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对比研究

    作者:吴强;高镇松;李宏伟;黄佩珊

    目的 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30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于入组第1 d及常规治疗6周末清晨8∶00采集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抽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及3组被试的血浆皮质醇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6周末,单相组及双相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单相组及双相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绝望感因子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3709-0.4971,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大学生抑郁发作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现状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

    抑郁发作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抑郁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抑郁发作倾向日趋显著,成因和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有些抑郁发作是一种情绪低落状态,但对其严重程度却认识不足;有的抑郁情绪已达到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但仍在心理辅导机构徘徊而不去精神专科求治,往往被漏诊而延误治疗,极易导致自杀悲剧的发生,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

    作者:宋传福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诊断标准将患者所出现的重性抑郁发作分为双相Ⅰ型和Ⅱ型,该病在发病年龄小的患者中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

  • 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疗效观察

    作者:张运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予以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

  • 电抽搐治疗在双相障碍混合发作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冯飞;徐国建;许崇涛;荣晗

    双相障碍混合发作在临床上不常见,且治疗起来非常困难,锂盐、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以及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都曾被报道至少部分可以控制双相障碍的临床症状,但是仍有许多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Ciapparelli等[1]在对双相障碍的综述中曾提到双相障碍混合发作的治疗非常困难,与双相抑郁和双相躁狂相比,其病程更长,发作更频繁,自杀的风险更高,同时预后较差.

  • 论阳气郁滞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

    作者:谢忠礼

    从七情过极、五志失舒及素体阳气功能不足等方面论述了阳气郁滞在抑郁发作中的作用,提出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阳气滞而不通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对于临床确立抑郁发作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抑郁症抑郁发作的关系

    作者:王新友;李恒芬;代娟;肖伟霞;杨世昌

    目的 探讨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抑郁症抑郁发作的关系.方法 取54例未服药抑郁症患者(未服药组)、96例正服药抑郁症患者(服药组)与9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肘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中的褪黑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未服药组血浆褪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F=7.746,P=0.026),但与服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9,P=0.971);服药组血浆褪黑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06,P=0.033).结论 抑郁发作时血浆褪黑素水平下降,抗抑郁药物对血浆褪黑素水平的影响尚不能肯定.

  • 浅谈产后抑郁症

    作者:何金兰;伍德凤

    产后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时期,目前产后抑郁症已逐渐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疾患.产后抑郁症由Pitt(1986)首次提出,根据DSM-IV诊断标准,现指产后4周内发生的抑郁发作.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一般在产后2周发病,至产后4-6周逐渐明显,病程可持续3-6个月.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还可影响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及社会,甚至可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治疗进行了综合概述,以期增加对产后抑郁症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探讨、临床诊断和治疗.

  • 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病因学初探

    作者:崔界峰;邹义壮;王米渠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七情致病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2004~2005年因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入院的患者155例,其中78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7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回顾式查阅首次原始入院病历的方式,综合分析病人首次住院时诱因、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见.采用七情评定量表(Seven Emotions Scale, SES),应用五级评分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在1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怒""悲""思""喜""恐"和"惊"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29.7%,25.5%,12.9%,9.7%,7.1%,3.2%和1.3%,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1.0%.在78例首次发病处于躁狂相的双相情感障碍(BPD)病人中,"怒""喜""忧""思""恐""惊"和"悲"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0%,14.1%,9.0%,9.0%,1.3%,1.3%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5.3%;在77例首次发病处于抑郁相的BPD病人中,"忧""悲""思""恐""惊""怒"和"喜"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6%,26.0%,10.4%,5.2%,1.3%,0%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6.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和"怒"为主要的七情致病因素.其中躁狂与怒更加相关,怒在躁狂中的发生率高于喜;抑郁与忧更加相关,忧在抑郁中的发生率高于悲,这可能是我国当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症状学特点.

  • 抑郁发作患者直系家属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柳少艳;施忠英;朱明珍;吴志国;聂磊嬿;张松兰

    目的 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直系亲属的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34例抑郁发作住院患者的家属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其病耻感水平.结果 患者家属感知贬低、保密和退缩病耻感评分均>2.5分.家属年龄和患者病程是家属感知贬低和保密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发作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普遍较高,家属的年龄越大,患者的病程越长,家属的病耻感越高.

  • 新兵适应障碍与抑郁发作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作者:刘让华;赵汉清;汤文辉;李逸鸿;孙志国;刘小兵;罗维肖;林汉

    目的 比较新兵适应障碍与抑郁发作临床特征之间的异同,为两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及适时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作者医院2016~2017年度鉴定诊断为适应障碍和抑郁发作的新兵为研究对象,对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9例,其中适应障碍44例,抑郁发作2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既往史等方面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且抑郁发作可能更常见于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和有留守儿童经历的新兵,更多有创伤经历、受虐史和精神障碍家族史;适应障碍新兵更多在入伍前对部队缺乏了解,且入伍前工作经历较少.适应障碍与抑郁发作焦虑、抑郁、躯体症状等临床症状群表现相似,自杀行为风险较高.适应障碍更易发生自伤行为,但自杀未遂的比例相对较低.结论 新兵的适应障碍与抑郁发作两者临床特征多有相似,其鲜明的区别在于,新兵适应障碍发病年龄较轻、症状出现较早,抑郁发作则多有既往史.

  • 文拉法辛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观察(附80例报告)

    作者:王兵华;曾德志;钟跃峰

    本文以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作对照,就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样本选自我院2006~2008年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CCMD-3有关心境障碍之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评分≥18分;未使用过文拉法辛或多塞平治疗且无两药禁忌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攻击行为、乙醇和药物依赖者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按纳入顺序依单双号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53岁,病程3~34个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女各20例,年龄17~54岁,病程3~36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抗抑郁药治疗艾滋病所致抑郁发作的效果观察

    作者:樊素琴;侯明杰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物对艾滋病所致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5年6月 ~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艾滋病所致抑郁发作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抗抑郁药物副反应(SERS)评分.并与58例非HIV感染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与非HIV感染的抑郁症患者比较,艾滋病所致抑郁发作患者,抗抑郁治疗期间中、小剂量即可改善症状.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SERS评分显示抗抑郁药物大剂量治疗时,HIV感染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副反应较重,而对照组能很好地耐受.结论 中、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即可改善艾滋病所致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症状;大剂量抗抑郁药物可导致艾滋病所致抑郁发作患者躯体副反应增加.

  • 三种常见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述情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武;成义仁;詹来英;李龙飞;张增;韩鹏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述情障碍的特征.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量表(TAS).对32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躁狂发作患者、105例抑郁发作患者及1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①除TAS因子Ⅱ,精神分裂症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躁狂发作组TAS总分及因子Ⅲ、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抑郁发作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抑郁发作组TAS Ⅰ分、TASⅡ分及TAS总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组(P<0.05),而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组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及躁狂发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更为严重.

  • 抑郁发作患者与正常人血浆孤啡肽含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丽娜;刘兰芬;张敬悬;赵贵芳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血浆孤啡肽(OVQ)水平的变化,为抑郁发作的起病、诊断、治疗等寻找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筛选45例抑郁发作患者和31例正常人,应用放射免疫(RI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OFQ浓度,比较抑郁组与对照组血浆OFQ水平,抑郁组OFQ含量与各量表总分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抑郁组血浆OFQ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65,P<0.01).②抑郁组OFQ含量与HAMD、MADRS、HAMA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③血浆OFQ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人的关心、睡眠状况、家庭和睦、自杀观念或未遂史和总病程.结论: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抑郁发作的发病机制相关并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抑郁发作 孤啡肽
  • 小学生中抑郁症状现况调查

    作者:汤珺;苏林雁;朱焱;王凯;罗学荣

    目的:初步了解儿童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现况,探讨儿童抑郁的常见表现.方法:使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调查长沙市某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565名小学生,并对量表总分≥划界分的学生进行面谈.结果:在565名小学生(男生290名,女生275名)中,量表总分≥划界分的有97名,占总人数的17.17%.使用CCMD-3成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对量表总分≥划界分的93名进行了面谈(面谈率为95.9%),发现符合抑郁发作的症状学标准的有38名(其中男生28名,女生10名),占面谈者的40.9%,无一名达到病程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结论:在儿童中抑郁症状存在较普遍,但真正构成抑郁症临床诊断的极少.

  • 湖南某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作者:于振军;谷元野;肖水源;胡宓;周亮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抑郁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839名≥60岁的湖南某农村常住居民.采用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生活质量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选取《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翻译版中的抑郁发作章节对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抑郁发作的患病率为6.8%.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变量、躯体疾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后,农村老年人孤独感强烈是老年人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OR=1.126,95%CI:1.038~1.221).结论:孤独感与老年人抑郁发作显著相关.

  • 青岛市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抑郁症的分析

    作者:任韶韶;孙京栋;李然;王俊杰

    肿瘤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阈下抑郁患病率高于抑郁发作.应提高肿瘤科医师的识别和处理抑郁症的能力.

  • 早期介入认知行为治疗对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江妙玲;周燕玲;李雪珍;卢风华;何红波;黄雄;刘琳;叶敏;余敏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行为治疗对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重度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进行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在基线、第4周、第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抑郁量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在基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量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量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7个维度(心理健康维度除外)评分组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抑郁发作患者早期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作者:叶郁葱;余小珍;戴小燕;李凤香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抑郁症状.妊娠和分娩为孕产妇生理过程,但也会出现心理和情绪变化.文献报道[1],焦虑和抑郁是孕产妇在妊娠期及产后常见的症状和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产褥期妇女发病率为13%,产后3个月内是产后抑郁发作的高峰期,产后抑郁症对产妇有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

236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