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未足月胎膜早破68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曾晚莲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指妊娠37周内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是造成未足月妊娠分娩的首要原因.由于未足月,胎儿发育不成熟,可导致一系列较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宫内感染、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和胎肺发育不良引起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增高[1].

  •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监测

    作者:侯灵彤;陈桂芝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CMA)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于PPROM孕妇(PPROM组)及正常孕妇(对照组)终止妊娠时采集静脉血测定CRP及IL-6含量,并收集胎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PPROM组组织CMA发病率为100%(34/34,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ROM组CMAⅠ级者与对照组比较,母血CRP及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与组内CMAⅡ、Ⅲ级者比较,两指标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3]PPROM组母血CRP及IL-6水平与组织CMA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和0.79(P均<0.05).[结论]PPROM组组织CMA可导致母血CRP及IL-6升高,且2指标水平与CMA程度呈正相关.

  • 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在小于36周胎膜早破孕妇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研究

    作者:高永妹;陆勤;邓娟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在<36周胎膜早破孕妇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20例,根据孕妇分娩日血清PCT的水平分为3组:正常组(PCT <0.1 ng/mL)49例、动态变化组(PCT 0.1~0.5 ng/mL)43例及异常组(PCT >0.5 ng/mL)28例.检测3组孕妇入院时、入院第3 d及分娩时的PCT水平,并比较各组孕妇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1 min Apgar评分及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与正常组及动态变化组相比,异常组孕妇入院时、入院第3d及分娩时的PCT水平均显著升高;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缩短;剖宫产率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PCT对<36周胎膜早破孕妇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的评价

    作者:秦江霞;贾金平;岳玉焕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2~37周的PPROM孕妇100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采集阴道分泌物,对阴道菌群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PPROM 孕妇阴道分泌物过氧化氢(H2O2)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患病率,无症状及体征的微生态失调状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PPROM孕妇与正常孕妇阴道菌群微生态不同,推测菌群失调可能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机制。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鹃;王雪姣

    未足月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ature rupure of membranes ,PPROM)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生殖道感染是其中原因之一。 PPROM的处理包括期待疗法及终止妊娠,选择何种处理方法与妊娠周数、胎儿成熟度、羊膜腔感染及破膜引起的母婴并发症有关,也与本地区新生儿科的治疗水平关系密切。期待疗法有预防感染、抑制宫缩、促进胎肺成熟三大传统方法和较新的羊膜腔灌注术及羊膜腔封闭疗法。当临产不可避免时,需根据孕周、破膜时间、胎儿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分娩方式。

  • 有无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慧丽;刘叶花;何玉甜;刘传鑫;孙斌;杜培丽;陈敦金

    目的:探讨有、无明显诱因导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早产合并PPROM 4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7例有明显诱发因素的患者作为PPROM(A)组,原因不明早产合并PPROM 207例为PPROM(B)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①PPRoM(A)组孕妇平均年龄及既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均高于PPROM(B)组(29.72±4.81岁vs 28.50±4.49岁,P<0.05;4.9% vs0,P <0.05);分娩孕周显著低于PPROM (B)组(33.01±2.40周vs 34.01±2.29周,P<0.01).②PPROM(A)组阴道顺产率明显低于PPROM(B)组(33.1% vs 73.4%,P<0.01);剖宫产率则显著升高(63.8% vs 25.6%,P<0.01).③PPROM(A)组孕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PROM(B)组(31.7% vs 21.3%,P<0.01),其中,PPROM(A)组羊膜腔感染发生率较PPROM(B)组显著升高(9.1% vs 0,P<0.01).④PPROM (A)组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PPROM(B)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则高于PPROM(B)组(P<0.05).两组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PPROM者,母儿患病率相对较高.孕妇年龄、既往不良孕产史及母亲健康状况可能也与妊娠结局有关.针对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处理措施,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 生物蛋白胶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

    作者:陈红;杨军;唐瑶;王涛;廖晓焰;常林利;蔡一玲;李萍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孕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妊娠28~32周胎膜早破患者26例分成两组,治疗组1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对照组13例采用期待疗法,比较两组的延长孕周时间及围生儿结局.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宫内感染和过敏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5%,明显高于对照组(15.4%),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延长孕周时间更长,新生儿死亡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蛋白胶应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可有效延长孕周时间,并且使用安全,无副反应.

  • 不同就诊时间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探讨

    作者:蔡淑香;金卓杏;姚奏英

    目的:分析孕37周前发生胎膜早破者不同就诊时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孕28~36+6周胎膜早破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就诊时间分为A、B、C 3组.结果: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A、B组分别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3组孕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围生儿死亡发生率A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A、B组分别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在2小时内就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可减少孕产妇感染及围生儿病死率.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宫缩抑制剂治疗

    作者:朱洁萍;戴钟英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是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只有1%~2%,但是PPROM常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早产.早产儿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围产儿死亡比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预示或预防胎膜早破,因此治疗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临床上用宫缩抑制剂来治疗PPROM,在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的同时,也给母儿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等.因此,对于宫缩抑制剂的使用还存在不同看法.

  • 早产胎膜早破的期待治疗与护理

    作者:雷晓琼

    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包括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和早产胎膜早破.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2.5%-17%,国外为5%-15%.早产胎膜早破的处理是产科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那些不易受孕、珍贵儿病例,如过早积极干预则因早产增加围产儿死亡率,而期待治疗则易导致母婴感染,会给产妇及胎婴儿带来极大的危险及不良后果.期待治疗适用于孕28周一35周,不伴感染,羊水池深度>~2cm的早产胎膜早破的病例.我院1999年至2003年共收治了未足月胎膜早破58例,其中40例(占68.97%)入院时未临产,无感染及胎儿无宫内窘迫迹象,采用期待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 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杰;王译;李晓华;曾雯;巨容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后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脑损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发生脑损伤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病例对照,未发生脑损伤为对照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胎龄、窒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代谢性酸中毒、贫血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6.641,95%CI=2.574~9.214)、窒息(OR=5.271,95%CI=1.010~5.841)、动脉导管未闭(OR=3.354,95%CI=1.574~12.017)、呼吸窘迫(OR=0.306,95%CI=0.156~0.585)、高频呼吸机通气(OR=0.292,95%CI=0.159~0.588)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龄、窒息、动脉导管未闭、呼吸窘迫、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是PPROM后VLBWI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 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韵佳;周辉

    目的 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36例PPROM(孕周28~33+6)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期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期待治疗时间<72h(56例);B组:期待时间≥72h(80例).结果 两组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膜时孕周宫颈长度及扩张程度、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 破膜时孕周、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入院宫颈长度和扩张程度对期待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影响.

  • β-溶血性链球菌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

    作者:王涛;陈红;杨军;梁晶;赖繁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9年因未足月胎膜早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孕妇230例,同期门诊检查的同孕周正常妊娠孕妇140例作为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的培养,并将GBS阴性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与阳性患者的新生儿作比较,了解GBS感染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GBS的感染率(18.57%),明显高于未破膜的正常妊娠者(5.71%)(P<0.05).GBS感染阳性者比阴性者胎儿窘迫、低体重儿发生率高(P<0.05),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BS感染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增加了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生物蛋白胶宫颈封堵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陈红;李萍

    目的 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治疗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孕周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2月妊娠28~35周胎膜早破患者33例,分成2组,治疗组1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期待疗法,比较两者的保胎时间长短.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孕周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可适当延长孕周.

  • 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分析

    作者:刘毅;杜彧华

    目的 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并发早产情况下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经验参考.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132例早产合并PPROM患者在不同孕周、臀位以及双胎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采用χ2检验.结果 总体而言,孕周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情况下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情况下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在无明确手术指征时应选择阴道分娩并加强产时胎儿监护,臀位情况下则宜选择剖宫产;双头位双胎可在严密监测下经阴道分娩,对非双头位者则尚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 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美玲;周新娥;陈艺菲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09年3月~2014年1月未足月胎膜早破的9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胎膜早破的时间分为孕28~32周组(A组)28例,孕32 ~ 34周组(B组)33例,孕34 ~ 37周组(C组)32例,各组患者均采取期待治疗,对比分析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期待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内感染率为25.00%,明显高于B组(6.06%)和C组(3.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体重明显小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2.14%,明显高于B组(24.24%)和C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60.71%,明显高于B组(6.06%)和C组(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32~34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在无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等危险的情况下实施期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对妊娠28~32周组和34~36周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期待治疗妊娠结局无明显改善,是否进行期待治疗还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吴婷;罗力冰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2月~2012年3月接受治疗的1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残余羊水量正常者(对照组)和羊水量异常患者(观察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胎心监护情况、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均少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不仅导致孕妇剖宫产率大大增加,而且还导致羊水污染、宫内感染和呼吸窘迫概率大大增加.胎膜早破羊水检测是观察胎儿情况的重要指标.

  • 4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期间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李彩虹

    目的:研究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期间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母儿监测及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延长时间和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延长(15.68±1.02)d,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为(40.35±12.26)分,低于对照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期待治疗期间加强母儿监测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水平,延长妊娠期,减轻不良心理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 血清ICAM-1、IL-6检测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对PPROM合并羊膜腔感染的预测意义

    作者:陈刚;李光;邹余粮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检测联合阴道分泌物免疫荧光染色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羊膜腔感染预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PPRO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破膜6h以内 、分娩时,对照组入院后 、分娩时的血清ICAM-1、IL-6水平以及阴道分泌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进行病理检查,确定孕妇是否出现羊膜腔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AM-1、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10.346、10.595,P>0.05),观察组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χ2=43.621,P<0.05).在观察组中,羊膜腔感染者的ICAM-1、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者(t值分别为8.888、7.759,均P<0.05),羊膜腔感染者的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显著(χ2=21.430,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荧光染色阴道感染情况较对照组更加严重,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64,P<0.05).血清ICAM-1、IL-6检测 、阴道分泌物免疫荧光染色单独检测预测PPROM合并羊膜腔感染的特异性 、阳性 、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检测预测PPROM合并羊膜腔感染的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显著(χ2值分别为6.340、8.290、4.480,均P<0.05),而敏感性与单一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 血清ICAM-1、IL-6检测联合阴道分泌物免疫荧光染色对PPROM合并羊膜腔感染预测的敏感性 、特异性均较高,且可用于诊断PPRPOM合并羊膜腔感染,指导临床治疗.

  • 潜伏期时限对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围产结局影响

    作者:童重新;邢小芬;乔书花;李勋

    目的 探讨<34周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时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适时终止妊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8 ~33+6周胎膜早破单胎孕妇220例.按孕周大小和潜伏期时限分为8个组,分别为108例孕28 ~ 31+6周为A组,112例孕32 ~33+6周为B组.潜伏期<24h:A1组15例,B1组27例;潜伏期≥24h~<72h,A2组26例,B2组40例;潜伏期≥72h ~<168h,A3组48例,B3组36例;潜伏期≥168h,A4组19例,B4组7例.对各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和母婴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28 ~31+6周潜伏期时限长于妊娠32 ~33+6周,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 =0.04);大孕周、羊水过少、宫内潜在感染、未产等因素与短潜伏期相关.潜伏期时限超过72h,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新生儿早期感染率升高,但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入住NICU时间缩短.结论 延长潜伏期时限,积极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预防感染,将有效改善母婴预后;妊娠28 ~31+6周胎膜早破孕妇,尽可能延长潜伏期72h以上;妊娠32~33+6周胎膜早破孕妇,适当延长潜伏期48h以上.

386 条记录 16/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