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人工角膜术后眼底观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青楠;王京

    目的 探讨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人工角膜术后患者眼底黄斑的有效性.方法 人工角膜术后患者7例(7只眼),年龄30~76岁,平均39岁,矫正视力:5米光感至1.0,全部病例(7只眼)均行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分析比较这三种检查是否可清楚地观察到眼底黄斑部位.结果 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无法显示人工角膜眼的黄斑图像;直接检眼镜检查仅能观察到部分病例模糊的视盘图像,而黄斑不能窥清;O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人工角膜眼的黄斑图像.结论与眼底彩色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相比,OCT可有效地直观显示人工角膜眼患者的黄斑情况,能够准确随诊,为观察人工角膜术后患者眼底变化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慧;王雪琼

    目的 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28只眼)CSC患者在激光治疗前后进行OCT检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28只眼激光术后随诊3个月,26只眼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治愈率达92.9%;3只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有效率达100%.结论 OCT在随诊观察CSC激光治疗的恢复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有效地评价其疗效.

  • 相干光断层扫描动态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恢复情况

    作者:王智;陈炜;黄渝侃;彭冲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动态观察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后黄斑水肿吸收情况,探索其在CSC患者预后追踪中的优势.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42例(42只眼)CSC患者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1、2、4、6周行OCT及FFA检查.结果 OCT适用面广,可清楚的发现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脱离情况,OCT动态随访观察显示激光光凝治疗3 d时黄斑水肿无明显吸收,1周后,黄斑水肿开始明显吸收,2例患者(4.76%)水肿完全吸收;2周后5例患者(11.90%)水肿完全吸收;4周后17例患者(40.48%)水肿完全吸收;6周后34例(81.95%)水肿完全吸收.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能缩短CSC病程,OCT为非侵入性,观察效果好,能定量分析黄斑水肿程度,比FFA更加直观、准确.更重要的是,OCT能对预后过程进行动态、精确、灵敏的追踪.

  • LASIK负压吸引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RNFL的影响

    作者:崔一瑾;俞存;李波;余威德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负压吸引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矫正视力≥1.0的高度近视眼患者15例(30只眼)(>6.00D),采用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ptical cohercnce tomography,OCT)观察近视眼LASIK术前、术后1周眼底黄斑区和RNFL的变化,并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mm半径内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地形图分9个区域显示,以及测量以视乳头为中心、直径为3.4 mm的RNFL厚度,以地形图分4个区域显示.结果 15例(3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A1)视网膜平均厚度改变与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呈正相关(r=0.310,P=0.05),RNFL厚度改变与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呈正相关(r=0.232,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出现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水肿和RNFL轻度变薄与负压吸引时间的长短有关.

  • 正常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OCT视盘参数分析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赛静;邱翎

    目的 使用OCT评估正常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视盘(optic nerve head,ONH)的差异.方法 选择具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或RNFL缺损、相应的视野缺损的开角型青光眼60例(60只眼),另选择正常眼60例(6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二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定视盘形态.OCT检查采用视盘扫描模式,评估数据包括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垂直盘沿面积(vertical integrated rim area,VIRA)、水平盘沿容积、平均杯盘比、水平和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比较二组视盘参数,并比较平均误差(mean deviation,MD)和校正模型标准变异(corrected 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CPSD)与青光眼组的视盘参数有无相关.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和正常组之间视盘参数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眼、POAG比较分别为:视盘面积(211+/-0.5,2.62+/-0.4)mm2,(P<0.01),视杯面积(0.65+/-0.5,1.79+/-0.6)mm2,(P<0.01),盘沿面积(1.44+/-0.4,0.89+/-0.4)nm2,(P<0.01),VIRA(1.53+/-0.4,1.11+/-0.3)mm2,(P<0.01),盘沿容积(0.42+/-0.1,0.26+/-0.1)mm3,(P<0.01),杯盘比(0.31+/-0.2,0.62+/-0.2),(P<0.01).结论 OCT在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OCT与FFA/ICGA在Sargardt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朱艳;朱玉广;王杰;杨连洲

    目的 利用OCT与FFA/ICGA研究Stargardt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探讨OCT与FFA/ICGA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对7例(14只眼)Stargardt病患者进行FFA/ICGA检查,利用OCT观察黄斑部结构改变,测量黄斑中心凹的厚度、黄斑容积及黄斑6mm平均容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targardt病患眼视力低下,OCT观察Stargardt病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结构紊乱、变薄.中心凹厚度、黄斑容积及黄斑6mm平均容积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FFA表现为横椭圆形强透见荧光,部分合并有暗脉络膜背景荧光.ICGA则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不同程度萎缩.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容积与矫正视力成正相关.结论 OCT与FFA/ICGA均可观察Stargardt病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测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变化、对Stargardt病的诊断与病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argardt病 OCT FFA ICGA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检查比较

    作者:姚宜;刘春;吴乃川;韩丽荣

    目的 运用裂隙灯前置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对正常人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进行检测,客观定量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40只眼).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5年10月间非增生性糖尿病患者76例(114只眼),分别行裂隙灯前置镜、FFA和OCT检查.裂隙灯前置镜、FFA检查按常规进行,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形态及厚度,对各种检查记录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眼均行裂隙灯前置镜检查,肯定有DME者75只眼(65%),怀疑有者9只眼(8%),肯定无者30只眼(18%).FFA确诊有DME者89只眼(78%),未发现DME者25只眼(22%),其中黄斑局限性水肿占18%,弥漫性水肿占32%,弥漫性水肿伴囊样变性占28%.用OCT检查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6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57±10)μm,在糖尿病组同样区域内无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者10只眼(9%),有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者104只眼(90%),局限性水肿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7±43)μm,弥漫性水肿伴囊样变性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79±122)μm.经比较,OCT检查的敏感性大大高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FFA检查无DME组中有15只眼经OCT检查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局限视网膜病变荧光渗漏组、弥漫性荧光渗漏伴囊变组间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水肿,OCT检查其敏感性大大高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并随着病程的延长,黄斑水肿加重,视网膜厚度及形态改变明显.OCT与FFA检查相互配合,才能较准确评估DME的发生及发展.

  • 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古洵清;陈青山;魏花;谢秀英

    目的总结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arterial macroaneurysm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首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3例(13只眼)首诊诊断为其他眼底病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全身系统及眼科常规检查,重点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彩色照相+FFA,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部分行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检查.结果13例患者均为单眼;12例患者为单个大动脉瘤,1例患者有2个大动脉瘤;瘤体均位于颞侧,颞上支6只眼,颞下支8只眼(有1例患者的大动脉瘤1个位于颞上支,另1个位于颞下支);动脉瘤位于第1级分支1只眼,第2级分支9只眼,第3级分支3只眼.13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病史者11例,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眼底可见动脉硬化10例,伴视网膜动脉血管先天异常2例.6例行OCT检查,发现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包括囊样水肿)6只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形成2只眼.结论眼底血管造影及眼底彩照有助于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早期正确诊断,OCT有助于发现轻微的黄斑形态改变.

  • 阅读OCT打印报告(二)

    作者:王小中;张国梅

    3.视盘分析报告扫描方式:快速视盘扫描,视盘扫描.应用:视盘评估.此检查可以视盘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方位杯/盘比、垂直方位杯/盘比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两幅图,一幅显示单个视盘横截面扫描图像,另一幅显示是视盘整合后分析结果图,图中红色表示视盘边界,绿色表示视杯边界.

  • 阅读OCT打印报告(一)

    作者:王小中;张国梅

    1.视网膜厚度报告扫描方式:快速黄斑扫描、黄斑线状扫描.应用:评估黄斑区域疾病和一些特殊区域.视网膜厚度为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前表面的距离,在扫描图像中两条白线之间即为计算机自动测量的视网膜厚度.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临床检查(二)

    作者:王小中;张国梅

    二、视盘边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OCT图像正常视盘边缘RNFL扫描以视盘中心点为圆心,作3.4mm为直径的环形扫描.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临床检查读图

    作者:王小中;张国梅

    光学相干断层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工作原理类似B超,不同的是OCT是采用的850nm波长的激光扫描,而B超采用的是声频扫描.

  • 医疗新技术简介

    作者:何旭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te Tomograph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光扫描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光纤干涉仪和近红外线光源,通过成像光纤导丝提供冠状动脉的二维横截面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

  • 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佟青;张一兵;金辉;高雅文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是一种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胆囊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肾细胞、脑细胞的核膜,是诊断肝胆疾病的敏感指标,但用于肾病诊断鲜见报道.2009年1~12月,我们对64例急性肾脏挫伤患者血OCT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肾挫伤患者,排除肝胆疾病及伴有其他合并症者,共入选64例.其中,男32例、女32例,年龄20~70岁.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30例,既往无重要器官疾病,男68例、女62例,年龄19 ~69岁.

  • 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

    作者:郝丽霞;徐流立;张豪

    产前电子胎心监护包括无负荷试验(non-stress test NST),宫缩刺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及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我科应用NST观察无宫缩时胎动与胎心率变化的关系以了解胎儿宫内安危状况、产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产后5 min低Apgar评分的关系.

  • 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观察

    作者:黎铧;李娟娟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抗VEGF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CNV患者,观察至少3 a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视网膜及脉络膜活动性病灶消退情况等指标.结果 纳入分析的21例(30眼)患者中,眼内注射次数6 ~18(10.0±2.4)次.随访36 ~54(39.5±2.2)个月.患者首次接受治疗时BCVA为(31.00±3.81)个字母数,观察终点时佳矫正视力为(34.00±0.35)个字母数,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00).患者治疗前视网膜中央厚度为(406.21±21.23) μm,随访终末时为(251.16±36.36)μm,减少值为(150.21±24.43).μm,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0眼中16眼在初期治疗后视力明显提升,但随访中出现病变复发活跃后视力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10眼在病变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黄斑下萎缩及瘢痕化改变,随访过程及随访终末视力与基线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4眼由于初始CNV未累及黄斑区,在治疗随访过程中CNV稳定.结论 由于病变的高复发性及强活跃性,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样条纹继发CNV远期预后并不理想,治疗仅发挥了一定维持视功能的作用.

  • 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黄斑厚度的比较

    作者:彭红娟;赵桂玲;黎思毅;庞燕华;黎宗汉

    目的 对比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黄斑厚度的差异,找出两者的异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青光眼11例17眼为青光眼组,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20例26眼为非青光眼组;选择同期正常老年女性23名44眼为对照组,对三组均进行黄斑区OCT 3D模式扫描,并对黄斑的平均及各方位厚度进行分析.结果 黄斑厚度青光眼组为(243.76±16.93)μm,非青光眼组为(245.45±12.80) μm,对照组为(273.06±14.86) μm,青光眼组较对照组黄斑厚度下降28.58 μm,非青光眼组较对照组黄斑厚度下降27.81 μm(均为P<0.05);黄斑中央区厚度三组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青光眼组、非青光眼组与对照组相比,黄斑内环、外环各区均有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青光眼组与非青光眼组相比,黄斑厚度除颞外区存在差异外,其他各区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慢性青光眼与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黄斑厚度均变薄,黄斑厚度扫描并不能鉴别两者.

  •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

    作者:陈家欣;吴瑜瑜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例(120眼)DR患者,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60例(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60例(PDR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PRP手术前后使用OCT横向扫描视盘旁RNFL厚度和黄斑区,将视盘旁RNFL和黄斑区分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4个象限进行扫描,获取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盘旁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降低(均为P<0.05),但颞例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PRP前不同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但只有上方、下方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上方、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变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且PDR组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PRP对DR患者RNFL有一定损伤,应选择适当的激光能量与曝光时间,大限度地降低对RNFL的影响.

  •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艳萍;刘武

    近年来对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关系研究是黄斑区疾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干光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是相关研究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研究较多,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无法得出脉络膜厚度与其发病机制的确切关系.针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研究数量有限,结果也不统一.总结此类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以发现,需要更加直接而精确的观察脉络膜血流情况的技术手段来获取科学、全面的结果.

  • 青少年性视网膜劈裂症OCT扫描1例

    作者:郭伟;刘英杰;王文荣;蒋胜波;俎训山

    视网膜劈裂症是指由视杯内层发育的视网膜神经上皮い层层间裂开,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2类,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又称青少年性视网膜劈裂症.我们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2)检查了1例青少年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及周边视网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劈裂症 OCT
144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