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进展

    作者:梁庆祖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多,发病率有所上升.国内有关资料统计,50岁男性的发病率超过50%,到80岁时可达90%[2].由于发病率高,对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在治疗BPH方面有新的进展,本文就BPH的发病原因及机理,药物治疗及外科干预等方面作一综述.

  • 经耻骨上切除前列腺增生160例治疗体会

    作者:陈锋;陈长华

    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主要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尿失禁、尿道狭窄和勃起功能障碍等。近几来开展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技术(如腺气化切割术)虽不断涌现,但均需要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广泛开展受到限制。目前耻骨上切除前列腺增生仍是广大基层医院传统的手术方式,为提高此手术的治疗水平,笔者回顾分析160例该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良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研究及腔内治疗进展

    作者:刘勇刚;孙毅海

    良性输尿管狭窄作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与损伤、缺血、感染、结石及先天性因素有关.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医源性损伤成为良性输尿管狭窄发生的原因.输尿管损伤后狭窄与局部瘢痕相关因子的参与,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多糖等物质过度沉淀,导致输尿管壁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同时,输尿管损伤后尿液的外渗也促进了纤维瘢痕形成,加速输尿管狭窄的发生.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治疗,目前腔内各种治疗,包括输尿管支架置入扩张术、输尿管镜狭窄扩张术、输尿管球囊扩张术、输尿管狭窄(电刀、冷刀、激光)内切开术、输尿管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术等已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 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进展

    作者:刘新福;霍伟棠;陈春延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为以微创治疗为主.目前,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内镜腔内碎石术及腹腔镜取石术等,其中腔内碎石的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现将近年来上尿路结石的腔内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手术配合的探讨

    作者:农红妹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是1995年问世的新型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我院自1999年3~10月施行TUVP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祖红林;侯骊坤;谷岩;李胜玉;何菊

    目的 观察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治疗.观察患者血栓清除率,评价其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的抽吸时间为(367.6 ±92.6)s,术中出血量为(159.1 ±48.2)mL,血红蛋白下降(18.5±10.4) g/L.术后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予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12 h后逐渐消失;无血管损伤、肺栓塞、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发生,4例患者穿刺点周围出现淤血,无重要脏器出血者.DVT清除效果:Ⅰ级清除率5例(20%),Ⅱ级清除率8例(32%),Ⅲ级清除率12例(48%),有效清除率为80%.结论 采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

  • 鼻咽癌腔内治疗操作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李莉萍

    近距离放疗(腔内治疗)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鼻咽癌外照射后约有19.2%的复发、残余[2].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常规放疗后腔内放疗的补量尤其重要.

  • 17例中晚期宫颈癌后段行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李发奋;陈显钊

    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对于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既不能手术切除、又没有条件进行后装治疗或传统腔内治疗的情况下者,以前半段单纯外照射,后段予适形放疗追加剂量至根治量.现将海南省人民医院放疗科2000年2月~2002年10月收治的17例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病人分析如下.

  • 气管腔内治疗技术评价

    作者:谢军;饶鹏飞

    气管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局部和多处狭窄.导致气管狭窄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炎性肉芽肿、瘢痕、结核、创伤、气管软化症、淀粉样变、肿瘤等, 以肿瘤所致者为多见.气管狭窄可引起呼吸困难、顽固性咳嗽、咯血、感染等,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甚至窒息死亡.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腔内激光治疗进展

    作者:汪智峰;白志明

    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就发现,当光子撞击高能量级受激原子后,可以使受激原子发射出另外一个光子,这个光子和原来撞击它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方向和相同的相位,这两个光子同时一起发射出来,构成相干辐射,这种辐射称之为受激辐射.

  •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昭凡;肖占祥;戚悠飞

    目的 探讨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0月以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的6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PTA)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Stent).手术操作在介入室进行,狭窄为主的病例以球囊扩张为主,若扩张后有夹层形成或不能维持扩张效果的,则植入支架.结果 60例患者中,支架植入34例(均采用自膨式支架),21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A),5例因导丝导管无法通过病变段管腔而放弃治疗.总成功率为92%.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血管破例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成功病例中,8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股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13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胭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7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另有23例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明显增加,9例患者(包括手术失败的5例)术后血运无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5%.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新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它可与以往传统的血管外科治疗手段优势互补,遵循安全简单有效的原则,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减少了并发症,并为一些治疗困难,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 微波腔内闭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3例体会

    作者:张博;梁民;蒙锦莹;张澜;陈延会

    目的 探讨微波腔内闭合大隐静脉治疗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73条肢体)行微波腔内闭合曲张静脉患者设为微波治疗组,58(65条肢体)例行传统剥脱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但微波治疗比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P<0.01)、更低的术中出血(P<0.05)、更少的手术切口(P<0.05)及更低的术后下肢瘀血发生率(P<0.05),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结论 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操作简捷、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输尿管镜早期腔内治疗尿道损伤23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学忠;杨连升;李昌林;赵金全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对新鲜尿道损伤的早期腔内治疗效果. 方法 输尿管镜直视下由尿道损伤的远端向尿道损伤的近端插入导丝,引入导尿管进入膀胱,完成尿道会师. 结果 术后2-4周分别拔出导尿管并按时作尿道扩张,随访6个月-5年,23例患者中除3例尿道狭窄严重予等离子电切内切开后能自行排尿通畅,余20例患者均自行排尿通畅.膀胱镜直视下复查见尿道断端愈合良好,无狭窄或轻度狭窄,排尿基本正常. 结论 早期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治疗创伤性后尿道断裂具有一期处理、快速、微创、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早期治疗后尿道断裂伤的首选方法.

  • 糖尿病足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光军;单远洲;施慧华;杨治;张海清;姚凯;周文华;张学利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DF)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的40例(46条患肢) DF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和累积通畅率。结果成功开通患肢43条,技术成功率为93.5%。9例(22.5%)患者出现并发症。40例患者均获随访。技术成功的患肢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ABI分别为(0.91±0.18)、(0.87±0.25)、(0.84±0.15)和(0.75±0.21),与术前(0.31±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8.4、81.6%、88.3%。结论糖尿病足血管腔内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策略

    作者:成军;赵渝;张矛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5例急性锁骨下动脉损伤伴出血性休克,2例外伤后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外伤性锁骨下假性动脉瘤,1例外伤性锁骨下动静脉瘘.实施了腔内支架治疗,成功实施9例,1例造影后发现血管完全断裂后立即转为开放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随访4~30月,所有支架置人病例血管通畅,无严重狭窄及闭塞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损伤,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崭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主动脉分区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意义

    作者:丁盛;张近宝;张立平;欧阳辉;高峰;邬晓臣

    目的 探讨主动脉分区在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对208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完成了经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其中42例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或升主动脉的患者先建立了头臂动脉间或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的血管旁路,然后再完成腔内支架植入(杂交技术).按照头臂血管分支与主动脉之间的关系将胸主动脉依次分为-1、0、1、2、3、4区共6个区域.根据夹层破口所在的区域不同,采用个体化的腔内治疗方式,对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1区、3区、4区)且不累及重要主动脉分支的夹层患者采用单纯腔内支架隔绝术,对累及重要头臂分支的夹层患者,先建立头臂动脉之间的血管旁路或升主动脉与头臂动脉间的旁路,再进行腔内支架隔绝术.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复查支架及旁路血管内血流通畅.1例患者出现Ⅰ型内漏,1例患者出现Ⅱ型内漏,1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支架远端主动脉内膜再次发生破裂,重新植入1枚支架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时情况良好,无明显的胸痛、气紧等症状,支架及旁路内血流通畅,无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常规复查,此后每年随访1次,20例患者术后1年失访.结论 按主动脉分区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进行个体化方案选择,有利于简化手术方式,拓宽血管腔内治疗的适应证.

  • 锁骨下动脉损伤开放手术与腔内手术治疗的比较

    作者:成军;赵渝;张矛;任为;黄文

    目的 比较外科手术治疗和腔内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收集21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病例.开放手术12例,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受伤时间、累及范围等,选择锁骨上、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经肋间联合左颈部切口等,采用血管壁修补、血管吻合、血管移植、血管缝扎,辅助体外循环及球囊止血技术.腔内治疗9例(中转手术1例),急性锁骨下动脉损伤伴出血性休克4例,外伤后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外伤性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成功实施腔内治疗.结果 患者均痊愈,开放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5h和2.1h、1 800ml和200 ml、21.3 d和9d,两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4~30个月,1例血管手术修补病例出现部分血管狭窄,所有支架植入病例血管通畅,无严重狭窄及闭塞发生.结论 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腔内治疗较开放手术安全、可靠、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Ⅰ期腔道会师治疗尿道损伤42例

    作者:乔着意;孙丹宁;刘剑;王梅;王兴志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置管镜行腔内尿道会师对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 对42例尿道损伤患者使用置管镜通过尿道断端插入膀胱,而后沿镜鞘插入并留置尿管,完成尿道会师.术后3~8周拔尿管,随访3~22个月.结果 治愈21例,良好18例,失败3例.结论 置管镜腔内尿道会师治疗尿道损伤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适于急诊尿道创伤患者的治疗.

  •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14例成人输尿管口囊肿

    作者:门晓炜;管永俊;石洪波;张雪军

    目的 探讨采用钬激光技术腔内切除治疗输尿管口囊肿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采用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口囊肿14例,其中单纯输尿管口囊肿12例,合并输尿管口结石2例.结果 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3.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定期B超、膀胱造影随诊1~3年,未见复发,无明显输尿管反流现象.结论 钬激光技术是腔内治疗输尿管口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在同时处理合并的结石病变时,优于其他腔内治疗输尿管口囊肿的方法 .

  • 肝前性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腔内治疗

    作者:荣育威;孔德顺;马芙蓉

    目的 探讨肝前性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其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例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CT检查确诊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并行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穿刺门静脉并成功置入覆膜支架,必要时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结果 5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途径,2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脾途径.介入治疗术后停止出血,患者出现轻微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1周内缓解.7例患者门静脉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 d.结论 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门静脉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症状.

731 条记录 32/37 页 « 12...29303132333435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