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刘保清;田静;李品品;柳计强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60例,均采用常规DSA和不同角度DSA进行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角度DSA和常规DSA肿瘤血管检查显示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多角度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可有效的检查出患者的病灶,并可提高常规DSA无法检查出的小病灶的检查率.

  • 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癌并发症分析

    作者:吕秋景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癌后出现的并发症与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患者资料,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预防、处理进行讨论.结果 穿刺、插管并发症发生率11.1%,消化道反应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生率80.2%,栓塞后发热、肝区不适、胀痛发生率95.2%,肝功能损害发生率72.2%,骨髓抑制的发生率38.1%.腹水的发生率11.9%.11例次出现黑便,发生率8.7%.呃逆发生率6%.栓塞性胆囊炎发生率4.7%.4.7%出现心肌损害.结论 正确认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使用TACE治疗肝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癌 栓塞 并发症
  • 235例男性CA15-3测定结果增高分析

    作者:黄晓春;赵应斌

    目的:探讨针对女性乳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准物CA15-3在男性患者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CA15-3增高的癌症患者按肿瘤发生部位分为消化道癌症组、肺癌组、肝癌组、胰腺癌组、鼻咽癌组、其它癌症组,将CA15-3增高的非癌症患者,按疾病发生部位分为肺部感染组、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其他非癌症组,计算增高各组所占百分率、CA15-3测定值.结果:235例CA15-3增高的男性癌症患者中所占百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肝癌、消化道癌、胰腺癌、鼻咽癌,非癌症患者中所占百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肺部感染、肝硬化、肝炎.结论:CA15-3测定结果增高并非女性乳腺癌患者所特有,其它部位的癌症如肺癌、肝癌、一些非癌症疾病如肺炎、肝硬化、肝炎也会有增高,临床应注意鉴别.

  • 发酵调味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控制技术

    作者:俞振锋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这种物质长期存在于人类食品以及动物的饲料中,导致食品或者是饲料被污染.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食品会造成急性中毒或者是慢性中毒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引发肝脏坏死出血,导致人类出现肝癌.这种物质是一种天然的毒素,食用普通的食品烹调方法不会降低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佳的控制方法就是避免食用污染的食品.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唐亮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开腹肝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肝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以及1年生存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术治疗肝癌效果理想,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且并发症少.

  • 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薛宏元;李宁;彭庆兰

    目的:探讨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45例进行第一次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行C臂CT扫描检查,记录C臂CT及常规DSA对病灶、肿瘤实质及供血血管的显示情况和碘油沉积程度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ACE术前C臂CT发现病灶、肿瘤供血血管多于常规DSA,TACE术后C臂CT显示碘油沉积1+2级高于常规DSA.结论:C臂CT在TACE术前、术中肿瘤定位及肿瘤供血血管显示、术后即时监测碘油沉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C臂CT 肝癌 介入治疗
  • 使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肝癌患者术后效果分析

    作者:李兰梅

    目的:探讨使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确诊肝癌患者56例,将其开放性随机分至观察组27例(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和对照组29例(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结论:使用 Omega -3 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 PN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水平和抗炎功能.

  • 康复助手APP在肝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作者:刘吴琼;徐静;张倩;邵雪晴

    目的:探讨"康复助手APP"在肝癌围手术期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2017.12首次入院拟行肝癌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和康复助手APP平台进行健康宣教.比较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各个阶段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助手APP在可提高肝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

  • 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与评价

    作者:彭建波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38%(P<0.05).结论: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中晚期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何慧梅

    目的:探讨在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单独采取肝癌介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消癌平片和阿帕替尼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进展率为2.33%,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9.77%,进展率为9.3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降低进展率,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加以应用并推广.

  • 浅析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师丹;武知荣;孙天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70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诱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手术中及苏醒后10min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中及苏醒后10minMBP、HR及Sp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但是右美托咪定应激反应较轻,能够保障患者的呼吸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较小.

  • 青蒿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李亚巍;张巍;李妍;徐俊杰;张红;吕士杰;朱文赫

    目的 探讨青蒿素能否通过激活人肝癌细胞HepG2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方法 不同浓度青蒿素与人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与凋亡,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内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ochrame,Cyto-C)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4和0.8 mmol/L青蒿素给药组,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升高(P<0.05),细胞核出现染色质不均匀,核浓缩聚集、碎裂凋亡形态,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青蒿素作用后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升高,Caspase-3、Caspase-9和Cyto C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素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 砷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改变

    作者:曾建新;王文亮;王知力;骆文静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 μmol/L As2O3处理培养的人肝癌HCC-9204细胞48 h,用形态学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鉴定细胞凋亡.用噻唑蓝(MTT)比色试验观察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对As2O3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用TRAP-PCR-ELISA法检测As2O3处理前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1 μmol/L As2O3作用48 h后,HCC-9204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大量Annexin-阳性、PI-阴性细胞;放线菌素D可明显拮抗As2O3的凋亡诱导作用.细胞凋亡发生后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A450/A630值从2.874降为0.767.结论 As2O3可以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端粒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 大蒜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翠丽;曾涛;赵秀兰;于丽华;朱振平;谢克勤

    目的 研究大蒜油对二乙基亚硝胺(N - nitrosodiethylamine,NDEA)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DEA模型组、大蒜油低、高剂量处理组,每组15只.NDEA模型组和大蒜油处理组均灌胃NDEA( 10 mg/kg),2个大蒜油处理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大蒜油灌胃(20和40 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玉米油灌胃.观察大鼠体重、肝重、肝脏系数、癌结节数和癌结节发生率的变化,同是对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和甲胎蛋白(AF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EA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肝重和肝脏系数明显增加,血清ALT、AST、ALP和γ-GT的活性和AF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NDEA模型组相比,大蒜油处理组大鼠各项指标明显好转(P<0.01或P<0.05).病理结果显示,与NDEA模型组相比,大蒜油低、高剂量组癌结节数和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结论 大蒜油对NDEA诱发大鼠肝癌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BMH-21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徐路;梁旗灿;张岳培;孙伟;冯静;于洋;刘师兵;刘维民;徐冶

    目的 探讨核仁应激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剂量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0μmol/L),1、2和4μmol/L组.MTT检测BEL-7402细胞生存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核仁应激标志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TT结果表明BMH-21对BEL-740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BMH-21诱导BEL-7402细胞核仁应激标志蛋白发生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BMH-21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细胞凋亡,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H-21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核仁应激,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对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志坚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γ-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Bcl-2和Bax基因mRNA水平上的改变,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Bc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

  • 乙肝病史、肿瘤家族史和心理因素对肝癌的交互作用

    作者:朱益民;陈坤;方顺源;张美辨;金达丰;汪志强

    为探讨居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联合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各因素的比值比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归因交互百分比.结果显示乙肝病史、肿瘤家族史和易生气、有抑郁感、消极处世态度等因素可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及95%CI)分别为18.26(4.40~75.77)、2.75(1.22~6.12)、1.67(0.92~3.06)、1.70(1.08~2.17)和2.00(1.20~3.23).乙肝病史和肿瘤家族史、不良心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65、1.16,归因交互百分比为38.4%和13.3%.提示乙肝病史与肿瘤家族史、不良心理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 姜黄素对丙烯酰胺致HepG2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军;姜丽平;耿成燕;姚晓峰;仲来福

    目的 体外研究姜黄素对丙烯酰胺(AA)所致人肝癌HepG2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AA(0、2.5、5.0、10.0和20.0mmol/L)与HepG2细胞温育1h,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姜黄素(0.631.25和2.50μg/ml)37℃预处理HepG2细胞1h后,再与不同浓度的AA(0、10和20mmol/L)温育1h,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2',7'-二氢二氯荧光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2.5、5.0、10.0和20.0mmol/LAA组的彗尾DNA含量、彗星尾长及彗星尾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保护组的彗尾DNA含量、彗星尾长及彗星尾矩均比相同浓度AA处理组降低,2.50μg/ml姜黄素保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A(10和20mmol/L)作用于HepG2细胞1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2.50μg/ml姜黄素预处理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单独从处理组(P<0.01).结论 姜黄素时AA所致HepG2细胞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仕江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例对照方法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7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住院患者实施观察分析后得出,有9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5%.其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含肺外感染、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广谱抗生素、上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时间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一般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临床中应及时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给予合理的临床治疗,以降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β-胡萝卜素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研究

    作者:骆文静;王文亮;李泊;陈耀明;缪珊

    为了探讨β-胡萝卜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7721,培养基添加20、40及80 μmol/L β-胡萝卜素作用12、24和48h后,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NA凝胶电泳检测肝癌细胞凋亡.MTT检测结果显示20~80μmol/L的β-胡萝卜素均对SMMC-7721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β-胡萝卜素能够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结论认为β-胡萝卜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肝癌细胞的DNA代谢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13918 条记录 4/696 页 « 12345678...6956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