指标明显较差于第二组产妇,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第二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显著优于第一组产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盆底肌力,减缓其疲劳度,改善生活质量,故具有推广价值.

  •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分析

    作者:吴惠琰;胡孟彩

    目的:评价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收治产后42~56天且进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电刺激及生物反馈)产妇49例,进行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检测.结果: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与治疗前相比,X2分别为52.639和51.635,P<0.05.治疗后肌力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治疗前相比,秩和Z值分别为-2.308和-2.746,P<0.05.治疗后盆底肌肉疲劳度好于治疗前.结论: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疲劳度,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 产后1年盆底功能检测分析

    作者:丛涛;于丽霞;于慧丽;刘丽丽

    目的 了解威海地区产后1年妇女盆底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产后1年盆底复查的妇女1 020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记录、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同期产后6~8周复查的妇女4 935例.分析产后1年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素,并与产后6~8周复查结果比较. 结果 年龄<30岁产后1年时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78.1%、76.7%)均优于年龄≥30岁者(71.O%、68.7%),阴道分娩者Ⅰ类肌纤维的肌力(76.8%)优于剖宫产者(66.3%);产后1年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73.5%、71.6%)明显优于产后6~8周(65.8%、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产妇年龄对产后1年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有影响,分娩方式对产后1年Ⅰ类肌纤维的肌力有影响;产后1年仍存在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状况,但好于产后6~8周.

  • 威海地区4935例产妇盆底功能检测分析

    作者:丛涛;丛建妮;于丽霞;臧永宏;于慧丽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产后6~8周复查的妇女4935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记录、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结果盆底Ⅰ类肌纤维功能受损占34.2%,年龄、分娩方式及是否存在盆底器官脱垂和不同产次对产后6~8周的盆底Ⅰ类肌纤维功能有影响;盆底Ⅱ类肌纤维功能受损占39.2%,分娩方式、是否存在盆底器官脱垂和孕次对产后6~8周的盆底Ⅱ类肌纤维功能有影响。结论产后妇女普遍存在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状况,尤其对是阴道分娩及有盆腔器官脱垂者,应及早进行干预,促进盆底组织功能恢复。

  • 孕期体重增加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及康复治疗的研究

    作者:陈少青;赵婉文;翁雪玲;陈岱佳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将5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足月分娩产后6周复查产妇根据不同孕期体重增加分两组:≤15 kg和>15 kg,进行盆底压力检测并分析盆底肌力情况,制定实施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行盆底压力检测,评价效果.结果产妇产后6周,孕期体重增加>15 kg组的Ⅱ类快递收缩压明显低于≤15 kg组,P<0.05;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孕期体重增加>15 kg组Ⅰ类持续时间差明显低于≤15 kg组,P<0.05.结论 孕期体重增加对产妇盆底肌力有负面影响;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有显著的疗效;孕期体重增加越少经治疗后盆底肌力恢复得越快,治疗效果越好.

  •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用于产妇产后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雪莲

    目的:探析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妇产后盆底肌肉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中选出240例,根据产后盆底功能训练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产妇产后接受常规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进行的盆底功能训练,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力等.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P<0.05 ;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辅助开展的盆底肌肉训练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生活质量.

  •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在对产后压力性 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爱民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产后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随访3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及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为3级及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 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静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42~56 d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246例,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126),治疗组产妇进行一个疗程(30 d)的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30 d后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产妇盆底肌肉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肉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0%。结论:采用盆底肌肉康复技术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功能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淑静;邓晓岚;陈德新;何荣霞

    女性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它封闭骨盆出口,主要作用为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的位置。妊娠过程中,子宫重量的增加、激素水平的变化、胎先露部对盆底组织的过度压迫以及基因水平决定的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的脆弱均会造成盆底组织松弛。不同分娩方式会对女性盆底肌肉、纤维、神经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在产后及老年期导致盆底肌肌力下降、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和大便失禁(FI)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随着肌电图、超声、动态MRI技术的发展,产后盆底功能的筛查已被予以重视,女性产后都应进行盆底功能的筛查,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盆底肌肉训练、生物电刺激或生物反馈训练等方式恢复盆底功能。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将在以下做一综述。

  • 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比较研究

    作者:杜鸣艳

    目的 采取生物电刺激治疗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并对比其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且产后6周到我院复查的15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750例.对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检测,10分以下产妇均采取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Ⅱ类肌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经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更加显著(P<0.05).结论 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效果显著,经阴道分娩恢复效果更好.

  • 盆底肌锻炼宣教指导对产程及盆底肌力的护理分析

    作者:程海玲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宣教指导对产妇产程和盆底肌力的影响,为改善分娩和盆底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产妇情况和意愿,将156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锻炼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同时,还进行宣教指导,由专业护师进行现场教学和现场点评。记录2组产程时间。在产后3个月测试浅层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浅Ⅰ)、浅层盆底肌Ⅱ类肌纤维收缩力(浅Ⅱ)和深层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深Ⅰ)、深层盆底肌Ⅱ类肌纤维收缩力(深Ⅱ)。结果: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16±2.83小时、0.44±0.21小时、7.68±3.15小时,显著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3.446、3.767、3.625,p<0.05)。2组第3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1.063,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浅Ⅰ、浅Ⅱ、深Ⅰ、深Ⅱ盆底肌力分别为3.5±1.4分、3.6±1.4分、3.6±1.7分、3.7±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4.563、4.126、4.035、3.942,p<0.01)。结论:对产妇强化盆底肌锻炼宣教指导,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是一种有效的产前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子宫托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分析

    作者:张志红

    目的:探讨奥瑞姆护理模式对子宫脱垂患者使用子宫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选择收治的5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子宫托治疗和子宫托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干预后,比较患者的子宫脱垂分级、盆底肌力、临床症状及自理能力.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在子宫脱垂分级、盆底肌力测试、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明显改善,仅11例存在患者轻度盆腔疼痛,尿失禁及粪失禁患者各1例.本组患者干预前自理能力评分为287.87±7.98分,干预后得分为324.61±9.45分,干预后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应用子宫托治疗过程中,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8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