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彩超全程监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阮维莲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全程监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实验对象,联合使用心脏彩超及X线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手术成功者78例,成功率为97.5%,六个月后进行复查,复查结果良好,2例病患由于形态特殊、缺口较大,起先预测的缺口直径较小,导致手术失败;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均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心脏彩超全程监测,能够为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类型及大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成功率,具有较高的监测价值.

  • 64层螺旋CT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分析

    作者:董世杰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选择我院32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进行64层螺旋CT技术扫描的资料,并研究检查有关参数,通过平面重建(MPR)以及容积再现(VR)等方式进行临床诊断,把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11例为心内畸形,有13例为心外畸形,有8例为冠状动脉异常。结论64层螺旋CT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诊断,具有诊断结果准确,无需应用临床麻醉,检查禁忌较少等优势。

  •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郑斯琴;高锐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使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6例为卵圆孔未闭,31例为PDA,74例为CHD,49例为三尖瓣闭锁不全。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优势众多,可提升新生儿CHD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 靖江市0~3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作者:王少芳;马昱;王凌云;高荣兴;陈琳;翟艳云;刘云亮

    目的 了解靖江市0~3岁儿童先心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可靠和易推广的先心病筛查方法及管理模式.方法 以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本市出生的所有新生儿,以及此期间在社区/乡镇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所有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心脏听诊+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为先心筛查指标,采取产科医护人员和社区/乡镇儿童保健医生筛查、定点机构超声诊断、高年资儿科医生评估及转诊的协作管理模式.结果?10709例研究对象中确诊先心病72例,先心病发病率6.7‰.先心病构成种类以房缺为主要表现者23例,占31.9%;以室缺为主要表现者19例,占26.4%;以动脉导管未闭为主要表现者11例,占15.3%;以房缺+室缺为主要表现者16例,占22.2%.结论?"心脏听诊+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作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指标简单易行可靠,"筛查-诊断-评估-转诊"的协作管理模式科学有效,适合在靖江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初志辉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0名为研究对象,孕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诊断结果,并与病理检查、常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检出100名孕妇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4例,与病理诊断相比符合率为92.86%,与产后常规检查的检出率相比更高(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产前筛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显著.

  •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庄蒙丽

    基于儿科先天性心脏病的教学特点要求,关于心脏正常和异常发育的了解需要我们站在胚胎学的角度上,疾病解剖特点的不同所应用的实验室检查技术均有很大差异,因此相应的便提高了形态学与动态图像的分析要求.针对传统板书和挂图教学的缺陷,采用多种媒体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图片、文字、声音、虚拟现实和动画等,为提高该疾病课程教学的效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

  • 超声诊断冠状静脉窦型房缺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一例

    作者:高捷;刘婷婷

    患者男,41岁,因活动性胸闷气短10年,间断性水肿1年,再发1天入院。查体:血压:100/70 mmHg,心率10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发绀面容,于心尖部可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检查:1.房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心肌缺血3.频发室早偶见成对4.右室增大。胸片示:双肺支气管炎改变,心脏外形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1.左心房极度扩大,右心扩大,左室内径偏小。2.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3.二尖瓣前后叶瓣尖增厚、钙化、粘连、开放受限、瓣下腱索挛缩。2D测MVA:1.3 cm2,PHT法测为:0.8 cm2。CDFI:收缩期二尖瓣房侧可见大量反流流信号,反流面积12.1 cm2。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开放尚可;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关闭裂隙。CDFI:收缩期三尖瓣房侧见大量反流信号,反流面积23 cm2,TRVmax:404 cm/s, PG:65 mmHg,TI法估测SPAP:80 mmHg。舒张期主动脉瓣可见少量反流信号。4.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径增宽。心包腔内见微量液性暗区。5.冠状静脉窦增宽,宽处位于终末端约27 mm,开口宽度16 mm;冠状静脉窦壁末端可见窦部缺失,缺失长度约17.6 mm,CDFI:可见左房入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窦口入右心房的左向右分流信号。超声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并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高压(重度):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径增宽;主动脉瓣反流(轻度),先天性心脏病:冠状静脉窦无顶(终末段);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冠状静脉窦增宽,左侧上腔静脉不除外,左房、右心增大,左心功能减低[1]。

  •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聪霞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产前筛查结果,评价筛查的准确性.结果 筛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准确率较高.结论 对胎儿进行心脏筛查可以有效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疾病,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接受有效治疗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新纪

    目的 讨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24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产前常规三级超声检查)与研究组(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评判标准:确诊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确诊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心脏超声检查可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借鉴.

  • 观察宝宝“面色”,识别健康信息

    作者:高维新

    面色异常5病因1.贫血:贫血或失血的宝宝面色苍白,口唇、甲床苍白.2.感冒发热:宝宝发烧时,面色发红,而且伴有哭闹或精神不佳的症状.3.腹痛、腹胀:宝宝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表现为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发青较为明显.4.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青紫,这是由于缺氧所致.5.黄疸:若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度黄疸,有可能是母子血型不合.若黄疸重新出现且颜色较前见深,日渐加重,并持续2~3周,即为异常,应引起注意.

  • 常见的致胎儿畸型药物

    作者:乐芳

    1.酒精:造成胎儿颜面异常、生长迟缓、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2.抗癫痫的药物:造成颜面异常、生长迟缓、智力障碍、四肢异常等.

  • 不同术式治疗Ebstein畸形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春振;方敏华;王镇龙;张永;吴洪江

    目的 通过随访研究,评价不同术式对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随访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年龄<12岁,n=27)和成人组(年龄>12岁,n=71).全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应用PHilips IE33型号机器采集超声心动图数据,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的三尖瓣返流、过三尖瓣血流、右室面积变化率(FAC)及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峰值速度(E/A)情况.结果 小儿组Danielsons、Carpentier术式近期效果较好,中-远期结果不佳;Cone组近期效果较好.成人组各术式近期结果满意;中-远期三尖瓣置换术(TVR)右室功能明显优于Danielsons、Carpentier术式;Cone组近期结果满意,但缺乏中-远期随访结果.结论 Ebstein畸形术后早期各术式疗效相当,中-远期效果差距较大.非解剖修复(单瓣修复)、术后过三尖瓣偏心血流提示非解剖修复的瓣叶重合是导致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功能发育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Cone重建术由于接近三尖瓣正常解剖形态,血流位于中央处,三尖瓣瓣叶可完全对合,临床效果好.成人TVR手术效果中-远期效果满意,需规律抗凝.

  • 右美托咪定用于Ebstein畸形矫治术麻醉管理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晶;刘丽丹;孙莹杰;刁玉刚;张铁铮;金强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右心功能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例患者.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0.004% Dex负荷剂量0.5μg/kg,诱导后吸入2%七氟醚、泵注Dex 0.7μg/(kg·h),并间断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哌库溴铵维持麻醉;C组应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Dex.记录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切皮前(T4)、切皮后(T5)、锯胸骨前(T6)和锯胸骨后(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阻断前(T8)和复跳30 min后(T9)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RVMPI)及右心室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TAM-MDV),并记录手术期间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结果 T0时点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和锯胸骨前后MAP和HR变化幅度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9时点RVEF、RVMPI和TAM-MDV明显低于T8时点和D组T9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8和T9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期间C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有利于维持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护右心室功能,并减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 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森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行封堵术145例为研究组,行修补术13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堵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创伤小、安全的特点,具有应用前景.

  • 临床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小儿先心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樱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21例,其中11例患儿增加了早期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另10例患儿仅开展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住院时间、静脉综合征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治疗中双向格林术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护理增加早期干预的具体措施可降低静脉综合征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与死亡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配合

    作者:高云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56例直视右侧腋下纵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手术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默契、术后无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基础上,使病人切口美观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病人的经济支出。结论:高质量的术前访视,手术中的熟练配合与良好的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李晓亮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在小儿各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中占第一位[1]。传统手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修补术,我院2009年以来,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美观、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与指导

    作者:哈斯其木格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的一类。轻度病症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能够检查出,重症患者表现在活动后出现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术后的护理与指导对于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恢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与指导。

  • 7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作者:关丽霞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于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围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9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谭娜娜

    目的:通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实施整体护理,研究该护理方法对介入手术患儿的成效作用。方法:对95例患儿运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儿都在全麻下介入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护理方法对患儿介入手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一定成效。

7794 条记录 381/390 页 « 12...378379380381382383384...3893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