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金艳;李亚梅;廖春梅;赵云颖;余茜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facial palsy after stroke,FPS)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电针治疗,每次15 min,每日1次;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加以物理因子(包括低频电疗、毫米波及超声波治疗)治疗,低频电疗和毫米波每次20分钟,超声波每次300 s,每日1次,疗程均3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行Modify House-Brackmann (MHBN)量表评定、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面神经传导的振幅和潜伏期、临床疗效简易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HBN量表评定分数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其面神经传导的振幅和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简易评价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疗效较单独使用电针更好.

  •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7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敏;毛淑芳;杨庭强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近年在临床上较常见。我们对1996年4月—2000年7月我院收治的790例糖尿病人中合并脑血管病的73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四年共收治糖尿病人790例合并脑血管病73例,占9.24%。其中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为53~84岁,平均65.8岁,老年患者59例,占80.8%。所有患者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85年WHO诊断标准,脑血管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脑梗塞57例,占78.1%,脑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二者共占17.8%,脑出血及脑梗塞合并存在3例,占4.1%。本组NIDDM72例,IDDM1例。1.2 临床表现: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中,肢体乏力48例,头昏头痛17例,肢体麻木11例,意识障碍9例,口角歪斜8例,吐词不清7例,反应力、记忆力下降4例,大小便失禁3例,强哭强笑1例,自语窃笑1例,失语1例,中枢性面瘫1例,剧烈头痛、颈痛、呕吐1例。1.3 影像学检查:有资料的67例头颅CT检查结果为:高密度灶13例,低密度灶45例,同时存在高低密度灶3例,CT报告未见明显异常6例。病灶部位:基底节区33例,侧脑室旁13例,脑白质9例,额顶叶9例,丘脑5例,颞叶5例,枕叶2例,小脑2例,岛叶1例,脑底池1例。1.4 其它合并症:合并高血压42例占57.5%。有血脂分析资料的43例中,8例各项指标均正常占18.6%,不正常35例占81.4%,其中TG增高23例,VLDL增高28例,LDL增高19例,TC增高7例,HDL降低8例。有全血粘度检查资料的13例中,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占92.3%,完全正常1例,占7.7%。合并DKA1例,合并高渗状态4例(但无高渗昏迷)。

  • 海绵窦炎引起脑动脉血栓1例

    作者:袁元;邓开鸿;毛芸

    海绵窦炎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其引起脑血栓形成者甚少.今经MRI检查及临床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1岁,因反复右颞部头痛2+月,加重伴右眼眶肿胀50+天入院.2+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右颞部胀痛,呈间歇性发作,经当地治疗后缓解.50+天前头痛复发加重,伴右眼眶肿胀,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右眼睑下垂,右眼球突出外展位,瞳孔散大6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偏),右侧肢体轻瘫.腰穿初压110mmH2O,末压60mmH2O.

  •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1例

    作者:曹梅;邹晓毅;田金英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S),又称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伴特异性全身症状的急性弥漫性葡萄膜脑膜炎,临床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4岁,退休教师。因“视物模糊半月,反应迟钝5天”于1999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15天前无诱因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如云雾状,在我院眼科门诊诊断“双眼慢性葡萄膜炎”,给予强的松口服后病情无好转。5天前出现反应迟钝,言语不流利,答非所问,伴四肢麻木,来我院门诊以①脑炎?②格林巴利综合征?收入院。入院查体:T36.5℃,右眼结膜充血,双眼晶状体混浊,以右眼明显,双眼玻璃体混浊。意识模糊,言语不流利,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计算速度减慢,判断力、理解力下降。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左眼1米外数指。视野无法进行检查。眼底:视乳头色红,边界清楚。双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鼻唇沟变浅,听力正常。伸舌不偏。颈软,颏胸距离一横指,克氏征(-),布氏征(-)。四肢末端痛觉过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膝反射减弱,其余腱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辅助检查:腰穿压力100mmH2O,脑脊液无色透明,WBC 25×106/L,MTP1.2g/L。血常规WBC11.33×109/L, N 0.68, L 0.19,M 0.11。头颅MRI示桥脑中央直径约0.8cm长T2信号,左侧大脑脚下方及左侧桥脑腹侧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未见强化。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电图慢波增多,示“轻度异常”。眼科会诊示“双侧葡萄膜炎”。诊断为葡萄膜大脑炎,给予激素及抗生素治疗,5天后症状稍好转,但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和胸部皮肤白斑。复查腰穿压力100mmH2O,WBC 42×106/L,MTP 0.53g/L,继续原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出院时查神清,言语清晰,高级神经功能正常。视力:左眼0.1,右眼1米外数指,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左侧中枢性面瘫较入院时减轻。四肢末端轻度痛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可引出,余(-)。

  • 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切除1例

    作者:张晓荣;杨述飞;张仕才;吴蜀平

    患者,男,35岁.主因进行性左半身麻木,肢体无力,吐词不清2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左侧轻度中枢性面瘫,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减低,痛觉过敏,Babinski征(-).左上肢及右侧肢体正常.头颅CT示:右侧顶叶占位性病变,约4cm×4cm×3cm大,强化明显.术前诊断:右侧顶叶胶质瘤.全麻下行跨中线右颞顶瓣入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侧顶叶与大脑镰之间,并深入脑组织,边界清楚,质软,呈灰褐色,肿瘤内有一囊腔,整个囊腔有完整的光滑囊壁,放出淡黄色液体约8ml,肿瘤蒂位于大脑镰,全切除肿瘤.术后病检示:囊性脑膜瘤(Ⅱ型).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肌力恢复到Ⅳ级.

  • 侧脑室脑膜瘤手术前后护理

    作者:苗新英;杜晓芹

    侧脑室脑膜瘤甚少,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993年报道128例,占4.07%[1.我院1974~2000年共收治侧脑室脑膜瘤48例.该肿瘤生长部位特殊,病情重,变化快,有其特殊性.为总结提高专科病的护理质量,现将本组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17~47岁,平均32岁.头疼48例,呕吐42例,视乳头水肿48例,视力下降36例,中枢性面瘫18例,一侧腹壁反射消失12例.全组48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纤维型脑膜瘤30例,组织型脑膜瘤12例,恶性脑膜瘤6例.随访48例,恢复工作42例,生活自理6例.

  •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24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婷华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将48例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和艾灸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配合艾灸对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 A型肉毒毒素联合针刺在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曾进;李学杰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针刺法在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面部肌肉运动锻炼,观察A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观察B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C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针刺疗法;干预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三个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美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组的治疗有效率、美容满意度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FDIP)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得分上,三个观察组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观察组干预后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组干预后得分高于观察A组及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针刺在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面瘫程度,提高美容满意度.

  • 完全囊性变脑星形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肖强

    患者女,58岁,因突发性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8 h、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4 h入院.查体:嗜睡,双瞳等大,光反应灵敏,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肌力Ⅳ级,病理征阳性.头颅CT平扫示(图1):左颞顶叶脑内囊性占位病变,约4.8 cm×5.9 cm×6.0 cm大小.囊内密度均匀,CT值8.3 HU,囊壁薄,未见壁结节.前后壁各有一呈条状、树枝状影伸入囊内.左侧脑室轻度受压,中线稍右移.病灶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征.增强扫描示(图2):囊内低密度影及囊壁无强化.诊断:左颞顶叶囊性变脑胶质瘤.

  • 针刺治疗外伤性中枢性面瘫12例

    作者:李珍;赵元印;陈劲

    目的:探讨针刺对外伤性中枢性面瘫的治疗规律及临床疗效.方法:针刺下关、颧醪、夹承浆、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百会、风府.结果: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针刺能有效治疗外伤性中枢性面瘫,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一个半综合征二例

    作者:瞿学栋;裴世澄;张廷华

    例1男性,26岁,因眩晕、复视、左侧肢体无力1月人院.BP 16.0/10.7kPa,神清;双瞳孔3mm,光反射存在;右眼外展内收不能,左眼内收不能,但能外展,外展时有水平眼震;双眼垂直运动正常,辐辏反射存在;左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左侧肢体腱反射增高,肌力3级,左BabinsKi征阳性.

  • 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观察

    作者:何瑛;郭森;党守新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它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据有关资料介绍,可引起面瘫的疾病达90余种,常见的面瘫类型有:贝尔氏面瘫(占50%以上),Hunt综合征(占20.4%)、外伤性面瘫(占9.6%)、耳源性面瘫(占6.8%)、肿瘤性面瘫(占3.2%)、中枢性面瘫(占3.2%)、其它(占6.8%).

  • 口及口咽部的虹吸现象

    作者:易建真;刘钰蓉

    流涎是一组由多因素引起的症候群,不是独立性疾病,在临床各科十分普遍.儿科患儿溃疡性口腔炎、溃疡性咽炎几乎100%出现流涎;消化科诸如食管炎、急慢性胃炎出现流涎比例相当高;神经内科的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梗塞、脑炎等出现中枢性面瘫时流涎也几乎100%.临床上对流涎的研究非常罕见,见诸报道也不多.传统对流涎的定义为指口腔唾液吞咽失败、潴留或分泌过多引起流涎.临床上无法全面解决流涎现象,特别是各说各有理,不一而足,终还是从理论到理论,解决不了临床各科所面临的问题.中医认为流涎多是脾胃虚弱引起,或多衣厚被,食无节制、积食生火,临床上不尽然也.诊治方面也未能解决.作者深究其因,大胆提出“虹吸现象”遭破坏,导致流涎,试图另辟蹊径,解释流涎现象,供同行共同研究.

  • 针刺结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廖明霞;杨春光;史发林;罗霁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PNF技术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PNF技术治疗中枢性面瘫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 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作者:闫毓茜

    自2006年至今,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7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19~30岁21例,30~50岁30例,50~70岁24例,70~73岁3例;病程短1天,长2个月.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95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