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丹参早期治疗未破入脑室脑出血关于再出血的观察

    作者:徐外仁;陈锦华

    1990年以来,我院开始 早期(发病24 h)静脉应用复方丹参(CSM)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140例未破入脑 室出血二次再出血观察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均为我院1991年2月至1998年5月住院病例。140例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37~84岁。61岁 以上71例占50.8%,60岁以下69例占49.2%。140例脑出血入院时均由CT确诊,都未破入脑 室。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12例,血压均高于21.3/12.7 kPa(160/95 mm Hg)占80%,其他 原因28例占20%。壳核出血81例(57.9%),丘脑出血24例(17.2%),丘脑壳核混合2例(1.4% ),脑叶27例(19.3%),小脑3例(2.1%),尾状核2例(1.4%),脑干1例(0.7%)。140例中血 肿与梗死并存即双重性卒中22例(15.7%),其中腔隙性梗死6例(27.2%),非腔隙性梗死16 例(7.3%),按多田氏公式血肿小0.7 mL,大70 mL。1.2 方法:①脑出血患者经CT确诊入院后当天在常规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的 同时开始静点CSM,每日20 mL(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早开始用药为发病1 h)连用2~6周 。②用药后2、4、6周复查头颅CT,并根据血肿是否完全吸收决定是否停药。③病情如有新 的突然变化,随时复查头颅CT。2 结  果  140例脑出血患者在早期静点CSM全过程中除1例7 mL(高血压性丘脑出血)1周后临床出现兴奋 状态,复查CT原出血灶较前稍有扩大,并破入脑室,继续静点CSM至血肿和血性脑脊液完全 吸收外,其余均未发现新的突然病情变化,复查头颅CT未见原出血灶扩大或新的出血灶形成 。其中56例进行了2~3次复查,其余84例复查1次。

  •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72例高血压患者壳核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辉;冯金州;张照立;王富启

    目的 观察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72例高血压患者壳核出血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72例,分为A组与B组,各36例;A组实施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术治疗,B组实施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比较A、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采用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和应用价值较高.

  • 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58例

    作者:张陇平;左明武;陈宁军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来本院采用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58例,6个月后存活率88%,死亡率12%,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方体定向吸引术治疗高血压左壳核出血

    作者:张会超;尚冰冰;孙树杰

    高血压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因此,左侧壳核出血不仅表现为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且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基底节性失语.我们采用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左侧壳核出血28例,效果良好.

  •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恝;周亮;吕田明;潘速跃;姬仲;刘晓加;郑伟;朱佳佳;黄安娜

    目的 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术12 h后反复给予尿激酶1万~2万U注入血肿腔内,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彻底清除血肿.并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E).结果 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4、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治疗后30 d的GOS-E评分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患者壳核出血

    作者:孙树杰;崔明;隋韶光;喻栋平;尚冰冰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方体定向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22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方体定向吸引术组(微创组)113例及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114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内科组明显缩短(14 d vs26 d),近期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升高(50.0% vs 20.0%),病死率明显下降(6.2% vs 16.7%),并发症(肺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不全、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微创组出血量<50 ml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57.8% vs 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方体定向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壳核出血可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振川;王大明;翟乐乐;付廷利;刘家春

    目的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87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187例患者出院161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3.9%;对125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7年,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52例(41.6%),ADL2 36例(28.8%),ADL3 20例(16.0%),ADL411例(8.8%),ADL56例(4.8%).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

    作者:顾应江;侯小林;杨东东;李定君;李成勋;曾林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 ~ 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 ~8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x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 以双耳聋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一例

    作者:张振;李怡;韩恩吉;王翠兰;吴伟;刁增艳;张东君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农民.因"突然双侧耳聋5 d"于2007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于5 d前痛哭时突发双侧耳聋,头痛,无呕吐、意识改变、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此后患者靠书写与家人沟通.当地医院颅脑CT扫描,提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既往史:2004年患左侧壳核出血,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糖尿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 高血压脑壳核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冬冬;黄光富;谭海斌;冯海龙;陈隆益;陈勇

    作者自2001年8月至2003年3月采用经颞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壳核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治疗(附36例分析)

    作者:单宝昌

    一、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0~81岁,60岁以上13例(36%)。入院时收缩压≥30kPa 10例,≥25kPa 17例,≥20kPa 9例;GCS计分4~5分2例,6~9分16例,10~12分10例,13分8例。一侧瞳孔散大7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去大脑强直样抽搐1例。CT示出血位于外囊17例,内囊19例,破入脑室6例,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25~110ml。  二、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6小时内完成穿刺治疗。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CT摄片(基线、层距等)或CT扫描时皮肤粘贴标记物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退下钻芯,内径3mm不锈钢穿刺针稳固固定在颅骨上,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若为液状缓慢吸除,若血肿部分或大部吸除后有新鲜血液流出则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彻底止血,稳定8小时以后再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若为血凝块则抽出或应用粉碎针粉碎部分血肿后,血肿腔内注入含尿激酶1~2万单位的生理盐水3ml液化血肿,保留4小时后放开引流,每日1~2次。术后1、3、5日CT复查,残余量较大的可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血肿后液化引流,血肿破入脑室者,破入一侧脑室者只穿刺血肿,尿激酶亦可以液化脑室内血凝块,双侧脑室及三、四脑室铸型者同时行对侧脑室穿刺引流。

  •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原脑出血4例

    作者:肖承志;李素芝;王学凯;郭灵常;徐博昆;肖海川;黄永安

    2001年7~11月,我们在西藏高原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3例,女1例;年龄42~69岁,平均55.2岁.藏族3例,汉族1例.除汉族1例在高原生活16年外,余3例均在高原世居.高血压病史2~10年.发病后3~15 h 就诊.血压18~28/13~18 kPa.神志朦胧3例,昏迷1例,运动性失语2例.均偏瘫,肌力Ⅰ~Ⅳ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CT 示丘脑出血、壳核出血各2例,出血量11~28 ml.高血压性脑出血Ⅰ级3例,Ⅱ级1例.1.2 治疗方法均在局麻下安装定向仪框架并行头颅 CT 扫描,扫描层厚5 mm,层距5 mm,扫描野280.选择血肿中线中、下1/3处为穿刺点,先通过 CT 直接测算血肿量及靶点坐标值,再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穿刺通道,尽量避开中央前回及角回.颅骨钻孔后十字形切开硬膜,在定向弓引导下将穿刺针置入血肿腔进行抽吸,单纯抽吸时仅吸出部分陈旧性血液和极少量血凝块,但能够部分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用温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并置管.术后12 h 或隔日自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1万 U,6 h 后开放引流管,经 CT 证实血肿完全排空后拔管.注入尿激酶后凝固性血凝块多能溶解.

  • 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

    作者:朱焕春

    壳核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的部位,多发生在35~55岁年龄段.若处理恰当,可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为家庭、为社会带来不可限量的益处.我们自2000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66例,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优势半球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献文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优势半球壳核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优势半球壳核出血患者分为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分别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失语程度。结果6个月时对患者随访,按改良Barthel指数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分别有17例(70.83%)和22例(73.33%)效果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失语进行评定,两组分别有13例(54.17%)和23例(76.67%)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应用于优势半球壳核出血患者,有利于语言功能的康复,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小量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孙俊启;毕彩琴;汪青松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小量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小量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80例小量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1周、第2周及第3周测量2组患者颅内剩余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对测量值及评分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后第3周2组患者进行显效率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第3周颅内剩余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均明显少于同时期的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同时期的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3周临床疗效显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小量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能够较快地清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水肿,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 超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吴忠斌

    目的 探讨YL-1型血肿穿刺针超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高血压壳核出血30 ml以上患者382例,分为微创组192例,开颅组190例.微创组采用YL-1型血肿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时随访情况.结果 微创组有效率41.15%,开颅组有效率2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死率为13.54%(26/192),开颅组病死率为25.26%(48/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微创组发生肺部感染32例(16.67%)、中枢性高热45例(23.44%)、应激性溃疡26例(13.54%),开颅组分别为41例(21.58%)、53例(27.89%)、31例(1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微创组Barthel指数70~100分占60.94%,开颅组占37.89%;10~60分微创组占25.52%,开颅组占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L-1型血肿穿刺针超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有效率高,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分析

    作者:李志刚;孙庆华;杨江山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多数发生在基底节区又称壳核出血,其发生率约占60%,病死率为40%~70%[1-2].我们于2002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 壳核出血微创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疗效对比

    作者:向明俊;李俊清;熊云彪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壳核出血的优劣.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壳核出血患者3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60例)和B组(172例),A组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B组经颞叶皮质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量与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顺利、快速进入血肿腔157例(98.1%,157/160),B组154例(89.5%,154/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3.673,P<0.01).A组42例活动性出血患者中38例(90.5%)经低功率电凝顺利止血,4例(9.5%)不顺利;B组48例活动性出血中28例(58.3%)经低功率电凝顺利止血,另20例(41.7%)止血不顺利,需反复电凝,或反复加用止血材料,反复牵拉脑组织进行止血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7.412,P< 0.01).A组97例(60.6%,97/160)行骨瓣开颅,其中行去骨瓣减压23例(23.7%),余均还纳骨瓣;B组105例(61.0%,105/172)行骨瓣开颅,其中行去骨瓣减压44例(41.9%),余还纳骨瓣,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7.18,P<0.01).根据术后3d内复查CT情况,A组清除血肿95%以上者119例(74.4%,119/160),清除85%~ 95%者37例(23.1%,37/160),再出血3例(1.9%,3/160);B组清除血肿95%以上者104例(60.5%,104/172),清除85% ~ 95%者49例(28.5%,49/172),再出血12例(7.0%,12/172),A组清除血肿95%以上者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66,P<0.01);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26.191,P< 0.01).结论 手术清除壳核血肿,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较经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 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66例体会

    作者:朱焕春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66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17例,中残32例,重残12例,死亡5例.结论①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简便实用、效果可靠;②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③尽早清除血肿、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很有帮助.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早期左侧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伟强;彭国毅;杨金华;肖哲;张子衡;罗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早期急诊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69例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失语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大部分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69.6%(48/69)比44.8%(26/58)],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7/69)比31.0%(18/58)],观察组患者未见完全失语者,无失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0%(49/69)比3.5%(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44/69)比32.8%(1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人路,其具有血肿清除效果好、止血方便、对脑组织损伤小、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