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致人工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宗;陈庆华;刘立新;牛波;孙江滨;梁德刚

    目的:研究血栓致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分析与总结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因血栓形成致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再次手术的效果.结果:在73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8例患者因血栓致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均行瓣膜置换术,死亡1例,与手术操作有关.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应宜早宜快,操作应仔细.加强抗凝是关键.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例

    作者:费正东;谢卫锋;曹磊;王磊

    患儿女性,8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1年余”,于2014年10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在2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于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查体: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图1):左心房内径3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9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6 mm,室间隔厚度7 mm,左心室后壁厚度7 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34%,左心室射血分数64%,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正常,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二尖瓣位见人工机械瓣膜回声,舒张期二尖瓣口流速2.3 m/s,跨二尖瓣平均压力阶差3 mmHg,肺动脉增宽;左冠状动脉未起源于左冠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走行迂曲,内径为4 mm,肺动脉瓣上方靠肺动脉主干的左后壁可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为3 mm;彩色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内异常血流信号,即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血流直接流入肺动脉主干,频谱多普勒显示以舒张期为主的湍流频谱,左心室肌壁间可见丰富的侧支循环血流,以室间隔处明显。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

  • 心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彭金华;吴永兵;徐建军;姜晓晓

    病人男,24岁.发热、上腹部胀痛不适9 d,胸闷、气促5d.曾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心脏彩超示心脏多发性肿瘤,心包积液.剑突下穿刺置管引流,量不多.入院查体:心浊音界稍增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双肺未见异常.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流出道肿瘤,心包肿瘤(位于心底部)并心包积液.MRI示右心房、心底部、左心房室侧壁、左室流出道肿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006年6月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心包内大量胶冻样组织,易出血,心外肿瘤(图1)基底位于主动脉根部与左右心房的交界处,右心房面、心底部、横窦、左心侧壁直达心尖均见肿瘤组织,钝性剥离并切除肿瘤.经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和主动脉切口探查左、右心房和右心室,未见异常,左室流出道见一4 cm×4 cm×3 cm类圆形肿物和两个息肉样组织,其基底部广,有蒂附着于无冠瓣环的中点处,明显侵及无冠瓣叶(图2).切除主动脉瓣并置换人工机械瓣膜.术后病人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人工机械瓣膜低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作者:刘岩;孟旭;陈宝田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特点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方法对407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采用了低强度的抗凝标准(INR 1.3~2.3),通过对这组病人的术后随访,总结不同抗凝标准时人工机械瓣膜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栓塞8例(1.09%人年),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5例(0.68%人年),3年生存率为(96.3±1.2)%.终INR 1.85±0.28,口服华法林剂量(2.7±0.9)?mg.结论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在我国病人中,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

  • 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刘勇;刘健;黄击修;林小彬;付建;唐先成;张静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完成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614例,有5例患者因机械瓣功能障碍再次住院,发生率0.81%,其中3例患者接受再次瓣膜置换术,2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48岁(中位数42岁).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3例患者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2例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经静脉持续泵人替罗非班12.5 mg/d及口服沙格雷酯治疗.手术或保守治疗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评估.结果 5例患者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均为未正规服用华法林抗凝导致瓣膜血栓形成.1例保守治疗患者死亡,1例保守治疗患者好转出院,3例接受手术患者痊愈出院.死亡患者死因为心功能衰竭,4例存活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是机械瓣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多为瓣膜血栓形成,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明确.

  • 基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测试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血液动力学特性

    作者:张向娟;罗阳;潘田佳;刘云峰

    背景:目前对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血液动力学性能的测试,大部分是通过实验装置完成的.实际上,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机械瓣稳态定常流模拟测试.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对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的血液动力学特性进行测试.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9/2008-02在四川大学金工实验室完成.材料: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的外径为23 mm,内径19 mm的双叶瓣模型.方法:按照国际标准ISO5840-2005规定的试验条件,使用SolidWorks软件中插件COSMOSFloWorks,对双叶瓣进行定常流和静态反流泄漏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双叶瓣不同流量下的跨瓣压差.②不同压力下静态反流泄漏值及反流百分比.③不同流量下平均跨瓣压差和有效开口面积.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双叶瓣跨瓣压差< 20%,反流百分比< 10%,有效开口面积2.379~2.858 cm2.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来模拟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的定常流测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设置的模拟测试环境可以取代一部分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机械瓣的流体力学测试.

  • St.Jude人工机械瓣膜临床应用20年经验总结

    作者:

  • 治疗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冯霞飞;谢强丽;赵初环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对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手术治疗人工机械主动脉瓣、二尖瓣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确诊为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双瓣置换术后4例.通过急诊或限期行人工瓣膜再次置换手术治疗,死亡2例(7.4%),其余恢复良好,术后心功能状况改善明显.结论 对于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出现类似于瓣膜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可能,其合并出现急性功能障碍时常表现危重,应争取时间尽快再手术,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护

    作者:赖福英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1年3月开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为46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置换人工机械瓣膜均获成功,其中二尖瓣32例,主动脉瓣14例,女29例,男17例,大年龄42岁,小15岁,术后均选用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女性患者,因在妊娠期害怕华法林致胎儿畸形而中断抗凝治疗引起瓣膜血栓,其它均未发生血栓形成.

  • 小型猪二尖瓣植入模型建立及远期观察

    作者:李德闽;张利东;申翼;王常田;任斌辉;牛冬梅;景华;黄楠

    新型人工心脏瓣膜的研制及改进,动物体内植入是临床前评估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2],家猪的解剖及凝血特性与人相近,但体重增长过快为其不足,容易造成人工瓣膜失功及瓣周漏而影响其用于体内植入的远期评估[3].为了新型人工机械瓣膜体内植入远期评估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小型猪人工二尖瓣植入远期存活模型.

  • 国人Carbomedics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庄炜;周新民;胡建国;李建民;喻杰峰;蒋铃;胡冬煦

    目的:为制定一个适合中国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强度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178例置换Carbomedics机械瓣膜病人,按INR(1.4~2.0)标准抗凝,通过术后随访,比较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组病人间INR均值有无差异以及术后不同时期INR的波动情况. 结果:本组发生出血22例(5.83%病人-年),栓塞1例(0.26%病人-年),晚期死亡3例(0.79%病人-年),终INR 1.68±0.38,口服华法林剂量(2.34±0.80) mg,术后5个时间点INR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月INR 1.75±0.27,与其余4个时间点I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4个时间点INR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中国人,出血是抗凝治疗的首要并发症,其发生率远高于栓塞发生率.INR 1.4~2.0的强度抗凝可明显减少出血发生率,同时可预防栓塞发生.术后第1月INR的波动大,需积极复查和监测.

  • 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周淑娴;雷娟;谭桂明

    目的:探讨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回顾和总结诊治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对于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听诊时在相应的瓣膜听诊区不能闻及机械瓣膜的金属音,应该首先考虑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可能性.结论: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应及时确诊并早期手术以挽救生命.

  • 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血栓形成外科治疗12例

    作者:于晋;黄保堂;窦云柯;李潺溪;董然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Prothetic valve thrombosis,PVT)为非感染性血栓引起的人工瓣膜梗阻或功能障碍.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共为12例人工机械瓣膜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二次换瓣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特点及术后抗凝治疗进行讨论.

  • 四种人工机械瓣膜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孟旭;刘岩;陈宝田;董然

    目的评价对比4种人工机械瓣膜的综合性能. 方法对424例分别置换Sorin Bicarbon瓣,Medtronic-Hall瓣,St.Jude Medical瓣和ATS瓣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血流动力学、生存率和早期随访结果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手术死亡率Sorin Bicarbon 瓣,Medtronic-Hall瓣,St.Jude Medical瓣,ATS瓣分别为2.9%,7.8%,6.3%, 1.7%(P=0.11);2年无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00%, 96.6%±3.4%,95.4%±2.0%和98.6%±1.0%(P=0.1439);2年无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100%,100% 和96.7%±1.5%(P=0.1090);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8%±2.2%,96.2%±1.8%和95.4%±2.0% (P=0.7390).4种瓣膜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4种人工机械瓣膜的综合性能均良好,在低强度抗凝治疗条件下,可以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

  • 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作者:胡坚;叶丁生;倪一鸣;余国伟;陈军;查育新;金杭美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对妊娠分娩、月经量过多、避孕失败后人工流产手术等的影响,调整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2月至1998年2月292例15~40岁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术后随访时间0.5~9年,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育龄女性术后的生理影响。结果调整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方案,减少华法林用量,调控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为1.3~1.5,国际正常比值(INR)为2~3(国际敏感指数ISI=2.4校正),既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又能提高术后妊娠分娩的安全性。结论调整抗凝方案,减少华法林用量,能有效改善心瓣膜置换术后育龄女性的生活质量。

  • 东北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朱志成;李丹;王天策;许日昊;张曙东;王勇;柳克祥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东北人群特点的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标准.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856例[男406例、女450例,年龄(45.2±13.3)岁]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东北人群患者,采用了低强度的抗凝标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5~2.2,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5~1.8;二尖瓣置换术(MVR):1.8~2.2],通过术后随访,分析该抗凝标准下人工机械瓣膜术后与抗凝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78(18.3±12.2)个月,总随访率为75.4%,发生血栓栓塞12例(1.86%).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10例(1.55%).随访口服华法林剂量(3.4±0.8) mg/d,随访INR 1.94±0.54.结论 在我国东北患者中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 1.5~2.2:AVR 1.5~1.8,MVR 1.8~2.2)标准,可以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等并发症的效果.

  • 心脏人工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置换在育龄期妇女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任鹏伟;梁怀民;张洪伟;古君;范康均;肖正华;张尔永;董力;胡佳

    目的 观察比较心脏人工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在育龄期妇女(18~40岁)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围术期、围产期和术后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纳入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心脏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并完成随访的33例育龄期[(25.2±7.1岁)]女性患者,按照1∶4比例纳入132例人工机械瓣膜植入患者匹配.随访其围术期、围产期和术后近中期(3~5年)临床结局.结果 平均随访(5.8±3.6)年,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围术期和术后近中期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17例生物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有孕产经历(pregnancy and birth experiences,PBE),术后(3.8±1.1)年共经历PBE 21次;60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有PBE,术后(3.6±1.4)年共经历PBE 69次,两组患者孕产期和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有PBE的17例生物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年和5年心瓣膜置换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8%,而无PBE的16例生物瓣患者上述发生率分别为0%和5.9%,两组总体无病生存率(未发生心瓣膜相关不良事件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结论 育龄期女性选用人工生物瓣膜或机械瓣膜植入均能取得理想的近中期疗效,而选用生物瓣膜并未较植入机械瓣膜获得更佳的围产期结局.PBE可能不会增加生物瓣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