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96 环境二噁英污染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作者:于西佼;李纾

    二噁英是一类可长期存在的重要痕量环境污染物,性质十分稳定,具有生物蓄积的特点,可长期滞留于土壤、空气、水及生物体内,并随生物链不断浓缩.二噁英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研究证实,环境中二噁英的污染影响牙齿正常发育,导致牙齿的形态、颜色、结构异常甚至不发育,发育期的牙胚是二噁英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之一.

  • 母乳喂养对儿童牙齿健康的影响

    作者:文雪;万梓明;段大航

    母乳喂养是科学的喂养方式,是能够保证婴儿健康的喂养方式.许多学者认为,婴幼儿龋与喂养方式有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母乳的致龋性甚至高于牛乳,但此观点仍缺乏流行病学的依据.也有人指出母乳喂养及其持续时间与婴幼儿龋无关[1].现将国内母乳喂养影响儿童牙齿健康文献综述如下:1 母乳喂养对儿童牙齿正常发育的影响母乳喂养能提供儿童发育的营养物质,也可以使儿童增加抵抗力不易受到病菌感染,对婴幼儿牙齿发育可能有很大影响.文献显示,8月龄未萌牙婴儿体重和身长明显低于已萌牙组婴儿,未萌牙组儿童身长低于衡量值,未萌牙组母乳喂养率低于萌牙组母乳喂养率[2].有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儿乳牙萌出时间较人工喂养儿早,而到幼儿期这种差别完全消失,开奶后6个月完全牛奶或代乳品喂养乳牙萌出率和萌出数均较混合喂养高,显示出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牙齿发育[3].

  • 埋伏牙伴多生牙四颗一例

    作者:李丽华;米方林;伏艳;秦小慧;伍建容

    患者男,12岁,学生,因口腔正畸来我院就诊.询问患者及家属,在孕期及婴儿期未接触X线照射,未服用影响牙齿发育的药物.专科检查:颌面部左右对称,发育正常,后牙区咬合关系良好,磨牙中性关系.口内恒牙27颗,未见11,11位置为乳切牙残根(图1~3).12和21间唇侧颌骨明显膨隆.全口曲面断层片示(图4):13、15、23牙根尖区以及44和45牙根之间各可见1颗未萌多生牙.23牙根尖处多生牙形态似发育中的尖牙,其余3个多生牙皆为牙胚.未萌出多生牙周围未见囊性变,上、下颌骨未见异常,11颌骨内见一个埋伏阻生的中切牙.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中切牙进行定位评估(图5):冠根走向为唇腭向,牙冠在唇侧,牙根在腭侧.牙冠舌面朝唇向,牙根弯曲.父母亲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埋伏中切牙伴多生牙4颗.处理:建议拔除埋伏中切牙及多生牙,全牙列行正畸治疗.

  • 成骨不全症合并股骨干骨折一例

    作者:于文超;李刚

    临床资料女性,24岁,2010年12月2日因轻微外伤致左大腿肿痛、畸形、活动受限2h就诊,查体:患者智力发育正常,听力良好,语言清楚.头颅大小正常,双眼巩膜呈浅蓝色(图1),牙齿发育良好,脊柱发育正常.左大腿中上段肿胀畸形明显,压痛,可扪及异常活动及骨擦感,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X线片示:骨盆扁平、不对称,脊柱骨质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股骨干变形,略向外方凸,皮质增厚,左股骨干中上段骨折,骨折线为横形,移位明显.

  • 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电压依赖型合并肾结石一例

    作者:杜悦新;张碧丽;刘艳;龚新顺

    患儿女,12岁,主因11年内反复骨折10余次入院.每次骨折均为轻微外伤后四肢骨骨折.体检:血压110/65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47.5 cm,体重35 kg,营养发育正常,精神反应好,无特殊面容,颅骨无畸形,无蓝巩膜,无听力减退,牙齿发育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活动自如,无弯曲畸形.入院后查一侧长骨像示:骨质稍疏松.

  • Pax9调控小鼠帽状期和钟状期牙乳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晓宇;吴晓珊;尚佳健;贾瑞芝;胡亮;徐亿普;王劲松;张春梅;王松灵

    目的 观察Pax9对小鼠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牙乳头细胞的作用.方法 培养胚胎14.5d和16.5d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的牙乳头细胞.转染 Pax9 siRNA至牙乳头细胞中敲低 Pax9的表达,CCK8检测转染后24、48、72和96h细胞的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Msx1、Bmp2、Bmp4的表达变化.在转染Pax9 siRNA的同时进行矿化诱导培养7d,然后检测Alp、Dmp1和Dspp的表达情况.结果 敲低Pax9表达后,牙乳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Msx1的表达水平下降,而Bmp2和Bmp4的表达水平升高;牙本质形成相关基因-Alp、Dmp1和Dspp的表达水平升高,牙乳头细胞的矿化能力增强.结论 Pax9参与调控小鼠帽状期和钟状期牙乳头细胞的增殖和成牙本质分化,同时调控下游基因Msx1、Bmp2和Bmp4的表达.

  • Notch1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毛丽莎;王学玖;葛丽华;宿颖;张春梅

    目的:探讨Notch1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分布。方法制作ICR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不同发育阶段的冰冻组织切片,对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自牙胚发育起始期至出生后2天不同发育阶段组织的Notch1分布情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Notch1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起始期和蕾状期牙板上皮上方或其包绕的口腔上皮中表达,在牙板上皮中没有表达。自帽状期至钟状期,Notch1在牙胚的中间层表达,而在内釉上皮中无表达。至牙釉质和牙本质分泌期,Notch1仍在颈环部位的中间层表达。此外,Notch1还在牙胚发育不同时期的间充质、牙乳头和早期牙髓中表达。结论 Notch1可能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过程中的牙上皮特别是内釉上皮的细胞分化,以及牙囊和牙乳头细胞分化及分化完成后的牙髓干细胞的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 改良支撑材料小鼠颅颌面器官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

    作者:陈瑞君;黄晓峰;张瑞;李瑞奇;张方明

    目的 探讨改良支撑材料小鼠颅颌面器官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方法 分离出生后0.5天(PN0.5)的C57BL小鼠颅颌面部分器官(下颌磨牙、下颌下腺、舌),在由有机树脂片作为支撑物的6孔板中体外培养3天,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所培养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形态学变化,并且与PN0.5和PN3.5小鼠白相应器官进行组织学比较.结果 相对于PN0.5的颅颌面器官结构,器官培养3天后下颌磨牙、下颌下腺和舌等器官体积增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分化.体外3天培养器官的发育要落后于PN3.5的实际生长.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小鼠颅颌面器官树脂支撑物体外培养系统.

  • Notch1蛋白在小鼠下颌切牙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王学玖;毛丽莎;葛丽华;宿颖;杨晶;王立平;张春梅

    目的:探讨Notch1在小鼠下颌切牙牙胚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分布。方法制作ICR小鼠下颌切牙不同发育阶段的冰冻组织切片,对小鼠下颌切牙牙胚自牙胚发育起始期至钟状晚期不同发育阶段组织Notch1的分布情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Notch1在小鼠下颌切牙发育蕾状期牙胚的口腔侧上皮中表达,而在和间充质相邻的牙胚上皮中没有表达。从帽状期至钟状期,Notch1在牙胚的中间层表达,而在内釉上皮中没有表达。钟状期的唇侧颈环部位星网状层和部分牙上皮细胞也表达Notch1。此外,Notch1还在牙胚发育不同时期的间充质、牙乳头和早期牙髓中表达。结论 Notch1可能在小鼠下颌切牙发育过程中的牙上皮,特别是内釉上皮的细胞分化,以及牙囊和牙乳头细胞分化及分化完成后的牙髓干细胞的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 蕾状期成釉器重建体外模型的建立

    作者:胡冰;Hervé Lesot;王松灵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胚蕾状期:①牙间充质对牙胚上皮发生的控制作用;②原发釉结节对牙胚间充质的定义作用;③牙胚上皮细胞位置信息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使用小鼠蕾状期下颌第一磨牙蕾状期牙胚,在体外利用胰蛋白酶解离后的牙间充质与混合牙胚上皮细胞进行了重组培养至14天.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蕾状期牙胚上皮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丧失了全部位置信息后牙胚上皮细胞仍能在牙胚间充质的诱导下完成成釉器的重建及一系列的组织发生.这表明胚间充质在原釉结节形成时对牙胚上皮组织学发生具有可能的控制作用,即在原釉结节形成前在牙胚间充质中可能已存在有牙齿发生所需的全部信息.而在成釉器的体外重建过程中,牙胚间充质则起到了支架的作用.

  • 尖鼠牙齿发育中Shh与Bmp4基因的表达

    作者:杨凯;白玉兴;Paul T.Sharpe

    目的 观察生长因子Shh与Bmp4在尖鼠前磨牙乳恒牙发育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尖鼠胚胎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脱水、包埋,制作8μm的石蜡切片,HE染色.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Genbank数据库设计引物,克隆尖鼠Shh和Bmp4基因.制作35S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观察到尖鼠上颌前磨牙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E 16天可见尖鼠乳前磨牙,之后恒牙开始发育,乳牙逐渐降解,至E 21幼鼠出生时乳牙已完全降解,恒牙发育至钟状晚期.克隆出尖鼠Shh基因片段长210bp,Bmp4基因片段长626bp.它们在尖鼠乳前磨牙及恒前磨牙中均有表达,与小白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相似.结论 生长因子Shh和Bmp4对牙齿发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子,其作用相对保守.

  • SMAD4研究现状及其与牙齿发育的关系

    作者:高原荣;王松灵

    TGF-β信号转导途径在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Smad4是近发现的脊椎动物体内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重要的新基因.作者对SMAD4的起源、结构、活化与降解、功能、动物模型及其与牙齿发育的关系进行综述.

  • 长春市正常少年儿童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兰泽栋;林珠;陈远平;孙新华;梁傥

    材科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组104名正常少年儿童来自4518名祖籍长春市,汉族,初中学生,年龄12~16岁,选择标准:(1)身体健康发育良好;(2)颌骨及颜面协调无畸形;(3)无正畸正颌治疗史;(4)第一恒磨牙为中性关系,恒牙初期(乳牙全部替换结束至第二恒磨牙建为止);(5)牙齿发育良好、牙数正常、上下牙齿排列整齐完整、覆覆盖关系正常;(6)无颞下颌关节疾患.

  • 正常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牙髓免疫活性细胞的动态研究

    作者:吴丽更;杨若愚;王岷峰;侯芝艳

    目的研究人完全萌出但尚未发育完成的前磨牙牙髓组织中牙髓树突状细胞(pulpaldendritic cells,PDCs),T、B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以探明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牙髓局部免疫防御状态的改变.方法按根尖孔的闭合状态分为大喇叭组、小喇叭组和闭合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标记上述细胞,并对前两种细胞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大喇叭组HLA-DR+细胞数多于小喇叭组及闭合组;②3组HLA-DR+血管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3组CD45RO+T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LA-DR+PDCs和CD45RO+T细胞几乎很少接触.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尚不能认为两者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PDCs在人正常发育性牙髓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他免疫活性细胞与此进程无明显相关.

  • 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在斑马鱼颅颌面发育早期时空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兴;刘鑫;徐智云;闫娈;杨德琴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基因在斑马鱼颅颌面发育早期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颅颌面骨骼和牙齿发育早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osterix基因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制备地高辛标记osterix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和正义mRNA探针;通过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osterix基因在斑马鱼颅颌面骨骼与牙齿发育早期的转录分布,进一步比较osterix基因在颅颌面骨骼发育中的矿化表达特征;通过茜素红染色突出osterix基因在牙齿发育中的矿化表达特点.结果 成功合成osterix基因的反义和正义mRNA探针;反义探针杂交检测显示:在受精后3~4 d osterix基因开始在斑马鱼颅颌面膜内成骨部位表达,在受精后5~6 d osterix基因在牙齿特异性表达;正义探针杂交未检测到osterix基因的表达信号.osterix基因在早期尚未矿化的骨基质以及初代牙齿(3V1、5V1)、第一颗替换牙齿(4V2)的牙基质中高度表达.结论 提示osterix基因可能在斑马鱼早期未矿化骨基质转化为晚期成熟的矿化骨基质过程中,以及牙齿冠部牙基质发育矿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正谋;张莉;温秀杰;刘鲁川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属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神经生长、发育和维持功能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牙齿发育、口腔颌面部肿瘤、神经创伤修复、组织工程等密切相关,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牙型形成的基因调控

    作者:王颖莉;王嘉德;高岩

    牙型(dental pattern)是指不同类型牙齿的定位、数量和形态结构,是在胚胎形成时期建立的。研究提示:几种细胞外信号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牙齿沿颌骨的定位及切牙区的形成;而包括同源异型盒基因(homeobox genes)家族在内的细胞核内转录因子的组合表达,则可能在颌骨中建立了不同类型牙齿发育的区域。 一、细胞外信号因子的作用 在发育的颌骨中,不同牙齿将要形成的位置是在发育的起始阶段或在此之前确定的。此时在第一鳃弓的上皮和间充质中有一些细胞外信号因子,如骨形成蛋白(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和Sonic Hedeghog(Shh)等的表达,它们可引出转录因子的表达并通过相互作用在发育早期牙型的确定中发挥功能[1]。

  • 儿童牙齿发育异常Ⅱ.混合牙列期上前牙区额外牙的临床处理

    作者:郑树国

    儿童牙齿发育异常讲座上一讲主要是针对牙齿数目的减少即先天缺牙,本讲主要针对牙齿数目增多即额外牙(多生牙)的临床处理.人的一生共经历3个牙列阶段,从初的乳牙列阶段、其后的混合牙列阶段到后的恒牙列阶段.乳牙列和恒牙列阶段往往比较稳定,变化很小,而混合牙列阶段伴随乳牙的替换和恒牙的萌出往往变化很大,期间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有的属于生理性的、暂时性的,随着牙列的发育会逐渐恢复正常;有的异常是病理性的,需定期观察和早期干预,否则会引起恒牙列严重的错(袷)畸形.早期干预可借助牙齿、牙列和颌骨正在发育的特点,为异常的牙列和牙齿发育提供自行调整的机会,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DKK1与牙齿发育和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君杰;全宏志;张建;黄俊辉

    Dickkopf家族(DKK)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古老体系,通过抑制Wnt通路的信号传导来发挥调节作用.DKK1作为DKK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分化来控制机体发育和疾病发展,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等方面研究较为成熟.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和一些口腔疾病发病率逐年上涨,学者们对疾病的分子机制领域研究逐渐深入,DKK1通过调节Wnt通路这一重要机制在口腔医学领域也逐渐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DKK1在牙齿发育和口腔的常见疾病如口腔肿瘤、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为学者们未来进一步研究牙齿形态发育的精密调控机制和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与思路.

  • Fibulin-7对牙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宁鹃;代杰文;沈国芳

    Fibulin-7又称TM14,是Fibulin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000,由440个氨基酸组成,早通过牙胚cDNA基因芯片差异杂交方法鉴定得出.Fibulin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基底膜、弹性纤维及疏松结缔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等组分相互作用,作用于器官发生及血管生成过程,在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及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Fibulin-7 mRNA在牙齿、毛囊及软骨中高表达;也在胎盘的海绵滋养层细胞及胚胎外组织中表达.在牙本质发育过程中,Fibulin-7与Fibulin-1、纤连蛋白及牙本质涎磷蛋白相互作用,对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具有黏附作用.Fibulin-7位于人染色体的2q13段,将其敲除后,在斑马鱼体内可引起先天性的心脏病及颅颌面发育的异常.本文就Fibulin-7对牙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