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原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MODS诊治体会

    作者:崔莉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发病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进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日益成为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终结局,老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E).在MODS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 HIV/AIDS免疫异常激活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阶;吴欣芳;李勇;曾毅

    目的:分析我国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异常激活水平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免疫异常激活在HIV/AI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287例不同病情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免疫异常激活标志物及血浆病毒载量,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IV/AIDS患者免疫异常激活水平显著不同,随着疾病进展,免疫异常激活水平显著升高.且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与免疫异常激活标志物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感染HIV后诱导的免疫异常激活可能是导致CD4+T细胞计数逐渐降低及疾病进展的机制之一.

  • 单味中药及其衍生物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魏晓群;李时悦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病变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具有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的特征[1].IPF以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50%左右的患者合并杵状指(趾),80%以上的患者双下肺可闻及Velcro湿哕音.IPF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英国IPF的总发病率为4.6/10万,年发病率估计增长率为11%;美国IPF的年发病率为8.8/10万~17.4/10万;我国目前尚缺乏对IPF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肺纤维化预后不良,多数患者死于肺病本身疾病进展,其中位生存期仅为3.5 ~4.4年[3].目前,西医治疗对肺纤维化尚未有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对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开展中医药对肺纤维化防治方面的研究,多项中医药研究证实多种单味中药及其衍生物可延缓肺纤维化疾病进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治疗前景.笔者就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衍生物在IPF中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八珍汤改善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致血液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艳;何艳;姚运海;郑煜煌;何明大;曾飔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只能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控制疾病进展,然而HAART需要终生服用,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在治疗早期,严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而中医药在改善这种毒副反应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患者更容易接受.本研究利用八珍汤加减改善HAART所致血液毒副反应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现报道如下.

  • 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届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于2005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深圳市胜利召开.

  • 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

    作者:吴沛田

    答: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炎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大量蛋白尿伴随的结果是肾功能降低或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 GBV-C/HIV共感染对AIDS疾病进程和HIV病毒复制的影响

    作者:祝婷;丁心平;万延民;刘连兴;彭虹;黄相刚;冯晏萌;邬超;阮玉华;韩丽凤;邢辉;王建军;苏斌;徐臣;徐建青;邵一鸣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GBV-C/HIV共感染可延缓HIV感染疾病的进程,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收集我国安徽省阜阳市HIV血清学阳性的既往献血员血浆标本,对其进行GBV-C感染的检测,研究GBV-C/HIV共感染与HIV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用RT-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在203人中检出GBV-C感染52例,显示该人群GBV-C的感染率为25.6%,男性感染者(35例,67.3%)高于女性感染者(17例,32.7%).分析发现,GBV-C感染与未感染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的HIV-1感染者均未接受ART治疗,因而排除了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HIV-1感染晚期的献血人群,GBV-C/HIV共感染对CD4细胞和病毒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由于本研究对象中无HIV-1早期感染者,因而不能判断GBV-C在HIV-1感染的早期对疾病进展有无影响.

  • 缬沙坦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万美燕;崔永军;邹作君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未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特征.

  • SHP-1mRNA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学东;刘晓;李英华;张永晓;李志赏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治疗效果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54例CML患者,30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10例非恶性肿瘤常规查体者做对照组(CG),应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H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G、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P-CML)、进展期CML、AML组SH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5 +0.62,4.96±1.76,2.60±0.90,0.45±0.20.CM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较CG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ML患者中,CP-CML患者的SHP-1 mRNA表达水平非常显著高于进展期CML患者(P≤ 0.0001).AML患者较CG组SH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442).CP-CML患者伊马替尼(IM)治疗3个月时的治疗反应理想组初诊时SHP-1 mRNA表达水平为5.712±0.4476,非常显著地高于反应不佳或失败组4.044±0.3701(P=0.0090).AML患者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组(CR)初诊时SHP-1 mRNA表达水平为0.4984±0.05164,高于未完全缓解组(non-CR)0.3537±0.02388 (P =0.0017).结论:CM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AML患者,且与CML疾病进展相关;初诊时SHP-1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CP-CML对伊马替尼早期治疗反应及AML患者诱导化疗效果的指标.

  • DNA甲基转移酶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英华;刘学东;郭秀芬;刘晓;罗建民;张永晓;李志赏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94例3个不同时期CM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NM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NC)组、CML慢性期(CML-CP)、加速期(CML-AP)、急变期(CML-BP)组DNMT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45±0.22、1.83 ±0.63、2.95±0.87、3.24±1.39,CML-CP组患者与NC组比较表达水平差异统计学意义(P=0.28);CML疾病进展期包括(CML-AP和CML-BP)较NC和CML-CP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1);CML-AP与CML-BP相比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36).NC、CML-CP、CML-AP、CML-BP组DNMT3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9±0.34、1.34±0.46、2.33±1.05、3.18 ±1.23.CML-CP组患者与NC组比较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844);CML疾病进展期较NC组和CML-CP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ML-AP与CML-BP相比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304).NC、CML-CP、CML-AP、CML-BP组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7 ±0.31、16.41 ±22.50、9.36 ±5.50、12.17±13.44,在CML患者较在N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ML患者各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疾病进展期CML患者中DNMT mRNA表达增高,DNMTmRNA表达水平与CML疾病进展相关.

  • 骨标志物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彦;克晓燕;田磊;万伟;董菲;王晶

    目的:研究骨标志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MM患者100例,分为A组(n=33),包括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B组(n=67),包括新发和疾病进展(PD)的患者.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两组血清中骨标志物N-端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三者与MM疾病进展(PD)的相关性.结果:N-MID在A和B组没有差异(平均20.03 vs 25.24 ng/ml)(P=0.27),PINP和β-CTx在B组比A组水平升高,分别为平均51.41 vs77.48 ng/ml(P=0.026)和平均0.52 vs 1.03 ng/m1(P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β-CTx是MM PD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标志物PINP和β-CTx在MM疾病进展(PD)和疾病稳定(SD)期水平不同,β-CTx可以作为监测MM疾病进展(PD)的指标.

  • 非编码RNA参与化疗耐药的三个层面

    作者:晏捷;成殷;陈杰

    由于肿瘤综合诊疗方案的实行,化疗耐药成为导致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例如,晚期卵巢癌患者对一线化疗药物紫杉醇-铂类原发性耐药率高,且50%~70%的患者因获得性多药耐药而复发[1]。即使同时联合应用2种或多种效应机制不同的化疗药物,以大限度降低耐药的发生率,“交叉耐药”、毒副作用的增加仍难以避免。化疗耐药大大限制了患者的临床获益,仍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 分子病理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陈晓霞;周彩存

    病理学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病理学已经从细胞核亚细胞器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去认识疾病,借助分子病理学,病理学家可以获得复杂的肿瘤分子资料,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患者个体化用药/预测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疾病进展的有用信息[1].通过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蛋白、mRNA)、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与扩增和甲基化等,可以指导精确的个体化治疗,并且用以判定患者的预后.

  •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不同病程阶段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稳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亚兰;郑海潮;卫晓丽;张海兰;杨扬;赵鑫;于彤彤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稳态变化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166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样本,依据感染时间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组:早期感染组(early HIV infection,EHI)38例、HIV组94例、AIDS组34例,62例HIV抗体阴性MSM作为健康对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5RA+、CD8+CD28+、CD4+CD25+CD127-)及活化(CD38、HLA-DR)与凋亡(CD95)细胞表达频率.结果 随着疾病进展,CD4+CD45RA+T淋巴细胞表达逐步降低,HIV组低于对照组,AIDS组低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而EH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CD28+T细胞在EHI组出现明显降低,HIV组和AIDS组持续在较低水平.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亚群比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活化细胞(CD4+CD38+HLA-DR+)百分比逐级上升,表现为对照组0.05).结论 HIV感染后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功能均发生改变,活化及凋亡细胞比例增加,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损伤,T细胞亚型重新分布及稳态变化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CD4+T和CD8+T淋巴细胞在HIV感染的早期已经发生免疫活化,对这一阶段免疫应答的研究将是探讨其在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机.

  • HLA-B宽特异性抗原Bw4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健平;洪坤学;贾明明;任国良;刘宏伟;邢辉;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 对我国HIV-1感染者HLA-B基因不同基因型(Bw4、Bw6)的分布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HIA-Bw4基因在HIV-1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HLA分型方法 对340名HIV-1感染者和69名健康对照进行HLA-B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确定Bw4和Bw6特异性分布,分析HLA-B Bw4和Bw6特异性与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在HIV-1感染者人群共检测到65种HLA-B等位基因,Bw4携带者(Bw4Bw4纯合子和Bw4Bw6杂合子)相对Bw6纯合子具有更高的CD4+T细胞计数(P=0.004)和更低的病毒载量(P=0.003).与Bw4纯合子相比,Bw4Bw6杂合子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毒载量更低(P=0.037).在CD4+T细胞数小于500个/μl组中,Bw4Bw6杂合子的百分比显著低于CD4+T细胞数大于500个/μl组(P=0.0002),而Bw6纯合子的百分比则显著高于CD4+T细胞数大于500个/μl组(χ2检验,P<0.0001).结论 HLA-Bw4对宿主感染HIV-1后,从病毒载量分析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保护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HCV-RNA水平对HIV/HCV合并感染者HIV疾病进展影响研究

    作者:刘静;姜拥军;张晻;陈昕;张子宁;周立平;范霞;王亚男;胡清海;代娣;丁海波;尚红

    目的 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HCV-RNA水平对HIV感染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391例不同途径HIV感染者进行抗HCV-IgG、HCV-RNA、HIV-RNA、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免疫活化指标检测,比较HCV-RNA水平高组和低组病毒学及免疫学相关指标差别,分析HCV-RNA与HIV-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1)有偿供血组(93%)和静脉吸毒组(97.5%)抗HCV-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性接触组(20.1%);在抗HCV-IgG阳性的HIV感染者中,静脉吸毒组HCV-RNA阳性率(89.9%)显著高于有偿供血组(48.3%)及性接触组(62.5%),P均<0.01.(2) HCV-RNA水平和HIV-RNA水平正相关(r=0.237,P<0.01),与CD4计数负相关(r=-0.201,P<0.05).(3) HCV-RNA高组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表达高于HCV-RNA低组(P<0.01).结论 高水平的HCV-RNA可能是HIV感染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 HIV/HCV 混合感染者与 HIV 单独感染者艾滋病疾病进展比较分析

    作者:李世福;付金翠;李再友;郭春园;许杰;赵金仙;高良敏

    目的: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的疾病进展及死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IV/HCV混合感染对HIV感染者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4年间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报告的HIV单独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获取CD4+T淋巴细胞计数数据,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得HIV/AIDS死亡的相关数据,两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5例HIV单独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70个/μl,且小于200个/μl的为25.71%,月均CD4+T 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为:-1.50个/μl,1年内病死率为18.18%,352例HIV/HCV混合感染者首次CD4+T 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20个/μl,且小于200个/μl的为20.45%,月均CD4+T 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为:-2.76个/μl,1年内病死率为32.14%,两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IV单独感染者相比,HIV/HCV混合感染者被发现时免疫状况尚可,但是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速度较快,疾病进展快,死亡速度也较快。必须加快制定针对HIV/HCV混合感染者的防治策略。

  • CRRT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丽群;苏磊

    在欧美等国脓毒症(Sepsis)是ICU患者常见的死因,病死率约为11%,疾病进展到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阶段,病死率增加到50%和68%。ICU的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病死率为30%~ 60%,如合并脓毒症休克病死率超过75%。70%的AKI患者可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而无AKI的患者MODS的发生率仅10%。本院GICU的统计AKI发生率为36.5%,合并AKI的严重脓毒症病死率52.5%,合并AKI的MOD病死率为89.5%。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坚;任来成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被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终共同通道[1].细胞因子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可能是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大量证据表明TGF-β的增多与组织纤维化存在因果关系[2].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洪元;徐守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目前DM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预计至2030年全世界DM患者将逾3亿[1].随着DM患者数的逐年增多,DM的早期诊断对于减少或延缓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plasma glucose,PG)平均水平,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HbAlc由于在血中浓度稳定,不受临时PG浓度的干扰,是DM患者长期控制PG的重要的评估指标,被认为是评价PG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因此,近年来用HbAlc诊断DM的呼声越来越高[3].本文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DM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检测HbAlc在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618 条记录 2/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