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相抑郁指数量表的研制及考评

    作者:杨海晨;彭红军;刘铁榜;李凌江;荣晗;吴东辉;张燕

    目的 研制双相抑郁指数量表(BDIS),并考评其信度、效度.方法 通过复习文献,将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汇总,初步编制成双相抑郁指数量表(BDIS),并对连续入组46例双相抑郁(BD)、44例单相抑郁(UD)患者(诊断标准根据DSM-Ⅳ)评定,其中有42例患者进行评定者一致性信度评定.结果 实证后有11项条目被纳入BDIS.各条目与BDIS分的评定者一致性信度为0.61~0.87.BDIS各条目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3~0.73.BDIS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8.BD患者的BDIS分均值[(7.26±3.12)分]显著高于UD患者[(4.80±3.08)分,(P<0.01)].BDIS分与自评性轻躁狂量表(MDQ、HCL-32)分相关系数为0.56、0.45(均P<0.01).经ROC曲线分析,BDIS分对判别BD有显著意义(P<0.01),佳划界分为5分(敏感性0.80、特异性0.64).结论 BDIS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临床上可以作为判别双相抑郁、单相抑郁的辅助工具试用.

  •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脑影像学的鉴别作用

    作者:刘海燕;姚志剑

    鉴别单双相抑郁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挑战,综述近年来脑影像学在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方面的发展,寻找识别双相障碍的生物学标志,以利于更好的优化临床决策。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选取“单相抑郁”或“重性抑郁症”、“双相抑郁”、“磁共振成像”“模型”等为检索词。目前直接比较单双相的结构及功能影像学研究均很少,大部分研究提示双相障碍较单相抑郁的脑损害更重,其脑结构及功能环路损害涉及不同脑区,影像学特征建模识别两组疾病的准确率较高。需要更多的直接比较单双相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影像学作为客观的生物学鉴别标志是一个可行的研究领域。

  • 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叶凯文;张深山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56例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53例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两组均予以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组辅以碳酸锂治疗。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双相组病程显著长于单相组( P<0.05或0.01),阳性精神病家族史及病前不良个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相组( P<0.05或0.01);治疗前妄想、被动体验、情感低落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相组( P<0.05或0.01),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相组( P<0.05或0.01)。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病程较长、家族史阳性率较高、病前不良个性较多、伴精神病性症状时间较长等特点,自杀风险较高。

  • 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特征研究

    作者:黎柱培;梁燕珍;吴傲文;林明栓;郑铭珍

    目的 探讨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睡眠特征.方法 将46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设为单相抑郁组,2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双相抑郁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职工20名设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测评并分析多导睡眠图.结果 多导睡眠图描记观察指标中,3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期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时间、快速眼球运动周期数、N2睡眠比例、N3潜伏期、N3睡眠时间、N3睡眠比例、觉醒睡眠比例、微觉醒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单相抑郁组慢波睡眠时间、N2睡眠比例、N3睡眠时间、N3睡眠比例与双相抑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常存在各种睡眠问题,与健康者比较多导睡眠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多导睡眠图相似,但单相抑郁发作患者的深睡眠更少.

  •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作者:郭娅慧;马志元;王咏梅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障碍(UDD)与双相抑郁障碍(BDD)人口学、病程、临床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点,提高对双相抑郁障碍的诊断识别率.[方法]以临床上确诊的单相抑郁100例和双相抑郁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比较,首发年龄和住院年龄小,未婚者多,文化程度高,脑力劳动者多;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低,合并焦虑、激越、自杀意念及行为者多见,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为92%.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为70.2%.[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临床特征及现象学方面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好,支持两者为异源性疾病的观点.

  • 双相及单相抑郁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大脑局部一致性观察

    作者:邓达标;杨侃荣;梁敏杰;杨晓玲;方进;周全

    目的 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识别双相抑郁(BD)和单相抑郁(UD)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方法 对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7例BD患者和16例UD患者的fMRI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α=0.05和低集群体积V=10503 mm3(389像素),计算3组间ReHo的差异.结果 在UD组,fMRI显示左中枕叶、右侧顶下叶、右侧楔前叶、左侧脑回ReHo增加;左侧海马旁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和左侧扣带回ReHo降低.在BD组,fMRI显示右侧岛叶皮层、左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枕叶、左顶叶、左额上回和左侧丘脑ReHo增加;右侧小脑前叶、脑桥、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额下回和右侧扣带回ReHo降低.它们两者间的RcHo图像有一部分重叠,但BD组患者丘脑的ReHo表现较UD组有明显差异(t=4.343,P<0.05).结论 静息态fMRI ReHo图像在鉴别BD和UD上具有应用前景,可反映两组患者在脑功能活动及神经生理等方面的信息,为BD及UD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单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比较

    作者:蔡溢;匡卫平;郭田生;鄢林;朱娟娟;谌红献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50例单相抑郁、48例双相抑郁患者以及50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的评分,并采用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的A、B连线、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再认、数字广度测验及数字符号等方法评估认知功能,比较3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具有首发年龄小、家族史较明显等特点,单、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均差于对照组(P<0.05);双相抑郁患者在理解记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差于单相抑郁(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损害存在差异,双相抑郁患者理解记忆及执行功能损害较重,可能为特征性认知障碍.

  • 单相抑郁及双相抑郁局部脑血流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伊;廖继武;徐浩

    目的 了解单相抑郁及双相抑郁的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及差异.方法 以未经抗抑郁治疗的13例单相抑郁及18例双相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脑内血流变化的差异.结果 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双侧额叶的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52.36±3.29),(50.65±3.06),(61.06±7.73),P<0.01);右侧:(59.13 ± 4.52),(57.92±3.46),(63.01±7.46),P<0.05)],其中两患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上述3组间左侧颞叶的rCBF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2.36±3.29),(50.65±3.06),(61.06±7.73),P<0.01),右侧基底节的rCBF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9.13±4.52),(57.92±3.46),(64.99±6.94),P<0.05)],其中仅双相抑郁组较单相抑郁组和对照组均降低(P<0.05).单相抑郁组的左、右额叶rCBF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总分负相关(r=-0.65,P<0.05;r=-0.61,P<0.05),双相抑郁组的左、右额叶的rCBF均与HAMD总分负相关(r=-0.77,P<0.01;r=-0.73,P<0.01).结论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均存在某些脑区脑血流低灌注,后者异常区域可能更广.

  • 双、单相抑郁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对照分析

    作者:叶翠薇;杨丽芬;朱桂东

    国内外研究报道双相抑郁的治疗有别于单相抑郁[1,2],早期识别双相抑郁有助于临床治疗,尤其是那些以抑郁首发的软双相或首次轻躁狂发作不明显的双相2型患者,而目前又缺乏生物学指标判别.为此,我们对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单相抑郁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双相抑郁的全程治疗

    作者:汪春运

    双相抑郁比单相抑郁的起病年龄小,发作频率高,精神病症状多,自杀风险大[1],反向植物神经体征常见,如多睡或体重增加[1].双相抑郁因可转向躁狂,故治疗时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当抑郁较重时才加用抗抑郁药.

  • 单相抑郁与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对照研究

    作者:甘照宇;关念红;陶炯;钟智勇;吴小立;张晋碚

    目的 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了解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患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情况. 方法对38例单相抑郁住院患者和63例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双相障碍Ⅰ型19例,双相障碍Ⅱ型4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者33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者18例,双相障碍混合发作者12例)进行DST,其中17例单相抑郁、35例双相障碍患者在治疗4周后再次行DST,比较各组DST脱抑制率差异.结果 治疗前,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36.8%)与双相障碍(14.3%)、双相障碍Ⅰ型(10.5%)、双相障碍Ⅱ型(15.9%)以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5.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Ⅰ型(10.5%)与双相障碍Ⅱ型(15.9%)之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5.2%)、双相障碍混合发作(16.7%)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11.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ST脱抑制率在上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随着病情改善而降低,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的DST脱抑制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期,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高于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的DST脱抑制率与临床分型、发作类型、病情无关.

  • 未服药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部位大脑代谢物水平的比较

    作者:李慧;张印南;关计添;章杰;沈智威;张金玲;吴仁华

    目的:比较双、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部位大脑代谢物水平.方法: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技术检测双、单相抑郁和正常对照组(各组1 1例)大脑前扣带回部位代谢物水平.联合运用LCModel和SAGE软件对前扣带回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定量.结果:双相抑郁组在前扣带回部位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较正常对照和单相抑郁组均升高.前扣带回部位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肌醇在三组被试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抑郁在前扣带回部位存在谷氨酸系统失衡,而单相抑郁则否.这可能是两种疾病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

  • 单双相抑郁智能损害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明;甘照宇;钟智勇;关念红;张晋碚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智能损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7例单相抑郁(单相组)和30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予以3个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WAIS-RC),与26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病例组在知识、领悟、算术、数字广度、词汇、言语智商、填图、木块图、相似、数字符号、操作智商、智商分测验上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领悟、算术分测验是单相组差于对照组(P<0.05),其余均是单双相抑郁组差于对照组;治疗后,病例组在知识、言语智商、木块图、相似、数字符号、操作智商、智商分测验上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知识、言语智商、木块图分测验上单相组差于对照组(P<0.05),其余均是单双相抑郁组差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单相组均在知识分测验上差于双相组(P<0.05);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单相组治疗前,领悟、算术、相似、图片排列、智商与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操作智商与认识障碍因子得分呈负相关;木块图与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双相组治疗前,知识、算术、相似、数字广度、词汇、言语智商、智商与认识障碍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图片排列、操作智商与躯体化/焦虑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图片拼凑与日夜变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领悟与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填图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单双相抑郁都存在特质性和状态性并存的智能障碍,均受临床症状影响,但损害存在差异.

  • 青壮年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MMPI-2的对照研究

    作者:冯流芳;贾艳滨;徐贵云;李淑仪;赵国香;宁静

    目的 研究青壮年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个性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软件对51例单相抑郁及51例双相抑郁青壮年患者分别进行测试.结果 单相抑郁组疑病(hs)、癔病(hy)、说谎量表(L)、社会责任量表(RE)分值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其余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相抑郁患者较双相障碍患者有着更多的躯体不适和自我掩饰,可能更多地就诊于临床其他科室,单相抑郁患者更需要心理治疗.

  • 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吴胜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t、χ2检验对35例双相抑郁患者和48例单相抑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双相抑郁患者起病较早,病前诱因少,病前个性外向,家族史阳性率高,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症状突出,发作更频繁;单相抑郁患者以女性、性格内向者多见,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躯体化症状、体重减轻、自杀观念/行为等,疗效更好;两组在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

  • 综合医院心理病区情感障碍的分布及护理应对

    作者:洪春霞;王相兰;陶炯;李凌江;张晋碚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心理病区情感障碍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探讨护理应对措施. [方法]将2002~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病区的情感障碍病人1 020人,分为单相抑郁(UD)、双相抑郁(BD)和其他双相障碍(BP)3组,分组对照分析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发病年龄. [结果]情感障碍收治比例为23.7%.UD女性/男性比值平均(1.77±0.24岁),和BD(1.05±0.23岁)、BP(0.77±0.51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D男性(39±15岁)或女性(41±14岁)平均发病年龄均高于BD(31±11岁,31±11岁)和BP(28±12岁,29±12岁) (P<0.01).UD发病年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P=0.002),女性46~55岁比例(23.2%)高. [结论]情感障碍是综合医院心理病区常见病种,单相抑郁病人中女性是男性的1.77倍,围绝经期是女性单相抑郁的高发期,护理工作应据此进行调整.

  • 抑郁症的社会功能

    作者:汪卫华;周芙蓉;金卫东

    据报道单相抑郁占该疾病引起病残(任何限制或缺乏执行正常人类活动的能力)的11%,双相障碍占3%,且加重了社会负担。为此,本文旨在讨论减轻抑郁症社会功能损伤,寻求佳治疗方法及简述目前研究的新进展。 1 社会功能的定义及其测定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这个名词和精神病的治疗和预后一样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健康状态;缺乏或限制执行正常人类活动的残疾;不正常的心理、躯体或解剖结构或功能所致损伤。他的一个中心特征是个人执行社会任务的能……

  • 单双相抑郁患者的情感气质特征及其与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关系

    作者:林康广;卢睿;陈玲玉;陈琨;欧阳惠怡;党亚梅;徐贵云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双相 I 型和双相 II 型抑郁患者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及其与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包括332例单相抑郁患者、116例双相I 型患者和152例双相 II 型患者,所有患者均处于重性抑郁发作期。在为期6周的半自然临床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完成情感气质问卷中文版(TEMPS - 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 -17)评定。比较治疗4、6周末不同气质类型为主导气质患者 HAMD -17评分减分率。结果双相 I 型患者旺盛情感气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和双相 II 型患者[(9.91±4.53)分 vs.(8.20±4.34)分 vs.(8.53±4.14),F =6.562,P =0.002];而双相 II 型患者环性气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10.05±5.02)分 vs.(7.47±5.22)分,F =12.89,P <0.01]。治疗6周后,情感旺盛气质主导组 HAMD -17评分减分率高于情感旺盛气质非主导组(F =6.44,P =0.011)。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的情感旺盛气质和环性气质的特征有所差异,旺盛情感气质可能可以作为处于重性抑郁发作期的情感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 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患者雌二醇和催乳素水平对照研究

    作者:林晨;张荣珍;付卫红;陈科;高岚;冯薇;边云;陈大春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单相抑郁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雌二醇、催乳素水平差异以及性激素水平与躁狂、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住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 -10)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99例(男性55例,女性44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 -24)、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评估抑郁症状,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躁狂症状;选取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周围血中雌二醇、催乳素水平。结果催乳素水平在双相障碍组、单相抑郁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越6.575,P <0.05),而三组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催乳素水平与 BRMS 评分呈正相关(r=0.361,P 越0.033),雌二醇水平与抑郁症状及躁狂症状评分相关均不显著(P >0.05)。结论心境障碍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性激素水平与情感症状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 文拉法辛对单相抑郁患者IL-10和IL-4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露露;王丽莉;田甜;王从辉

    目的 观察单相抑郁患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及文拉法辛对单相抑郁患者IL-10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IL-10、IL-4水平与单相抑郁的关系及文拉法辛的抗抑郁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安定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住院患者80例为病例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8周.同期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例组IL-10、IL-4水平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疗效,于入组时用ELISA检测对照组IL-10、IL-4水平.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IL-10、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病例组IL-10、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与对照组IL-10、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病例组HAMD-24总评分及焦虑/躯体化、迟缓、绝望感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治疗前的IL-10、IL-4水平与HAMD-24评分呈负相关(r=-0.772、-0.654,P均<0.05).结论 单相抑郁的发生可能与IL-10、IL-4水平降低相关,文拉法辛可改善单相抑郁患者的症状,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0、IL-4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

67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