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Ad-p53、E1B--OLV及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马越;张凤春;王红霞;张雁云;叶明

    [目的]研究重组p53腺病毒(RAd-p53)、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E1B--OLV)及化疗药物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分别用RAd-p53、E 1B--OLV、紫杉醇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并常规培养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4+CD24-细胞的表型比例,及行微球体培养,观察微球体大小,用FCM分析微球体CD44+CD24-细胞的比例.[结果] RAd-p53感染MCF-7细胞的CD24-,CD44+,CD44+CD24-比例为(3.670±0.577)%,(53.300±0.580)%,(0.930±0.116)%(P<0.05);E1B--OLV感染组为(24±1)%,(60±1)%,(10.670±1.528)% (P<0.05);紫杉醇组为(14±1)%,(3.670±0.577)%,(2.330±1.528) %(P>0.05),对照组为(14±1)%,(50±1)%,(2.270-0.643)%.RAd-p53感染组及E1B--OLV感染组的微球体大小与对照组相仿,成球时间早于对照组,紫杉醇组的微球体小于对照组,成球时间则晚于对照组.RAd-p53组微球体中CD24-,CD44+,CD44+CD24-的比例为(3.670±0.577)%,(44.670±0.577)%,(17±1)%(P<0.05);E1B--OLV组为(24.670±0.577)%,(29.670±1.528)%,(23.5±0.5)%(P<0.05);紫杉醇组为(77.330±1.528)%,(1.100±0.361)%(P<0.05),(19±1)%(P>0.05);对照组为(11±1)%,(50±1)%,(20.330±1.528)%.[结论]RAd-p53促进BCSCs分化成增殖祖细胞,减少了CD44+CD24-细胞比例.E1B--OLV病毒杀伤MCF-7细胞,加快BCSCs自我更新,促进其分化成干细胞性质的子代.紫杉醇能杀死MCF-7细胞,对BCSCs无杀伤或促进其分化作用.

  • 莪术油明胶微球肝动脉给药的一般药理研究

    作者:邓时贵;孟凡喆;莫莉莉;常钢;区勇全;杨志刚;斯方元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微球制剂--莪术油明胶微球(ZT-GMS)对大鼠精神神经系统和犬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索该制剂介入用药安全性.方法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模拟介入给药,观察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及平衡爬杆实验,考察其对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ZT-GMS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则在x射线及动脉造影引导下,行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介入给药,在六导生理记录仪上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ZT-GMS不影响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流涎、肌颤及瞳孔变化,在平衡爬杆时间点,大鼠3min跌落次数<3次;亦未见对犬呼吸频率、血压、心率有影响.结论一般药理研究表明,ZT-GMS肝固有动脉介入对动物精神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ZT-GMS主要在局部起作用,全身不良反应小.

  • 双功能化胶体金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特异性考察

    作者:杨冰;黄乐群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双功能化胶体金纳米探针,并考察其特异性.方法:选择二硫化物分子和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HA基因中特异性的23 mer寡核苷酸片段组装到胶体金颗粒表面,制成双功能化胶体金纳米探针(识别探针,颜色呈酒红色);利用磁性微球作为固相支持物,偶联另一段特异性H1N1寡核苷酸片段制成捕捉探针;两者与靶DNA(完全匹配DNA)结合,形成无色的捕捉探针-靶DNA-识别探针("三明治"夹心式复合物),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测定.同时,在选择向体系中分别加入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完全匹配DNA、不完全匹配DNA及2条仅有1个碱基错配的DNA片段作为靶目标进行实验,观察体系颜色变化及质谱测定,考察探针的特异性.结果:捕捉探针和识别探针只能与完全匹配DNA结合,形成夹心式复合物,反应体系颜色由酒红色转变为无色,充分洗涤后加热去杂交,则由无色复呈酒红色,质谱检测出现信号(m/z 693);而其他靶目标(不完全匹配DNA及2条仅有1个碱基错配的DNA片段)和空白对照实验,不能与2种探针形成夹心式复合物,反应体系均没有颜色变化(仍呈现酒红色),充分洗涤后体系呈无色,加热去杂交体系仍呈无色,质谱检测未见信号(m/z 693).这说明胶体金纳米探针的特异性很高,可区分仅有1个碱基错配的靶目标.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自组装双功能化胶体金纳米探针,其制备过程简单、特异性很高.此类型胶体金纳米探针在核酸分析,尤其是疾病早期诊断,寡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等方面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经导管急性冠状动脉内微血管栓塞对微血管完整性及心肌内皮素-1的影响

    作者:张庆勇;葛均波;朱建华;张庆刚;张良惠;钱菊英;陈君柱

    目的:通过经导管建立的急性微血管栓塞的动物模型,研究不同微栓塞水平对微血管完整性及心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10头小型猪经导管于前降支(LAD)内多次注入微栓塞球(45 μm),致使微血管栓塞.在微栓塞前,以及注入5万、10万、12万、14万和15万微球量时:①放射免疫法测定冠状静脉窦内ET-1的变化以评价心肌ET-1的代谢;②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18 μg达到大充血状态,多普勒导丝测量LAD内血流储备(CFR)以评价微血管的完整性.结果:不同微栓塞水平同微栓塞前相比,CFR均有显著性降低;ET-1呈"双期"改变:5万微球量时显著性增加,10万剂量时到达分泌峰值,随后略有降低并持续至15万微球剂量.CFR同 ET-1呈负性相关(r=-0.31,P=0.02).结论:微血管完整性破坏的程度和心肌ET-1的变化密切相关,但两者同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程度均不成正比.

  • 国产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刚;张鼎;应亚草;王志峰;陶伟;朱皓;张景峰;彭志毅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使用CalliSpheres DEB-TACE或cTACE治疗,在介入前1周及介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MRI检查,对患者的随访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等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在患者肿瘤反应、复发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DEB-TACE组与cTACE组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DEB-TACE组局部胆道损伤和胆汁瘤发生率以及瘤体外新发病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B-TACE与cTACE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肿瘤反应、治疗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方面等结果相似.DEB-TACE治疗较cTACE治疗可能更易发生肝脏局部的并发症.

  • 明胶微粒粒径及含量对明胶微粒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影响

    作者:李耘;刘雁鸣;傅涛;李博

    目的:研究明胶微粒(GP)粒径及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质量配比这两大因素对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不同GP粒径(100~200μm、200~300μm)及不同GP与CPC配比(5%GP、10%GP)两两配对后制备GP/CPC复合材料,比较GP/CP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抗压强度、表面超微结构、体外生物相容性四大理化特性;构建新西兰兔颅骨缺损模型,在相同质控条件下将上述4组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骨缺损填充,观察并比较其骨修复组织学差异及新骨形成率差异。结果:与粒径100~200μm的GP和5%GP配比组比较,粒径200~300μm的GP和10%GP配比制备的GP/CPC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较高的孔隙率( P<0.05),且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有更高的新骨形成量( P<0.05);而100~200μm粒径、5%GP配比组则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 P<0.05)。结论:不同GP粒径和含量的GP/CPC复合材料理化特性和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不同,其中GP 200~300μm粒径和10%质量比的GP/CPC复合新型材料更具成骨效果。

  • TACE加32P-GMS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

    作者:杜伟;林世杰;罗开元;时德;张庆丰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32磷-玻璃微球(32P-GMS)内照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3例(A组)采用TACE加32P-GMS内放射进行治疗;另25例(B组)为同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均数、肿瘤直径以及肿瘤转移率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月观察A组病灶缩小>50%5例,缩小<50%8例,有效率为56.52%(13/23),B组28例中有效9例(36%),经Ridit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12个月、24个月A组生存率分别为86.96%、47.83%、21.74%,而对照组分别为52%、16%、0.00%(P<0.05).结论 TACE加32P-GMS内放射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 聚乙烯醇颗粒与海藻微酸钠微球栓塞犬髂内动脉的效果观察

    作者:秦昆鹏;尹宗生;王伟;王亚光;李叶天;潘伟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颗粒(PVA) 和海藻微酸钠微球(KMG)栓塞犬双侧髂内动脉血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A组,5只犬)只进行术前插入导管,不注入栓塞剂;实验组用直径同为 560~710 μm PVA(B组)和KMG(C组)栓塞剂分别栓塞15只犬双侧髂内动脉,于第1、3、5天分别模拟骶骨肿瘤手术,计算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间隔期间犬的并发症.结果 B、C组与A组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第1、3天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犬相对B组犬生理活动情况较好,且分离骶骨时,相对于A、B两组术野清楚,完全分离用时少.结论 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且术前栓塞KMG较PVA能够更好地减少术中出血,对栓塞组织的影响较小.

  • 多功能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盛剑勇;肖俊勇;何家轩;孙宁泽;刘翠婷;彭天昊;马方励;刘卫

    目的 通过制剂手段掩盖鲣鱼肽原料的不良嗅味,降低其吸湿性,提高在胃中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微胶囊造粒仪制备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分别对微球的外观、鲣鱼肽含量进行表征.在25℃、65%RH的环境下,检测所得微球吸湿增重.分别测定在模拟胃肠液中鲣鱼肽从微球中的释放.通过顶空进样GC-MS对在热水中孵育的载鲣鱼肽微球进行检测,使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有异味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量.结果 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微球外观圆整且大小均一,鲣鱼肽含量为18.9%.在25℃、65%RH的环境下,制备所得微球吸湿增重显著低于鲣鱼肽原料粉末.在模拟胃肠液中,鲣鱼肽从微球中的释放达到了肠溶制剂的标准,预示微球口服后在生理条件严苛且吸收较差的胃部对鲣鱼肽起到保护作用.通过顶空进样GC-MS法发现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微球可在冲泡过程中掩盖80%的异味.结论 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微球同时解决了鲣鱼肽原料吸湿性强、在胃中易失活和感官刺激大的缺点,为活性肽保健食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盐酸氟西汀胃漂浮海藻酸钙缓释微球体内外研究

    作者:沈龙华;邓艳平;汪效英;吴宏霞;余祥彬

    目的 制备盐酸氟西汀海藻酸钙胃漂浮微球,考察胃漂浮制剂的体内滞留及生物利用度. 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烘干法制备海藻酸钙胃漂浮微球,以百忧解为参比制剂,测定微球体外释放情况,并采用残余药量法考察微球胃肠转运行为,建立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胃漂浮微球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 结果 胃漂浮微球体外释放较慢,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在胃中的滞留时间>8h,血药浓度更平稳,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 结论 所制胃漂浮微球具有缓释的效果,可以延长胃中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微球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思慧;陈小玲;赵欣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 F‐1)微球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缓释微球制作采用乳化冷凝聚合交联法;根据微球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将载不同浓度的IGF‐1明胶微球分为0.25,2.5,25,250 ng/mg组及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实验评价不同浓度IGF‐1微球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载不同浓度IGF‐1的微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0.25,2.5,25 ng/mg组对成骨细胞均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其中25 ng/mg组的促增殖作用为显著。载不同浓度IGF‐1的微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5 ng/mg组的促分化作用为显著。结论 IGF‐1明胶微球有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其佳浓度为25 ng/mg。

  • 含依诺沙星微球的改性明胶膜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

    作者:吴宏霞;林媚

    目的:制备含有依诺沙星微球的改性明胶膜,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方法以乳化交联法制备依诺沙星明胶微球,以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微球的佳制备工艺后,将载药微球分散到改性明胶膜中,对比普通载药膜测定其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性。结果以优工艺制备的依诺沙星微球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04±0.25)μm ,>80%微球粒径分布在1~6μm ,微球平均载药量为(11.8±1.02)%,平均包封率为(78.24±3.18)%,载药微球膜和普通药膜中依诺沙星累积释放约80%各需96 h和8h。结论依诺沙星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载药微球改性明胶膜体外释放缓慢,有望开发为具有长效抗菌效果的创伤性敷料。

  • 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

    作者:蒋智清;林友文;陈兰妹

    目的 探讨对以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的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超声作用下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微球(Fu-CMCS-MS);光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恒温振荡透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Fu-CMCS-MS的药物释放,考察5种因素对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 结果 超声作用下制得Fu-CMCS-MS成球性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微球76.4%在1~3μm,平均粒径1.6μm.微球体外释药受投药方式、投药量、交联剂、释放介质和超声作用的影响显著,前期释药速率快,遵守溶胀控制机制,缓释后期释药缓慢,遵守扩散控制机制.结论 超声作用下以戊二醛乳化交联所制Fu-CMCS-MS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 5-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微球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作者:林友文;蒋智清;曾志斌;张婉春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包药微球体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5-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体;用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体形貌及表面结构,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考察微球体的粒径分布;考察包药微球体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人工结肠液汉中的释放.结果电镜扫描显示微球体表面结构规整、致密,FU-CMCS微球体粒径60%在2~15 μm,药物含量为8.39%.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包药微球体在pH 1.22、pH 7.01、pH 7.45缓冲溶液中均具有缓释作用.结论FU-CMCS微球体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 盐酸氟西汀胃漂浮微球的制备

    作者:沈龙华;吴凌凤;刘玉雯

    目的 制备盐酸氟西汀胃漂浮微球,并对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盐酸氟西汀海藻酸钙胃漂浮微球;以微球外观、漂浮性能以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盐酸氟 西汀和海藻酸钠的比例为1∶1,玉米油量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5%,碳酸氢钠0.75%,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处方载药量大(为14.64%),微球粒径为0.9~1.1 mm,起漂时间<30 s,漂浮时间>8 h.结论 盐酸氟西汀胃漂浮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材料易得,漂浮性能符合要求.

  • 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性能

    作者:王津;李柱来;陈莉敏;许秀枝

    目的 研究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布洛芬缓释微球. 方法 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L16(45)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佳制备工艺条件. 结果 壳聚糖浓度4.0 mg/mL,搅拌速度600 r/min,反应温度30℃,体系pH 4.5,交联剂戊二醛用量1.5 mL为佳工艺.以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布洛芬缓释微球.粒径(31.6±1.7)μm,药物包封率(64.6±2.2)%. 结论 微球球形态及稳定性较好,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 阿司匹林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

    作者:何爱明;林世明;王钦琪;赖双光;王四英

    目的 以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制备阿司匹林磁性壳聚糖微球(AMCM),研究其体外释放度与体内靶向性.方法 利用壳聚糖为骨架材料,以Fe3O4作为磁性内核,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固载阿司匹林,研制AMCM,采用动态透析法及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设定纯种兔为一靶区,外加磁场,经兔耳缘静脉注射AMCM,观察AMCM在体内分布情况,并观察外加磁场强度对微球在靶区定位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AMCM成球性能好,无粘连,粒径1~8 μm,载药率0.922(W/W),包封率82.4%,具有显著的缓释阿司匹林作用,经外加磁场下的AMCM有较好的靶向分布性且与磁场强度相平行.结论 自制的AMCM具有显著的体外缓释与体内靶向作用.

  • 复合bFGF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沙;金岩;吴红;刘勇刚

    制备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2.36±3.56μn;培养1d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d后,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d后,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肺部缓释微球对呼吸道粘膜的影响

    作者:张小茜;张竞竞;张维芬

    目的 探讨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肺部缓释微球的呼吸道粘膜毒性.方法 通过测定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肺部给药后肺泡灌洗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总蛋白及纤毛毒性实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为512.33 min,纤毛运动频率为96.0%,表明其有良好的生理适应性;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气管给药后总蛋白含量增加,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 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对呼吸道粘膜无明显毒性,可作为肺部给药载体.

  • 前列地尔和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作者:孙守福

    目的:比较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和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其中前列地尔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62±9)岁(46~80岁),应用前列地尔10μg,iv,qd;疗程15d;丁咯地尔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1±9)岁(44~82岁),应用丁咯地尔250mg,ivgtt,qd,疗程15d.结果:前列地尔组总有效率93%,高于丁咯地尔组80%(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丁咯地尔.

161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