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球结膜下注射用西罗莫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作者:王莎莎;刘焰;胡道德

    目的 使用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制备西罗莫司缓释微球,为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正交实验法优化,测得载药量、包封率等指标,结合光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得出佳制备条件后,模拟眼内前房环境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 微球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微球成球率高,形态圆整,表面光滑,载药量为(37.34±1.25)%,包封率为(99.63±0.93)%,能够在体外稳定缓释,500 h累积释药率为71%.结论 西罗莫司缓释微球表征良好,载药量、包封率较高,有望发挥稳定释药的临床作用.

  • 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的研究

    作者:冯岚;郭健新;平其能;卢晶;周静

    目的:制备收率及包封率高、可持续释药3 mo的亮丙瑞林微球.方法: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PLA)为载体,采用W/ O/ W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缓释亮丙瑞林微球,以包封率及收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对微球处方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及体内药效.结果:经优化得到的亮丙瑞林微球收率及包封率分别为68 %和65 %.在选择的释放条件下,至105 d时,累积释放88 %.给予成熟雄性大鼠100 μg·kg-1·d-1单剂量皮下注射,12 h内出现睾酮迅速升高,3 d内降至0.1 μg·L-1以下,并维持低睾酮水平105 d.结论:制备的亮丙瑞林微球能产生持续长时间的缓释作用.

  •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吕佩源;胡爱祥;李玲;崔文柱;董艳红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2组,其中前列地尔组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62 a± s 9 a(46~80 a),应用前列地尔10 μg,iv,qd;川芎嗪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1 a±9 a(44~82 a),应用川芎嗪200 mg,iv,gtt,qd,2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前列地尔组6.9分±2.4分,川芎嗪组4.4分±1.9分;生活能力状态评价分别为1.7分±0.6分和1.5分±0.7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解旭东;冀风云;王婷;刘建辉;王健;姚斌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共98例,分为前列地尔组52例,年龄64 a± s 9 a(45~70 a),对照组46例,年龄65 a±11 a(49~72 a).前列地尔组予前列地尔10 μg+氯化钠注射液10 mL,iv,qd,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三七总皂苷0.6 g,iv,gtt,qd,另予常规治疗(甘露醇、吡拉西坦、胞磷胆碱、三磷腺苷、辅酶A、尼莫地平等),疗程2 wk.对照组不予前列地尔外,其余治疗同前列地尔组,治疗2 wk.结果:前列地尔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9%(P<0.05).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满意的药物.

  • 注射用前列地尔与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比较

    作者:连豫苞;何剑琴

    目的: 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PGE1-CD)与前列地尔注射液(Lipo-PEG1)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43例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病人分3组,3组病人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Lipo-PGE1组50例,加用Lipo-PGE1 20 μg+5 %葡萄糖注射液40 mL,微泵静脉注射, qd×28 d.PGE1-CD组53例,加用PGE1-CD 0.1 mg+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iv, gtt, qd×28 d.对照组40例,仅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Lipo-PGE1组为66 %,PGE1-CD组为56 %,对照组为35 %.Lipo-PGE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不良反应率Lipo-PGE1组为18 %,PGE1-CD组为57 %,对照组为0.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GE1-CD与Lipo-PGE1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安全而有效,而Lipo-PGE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华;程明和;王新霞;王强

    目的 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外,其他各组大鼠均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BDNF组神经损伤局部注射1 mL/kg BDNF(30 μg/mL),BDNF-PLGA缓释微球组局部注射1 mL/kg BDNF-PLGA缓释微球(活性BDNF含量30 μg/mL).每周注射给药1次,共给药4次.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术后4周,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检查完毕后取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且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快于BDNF组.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能提高大鼠坐骨神经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增大坐骨神经CMAP波幅,提高CMAP恢复率(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BDNF组(P<0.05).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轴突、髓神经纤维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 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介入治疗兔肝癌模型的研究

    作者:王新霞;程明和;钟延强;赵亮;徐爱民;张国庆

    目的 研究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介入治疗新西兰兔肝癌模型的疗效.方法 将肝肿瘤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分离右侧后肢的股动脉,经股动脉插入微导管至肝动脉,经导管将各组药物分别注入肝脏肿瘤组织周围动脉:空白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和碘化油注射液;实验组给予自制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定期影像学评价,观察肿瘤生长和药物栓塞情况.结果 发现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能有效栓塞在肝肿瘤组织周围,肿瘤细胞明显凋亡,具显影效果,治疗作用更持久.结论 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显影效果较好,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兔肝肿瘤

    作者:邢冬娟;宋卫华;龚少娟;徐爱民;李晓伟;王磊;张健

    目的 评价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VX2兔肝肿瘤模型,造模后13d行CT检查,计算荷瘤兔肿瘤体积,按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行造影后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注入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1ml(0.023 g),B组注入碘油1ml,C组注入生理盐水1ml.记录实验动物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脏肿瘤体积变化,观察各组治疗后肝肿瘤病理变化,从每组中随机选择5只观察生存期.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肝功能、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A、B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C组(P<0.05);CT测量显示A、B组肿瘤生长率低于C组(P<0.01),且A组较B组更低(P<0.01).H-E染色显示A组及B组肿瘤纤维组织包膜增厚,癌巢中央大片坏死,癌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明显固缩,病理性核分裂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的VEGF表达和PCNA增殖活性弱于B组.A组生存时间较B、C组延长(P<0.05,P<0.01).结论 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肝动脉栓塞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 丙氨瑞林微球的体外释放

    作者:张敏;高静;朱全刚;张玮;武鑫;王晓宇;叶丽华;高申

    目的 研究不同内水相明胶浓度、不同微球挥干固化方法和不同pH值释放介质等对丙氨瑞林微球的体外释放趋势的影响.方法 由溶剂挥发法复乳法(W/O/W)制备丙氨瑞林微球,内水相分别采用0%、8%、16 %明胶水溶液,使用室温常压挥发和低温真空挥发法固化微球.体外释放实验中,采用pH-4.5、pH=7.0、pH=10.0三种释放介质,于第1、7、14、21、28、35天取样,残余法测定体外释放微球突释量及释放度,使用电子扫描电镜记录微球释放期间各取样点的微球降解程度.结果 有机溶剂挥发固化方法会影响微球的体外释放模式,含不同明胶浓度内水相的微球有不同的体外释放模式,微球中的丙氨瑞林在释放介质pH-10.0中释放速率快,而在pH=4.5中不能完全释放,适宜的释放介质是pH=7.0缓冲液.结论 不同挥发固化方法制备会影响微球的突释量,但对微球的整体体外释放趋势没有影响,内水相浓度对体外释放的趋势有影响,释放介质的pH值对丙氨瑞林微球药物的释放有影响.

  • 艾塞那肽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的研究

    作者:宣吉明;高静;黄景彬;林亚玲;鲁莹;钟延强

    目的 制备载艾塞那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凝聚法(W/O/O)制备载艾塞那肽缓释注射微球,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艾塞那肽含量的方法和微球中药物提取方法,考察微球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并对微球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微球球形较圆整,平均粒径为(51.2±1.97)μm,实际载药量为(4.50±0.13)%,包封率在(96.5±2.68)%,首日突释率为(13.19±1.39)%,28 d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88.6±0.73)%.结论 以生物可降解的PLGA为载体,用W/O/O法制备的艾塞那肽微球工艺稳定可控,重现性好,可在体外缓释一个月,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鼻用人参皂苷Rg3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作者:唐文燕;高静;丁雪鹰;高申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人参皂苷Rg3为模型药物,制备鼻腔给药微球.方法:采用复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人参皂苷Rg3鼻用微球.利用Statistic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求得方程.以载药量,包封率及40~60 μm微球所占比例为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结果:据效应面优选的较佳处方范围为:投药比为0.4~0.5;有机相与水相之比为0.4~0.6;初乳与油相比为0.13~0.17.以此优选处方制备的三批微球形态良好,球形圆整,平均粒径为(44.99±12.59) μm,载药量为(10.25±0.08)%,包封率为(30.61±1.46)%.结论:所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适于鼻用人参皂苷Rg3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 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吴诚;吴燕;于月梅;梅兴国

    目的:考察多柔比星(Dox)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及药物在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改进的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释放溶液中的药物含量,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对Dox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85 μm,包封率为95.1%,载药量为14.8%.随着PLGA浓度的增加,W/O体积比的减小,微球释放速度减慢,突释效应减小.制备工艺对Dox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Dox在体外释放过程中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逐渐有降解峰产生,10 d后降解峰面积占2.46%.结论:用复乳法制备载Dox微球,通过对PLGA浓度和油水体积比的调节,可以得到不同释放速度的微球.

  • 自制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体内结肠靶向释放的实验

    作者:李扬;王强;钱方;沈宏亮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并检测其在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色谱柱:KromasilRKR100-5C18(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1%三氟醋酸溶液(2080),柱温:50℃,激发波长:295 nm,发射波长:495 nm,流速:1.0 ml/min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LVFX/CMC微球(含40 mg左氧氟沙星)及等量左氧氟沙星溶剂灌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LVFX/CMC微球和左氧氟沙星(LVFX)灌胃后大鼠胃、小肠、盲肠、结肠及血液中药物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灌胃后LVFX/CMC微球组5 h盲肠、结肠药量分别达(3.394±0.197)和(1.873 ±0.216) mg,远高于LVFX组的(0.489±0.123)和(0.078±0.002) mg (P<0.01).在9 h时LVFX/CMC微球组盲肠和结肠药量仍分别达到(1.580±0.234)和(0.713±0.073) mg,明显高于LVFX组的(0.105±0.023)和(0.054±0.016) mg (P<0.01).LVFX/CMC微球组血药浓度于5 h后达到高,而LVFX组1 h后即达高血药浓度峰.微球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药量在7、9 h时段均明显大于胃和小肠内的药量.结论: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在体内实验中的释放符合结肠靶向释药的特点.

  • 干扰素α-2b长效注射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吴诚;尹东锋;鲁莹;钟延强

    目的:制备载干扰素α-2b(IFN-α-2b)可注射微球,开发其长效注射剂型.方法: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和固体/油/油(s/o/o)法制备载IFN-α-2b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用微量二辛可宁酸(bicinchoninic acid,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初步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对IFN-α-2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用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包封率在80%以上;用w/o/w法制备微球时,IFN-α-2b原液超滤处理可显著影响微球的平均粒径和体外释放特性,使用特性黏度较低的PLGA时,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在1个月内的累积释放均显著提高;使用s/o/o法制备的微球中IFN-α-2b部分聚集,而w/o/w法制备的微球中的IFN-α-2b的电泳行为和原液相同.结论:w/o/w和s/o/o法制备的载IFN-α-2b注射微球均可在体外缓释1个月.

  •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俞媛;高申;钟延强;丁雪鹰

    目的: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了微球的粉粒学特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差热分析表明,布比卡因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与聚乳酸形成了包嵌的微球体;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t1/2=22.76 h.结论: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 可显影固体栓塞剂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的研制

    作者:龚纯贵;王新霞;唐洁;徐爱民

    目的:研制可显影固体栓塞剂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方法:采用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正交设计优化工艺,并考察微球的粒径、形态、分布、稳定性、悬浮性、包封率及X线显影性等理化特性.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53.08±32.72) μm,分散良好,形态圆整;微球100℃水浴加热2 h、-4℃冰冻24 h、37℃振摇24 h、钴60(10 kGy)照射0.5 h各组的破损率分别为(2.0±1.1)%、(86.0±19.2)%、(39.0±14.7)%和(10.3±3.2)%;0.25%海藻酸钠微球混悬液的沉降体积比为(0.92±0.018);硫酸钡投料量为2.0 g时包封率为(69.2±13.2)%,且显影效果佳.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可作为硫酸钡微球的包封材料,乳化-离子交联法适用于此微球的制备.

  • 干细胞核心基因NANOG在乳腺癌干细胞及非干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作者:张志影;徐亮;徐迎春;徐海燕;张凤春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核心基因NANOG在乳腺癌干细胞(BCSCs)和非乳腺癌干细胞(Non-BCSCs)中的表达及定位差异以及BCSCs在MCF-7微球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及NANOG与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双染色方法检测BCSCs和Non-BCSCs中NANOG的表达及其定位.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CF-7中存在两种细胞:一种细胞胞体大、细胞质丰富,NANOG主要表达其细胞质中,这部分细胞占绝大多数;另一种细胞胞体小而圆、细胞质少,NANOG主要表达其细胞核中,这部分细胞占少数.NANOG和Hoechst33342免疫荧光双染显示:NANOG表达于Hoechst33342拒染的细胞核中;而在Hoechst33342核染色的细胞中,NANOG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微球体呈球囊性、中心部呈空腔状,细胞沿着球壁分布,球壁多为1~3层细胞组成;在MCF-7微球体中,BCSCs主要分布在囊性微球体的内侧壁.结论 NANOG在BCSCs中主要表达在细胞核,而在Non-BCSCs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而BCSCs主要分布在囊性微球体的内侧壁,这可为BCSCs的进一步研究和乳腺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单克隆抗体C22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史亚飞;黄明主;张凤春;张雁云;曹明智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225)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C225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将MCF-7进行微球体培养,根据培养液中是否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C225分为对照组、C225组、EGF组、EGF+ C225组;培养13 d,观察四组微球体形成大小及数量,计算微球体形成率(MFE);流式细胞术检测微球体细胞及常规培养MCF-7中CD44~+CD24~-细胞比例.结果 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随C225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比较,C225组微球体体积明显减小,且MFE和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分别为(0.61±0.04)% vs (1.44±0.09)% (P<0.01)和(3.50±0.29)% vs (9.07±0.52)% (P<0.01).与EGF组比较,EGF+C225组微球体体积明显减小,且MFE和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分别为(0.68±0.04)% vs (1.61±0.05)% (P<0.01)和(4.00±0.58)% vs (10.47±0.79)% (P<0.01).常规培养MCF-7中CD44~+CD24~-细胞比例为(2.03±0.15)%,与EGF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组与对照组微球体形成大小、MFE以及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25对MCF-7中CD44~+CD24~-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 人鼻咽癌干细胞微球体培养并鉴定其生物特性

    作者:李亚军;郭颖;吴顺龙;甘生敏;陆松梅;李少林

    目的:目前分离和鉴定鼻咽癌干细胞的方法仍不成熟。探索鼻咽癌细胞系干细胞微球体培养方法,并对CNE-2细胞微球体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生物特性(干性)进行鉴定。方法人鼻咽癌细胞CNE2、C666-1细胞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 serum-free medium, SFM)中悬浮培养。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裸鼠成瘤实验、分别检测CNE2贴壁细胞( CNE2 monolayer, CNE2-MN)及CNE2微球体细胞( CNE2 sphere cells, CNE2-SC) CD133+标记细胞比例,体外侵袭能力、体内成瘤能力;CNE2-SC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培养观察其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NE2-MN及CNE2-SC相关干性基因Bmi-1、Oct4、Twist1RNA的表达。结果2种细胞系均能在特殊配制的SFM中形成可以稳定传代的微球体, SFM新鲜配制、用细胞分离剂Accutase替代胰酶传代以及保持细胞的悬浮状态均有利于微球体的形成和增殖;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能贴壁分化成CNE2-MN而无明显差异;CNE2-SC中CD133+细胞比例(98.79%)显著高于CNE2-MN(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CNE2-MN相比,CNE2-SC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Bmi-1、Oct4、Twist1及EMT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 Transwell小室实验示CNE2-SC与CNE2-MN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2±6)个/视野及(36±7)个/视野(P<0.05);裸鼠成瘤实验示1×104个CNE2-SC 3周内即能成瘤,成瘤率33.3%,而CNE2-MN不能成瘤,1×105个CNE2-SC与CNE2-MN成瘤体积比为(1.750±0.613)cm3 vs (0.457±0.291)cm3(P<0.05),而1×106个以上2种细胞成瘤体积比为(2.332±0.549)cm3 vs (0.669±0.278)cm3(P<0.01)。结论利用特制SFM悬浮培养法可得到鼻咽癌CNE2-SC,这种微球体富集了肿瘤干细胞,将为后续鼻咽癌干细胞研究打下基础。

  • PEG-5-FU-MAMS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房玉海;张春林;洪志飞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的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PEG-modified 5-FU 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PEG-5-FU-MAMS)和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5-FU-MAMS)对大肠癌组织的被动靶向性,为实现大肠癌的主动靶向治疗,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30只人大肠癌裸鼠随机分为3组:(1)游离5-FU组;(2) 5-FU-MAMS组;(3) PEG-5-FU-MAMS组.每组10只,分别将3种不同的制剂(按5-FU 8mg/kg)经尾静脉给药,30分钟后,经眼眶采血,处死裸鼠,用HPLC法测定血清、肿瘤、肾脏、肝脏组织5-FU的浓度.结果 (1)PEG-5-FU-MAMS组、5-FU-MAMS组和游离5-FU组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51.2±2.1) mg/L、(33.1 ±8.2)mg/L和(20.3±1.9) mg/L,PEG-5-FU-MAMS组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5-FU-MAMS和游离5-FU组(P<0.01);而在血清中药物浓度相反,PEG-5-FU-MAMS组[(1.7±0.5)mg/L]明显低于5-FU-MAMS[(6.8±0.2)mg/L]和游离5-FU组[(7.1±0.8)mg/L] (P <0.01);PEG-5-FU-MAMS组肝、肾脏中药物浓度[(22.7±2.4) mg/L和(21.1±2.3)mg/L]明显低于5-FU-MAMS[(44.3±6.7)mg/L和(38.2±4.9) mg/L]和游离5-FU组[(45.9 ±7.8)mg/L和(39.7±3.2)mg/L] (P <0.05).(2)PEG-5-FU-MAMS对裸鼠大肠癌的抑瘤率明显高于游离5-FU和5-FU-MAMS(45.3% vs 15.0%、30.1%,P<O.05).结论 PEG-5-FU-MAMS对大肠癌组织的靶向作用明显强于5-FU-MAMS和游离5-FU,但肝、肾脏的被动靶向作用明显减弱,有效地减轻药物对肝、肾脏的不良反应.PEG-5-FU-MAMS的抗结直肠癌作用明显强于游离5-FU和5-FU-MAMS.PEG-5-FU-MAMS有望成为肿瘤主动靶向治疗的有效药物.

161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