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CT对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部视网膜前膜临床诊断意义的探讨

    作者:管祖汾

    目的:探讨OCT对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部视网膜前膜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60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OCT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对视网膜前膜及前膜与视网膜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OCT图像能清晰地显示黄斑部视网膜前膜为紧贴于黄斑部视网膜前的高光反射信号带,可连续或间断,牵拉视网膜形成皱褶或增厚,其间可有液性囊腔。结论 OCT能显示视网膜前膜的显微结构及其与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并能定量的分析,为进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 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武静

    目的:分析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CSC)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64只眼)CSC患者,采取OCT、FFA检测,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64只眼)CSC患者经OCT诊断,62只眼(96.9%)为神经上皮脱离,其中FFA诊断,56只眼见荧光渗漏,占87.5%,与OCT诊断神经上皮脱离者相符.OCT诊断2只眼为色素上皮脱离,FFA诊断1只眼为黄斑鼻侧透见荧光,1只眼无异常荧光;OCT诊断6只眼为神经上皮脱离合并色素上皮脱离,FFA无特殊表现.治疗期间OCT无法对病灶予以定位,通过FFA诊断,对FFA检查渗漏点处予以激光光凝治疗;若FFA检查无渗漏点,仅口服醋甲唑胺.结论:OCT、FFA检测CSC各具优势,因此OCT联合FFA检测CSC,可明显提高患者诊断率.

    关键词: OCT FFA CSC
  • OCT检测POAG患者RNFL厚度的改变及视野缺损情况

    作者:王亚丽;吴青松;李家璋;李拓

    目的:探讨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的改变及视野缺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POAG患者158例158眼作为POAG组,其中早期81眼,中期47眼,晚期30眼,选取同期体检无眼部相关疾病者50例50眼作为对照组.检测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及视野平均缺损值,POAG患者随诊3mo观察连续性变化.结果:POAG组随诊前及随诊3mo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值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患者各部位RNFL厚度、视野平均缺损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部位RNFL厚度高于中期、晚期POAG患者,视野平均缺损值少于中期、晚期POA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随诊前和随诊3mo各部位RNFL、视野平均缺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值均呈负相关关系(r=-0.719、-0.615、-0.681、-0.518,均P<0.05).结论:OCT可监测POAG患者RNFL厚度变化,且与视野平均缺损呈负相关关系,可用于POAG早期诊断.

  • RNFL和GCC在早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是;杨建刚;邢淑惠

    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 nerve fiber layer, RNFL )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诊断价值,研究其和平均视野缺损( MD)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早期 CPACG 患者21例38眼,疑似青光眼( suspected glaucoma, SG)患者25例46眼和正常对照25例49眼进行 SD-OCT 检查,测量平均及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和GCC厚度,分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视野MD的相关性。
      结果:CPACG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正常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SG组比较,平均及上方(P<0.01)、下方(P<0.05)RNFL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和各象限 GCC 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CPACG组RNFL(r=0.65)、GCC(r=0.72)均与MD呈明显的正相关。
      结论:RNFL厚度和GCC厚度对早期CPACG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临床价值,GCC厚度的临床意义可能更佳。

  • 雷珠单抗治疗I型和Ⅱ型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疗效

    作者:孙月明;程育宏;张林;沈凤梅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 ranibizumab )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有效性,分析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下不同形态表现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Ⅰ型和Ⅱ型)的疗效差异,进一步为雷珠单抗在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3-10/2014-06的31例(Ⅰ型9例,Ⅱ型22例)诊断为“ICNV”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OCT测量病灶处视网膜大厚度的变化趋势有无不同。结果:患者31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22例)经统计学分析,在术前与术后1,3mo BCVA和病灶视网膜大厚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ICNV类型患者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及病灶处视网膜大厚度的变化趋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于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肯定,对于Ⅰ型和Ⅱ型ICNV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肯定,对于Ⅰ型和Ⅱ型ICNV本组研究中尚未发现存在疗效差异。其安全性和远期并发症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特发性黄斑裂孔OCT形态特点对视力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建萍;郭小健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进行对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 IMH)患者术前术后的裂孔形态观察,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为有效预测术后视力提供潜在指标。方法:选取患者32例(男7例,女25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膨胀气体充填手术的IMH患者,对其均进行术前术后的OCT检查和眼科常规检查。取随访期间佳矫正视力( BCVA),利用OCT的分析模式,分别测量手术前黄斑裂孔的小直径、基底直径、裂孔高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用SPSS13.0软件包,比较术前黄斑裂孔自身形态测量值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BCVA与术前黄斑裂孔的小直径和基底直径(r=-0.524,-0.610, P<0.01)呈负相关;与裂孔高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0.064,0.003, P>0.05)无明显相关性;与术前黄斑裂孔( maculer hole index , MHI),临床观察,取MHI=0.5为分界值,MHI≥0.5组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优于MHI<0.5组(Mann-Whitney Test, P<0.01);手术治疗后的IMH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黄斑裂孔的小直径,基底直径越小,术后视力恢复越好。 MHI计算简便,MHI≥0.5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可作为手术选择的指标。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有良好效果。

  • 氩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BRVO致黄斑水肿的OCT观察

    作者:郑晖;赵晓静;杨秀霞;刘苹苹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测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致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行氩激光光凝后视网膜水肿变化.方法:BRVO致视网膜水肿行氩(绿)激光光凝术,格栅状光凝12眼,光凝前及光凝后1,2,3,6mo分别行OCT图像检查.应用CIRRUS OCT自带程序行黄斑ETDRS区视网膜厚度分析,以中心凹1mm区域厚度及其变化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记录光凝后1,2,3,6mo黄斑中心1mm区厚度变化平均值分别为+7.3μm,-48.5μm,-79.0μm,-101.9μm.统计学分析视网膜厚度光凝前与光凝后2mo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前与光凝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T检测能准确定量定性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可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BRVO致 ME疗效,可作为光凝治疗疗效判断指标.

    关键词: OCT 氩激光 ME BRVO
  • 外伤性黄斑裂孔

    作者:经媛;龙崇德

    外伤性黄斑裂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对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诊治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裂孔自发闭合这一过程得到认可和重视.在治疗手段上也有了很多新方法和新手段.目前推荐需完善各项检查(OCT等)的基础上,一边观察一边根据情况进行治疗,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眼外伤 OCT
  • 不同类型屈光参差性弱视黄斑部地形图分析

    作者:鲍先议;王健英;王勇;叶应嘉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不同类型屈光参差性弱视黄斑部视网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52例104眼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儿童患者,其中弱视组1为远视性弱视41例,弱视组2为近视性弱视11例,对照组为对侧非弱视眼.用OCT-3分别对弱视组和对照组黄斑部进行放射状扫描,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定义的黄斑九格分区法测量黄斑部九个区域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央小凹厚度和黄斑部总的体积.结果:弱视组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中黄斑中央小凹F(157.00±17.21μm)比对照组(144.19±12.83μm)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黄斑中央凹1mm区域A1(189.23±14.68μm)比对照组厚(182.73±13.6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弱视组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体积中黄斑中央凹1mm区域A1(0.15±0.01mm3)比对照组(0.14±0.01mm3)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弱视组中远视性组和近视性组各区域黄斑视网膜厚度中黄斑中央小凹F和黄斑中央凹1mm区域A1远视性比近视性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A9区远视性比近视性厚,其中A2~A5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6~A9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可以影响黄斑部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厚度和体积发生改变,主要影响黄斑中央凹1mm区域,导致中心视力的下降;弱视对两种不同类型屈光参差眼黄斑部(中央3mm区域内)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微动脉瘤荧光素渗出与视网膜增厚的关系

    作者: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荧光素造影微动脉瘤处渗出与视网膜增厚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38眼,首次及末次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微动脉瘤荧光素渗出.根据毛细血管闭塞区的位置选取微动脉瘤荧光素渗出与未渗出各1眼配对进行对比.在微动脉瘤和直径为1mm区域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网膜厚度.结果:微动脉瘤荧光素渗出眼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未渗出眼(356±69μm vs 318±56μm,P<0.001),渗出眼平均增长厚度高于未渗出眼(95%的可信区间为25~51μm,P<0.001).在直径为1mm区域,渗出眼视网膜厚度和平均增长厚度均明显高于未渗出眼(351±67μm vs 319±59μm;小值311±62μm vs 284±60μm;大值389±78μm vs 352±66μm).结论:血管荧光素造影显示微动脉瘤荧光素渗出可以增加视网膜厚度,并运用高分辨率OCT测量.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诊断微动脉瘤荧光素是否渗出可以抑制视网膜增厚.

  • 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王柏川;陈晓;徐东强;丁琴;金中秋

    目的: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7例(7眼)经眼底及O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施行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剥离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裂孔封闭情况.结果:7例(7眼)黄斑裂孔均解剖复位,2眼视力无改善,5眼视力提高1~4行,随访1~6mo无裂孔复发者.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经结膜小切口法较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有明显的优势.

  • OCT 快速和重复扫描法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徐育慧;吴良成;姚大庆;徐珰;翁成海;王少临

    目的:评价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快速和重复法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在诊断青光眼中的可重复性意义。
      方法:应用Stratus OCT测量38例正常人和4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RNFL厚度,分别应用快速和重复扫描两种方案来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通过统计各组视盘区域中颞区、上区、下区和鼻区共四个象限的总体平均RNFL厚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和变异性系数来进行重复性评估。
      结果:在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总体平均RNFL厚度和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两组均未显示出差异;而重复扫描方案较之快速扫描在视盘周围测出的平均RNFL厚度具有更高的ICC和更低的CV值,在颞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2),在颞区、鼻区、上区和下区中得出的RNFL厚度的ICC ( CV值)如下:快速扫描分别为0.918(7.2%),0.831(6.82%),0.856(5.12%),0.911(7.19%);而重复扫描的分别为0.927(3.21%),0.962(5.01%),0.909(6.02)%,0.869(4.67%),0.918(6.89%)。
      结论:OCT测量RNFL厚度中应用快速和重复扫描在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均具有可重复性的价值,而重复扫描方案在评估RNFL厚度方面更为精确。

  • LASIK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邸瑢;庄文娟;杨学秋;李珊珊;赵静静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随机抽取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69例138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OCT)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d;1wk;1,3,6mo的黄斑部视网膜进行检查,分别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0.5 mm区域、直径1.5 mm区域及直径3 mm区域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9个区域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容积。
      结果: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5mm内( A1,A2,A3, A4)术后1d;1wk的视网膜厚度及容积均低于术前,术后1,3,6 mo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0.5mm内(A0)以及直径3mm内的区域(A5,A6, A7,A8)术后1d;1wk;1,3,6mo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常规LASIK术后所出现的部分区域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是轻微可逆的。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术后干眼泪液动力学影响

    作者:许琛琛;许颖颖;谢文加;王勤美;沈梅晓

    目的:应用OCT测量泪河的变化,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术后干眼泪液动力学的影响,以评价其治疗术后干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方法:随机选择准分子激光术后6 mo以上、BUT<5 s、有眼干、眼酸等症状的干眼患者25例,平均年龄28.60±3.77岁,受试者右眼(试验组)滴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左眼(对照组)滴用9g/L生理盐水,于用药前、用药后10,20和30 min应用OCT 行上下泪河高度和面积的测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眼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两眼间不同时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用药后20min 下泪河面积( t=2.835, P=0.009)、用药后30min上泪河高度(t=2.368,P=0.026)、面积(t=4.293,P=0.000)和下泪河高度(t=3.060,P=0.005)、面积( t=2.644,P=0.014)试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各期上下泪河高度和面积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试验组用药后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干眼患者上下泪河的容量,并保持着较持久的效应。

  • 板层黄斑裂孔与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的比较

    作者:

    目的比较与视网膜前膜(ERM)相关的黄斑板层裂孔(ILH)和具有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MPH),在定量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 27眼(25例)具有黄斑洞或黄斑假洞(MPH)的临床形态的黄斑前膜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其中心凹厚度与形态.当每个患者至少两次不同的扫描结果显示中心凹厚度≥135μm时,可诊断为MPH;当厚度介于0与1 35μm之间时,可诊断为ILH.而能够影响数据的中心凹厚度>202μm的MPH、全层黄斑裂孔及黄斑部玻璃体牵拉及其他黄斑病变的患者,则被排除出本试验.结果 6例6眼(22.2%),年龄56±18岁被诊断为ILHs,4例4眼(14.4%),年龄70±9岁被诊断为正常厚度的黄斑假洞.ILH与NT-MPHs的小中心凹厚度范围分别为74~108(平均87±1 2.6)μm,135~191(平均166±27)μm.所有NT-MPHs和其中4例ILH患者,被发现具有囊样变.其他1 7眼,厚度都>203μm,具有更加明显的中心凹囊样变.结论 OCT的定量检测能够鉴别ILHs与NT-MPHs.囊样变的ILH能够增厚变为MPHs,定量和随访重复测量的结果能够有助于确定囊样变ERMs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症.

  • OCT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李庆一

    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断层成像技术,其利用弱相干光干涉及相干的基本原理,用近红外线产生实时高解析断层图像。该技术具有微米级的高分辨率,OCT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的斑块性质识别、心梗介入、介入术后评估、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及临床提供了的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关键词: OCT 斑块 PCI 射频消融术
  •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例报告

    作者:张华

    目的:通过一例较少见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总结分析该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科诊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治疗可见双眼视网膜水肿减轻,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经过积极抗炎、抗病毒及激素治疗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视盘RNFL检查在法医学客观视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卢韦华琳;王旭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检查是研究视网膜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形态学检查指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实现对其的客观、准确的测量.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疾病或外伤状态下的视野缺损与RNFL厚度有较高相关性,二者呈直线回归关系.而针对法医学应用的研究甚少.本文对RNFL厚度检查手段的客观性、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以及RNFL厚度的法医学应用价值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法医学解决客观视野评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和视角.

  • 眼底检查联合OCT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威娜;曹坤;房磊;王丹娜

    目的:探讨眼底检查联合OCT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PIHS患者眼科检查资料.结果:①42例患者84只眼眼底检查,其中正常眼底4只(4.76%),Ⅰ期44只眼(52.38%);Ⅱ期28只眼(33.33%);Ⅲ期8只眼(9.52%)②42例患者84只眼中OCT检查异常76只眼(90.48%),其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40只眼(47.62%),色素上皮层及椭圆体带改变26只眼(30.95%),其他改变如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脱离等10只眼(11.90%)③将妊高征患者眼底检查与OCT检查结果做等级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0.8942,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行眼部检查非常重要,眼底结合OCT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PIHS患者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 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OCT表现

    作者:李庄钰

    目的 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痰病的OCT表现.方法 以本院2017年1~12月收入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痰病患者43例为探讨对象,对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进行检查诊断,从而分析总结其OCT表现.结果 本组4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患者的OCT表现有眼底骨细胞样色素大量沉着、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视盘颜色成为蜡黄或变淡、盘沿面积变大、杯盘比变小、视杯容积变小、视网膜明显变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或变薄、脉络膜明显变薄,可伴发黄斑水肿、黄斑裂孔或黄斑前膜等疾病.结论 随着OCT的迅速发展,其在医学检查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清晰显示出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OCT表现,也为临床观察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超微结构提供了极大可能.

144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