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用于鉴别肝硬化结节与结节型肝癌价值探析

    作者:何琨

    目的:分析探讨在肝硬化结节和结节型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8例有肝硬化结节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开展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扫描及磁共振平扫,将穿刺或者手术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对扫描结果.结果:磁共振平扫联合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检出28例病患中有82个肝内结节,判断癌病灶27个;而普美显增强特异期扫描确定癌病灶31个.病理活检显示癌病灶31个,磁共振平扫联合常规三期增强扫描符合率为74.19%(23/31),普美显增强特异期扫描与金标准相比的符合率为90.32%(28/3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可有效确认肝硬化病患的肝内结节情况,诊断发现率、诊断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 临床价值

    作者:石养锐

    目的:研究探讨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灶共40个,然后分别对其给予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进行治疗,对其影像学差异进行分析,并以增强CT作为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技术对瘤体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能力显示的差异性.结果:其中原发性肝癌者21例,转移性肝癌者19例,在40各病灶中单发24例,多发16例;两种不同技术方式对肝癌病灶内部残留细微血管能力的显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强CT相比较,SMI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MI血流成像技术能对肝癌病灶与其周边细微血流信号进行检测,可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作者:丁士申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间我院接受的6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为肝囊肿、10例为肝转移瘤、25例为肝血管瘤、23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所有患者全部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比较上述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的ADC值为(1.14±0.29)×10-3mm2/s、肝转移瘤的ADC值为(2.18±0.47)×10-3m m2/s、肝血管瘤的A D C值为(1.72±0.36)×10-3m m2/s、肝囊肿的A D C值为(3.28±0.75)×10-3m m2/s,原发性肝癌的ADC值明显小于其它占位性病变(P<0.05).结论:根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分析ADC值,能够明显甄别不同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估

    作者:刘真;黄生传

    目的:分析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85个病灶),射频消融治疗后给予增强MRI、超声造影、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检查,对消融灶的垂直经和大长径进行测量,观察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在消融灶的垂直径、大径、大面积方面,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超声造影、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能对消融灶边界进行清晰显示,对消融灶大小进行准确判断,能对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进行准确评价,值得临床应用.

  •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分析

    作者:龚亮;张笑;渐元修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增强CT和MRI扫描,设肝脏增强CT检查为对照组,MRI扫描检查为观察组,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内病灶检出数为(3.02±0.5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2.37±0.69)个(P<0.05),肝外病灶检出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检出准确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4.44%(P<0.05).结论: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肝脏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

  • 微导管超选插管技术在肝癌介入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申;赵贵生;索子亮;王增;申健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6例于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肝癌治疗,实验组行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不良影响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甲胎蛋白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肝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40%)高于参照组(55.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作者:万欣怡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肝癌患者52例(2014年5月12日-2017年5月12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的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均占据26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检查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6.15%与80.77%,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给予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便于提高诊断阳性率,为疾病的诊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值得采纳.

  • 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蒋治远

    目的:分析M R 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肝癌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MRI影像进行分析诊断,并把手术病理与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在经肝脏C T增强诊断与肝脏M R I诊断两种方法诊断后结果不同,肝脏C T增强诊断准确率为85.7%,肝脏M R I诊断准确率为97.1%,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发现肝脏M R I诊断方法在肝癌诊断中准确率更高,得出MRI对肝癌的诊断及时有效,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值得采用并予以广泛推广.

  • 评估64层螺旋CT实施于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夏尚松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 T实施于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接收的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64层螺旋CT检查、B超检查,对两种检查的临床鉴别效果进行详细评估.结果:两种检查对患者早期肝脏组织良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均较为准确,但在肝癌患者的鉴别上64层螺旋C T的准确率更高,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当肝癌局部病灶直径≤1.2c m时64层螺旋C T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B超检查,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进行鉴别,效果更加明显,对肝脏组织肿瘤疾病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正桃

    目的:探讨肝癌诊断中行肝脏增强C T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行肝脏增强C 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经C T扫描确诊78个病灶,其中单发患者42例,多发患者18例.主要受累区为肝右叶,病灶直径2~21c m,平均(4.1±2.1)c m.腹水患者11例,弥漫性病灶患者12例,腹腔动脉周围及肝门淋巴结增大患者7例.确诊56例,误诊4例,确诊率为93.7%.结论:通过在临床肝癌诊断过程中行肝脏增强CT扫描,有助于清晰地将肿瘤大小、位置等特征清晰地显示出来,可以显著提升肝癌检出率.

  • 护理干预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李茂华;张小欣;文晓霞;邱爽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共11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更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 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

    作者:张露;冯秋琪

    目的:探究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7年在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进食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的胃肠道恢复情况、伤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回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康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癌手术患者进行早期进食护理有助于肝癌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

    作者:李书有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热点.治疗后肝癌病灶除瘤体直径变化外,常因内部癌细胞坏死活性降低,在CT/MRI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给临床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而准确的疗效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就总结近些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临床常用影像学进行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进行以下分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

    作者:杨维珍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CT和MRI在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常规CT平扫能较好地显示碘油沉积情况,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肿瘤残留及复发,是目前肝癌TACE术后随访常用的检查方法,但碘油高密度伪影及TACE术后肿瘤血供的改变影响对病灶准确客观的评价.MRI为多序列、多参数成像,无放射性,MRI常规检查(平扫加增强)结合功能成像可以更为早期、准确地评估TACE术后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超声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建国;孙姗姗;田力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微创治疗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消融方法有射频法和微波法,其中射频消融因方法简单、创伤小、操作者依赖性低等优点收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对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消融后的评价,本文就超声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超声 消融 肝癌
  • 人源化小鼠肝病相关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雯星;曾星

    肝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源化小鼠肝病模型因其拥有人类肝脏组织细胞特点,相比于单纯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肝脏疾病研究方面更有临床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经典研究与研究进展,综述了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多种人源化小鼠模型,包括异种移植、血清注射、转基因等造模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及对其应用展望.

  • 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秀梅;翟虹

    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技术是以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诊断肝脏疾病诊断及介入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三维超声 造影 肝癌
  •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凤铭;朱广辉

    肝癌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较多,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疗效好且应用广泛.而患者的预后与TACE术后病灶是否残留密切相关,所以高效地检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相当重要,且对后续治疗起指导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 磁共振 肝癌 TACE
13918 条记录 696/696 页 « 12...6886896906916926936946956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