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硅油长期眼内填充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马利波;王颖;赵健;李垚

    目的 探讨硅油眼内长期填充的可行性及其转归.方法 收集2004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随访资料完整的硅油眼内填充达3年以上的病例23例23只眼,男16例,女7例,硅油填充时间3年至15年,对其进行分析.其中严重孔源视网膜脱离16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2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2只眼、眼球破裂伤3只眼,均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其中视网膜切开6只眼,联合晶状体一期切除17只眼.结果 末次手术后依然硅油填充17只眼,其中视网膜复位良好7只眼,视网膜部分复位7只眼;全视网膜脱离2只眼,眼底不清1只眼;6只眼硅油取出,其中5只眼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复位保持良好,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视力0.01~0.06者6只眼,光感~指数者10只眼,无光感者3只眼.随访期间并发症有角膜带状变性、角膜大泡病变、继发青光眼、硅油乳化、晶状体混浊、视乳头颜色变淡、低眼压、虹膜红变和硅油进入视网膜下等.结论 硅油长期填充会导致眼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但对于一些视网膜复位不佳的严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例,硅油的长期填充可以获得维持视网膜复位,延长有用的视功能,保持眼球外观的机会.

  • 经角膜缘切口取出眼内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周李;刘文;黄学文;黄海

    目的 探讨由角膜缘切口取出眼内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及该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 表面麻醉下,用20G巩膜穿刺刀从颞下和12点角膜缘做两个长约1 mm隧道穿刺孔 进入前房.灌注针头白颞下方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进行灌注;20 G静脉穿刺套管经12点位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手动抽吸出全部硅油,再行气/液交换3次.回顾性分析接受该手术方法的硅油填充眼23只眼(无晶体眼19只眼,伴白内障5只眼).记录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视力、眼压等.术后随访记录视力、眼压和视网膜情况.结果 23只眼均一次性取净硅油.单纯取硅油时间为(27.18±9.30) min.术前角膜厚平均(521.8±37.9) μm,术后为(540.2±42.7) μm(t =-2.18,P=0.04).手术后较术前角前膜内皮细胞减少了(245.4±353.6) /mm2(t =3.33 P=0.00).术后角膜平均细胞面积增加(t =-2.78, P=0.01).六角形细胞数和细胞形态变异系数未发现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9 P=0.18;t=-1.38,P=0.18).术后结膜、角膜和前房炎症反应轻微.术后第1天较术前视力提高有14只眼,无变化5只眼,降低4只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法,P=0.04).随访3~40 mon平均(15.32±11.62) mon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 无晶状体眼由角膜缘隧道切口代替巩膜切口取出眼内硅油对角膜内皮有一定影响;但角膜内皮无明显异常者是可耐受的.该方法简便省时和安全,适用于无晶状体及需同时摘除白内障的硅油填充眼.术前角膜内皮计数低于1000个/mm2者,术前视网膜未平或屈光介质不清影响眼底观察者不适用于该方法.

  • 硅油眼内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娅娜;苏冠方

    玻璃体手术是上个世纪7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的显微手术,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充填已成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主要的治疗手段.硅油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对人体无害,现已广为应用,但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术后存在很多严重后期并发症,如角膜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等是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了防止并发症的损害,故硅油需尽早取出,但取出后视网膜脱离的复发又成为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因此对硅油引发的并发症及取出时机的研究引起众多眼科医生的兴趣.

  •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作者:张国明;张少冲;高汝龙

    一、基本概念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syndrome,VTS)是指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引起的玻璃体对黄斑的持续牵引[1].过去由于认识所限,常把这一临床情况视为黄斑裂孔前期或特发性黄斑皱褶.但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和玻璃体手术的进步,发现它有着不同于前两种疾病的明显特点,所以Smiddy等将VTS看作一种独立疾病类型[2~4],其主要的特征为眼底黄斑区存在持续地前后向牵引,这种牵引是由特征性的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引起的,因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保持以中心凹为中心1~6PD左右的玻璃体与视网膜粘伏,周围是液化的玻璃体,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线,眼底检查时较易发现,临床上经常利用这一特征来区分其他黄斑异常.

  • 玻璃体手术后并发高眼压原因与机制

    作者:姜靖;王志良

    眼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玻璃体手术后并发症,是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直接原因,通常与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中填充物、手术方式、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相关联.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为术后炎症、瞳孔阻滞、睫状体水肿、房角闭合、填充物的游离和房水排出途径的阻塞等.玻璃体手术后需要对眼压进行严密监测,快速准确地诊断眼压升高的原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多数患眼来说,术后高眼压都是可以被控制的.早期的眼压检测,长期的随访依旧是预防玻璃体术后高眼压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 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媛;柳林

    随着玻璃体手术的进展,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常常去除晶状体以获得更好的手术路径.然而,"联合手术"的概念则主要是指手术的联合选择:在同一个手术过程中,施行对于视网膜手术来说并非必需的、传统的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

  • 微创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作者:刘莎;李甦雁

    微创玻璃体手术具有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快术后复原等优点,目前已逐步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应用.由于微创玻璃体手术的手术器械、手术操作步骤与传统的20G玻璃体手术有所不同,为了缩短学习曲线,更快适应这项新的技术,现将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做一简要综述.

  • 关于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争议

    作者:赵霞;马志中

    严重眼外伤对眼球后段的损伤是严重影响视力常见的原因.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效果已经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尤其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改进,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玻璃体手术被认为是目前救治严重眼外伤的佳选择.但是有关手术效果、手术时机、异物取出和手术操作等方面仍有争议.发现并总结这些争议,不仅对玻璃体手术中正确选择术式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如何提高手术效果,大限度地挽救伤眼及恢复有用视力亦有重要意义.

  • Bevacizumab辅助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丽;SONG Huping;朱忠桥;XUE Xiaohui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19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用角膜缘后4mm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05ml/1.25 mg,治疗后7d进行小梁联合玻璃体切除.结果 平均随访6月.19只眼视0力保持稳定或稍有增进.接受注药后3d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消失1 1只眼,5~7d完全消失8只眼.角膜水肿5只眼消失,14只眼较前减轻.Bevacizumab注射前平均眼压56.00 mmHg,注射后7d平均眼压41.52 mmHg,显著低于注射前水平(P<0.001).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7d,14d,1月,3月,6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32 mmHg,15.63 mmHg,19.26 mmHg,19.53 mmHg和19.74 mmHg,均显著低于注射后7d水平(P<0.001).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16只眼,部分成功2只眼.眼压未控制1只眼.所有患者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 Bevacizuma玻璃体腔注射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过程中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减少术中术后治疗过程中眼内出血的风险,为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创建-个良好的平台.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世怀;王晓莉;乔岗;王科;李建全

    目的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观察资料的18例(18只眼)BRVO合并RD的病例,采用常规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6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黄斑裂孔的患眼行内界膜剥离,术后1、2周,1、2、3、6月随访,平均随访4.8月,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眼压、玻璃体后脱离,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于术中均发现裂孔,单个孔、多发孔各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例,黄斑孔5例,黄斑孔中合并黄斑囊样水肿1例,合并黄斑前膜2例.18例中发现纤维血管膜生长的15例,玻璃体不完全性后脱离粘连牵拉视网膜的12例,黄斑水肿6例,其中合并黄斑前膜2例.BRVO发生于颞上的6例,鼻上6例,上半侧3例,颞下2例,颢上合并颞下1例.18例中术后视力提高12例,视力稳定3例,视力下降3例,术后佳矫正视力HM3例、0.1-0.39例、0.3以上6例.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的16例,2例于硅油取出时发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再次填充C3F8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眼底情况不明确,视网膜裂孔及多发性裂孔的发生率较高,多数病例玻璃体后脱离不完全粘连牵拉视网膜,且合并纤维血管膜的增生,玻璃体手术或联合手术是适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新华;吴强;宋蓓雯;罗兰;俞嘉怡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对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伤眼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每眼术前B超声像图特征,并结合玻切术中眼内情况,分析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B超表现复杂多样,84.78%伤眼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结合术中所见,各项并发症B超表现符合率分别为:玻璃体混浊100%,晶体脱位95.65%,玻璃体机化膜90.48%,球内或球壁异物66.67%,视网膜脱离58.62%,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45.45%.结论 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症多而复杂,Ⅰ期清创缝合术后往往因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观察眼内组织结构情况,应用B超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受损情况,为Ⅱ期手术方法及时机,特别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玻璃体联合晶状体手术中晶状体囊膜的处理

    作者:宥永胜;SONG Zong-ming;张宗端;ZHAO Zhen-quan;沈丽君

    目的 进一步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除手术中晶状体囊膜的处理方法,观察不同手术方式下晶状体囊膜的处理特点以及对玻璃体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的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除病例167例(196只眼),年龄4~75岁,平均35.3岁.其中眼球穿通伤94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3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7只眼,其他病例32只眼.根据对晶状体摘除的手术方式不同,患者分为晶状体切除组和超声乳化组.手术原则:保留前囊时要利用负压挠刮吸引法进行前囊膜抛光;保留后囊的眼,环形撕囊的大小要大于(无人工晶状体植入)等于6mm(有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62例(70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105例(126只眼).眼内充填长效气体86只眼,硅油53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78只眼.术毕保留完整前囊膜35只眼,完整后囊膜67只眼,囊膜不完整94只眼,其中计划性囊膜中央切除32只眼,所有病例晶状体囊膜的手术均达到术前手术计划要求.术后出现角膜变性3只眼,人工晶状体夹持7只眼,硅油溢入前房11只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通过超声乳化或晶状体切除的方法保留晶状体囊膜是可行的.在拟行硅油充填的眼尽量保留完整的前囊膜或者后囊膜,以形成屏障阻挡硅油进入前房,不建议中央区小范围切除;长效气体充填的眼,可酌情行晶状体囊膜中央切除,以减少后发障的发生;在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需要保留足够的囊膜以支撑晶状体襻;眼外伤手术中需要考虑术前囊膜的状态、眼内异物的取出方式等,决定囊膜的保留方式.

  • 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预后观察

    作者:徐军;张彦来;马凯;刘宁朴

    目的 探讨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2006年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选择其中随访1月以上的病例入选,对术前伴有虹膜新生血管(INV)的患者记录其临床病程、糖尿病分型、年龄、性别、术前与术后视力、晶体状况、手术方式、PRP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眼压和INV变化情况等并进行总结.结果 其中随访1月以上的病例242例288只眼,长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3.5±10.4)岁.在入选的242例患者288只眼中,有8例8只眼术前发现INV,其中4只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在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术后,INV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大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其中7例INV消失,1例随访期内未见INV消失.在随访期间,4例NVG患者眼压均药物控制(<21 mmHg).随访期间,5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在0.02以上.结论 及时的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有可能促进糖尿病性INV的消退,并使NVG的眼压得以控制.

  • 青光眼引流物植入后的玻璃体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叶辉;徐格致;孟樊荣;陈钦元;王文吉

    目的 探讨青光眼引流物植入眼玻璃体手术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后眼,所有眼均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或原疾病发展加重,再次手术采用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视网膜光凝、睫状突光凝的方法.结果 15眼接受玻璃体手术的原因分别有玻璃体积血,眼内压升高,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内炎.手术成功率63.0%,术后眼压正常11眼(73.3%),视力提高10眼(66.5%).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其它手术治疗青光眼引流物植入眼术后各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此类手术技巧难度大,易产生新的并发症,因此要慎重选择手术病例.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的并发症观察

    作者:招志毅;孙建国;彭燕一

    目的 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进行的20例玻璃体手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的反应.结果 手术后随访(3-6)m(平均4.7m),出现高眼压2例,占10%;假性前房积脓1例,占5%;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3例,占15%;3例视网膜表面及黄斑区曲安奈德沉积,占15%.结论 手术后出现的假性前房积脓、视网膜表面及黄斑区曲安奈德沉积等并发症可不用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术后出现的高眼压可通过降眼压药物治疗.手术后出现的玻璃体再出血可在药物不能吸收时通过再次手术治疗.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玻璃体切除术

    作者:陶津华;闫启昌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水肿性病变累及黄斑部视网膜的病变.并由此带来高度的视力障碍,迄今为止,对于此病的治疗有: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高压氧疗法、黄斑部视网膜格子样光凝,但效果都是暂时的.近出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玻璃体切除术,以减轻水肿,提高视力.本文将就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原因及玻璃体手术的疗效机制进行介绍.

  • 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作者:佐藤浩章

    目前在日本,糖尿病视网膜病居后天失明原因的前位,据1988年日本厚生省视觉疾病调查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每年约引起3000人发生视觉障碍.经糖尿病视网膜病研究组(DRS)与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研究(ETDRS)等研究显示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光凝固效果与有效治疗时间,及对糖尿病黄斑病玻璃体手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方法的进展.因此现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目的,不仅是防止失明,更为维持良好的视力(视力质量:QOV).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效果观察与分析

    作者:陈楠;滕岩;刘菲;沈易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21岁~74岁人群中严重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治疗的发展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我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开展,只有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才能降低糖尿病眼病的致盲率.本文拟对我院88例糖尿病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价值、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 视网膜手术的发展与思考

    作者:杨咏梅;吴欣怡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手术治疗是从20世纪开始,首先是Gonin面开辟的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使得这一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20世纪70年代以后,玻璃体手术的出现,各种玻璃体替代物更新与临床应用,使视网膜脱离的手术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尤其是80年代以后,各种膨胀气体、硅油、全氟化碳液体的应用、眼内光凝、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技术的应用,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地深入,尤其是前部PVR的研究等,使玻璃体手术适应症逐步拓宽,手术技术日新月异,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 临床护理路径在玻璃体联合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楠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玻璃体联合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玻璃体联合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均 P<0.05)。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与掌握疾病知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玻璃体联合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以使护理程序更加规范化和自动化,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43 条记录 7/18 页 « 12...45678910...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