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8例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

    作者:季建华;曾世京;罗军;张维强;相仕涛

    目的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螺旋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和62.5%;临床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75.8%和0%;治愈率分别为47.8%、17.2%和0%.结论老年人(>70岁)PTE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螺旋CT对老年人PTE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建英;王红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因慢性缺氧,致血流高黏、高聚、高凝及微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卧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肺血栓栓塞(PTE)的危险性较高。本文针对COPD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 肺血栓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李素琴

    肺血栓栓塞(PTE)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是继冠心病和脑卒中后的第三大死因,也是产褥期和手术后首位死因.引起肺血栓栓塞的血栓栓子90%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国际上把PTE与DVT作为同一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本文通过对肺血栓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预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肺血栓栓塞症17例内科治疗的护理

    作者:张兰英

    4例.肺动脉造影示相应部位的肺动脉不显影或显影延迟.核素血流灌注和通气显像示相应部位灌注缺失,灌注和通气不匹配.

  • 肺栓塞病人怎样护理

    作者:刘义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骨盆及下肢骨折、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长期卧床血流缓慢的患者.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常见,占肺栓塞绝大部分,通常所说的肺栓塞即肺血栓栓塞.肺栓塞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

  •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分析

    作者:于建和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尤其是下肢和盆腔静脉)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呼吸功能和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是肺栓塞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诊断学
  • 24例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分析

    作者:周勇;应可净;章迎春;陈丽英

    目的通过对24例确诊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即临床上出现心跳骤停、严重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症状或需收入ICU救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猝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下肢doppler超声检查或核素检查、肺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等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1例患者急诊溶栓,9例(81.8%)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例死亡.13例患者单纯抗凝治疗,9例(69.2%)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均得到改善,4例自动出院,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3例为终末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结论急性致死性肺栓塞是临床上极为凶险、危及生命的重症,疾病发作快速,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治疗是预防猝死、改善预后的关键.

  •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作者:张蕴;杨媛华;庞宝森;王辰

    目的 比较急性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IE)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与估测肺动脉压力、右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19例PIE患者来自北京24家医院参与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根据2001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确定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患者采用溶栓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治疗.按中心随机方法将患者分组,应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结果 (1)大面积PTE患者治疗前血清CPK、LDH水平明显高于次大面积、非大面积PTE患者(P<0.01);(2)3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9例PIE患者45例估测肺动脉压≥80 mmHg者,血清LDH升高24例(54.4%),P<0.01;169例治疗前存在右心运动功能减弱者,血清LDH升高者68例(40.2%),P=0.049;48例预后不良者血清LDH升高者15例(30.8%),P=0.039.结论 ①急性PTE患者可出现血清CPK、LDH水平升高,不伴有血清CK-MB的异常.②血清LDH水平与患者估测肺动脉压力、右心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

  •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清转氨酶的变化

    作者:张蕴;杨媛华;庞宝森;王辰

    目的 比较急性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不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之间血清转氨酶的变化.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PTE的519例患者分为为大面积(54例)、次大面积(195例)、非大面积PTE(270例).大面积、次大面积PTE患者采用溶栓治疗,非大面积PTE患者采用抗凝治疗.按中心随机方法,溶栓药物分别应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凝药物分别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结果 (1)大面积PTE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4±33)IU/L、(88±40)IU/L]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52±21)IU/L、(43±18)IU/L]、非大面积PTE[(38±13)IU/L、(35±11)IU/L](P<0.05);(2)非大面积PTE应用普通肝素患者治疗后7 d血清ALT(84±39)IU/L明显高于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67±26)IU/L,(P=0.045).(3)519例PTE患者45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80 mmHg者、169例治疗前存在右心运动功能减弱者以及48例预后不良者中血清ALT升高者分别为17例(41.5%),76例(45.5%),26例(54.5%)(P=0.049,P=0.037,P=0.022).结论 (1)急性PTE患者可出现血清ALT、AST水平升高.(2)非大面积PTE患者应用抗凝治疗,普通肝素较低分子肝素更易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3)血清ALT的升高与PTE患者的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运动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

  • 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明;孙怀玉;景艳峰

    目的 探讨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84例PTE患者中仅有11例在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显示明确的血栓回声,约为13%.结论 虽然肺动脉造影仍作为PTE后临床确诊的金标准,但超声心动图能够通过右心系统血栓和周围静脉血栓的确切显示,以及对肺栓塞所致的一系列右心负荷改变的明确显像,对PTE诊断起着特有的作用,同时超声心动图可将PTE与其它心脏疾患进行鉴别诊断.

  • 肺血栓栓塞症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丽丽

    目的:探讨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15例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中,突发呼吸困难和呼吸困难加重13例,晕厥3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1例,长时间制动4例,手术患者2例,口服避孕药1例。化验检查D-二聚体>500μg/ L及血气分析低血氧饱和度者15例,肺动脉增强CT造影( CTPA)异常15例,溶栓治疗13例,抗凝治疗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2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肢体制动、口服避孕药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典型三联症不多见,心电图及血气分析异常特异性差,肺动脉增强CT造影为确诊首选诊断方法。诊断及时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汪晓丽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PTE将其分为研究组(合并PTE)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年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Pa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女比例、身高、吸烟、高血压、冠心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的OSAHS患者相比,OSAHS合并PTE的患者年龄更大,BMI更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更高,气道通气换气功能更差.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筛查肺栓塞的价值

    作者:勇强;孙慧;李治安;赵青;白云燕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肺栓塞筛查的价值.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和31例常规体检者进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测量.选择空腹检查条件,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显示距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cm以内纵断面的管腔结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此段血流通畅,而后测量吸气、呼气时下腔静脉的内径.结果 3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占19 例(59.4%).大块肺栓塞组、非大块/次大块肺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吸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分别为(1.78±0.70)cm,(1.49±0.61)cm,0.148±0.0974;(1.06±0.38)cm,(0.50±0.21)cm,0.517±0.075;(2.37±0.34)cm,(0.46±0.22)cm,0.805±0.115.结论无创伤性超声技术对急性、慢性肺栓塞筛查具有较高特异性,单独根据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判断肺栓塞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假阴性.

  • 急性肺栓塞10例临床资料报告

    作者:杨媛华;逯勇;张洪玉;王辰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T,简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国外发病率很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 000新发患者,死亡率达15%[1].我国目前尚无发病率的确切统计,但近年来由于重视了肺栓塞的诊断,且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已跃居心血管病的第三位.我所1年来发现急性肺栓塞10例,并及时对其进行了溶栓及抗凝治疗,全部治愈,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 肺血栓栓塞17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学明;钱立平;乔乃春

    总结17例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资料,探讨肺血栓栓塞的临床和病理特点.17例中有4例死后尸检证实,13例生前诊断.目前仍存活6例.17例中有13例曾误诊过,误诊率高达76%.肺血栓栓塞患者大多不典型,因而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诊断意识,早诊早治,可降低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病死率.

  •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肺栓塞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马展鸿;戴汝平;柳志红;曹程;何建国;程显声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型 EBCT 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层厚1.5~3 mm.分析6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天、4~7天、8~30天和>30天远期肺栓塞EBCT增强容积扫描图像上血栓形态和大小及其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肺动脉直径的改变及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有效率81.2%,10例单纯抗凝治疗后有效率5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天内有13例复查;4~7天有24例复查;8~30天内复查11例;>30天复查15例.本组EBCT复查中,中央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43.57%,4~7天溶解率68.2%,8~30天溶解率85.06%,>30天溶解率100%;附壁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18.84%,4~7天溶解率12.99%,8~30溶解率84.41%,>30天溶解率28.93%;表现为闭塞型的血栓栓子中,1~3天22.45%的栓子溶解,4~7天30.52%栓子溶解,8~30天68.66%栓子溶解,>30天23.28%栓子溶解.中心肺动脉治疗后40.21%的栓子溶解,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溶解率高.右心功能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为0.32±0.11 VS 0.45±0.10(P<0.01);主肺动脉管径治疗后较前缩小,为(34.0±5.3)mm VS(32.2±5.8)mm,(P<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可以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以中央型栓子为主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附壁型或闭塞型栓子为主的患者,中远期疗效显著.右心功能检查可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指征、方法及监测

    作者:金博文;吴炳祥

    急性肺栓塞(APE)是指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导致的肺动脉堵塞,进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因肺血栓栓塞(PTE)是常见的APE类型,因此通常所称的APE即指PTE。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预后不佳。如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使死亡率由25%~30%降至2%~8%[1]。因此,临床上提高APE的诊断意识,同时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尤为重要。

  • 肺血栓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及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作者:王明山;王霄霞;潘景业;陶志华;金艳慧;谢于鹏

    血管内皮或凝血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变化对早期诊断和观察血栓形成具有更敏感更特异的意义[1-2].临床上常见的肺血栓栓塞(PTE)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我们对PTE患者在不同溶栓治疗方法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探讨这些分子标志物在PTE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 犬肺栓塞模型血浆NPY、CGRP和尿TXB2、6-keto-PG1α的变化

    作者:高德伟;刘朝阳;李文兵;梁瑞芳;俞森洋

    目的建立犬自体血栓肺栓塞模型,研究其血浆NPY、CGRP和尿TXB2、6-keto-PG1α与急性肺栓塞的关系.方法1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只.分别注射自体血栓(0.04 g/kg)混悬液20 ml和生理盐水20 ml.记录注栓前、注栓后0.5、1、2、4、6 h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同时采血、留尿标本检测相关实验指标.结果栓塞组注栓后PO2较注栓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栓塞组注栓后MPAP较注栓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I注栓后则明显下降.栓塞组注栓后血浆NPY从基线逐渐上升,4 h达高峰,而血浆CGRP从基线逐渐下降,6 h达低点.肺动脉血浆AT-Ⅱ注栓后上升,4 h达高峰.栓塞组血浆和尿TXB2均在1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两者变化具有一致性;血浆和尿6-keto-PGF1α注栓后0.5 h内即达高峰,此后下降,两者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血管活性物质NPY、CGRP和AT-Ⅱ参与PTE的病理生理过程;PTE的肺血流动力学异常与TXA2、PGI2的失衡有关;尿TXB2和6-keto-PGF1α可作为监测体内TXA2和PGI2的变化的指标.

  • 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永强

    由于肺血栓栓塞 (PTE) 的栓子主要来自深静脉血栓 (DVT),另一方面,DVT常引起PTE,两者密不可分,故人们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均认为我国VTE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病因和临床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是否的确如此一直存在异议.

217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