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临床分析

    作者:李涛

    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TKA)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应用人工膝关节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120例(140膝)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并加强功能锻炼。术前、术后均以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判定结果。结果: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平均2年。术前HSS评分:-5-34分,平均23.5分,术后62~90分,平均79分,其中优102膝,良13膝,可5膝,优良率为95.83%。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3.44°改善至术后平均94.58°,总外翻角平均7.2°(0°~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在完善精细的术前准备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注重截骨量与软组织平衡相结合,术后予以系统规范的管理及康复训练应用,可使膝关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畸形 膝关节置换
  • 整体护理模式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仲桂霞;王丽芳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比较2组护理前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的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整体护理效果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对于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今后制定科学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黄云玉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5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管理.主要内容是: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为术后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患肢的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25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无1例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加强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护理
  • 术前量化训练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静

    目的:探讨术前量化训练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锻炼,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量化训练,同时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对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加膝关节活动能力锻炼、膝关节功能锻炼、下肢肌肉锻炼等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膝关节置换患者系统的术前量化训练,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

    作者:顾春艳;朱久红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配合效果。方法:通过对29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运用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手术配合技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同一术者行单膝关节置换术29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充足物品准备,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手术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安全、高效、顺利成功。

  • 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成效

    作者:于敏

    目的:研究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指导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分别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时间进行2组比较,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均处于较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我管理模式提高了膝关节置换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成效显著.

  • 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钟元;徐梓耀;江和训;焦明航;杨军港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3种不同使用方法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不予氨甲环酸及其它类似药物;B组关节腔灌注组,2g氨甲环酸稀释于50ml生理盐水,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1小时;C组静脉滴注组,10mg/Kg氨甲环酸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切皮前静脉滴注,术后3小时再次按该剂量重复使用;D组关节腔灌注+静脉滴注联合应用组,按照B、C组方法联合应用.记录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3、5天红细胞比积,比较4组患者手术失血量.结果 :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量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失血量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未见明显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氨甲环酸3种不同应用方法均能有效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其中关节腔灌注+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效果佳.

  • 脂联素在骨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是导致患者疼痛和失去劳动能力的常见原因之一[1].超过60岁人群中37%以上患有OA[2].2004年,因OA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占膝关节置换总人数的97%,因OA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占髋关节置换总人数的83%[3].OA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由软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失衡所致[4-6],OA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女性)、创伤、肥胖等[7].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与OA的发生密切相关[8-10].传统观点认为,一些承重关节,特别是膝、髋关节发生OA是由肥胖引起的关节负荷增加所致[11],且研究发现OA患者减肥后症状会得到明显缓解[12,13].但临床研究发现,除负重关节外,非负重关节如手指间关节发生OA也与肥胖呈正相关[14,15];此外还发现,与体重减少相比,体脂减少与OA症状改善的关系更为紧密[16].众多研究者将目光集中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惰性组织的脂肪.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健齐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重度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使用止血带是手术过程中的常规操作.一般认为,使用止血带能减少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更加清晰的暴露术野,减少神经及血管等医源性损伤.但由于止血带本身的一些特性,使用止血带可能带来神经压迫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近年来,对于TKA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应用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止血带
  • 不同剂量氨酚羟考酮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锋;张克;刘岩;田华;王凤英;娄思权

    目的 观察口服氨酚羟考酮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选择佳的给药剂量.方法 选择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10mg组和5mg组,均为Q8H给药,同时使用股神经阻滞(0.2%罗哌卡因),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5d.术后记录静息痛、康复锻炼疼痛重时、康复锻炼结束时疼痛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记录功能活动时疼痛:下床、行走、即刻松拐疼痛评分,以及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氨酚羟考酮10mg组患者在术后1d、3d的静息痛VAS评分及膝关节主动活动优于5m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mg组为26.7%,5mg组为10%.结论 氨酚羟考酮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效果良好,建议在术后早期(1~3天)使用10mg,Q8H给药,以缓解患者的静息痛、锻炼痛,之后可以减药量为5mg,Q8H,也可以达到满意的功能表现,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治

    作者:杨书丰;赵建宁;周利武;任可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保留假体清创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结果 5例6膝感染在保留假体清创后得到控制,功能恢复良好,成功率为7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的病例,对于那些假体稳定、全身状况较好的患者均应该尝试保留假体清创治疗.

  • 人工膝关节置换172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文茂;王国选;阿力;李波;司春明;张利文;郭全功;刘建疆;史勇;苏万海

    目的探讨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病损引起的疼痛、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自1998年至2003年5月行膝关节置换172例,196膝.用改良的膝关节股内侧肌切口,根据患者情况采用髌骨置换及滑膜切除.根据后交叉韧带情况选用非限制性(CR)假体或部分限制性假体(PS),个别病人因膝关节稳定机制的严重破坏而采用高限制性假体.结果 172例196膝经手术治疗优良率94.3%,HSS评分由术前40分提高到83.6分,2例因迟发性感染经翻修术后治愈,1例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手术要求不影响关节稳定性情况下充分松解,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角度及假体.

  •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作者:张洪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问题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VE Krebs的数据显示择期单侧人工关节的术中失血量为500~1500ml,术后血红蛋白降低约10~30g/L.Bierbaum等对美国多中心的调查显示,在未作术前自体储血的条件下,1946例单膝置换术患者中有357例接受异体输血,占总数的18%;130例双膝同时置换的患者中74例接受异体输血,占总数的57%;1091例单髋置换术的患者中有350例接受异体输血,占总人数的32%.根据对本人近期的相关临床数据的统计(个人资料,北京积水潭医院),显示单侧膝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中有20例接受异体输血,占总数的40%;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6例患者中有23例接受异体输血,占总数的88%;而单侧全髋置换的38例患者中有16例接受异体输血,占总数的58%.

  •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裴福兴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 对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一点看法

    作者:李佛保

    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有近40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有争议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也没有得到美国FDA的批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退变性不稳、滑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等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必要性值得斟酌,因为对这类疾病常规安全的、简单而创伤小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而且退变本身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具有代偿性稳定脊柱的作用.其次,该方法的安全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有根本的不同,人工椎间盘植入体内后任何部件的损坏都有可能产生神经、大血管损伤而导致灾难性后果;另外,理想的人工椎间盘要求有超过40年的使用寿命,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的假体强度能够承受如此大量的循环负荷;同时,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高,假体本身设计的不完善和植入时的偏差都会使其不能完成正常椎间盘的应力吸收和传导功能,从而成为有害的内植物.后,手术效果的可靠性即长期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过去40年里,全世界实施的有文献报告的各种类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病例不足4000例(包括会议文献),而且目前还没有远期随访的结果报告,因此对其长期效果的评价是未知的.

  • 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长期结果

    作者:DW Murray;BE Marks;L Kontochristos;CAF Dodd;HG Pandit

    牛津膝置换是使用广泛的膝关节单髁置换(UKR).牛津膝在37年前开始应用,拥有一个全匹配的活动衬垫,因而磨损率非常低.牛津膝主要的使用指征是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这种病人至少占所有需要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50%.由于这一系统的设计特点,传统UKR的反指征,如年龄、活动量、肥胖、髌股关节损害和软骨钙质沉着症等对于牛津膝均不是反指征.与全膝关节置换(TKR)相比,牛津膝提供更快的康复、更好的功能、更大的活动度和更好的术后满意度,发生并发症更少、程度更轻,病残率和死亡率更低.一个持续超过30年的研究显示在90%的病例中,牛津膝为患者终生提供了优或良的临床结果,且不需要翻修.在近15年,牛津膝通过微创手术入路植入,涉及6000多例使用该入路牛津膝置换的9个研究报道显示,10年生存率约95%.在许多这样的研究中,医生们在拟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约50%使用了牛津单髁膝置换.

  • 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强;金志刚;周勇刚;王岩

    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种恼人的并发症,目前报道发生率在0.5%~3%[1,2].感染一旦发生,对患者而言是灾难,对医师来说也是梦魇.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感染的治疗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近20年对占位器的设计和制作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目前处理这种恼人的并发症,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使用关节型抗生素占位器行二期翻修手术,各家报道对感染的控制率均达到91%以上[2-5].

  • 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分析

    作者:孙长鲛;周勇刚

    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失败往往因为膝关节疼痛导致,但想准确的找出疼痛的原因还需要仔细分析。总体上, TKA术后疼痛有三种情况:(1)疼痛不需要任何手术;(2)需要进行非翻修术的手术;(3)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第一种情况通常由于功能性问题和先天性膝关节疼痛造成,即使TKA的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也较低。根据Zmistowski等[1]的说法,第二类疼痛不需要切除或更换与骨界面接触的任何假体,这种手术需与全膝关节翻修术或更换其中一个假体区分开来。第三种疼痛的原因是差的情况,初次TKA的真正失败就是这种情况。目前,一些作者发现TKA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已经从过去的髌股关节问题和聚乙烯磨损问题变为现在的感染和不稳定问题[2-4]。本文将对现有TKA失败的多种原因从结构角度进行分析。 TKA失败的各种原因分为三大类:关节外原因,关节内生物力学原因,关节内生物学原因。

  • 摩擦学原理与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邱裕生;靳忠民

    一、临床问题人工关节置换是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用人工关节替代患者病损的关节面可以帮助患者免除病痛,改善关节活动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人工关节的置换已经非常普遍,每年全世界大约有超过100万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而膝关节置换例数也已超过髋关节置换的数量.以美国为例,到2030年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将高达髋关节置换例数的7倍[1].中国目前每年人工关节的置换术约20万例,且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继续增长,而根据测算结果我国年人工关节的总体需求量目前已高达200万.

  • 可活动间隔垫(articulating spacer,mobile spacer,articulated spacer)

    作者:严广斌

    可活动间隔垫包括由骨水泥或金属制成的股骨和胫骨假体样部件构成的关节面连接,及股骨和胫骨与相应假体样部件之间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彻底清创后置入膝关节腔内,以保存膝关节腔间隙,维持膝周围软组织平衡,并可允许患肢在间隔期内有一定的活动和部分负重.

531 条记录 3/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