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钠素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长远;秦俭

    脑钠素是在心室合成和分泌的利钠肽,同心房利钠肽、C型钠尿肽和D型钠尿肽等功能和结构相似的多肤组成利钠肽系统.通过影响血管、肾和内分泌作用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血压和细胞外流动液体量,具有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脑钠素在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和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等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应用较多,近年来脑钠素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也有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 脓毒症 脑钠素 预后
  •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刘慧;辛克盛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在小儿心力衰竭(CHF)患儿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儿41例,根据ROSS心功能分期将CHF患儿分为心衰早期、心衰期、恢复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观察血浆BNP水平与CHF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心衰早期患儿血浆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患儿血浆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持续>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BNP<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P<0.01).结论 BNP、CTnI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血浆BNP可作为诊断和判定小儿心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 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前后血浆脑钠素变化的意义

    作者:王从军;郑孝清;费洪宝

    目的观察柔红霉素(DNR)化疗后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心脏功能指标改变,以探讨BNP水平变化早期评价DNR对心脏功能影响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应用DNR+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DVLP)方案诱导化疗31例,应用DNR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浆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常规检测化疗前后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LDH1、CK-MB).结果 ALL患儿应用DNR化疗后血浆BNP水平从(3.97±2.41) ng/L升高至(18.25±7.63) ng/L(P<0.01).LVEDD也从(50.1±1.9) mm增加至(53.9±2.3) mm(P<0.05).BNP水平升高和LVEDD增加呈正相关(r=0.61 P=0.005).而ECG、心肌酶谱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早期监测DNR对ALL患儿心脏功能影响指标之一.

  • 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素及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常红;韩秀珍;王文棣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素(BNP)及心钠素(A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不同病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46例及肺炎患儿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1例、健康儿童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BNP及ANP水平,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力衰竭患儿心衰期及恢复期心脏指数(C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儿心衰前期BNP即开始升高,心衰时达高峰(P<0.001),恢复期BNP水平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P<0.001);心衰时心脏CI、LVEF均明显下降(P<0.01);CHF患儿心衰时升高的BNP水平与CI、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r=-0.61,0.79P均<0.05);同时测定的ANP动态变化趋势与BNP类似;CHF患儿心衰时的BNP/ANP比值远远高于正常对照;心衰时BNP与ANP异常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衰时BNP水平与LVEF、CI值相关性优于ANP.结论CHF患儿血清BNP及A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衰程度关系密切,BNP反映心脏功能改变较ANP更敏感,更具有特异性.

  • 脑钠素在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董俭;董力群;叶亚儿;杨剑宏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CVD)患者中脑钠素(BNP)的血浆浓度变化与病情关系.方法 使用BIOSITE公司TRIAGEBNP快速诊断方法对38例CVD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测量,并以3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BNP作对照,比较两者的区别.结果 CVD与正常对照组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伴心房颤动(AF)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NP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有4例BNP明显增高.结论 BNP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可升高,尤其在伴房颤或SAH患者中升高尤为明显,提示CVD患者中存在心力衰竭或(及)下丘脑功能受损.

  •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素含量测定

    作者:张曼林;孙培宗;汤兵祥;杨新艳

    目的:测定慢性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含量.方法:25例肺心病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测定血浆BNP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paO2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BPN水平(221.95±43.22) ng/L高于缓解期水平(53.86±12.83) ng/L,且2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98±2.18)ng/L(P<0.001),2者均与paO2呈负相关(r分别为-0.77,-0.59,P均<0.01),与RVPEP/A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0.57,P均<0.01).结论:血浆BNP可延缓肺动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提高血浆BNP水平有可能用来治疗肺心病.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素和肾上腺髓质素测定

    作者:张隽;孙培宗;欧阳松云

    目的: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1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A组)和缓解期(B组)血浆BNP和ADM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A组血浆BNP和ADM高于B组和C组;B组血浆BNP和ADM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血浆BNP和ADM与paO2负相关(r=-0.67,P<0.01;r=-0.74,P<0.01),B组血浆ADM与paO2负相关(r=-0.54,P<0.01),BNP与paO2无显著相关性(P>0.05).A组和B组血浆BNP和ADM水平呈正相关(r=0.70, P<0.01;r=0.59, P<0.01).结论:血浆BNP和ADM水平升高共同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者可能有代偿作用.

  • 脑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关系探讨

    作者:于志刚;张春;王海平;安秋香;王墨茹

    脑钠素(BNP)是一种利钠利尿的肽类激素,是由左心室心肌分泌的,在维持血容量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NP在很多病理情况下会升高,心力衰竭时升高为明显,其升高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BNP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可忠;刘文卫;汤永谦;严晓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BN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后24 h、第7天,观察组血清BNP浓度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例数多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 脑钠素检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贾敏;邓印红;冯志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严重的ACS可导致猝死.

  • 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钱志贤;傅国胜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普伐他汀组另加普伐他汀10 mg,qn,疗程8周.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浆BNP浓度由(218.6±64.2)ng/L降至(149.4±50.1)ng/L(P<0.01);LVEF由(34.4±3.4)%升至(45.4±4.9)%(P<0.05),LVDd由(65.5±5.1)mm降至(45.4±4.9)mm(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F增加存在负相关(r=-0.71,P<0.01),而与LVDd减少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抑制血浆BNP增高.

  • 心房颤动患者脑钠素的变化及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

    作者:于建华;解朝永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脑钠素(BN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方法:对10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2组患者的血BN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进行检测,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前后径.结果:2组血BNP分别为(79.65±16.23)/μg/L、(50.12±15.97)μg/L(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左房内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是高血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房颤动患者的结构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 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魏盟;潘晔生;马士新;杭靖宇;金立仁

    目的:观察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将85例发病24 h以内的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于入院即刻、24 h及1周测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7~10 d查超声心动图,记录随访1年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住院率.结果:所有ACS患者的NT-proBNP峰值均高于正常,高峰见于入院24 h.随访中病死率、所有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分别为5.9%、17.6%、和10.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及NT-proBNP峰值是远期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险因子,而后两者又是心力衰竭事件的预测因子.结论:NT-proBNP峰值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它对ACS的远期预测价值可能要优于hs-CRP.

  •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裴晓阳;徐亚伟;于学靖;朱梦云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卡维地洛治疗前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CHF患者(CHF组)治疗前、后及6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用放射性核素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CHF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浓度(222.65±78.52)ng/L 显著高于对照组(38.82±15.31)ng/L(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程度加重而增加.血浆BNP浓度与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r=-0.68,P<0.01).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后血浆BNP浓度由(222.65±78.52)ng/L降至(79.65±69.52)ng/L (P<0.01);LVEF由(34.41±4.54) %升至(46.51±5.38) %(P<0.01).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且随CHF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且能改善左心室功能状态.

  • 早期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海波;唐元升;朱兴雷;黄振文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56例,胸痛发作12 h内成功再灌注者(38例)为试验组,再灌注失败或未进行再灌注者(18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入院即刻、1、2、7、14、28 d时血浆BNP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浆BN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试验组血浆BNP水平呈单峰曲线,对照组呈双峰曲线;再灌注可明显降低AMI患者BNP水平,第7天时浓度升高不明显,未形成第2个高峰.结论: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

  • 血浆脑钠素水平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意义

    作者:林雪;陈连凤;朱文玲;方理刚;郭丽琳;杨伟

    目的:探讨我国正常人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及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脑钠素(BNP)的血浆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为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呼吸困难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BIOSITE公司的TriageBNP干氏快速诊断方法对81例心衰患者、40例正常者和40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BNP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三者间浓度差别;使用射血分数≤45%作为心功能不全诊断的金标准, 绘制ROC曲线,得出BNP诊断的佳阈值.结果:①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心衰组不同NYHA分级的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 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选择97.75 ng/L为BNP诊断的佳阈值,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6.1%.结论:BNP对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林杰;郑德琳;李庭富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心房肽(ANP)、脑钠素(BNP)浓度与心脏原发疾病、HF严重程度及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5例HF患者(HF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P、BNP浓度;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用放射性核素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组血浆ANP、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随着Forrester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血浆ANP浓度与PCWP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r=0.64,P<0.01).血浆BNP浓度与CI、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分别r=-0.76,r=-0.78,均P<0.01).HF组中心肌梗死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心脏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者(P<0.01).结论:HF患者血浆ANP、BNP浓度随着HF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心肌梗死后HF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升高更加明显;HF患者的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状态.

  • 氯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脑钠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晖;于建华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钠素(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氯沙坦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组)40例,窦性心律组(对照组)40例.房颤组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2亚组,A亚组服用胺碘酮及氯沙坦,B亚组单纯服用胺碘酮;对照组患者行原发病治疗.分别检测房颤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房颤组的A、B亚组治疗后24个月的血浆肾素(PRA)、AngⅡ、BNP水平及平均左心房内径(LA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房颤组BNP、PRA、AngⅡ水平及LAD较对照组增加(P<0.05);②房颤组血BNP水平与LAD、AngⅡ浓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362,0.294,P<0.05).③房颤组治疗后A亚组较B亚组BNP水平降低(P<0.05),PRA、AngⅡ水平升高(P<0.05).④氯沙坦干预能提高窦律维持率(P<0.05),可降低47%的房颤复发危险(RR=0.45,95%CI0.260~0.749,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BNP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心房重构有关,氯沙坦可通过干预房颤的心房重构降低BNP水平并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 血浆脑钠素增高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道阔;张宇晨;贾三庆;王雷;李虹伟;南方;赵敏;丁荣晶;赵林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升高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及临床结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于PCI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浆BNP水平,根据BNP中位数将患者分为2组,高BNP组(H组:BNP≥152 ng/L)和低BNP组(L组:BNP<152 ng/L).比较2组患者特征、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收缩功能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结果:H组较L组糖尿病患者多(65%: 45%,P<0.05)、ST段回落减少(55%,90%,P<0.01),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2±13)%:(61±11)%,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146±32)ml:(121±28)ml,P<0.01]、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增多(25%:5%,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血浆BNP的升高与心肌灌注受损相关,与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发生有关.

  • 心血管病患者血浆脑钠素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作者:戴华;武彩娥;张晓梅;肖文良;王士昌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60例(患者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BNP浓度.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BNP浓度升高,左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记录患者组二尖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的大血流速度(A)及其比值,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交界处舒张早期的速度峰值(Em间)和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的速度峰值(Em侧),计算出E/Em间呈E/Em侧,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E/A比值降低、E/Em侧升高 (P《0.01).③患者组血浆BNP浓度与E/Em侧、E/Em间呈正相关( 均r=0.29,P《0.05).结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BNP浓度明显升高, 左室舒张末压升高是刺激BNP分泌的因素.

454 条记录 17/23 页 « 12...14151617181920...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