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冯建民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概念早在1952年由McKeever实现,他将一个金属的单侧胫骨平台假体植入病变一侧的胫股关节间室,用于治疗单一间室的膝关节骨关节炎[1].现代意义上的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是1973年由Marmor设计的单髁表面置换假体,此后的很多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假体都是模仿他的设计.

  • 当前膝关节置换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献给年轻的同道们

    作者:吕厚山

    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要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良好功能的关节.但要达到这一目的,绝非仅仅依靠手术图谱把人工关节安装进去就可获得的,也不是靠某种刚刚上市的"高级关节"就能达到.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优良临床效果是由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 关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

    作者:吴海山

    膝关节置换作为一项经数十年发展的成熟技术,其手术疗效已获得医生的肯定.但作为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膝关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翻修等依然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外科技术与临床处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假体材料与设计的改良来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使关节功能更接近正常状态、假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更易于翻修以及更好地控制并发症是临床关节外科医生与产业界工程技术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魏海清;林向进;陆金荣;金文孝;申世源;吴成;谢国庆;薛军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骨科接受了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30膝)患者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用抗生素骨水泥的功能性假体植入,间隔期膝关节正常活动,待12周感染控制后再行膝关节翻修手术;记录和比较治疗前、间隔期、二期翻修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关节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值.结果 30例患者均治愈,间隔期末次随访患膝平均屈曲90°,平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 SS,81.1±6.7)分,翻修术后患膝平均屈曲95°,KSS(86.3±7.4)分,平均随访时间为37.6个月(31~71)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治疗TKA术后感染,临床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 两种消毒剂与手术薄膜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

    作者:叶金灵;黄芳;马超华;郑岩;姜果

    目的 对比3M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联合3M贴膜与聚维酮碘消毒液联合普通手术贴膜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皮肤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2月100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3M2%葡萄糖酸氯己定联合使用3M手术贴膜,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联合使用普通手术贴膜贴;对两组患者消毒前、消毒后及手术结束3个时间点皮肤标本的培养菌落数以及术后30 d内的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两组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消毒后10 min试验组细菌较消毒前减少(15.38±2.74) CFU/cm2,对照组减少(16.18±2.59)CFU/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试验组细菌减少(15.34±2.66)CFU/cm2,对照组减少(14.2±2.84) CFU/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出现伤口感染病例,伤口渗出增多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出现1例浅表伤口感染,伤口并发症6例,两组伤口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前皮肤消毒以3M皮肤消毒剂及3M2%葡萄糖酸氯己定手术贴膜消毒对皮肤不良反应小、手术伤口感染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鑫;朱雄白;黄小敬;林文军;杨胜武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1年7月-2009年10月89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围手术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7例,感染率3.01%;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29.63%,大肠埃希菌6株占22.22%;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3.33%和75.00%,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为11.11%和0,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73.33%和8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麻醉类型和基础疾病与术后感染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有肝脏疾病和糖尿病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循证护理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邓莹;潘卫宇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就诊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要求者90例,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通过术前进行循证护理方案制订及应用、效果观察,分析循证护理的优点.结果 研究组患者关节肿痛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退、压疮的预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情恢复,也可减少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

  •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足底压力研究

    作者:黄萍;钱念东;齐进;陈博;刘志宏;郭蕾

    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33例双膝骨关节炎单膝关节置换患者平常自然行走时的足底压力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足底区域压力峰值、冲量、大压力峰值出现的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结果:膝关节置换侧足底第2、3、4跖骨区以及中足、足跟内外侧、全足底的平均压力峰值和平均冲量均高于未置换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膝关节置换侧足底第1、2、3、4、5跖骨区和中足的大压力峰值出现时间均长于未置换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膝关节置换侧开始着地阶段时间、整足接触阶段时间、单足支撑期总时间均长于未置换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侧足底压力参数较未置换侧有明显改变,置换侧膝关节的运动能力显著增强.运用足底压力分析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探索佳治疗手段和置换后的康复方法.

  •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徐闯;刘明延;尚义美;杜长岭;李健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CNKI中关于TXA减少TKA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筛查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个研究,1576例患者,氨甲环酸组832例,对照组7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TXA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总失血量[WMD=-370.52,95%CI(-398.09,-342.96),P<0.00001]、输血率[RR=0.55,95%CI (0.49,0.63),P<0.00001]、输血单位[WMD=-1.30,95%CI(-1.38,-1.22),P<0.00001];但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1.07,95%CI (0.58,1.99),Z=0.22,P=0.83]及肺栓塞发生率[RR=0.66,95%CI (0.11,3.87),Z=0.46,P=-0.64]无显著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总失血量、输血单位和输血率,具有有效性;其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 膝关节置换术后X射线摄影中不同曝光模式对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刘启桐;张卫国;陈彤;蒋涛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佳摄影条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曝光方式,分为自动曝光模式组(AEC)、手动曝光模式组(FIXED),以固定kV、依次改变相应mAs的方式,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各曝光条件下入射剂量(ESD)、剂量曝光指数(DEI)、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优化试验组参数与回顾组进行辐射剂量及主观评价比较.结果 AEC组ESD与kV呈负相关(r=-0.973,P<0.05),在相同mA条件下,DEI随kV增加呈先减后增的弧线型变化,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1.96 ±0.56),DEI与主观图像评分呈负相关(r=-0.840,P<0.05).FIXED组ESD随mAs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呈正相关(r=0.845,P<0.05),DEI与kV、mAs成正相关(r=0.628、0.674,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4.33±0.79),与DEI无相关性.选择优化实验组与回顾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增加,辐射剂量降低明显.结论 对于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受检患者,采用手动曝光模式,80 kV/1.25 ~l mAs、75 kV/2~1 mAs、70 kV/2.5~1.25 mAs、65 kV/3.2~ 1.6 mAs和60 kV/3.2~2 mAs为优化区间.

  • 桃红四物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毅;孔乔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2周.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抗凝费用差异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对应时间内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凝费用相比较,桃红四物汤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钙.结论 桃红四物汤口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 髁限制性假体在外翻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良;王少华;骆晓飞;侯颖周;蔡松涛;魏瑄

    目的 探讨应用髁限制性假体治疗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髁限制性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2例患者,15膝.骨性关节炎3例(3膝),类风湿关节炎9(12膝)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股胫角、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以及骨关节炎指数(WOWAC)评分变化,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月~60月,平均32月.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韧带难以平衡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可采用髁限制性假体植入,能较好地矫正外翻畸形,术后疗效满意.

  •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田华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之所以很高,主要是因为具备了形成血栓的必要条件即符合了Virchow定律[1]:血流缓慢(术前由于关节疼痛而活动量少,术后制动等)、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创伤、高龄、制动等)以及血管内皮的损伤(术中关节脱位、截骨时直接损伤、血管扭曲等).国外文献报道,在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84%;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为45%~57%,其中约2/3发生于小腿的肌间静脉丛[2].

  • 人工膝关节置换403例疗效分析

    作者:孟庆勇;宋树春;邹世平;魏宣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疗效.方法 对2006~2009年施行的40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403例中,优283例,良82例,可31例,差7例,优良率90%.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严格按适应证选择病例,规范置换操作及系统地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旻暐;王宁;曾琳;李民;赵中凯;张菡;田华

    目的: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4---9月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CB组和FNB组.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运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s,NPRS)进行的镇痛评分、术前及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追加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每组各20例,男∶女=7:33,年龄(63.8±10.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5±3.5) kg/m2.两组患者在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前畸形程度、疼痛评分、股四头肌肌力、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后2h的静息痛[ACB =0.0(0,6),FNB =3.0(0,5),P=0.004]和术后12 h的运动痛[ACB =3.0(3,0),FNB=5.5(0,10),P=0.004)外,其他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ACB组为(85.3±27.6)N和(82.0±30.1)N,FNB组为(69.0±29.4)N和(64.4±32.0)N,两组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尽管具体数值ACB组高于FN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3,P=0.108).术后24h内追加使用盐酸哌替啶(100 mg/次)者,ACB组有4例,FNB组有5例;术后24~48 h内追加者,ACB组3例,FNB组2例;所有追加均为1次.ACB组中,5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另有1例感到口干;FNB组恶心者4例,均同时伴有呕吐,另有口干者3例,下肢肌间血栓患者2例.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ACB的镇痛效果并不优于连续FNB,但ACB减小了对术后股四头肌力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 影响高屈曲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术后活动度的相关变量分析

    作者:吴定宇;安晓;董纪元

    目的:探讨影响高屈曲度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高屈曲度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的182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髌骨是否置换、术前关节活动度、止血带应用时间、术前屈曲畸形程度、术前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3.2岁,男性62例,女性120例。相比膝关节活动度<125°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5°的患者BMI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范围大,止血带时间短,术前屈曲畸形程度轻及术前HSS评分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病、未行髌骨置换及术前关节活动度<120°为术后高屈曲活动度的不利因素(P<0.05)。结论与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术后活动度有关的因素有BMI、术前HSS评分、病因、是否行髌骨置换、术前屈曲畸形程度和术前膝关节活动度。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作者:黄惠娟;陈慧莲

    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因关节炎,肿瘤等原因造成膝关节的病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变.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设计的不断完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技术不断成熟,现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术后10年优良率高于90%[1].

  • 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作者:黄维琛;郭礼跃;张有伟;吴佳恒;李仕群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腔周围注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骨一科共74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7例,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3h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术后失血量分别为(483.62±157.54)mL与(1257.46±226.8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D-二聚体、FIB、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周围注射能显著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穴位艾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国华

    目的 探讨传统医学穴位艾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抬高患肢体、踝关节被动活动、CPM锻炼、足底静脉泵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抬高患侧肢体、踝关节被动活动、CPM锻炼、足底静脉泵、腓肠肌按摩、股二头肌按摩、股四头肌按摩、穴位艾灸、中药外敷、中药内服、中医饮食调护等系统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产生1例DVT(3.33%),对照组产生5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穴位艾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康复护理

    作者:刘亚茹;郭艳玲;王丽

    2005年2月~2008年7月,采用新的手术方法进行了25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并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该手术前后康复护理方法,提出"三早"措施:早期锻炼,早期自理,早期离床,这被认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骨科术后康复护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31 条记录 4/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