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黄艺仪;何建桂;陈胜龙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STEMI患者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者加例,并阵发性房颤者20例和无明显并发症的3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人院时患者的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T(cTnT),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以及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在STEMI患者中,合并心功能不全及阵发性房颤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TEMI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其D二聚体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89,P<0.01),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749,P<0.01);STEMI合并房颤者其D二聚体水平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679,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和阵发性房颤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STEMI患者发生近期并发症以及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

  • 脑钠素对老年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龚海燕;郭爱斌;王颖捷

    目的:评价脑钠素(BNP)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共38例老年患者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1).且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脑钠素水平是诊断老年心衰较好的指标,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和左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

  • 急性心肌缺血是血脑钠素水平升高的独立因素

    作者:杨阳;罗义;李广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是否引起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升高.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无心力衰竭病人168例血浆BN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05例.另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88例.BN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BNP浓度中位数42.3(7.6~491.3)ng/L,与正常对照组25.9(5.1~87.9)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BNP水平142.4(92.4~2617.7)ng/L,急性心肌梗死组126.0(5.5~3615.1)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N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4).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是血浆BNP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浆BNP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甄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冠心病.

  • 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媛;余细勇;林秋雄;杨敏;单志新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探讨BNP在心衰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心衰组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BNP变化的幅度在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不同病因心衰中有所不同,冠心病心衰BN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心衰患者中常规治疗组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相比,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心衰BNP水平较扩张型心肌病组明显升高,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可能进一步促进BNP分泌.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均能下调心衰BNP水平,可能是不同β-受体阻滞剂逆转心衰神经激素过度激活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 伊贝沙坦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对AngⅡ和BNP的影响

    作者:杨伟民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76例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伊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伊贝沙坦75~300mg/d,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心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评价心功能分级,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和BNP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伊贝沙坦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心胸比及LV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5、<0.01),LVEF明显增加(P<0.01).血浆AngⅡ和BNP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伊贝沙坦治疗重症CHF疗效较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衰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

  • 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血脑钠素水平测定的意义

    作者:陈宝珍

    目的 探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病人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呼吸困难表现的病人各50例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脑钠素水平为825 ng/L(95%可信限193~3526 ng/L),慢性阻塞性肺病组病人脑钠素水平为31 ng/L(95%可信限3.6~2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100).心力衰竭组病人50例脑钠素水平均超过100 ng/L.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组,低于100 ng/L有35例,符合率70%,而高于100 ng/L有15例,不符合率为30%.脑钠素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338,n=42).结论 心力衰竭病人脑钠素明显高于阻塞性肺病病人,测定脑钠素水平有助于鉴别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

  • 左心辅助装置对缺血性心衰犬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陆军;肖学钧;董辉;成安衡;黄焕雷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辅助装置(LVA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和血浆脑钠素(BNP)变化情况.方法将10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辅助组(B),两组皆以主动脉-左心房旁路方式植入左心辅助装置,在阻断实验犬左冠脉前降支主干40min后开放血流,其中仅对B组实验犬进行左心辅助.监测6 h内两组实验犬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室压力一阶导数(LVdp/d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开放左前降支6 h后,对照组实验犬:MAP(72.2±8.11)mmHg,LVESP(88.8±5.4)mmHg,LVdp/dt 1 839±176,PCWP(9.68±1.41)mmHg,CO(0.98±0.13)L/min,BNP(153±7.13)pg/mL.经过6 h左心辅助循环,辅助组实验犬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MAP(87±6.04)mmHg,LVESP(121.6±2.88)mmHg,LVdp/dt 2 590±126,PCWP(6.56±0.51)mmHg,CO(1.52±0.16)L/min,BNP(62.5±3.47)pg/mL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血浆BNP水平基本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结论左心辅助装置对于缺血性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促进了心肌功能恢复,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心肌功能状态.

  • 血浆脑钠素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长华;杨希立;李健民;谭海斌;周昭仑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1、7、14天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上述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取心尖标准四腔切面,根据改良的Simpson法,测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取2个心动周期的均值.结果24例患者血浆BNP浓度在所测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7±2.2)ng/L,血浆BNP浓度与时间对应的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r=0.69,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并在入院后24 h出现高峰,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和收缩功能的降低可能是引起血浆BNP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 血浆脑钠素在心衰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杨远清;速建华

    目的:探究心衰患者诊断及治疗中血浆脑钠素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接待的79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待的3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皆利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来对他们的血浆脑钠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利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对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进行测量,同时采用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对心功能加以分级。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研究组在血浆脑钠素浓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脑钠素浓度在心功能分级上,玉~域级、芋级、郁级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血浆脑钠素的水平与LVEDD、LVEF、LVESD的值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对于心衰患者的诊断而言,血浆脑钠素在其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其可以灵敏的反映心室功能的相关指标,同时这些指标也能很好的指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磷酸肌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杜晓红;梁飞宇;赵晓薇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各组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磷酸肌酸(CP)配合基础心衰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脑钠素水平与肌酸磷酸激酶MB峰值变化的关系

    作者:肖长华;杨希立;谭海斌;陈军;许兆延;张健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峰值变化的关系,进而通过BNP来定量评价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及时再通.方法 63例AMI患者根据PCI时间分为直接组和非直接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入院后4、24、48 h测定BNP水平.CK-MB峰值测定:入院即时采血检查CK-MB,入院第1天每3 h测一次,第2天每6 h测一次,第3天每12 h测一次.结果 患者BNP水平在入院后缓慢上升,并于第24小时达到高峰值,第48小时开始下降.非直接PCI组BNP水平相对于直接PCI组显著增高(P<0.01).直接PCI组达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非直接PCI组前移.结论 血浆BNP水平测定是评价AMI早期PCI后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及时再通的客观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 钙拮抗剂对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浆脑钠素的影响

    作者:陈健新;李自成

    目的:研究长效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对血浆脑钠素(BN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降压药提供更客观的依据.方法:①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无左室肥厚及健康对照组BNP浓度的差别;②选择左室肥厚组作为随访对象,予以长效钙拮抗剂治疗(6±3)月,比较BNP、左室质量指数(LVM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②高血压患者血浆BNP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51,P<0.001);③使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6±3)个月,血浆BNP水平和LVMI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长效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BNP水平,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 血管病变中脑钠素的变化与临床应用

    作者:石永英;陈畅;张元春

    脑钠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心脏激素,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目前对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作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脑钠素研究进展

    作者:黄革;李恩民

    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属利钠多肽家族成员之一,由Sudoh等在1988年对猪脑内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相关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1].BNP与ANP结构同源,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具有利尿利钠效应,能够舒张血管,抑制醛固酮分泌及肾素活性.本文对BNP的结构、合成及分泌、生理作用、与其他神经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基因工程研究的特点等方面作一综述.

  • 脑钠素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林鑑通;李绍太;林坚鹏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抗凝治疗后其水平的变化.方法以36例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14例)和无血栓组(22例),通过食道超声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并测定左心耳血流速度,检测房颤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抗凝治疗后的变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价脑钠素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栓组左心耳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无血栓组(11.8士6.2 versus 32.1±17.5 cm/s,P《0.05),而脑钠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124.6士53.8 versus 86.4±45.0 ng/L,P《0.05).血栓组经抗凝治疗后脑钠素水平明显下降(124.6±53.8 versus 90.3±39.5 ng/L,P《0.05),左心耳血流速度上升(11.8±6.6 versus 28.8±14.1cm/s,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HNP水平与LAA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之一.

  •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Ⅰ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曲旭亮

    目的 探讨脑钠素与肌钙蛋白Ⅰ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并另选40例健康儿童儿归为非心衰组.其中对四组患儿分别以BNP单独诊断、CYn Ⅰ单独诊断、BNP与CYnⅠ串联诊断与BNP与CYn Ⅰ并联诊断,比较心衰儿童与非心衰患儿各时期BNP与CYn Ⅰ水平与四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心衰组患儿BNP与CYn Ⅰ水平在心衰早期[(633.21±80.24),(0.135±0.036)]、心衰期[(1 043.87±201.34),(0.429±0.034)]与恢复期[(874.23± 97.14),(0.196±0.029)]均显著性高于非心衰组[(90.58±6.72),(0.042±0.016),(90.61±6.82),(0.043±0.014),(90.16±6.91),(0.041±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诊断中,BNP诊断特意度(92.31%)较高,误诊率(7.69%)低,CYnⅠ单独诊断敏感度(94.59%)高,漏诊率(5.41%)低;BNP与CYnⅠ并联诊断敏感度(94.87%)、特异度(92.68)、诊断符合率(93.75%)、阳性预测值(92.50%)与阴性预测值(95.00%)高,漏诊率(5.13%)与误诊率(7.32%)低;BNP与CYn Ⅰ串联诊断效能差.结论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Ⅰ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优先选用BNP与CYnⅠ并联诊断,具有借鉴性.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作者:徐烨华;李继东;马萍

    目的 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探讨GDF-15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正常对照组31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GDF-15及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等指标.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5及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随着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血清GDF-15及BNP水平逐层增高,但GDF-15在NYHAⅢ级与Ⅳ级间无统计学差异,BNP在NYHAⅡ级与Ⅲ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DF-15水平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r=-0.597,r=-0.593,均P<0.01),与LVEDD、LAD呈正相关(r=0.472,r=0.465,均P<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GDF-15水平能较好地评估中重度的心力衰竭,与BNP及超声心动图左室重构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的血清学指标.

  • 脑钠素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

    作者:李协;钟建斌

    目的:探讨血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脑钠素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60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死亡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 短期应用氨力农对老年肺心病并发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ET-1和Ang Ⅱ水平的影响

    作者:殷少军;吕中伟;董福轮;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氨力农短期应用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袁竭患者46例,分为氨力农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观察治疗5~7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P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氨力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LVEF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氨力农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氨力农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提示氨力农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454 条记录 19/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