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有关问题的讨论

    作者:蒋云甫;赵华春

    踝部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同时往往伴有韧带损伤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时要以骨折的解剖对位、损伤韧带的良好愈合为原则〔1〕。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创作伤性关节炎和踝关节功能障碍,后只能作踝关节融合术。我院在1993~1999年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对其治疗的有关问题作粗浅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6~65岁,平均32.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7例,高处坠伤17例,平地扭伤10例,压砸伤4例。其中开放性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54例。根据术前X片按Lauge-Hansen〔1〕分类标准分:旋后内收型6例(Ⅰ度2例,Ⅱ度4例);旋后外旋型25例(Ⅱ度5例,Ⅲ度8例,Ⅳ度12例);旋前外展型17例(Ⅰ度3例,Ⅱ度8例,Ⅲ度6例);旋前外旋型15例(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6例,Ⅳ度4例);垂直压缩型5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0例。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均在伤后1周左右手术。直视下解剖复位,用加压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将内外踝的骨折分别予以内固定。对少数腓骨骨折线较高,或内外踝固定后腓骨仍有外移趋势者,则于踝上2~3cm处平行踝关节由外向内进钉,可略向前偏,螺钉穿出腓骨两层皮质骨及胫骨一层皮质骨。术中注意进钉角度,避免进入踝穴。无把握时可在透视下进行,以确定螺钉位置的正确与否。对断裂的韧带予以修补。术后用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6~8周后开始扶拐行走。

  • 手指表皮囊肿1例报告

    作者:李秋静;刘维杰;王芳

    患者,男,42岁。4个月前被石头砸伤右手小指甲床,当时稍感疼痛,未见出血,近1个月伤处长出一肿物,疼痛明显,生长较快,故来院诊治。检查见右手小指末节肿大,皮色正常,触痛明显。X线检查示右手小指末节骨质呈囊性膨大,两侧骨皮质菲薄,且不连续,有弧形硬化带,指骨掌侧残留一菲薄的皮质骨。经手术将小指末节连同肿物截除,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 送检右手小指末节指骨内有一椭圆形肿物,约1.5cm×1.2cm×1.0cm大小,肿物切面呈囊性,单房,囊壁厚约0.2cm,囊内充满灰白、灰黄色半固体豆腐渣样物质。显微镜检查肿物囊壁大部分为鳞状上皮,上皮分化成熟,部分区域上皮有轻度增生,囊壁小部分区域上皮已消失,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内成分主要是角化物质,靠近肿物的骨组织已失去正常结构,由较多纤维组织增生代替。病理诊断为右手指表皮囊肿。

  • 肢体延长的整体护理

    作者:邱武英;杨长青;刘红影

    肢体延长术是近几年骨科新开展的矫形手术,多用于各类先天性骨骼奇形、骨骼类肿瘤、骨骼的外伤、感染、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肢体不等长的矫正.其方法是在麻醉下给患肢伊氏技术外固定[1],然后切开患肢软组织,行皮质骨截骨而保留骨髓质的连续性.术后待骨痂开始生长时,根据伊氏张力-应力下组织再生理论使患肢延长.96年来,我科共收治单侧下肢延长病人4例,病程均按预期目标进行.经过半年至3年随访,患者均能行走自如且无并发症.通过对4例病人的整体护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 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欢;沈忆新

    在解剖学上,胫骨按照Carr-Sobba-Bear胫骨分区法,被分为6个区.分别是Ⅰ区(胫骨头区)位于膝关节周围,多为松质骨;Ⅱ区(胫骨结节区)为皮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区,骨膜厚;Ⅲ区(近侧中段骨干区)为皮质骨;Ⅳ区(中段骨干区)为皮质骨,仅单一的髓内血供;Ⅴ区(远侧中段骨干区)为皮质松质骨交界;Ⅵ区(踝上区)位于踝关节周围,皮质薄,松质骨.

  • 浅谈骨科常用骨折内固定物

    作者:曾道义

    在评论骨骼如何骨折时,通常提到的因素为骨骼所受到的负荷类型、大小和速度,以及骨骼本身的结构特性.骨骼是一种不匀质的人体组织,它根据所受应力的方向而有不同的应力-应变关系.松质骨和皮质骨也因它们各自在横断面上的密度和直径不同有不同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体外试验中当应变超过原长度的2%时,皮质骨即骨折,但松质骨直到应变超过7%时尚未折断.在分析骨折形态时,根据负荷方式能推断出损伤机制及可能伴有的损伤,骨折的方式能提示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稳定性.(见表1)

  •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皮质骨和松质骨表达的差异

    作者:李俊峰;陈思旭;鲍全伟;刘华渝;李昂;秦昊;赵玉峰;沈岳;钟孝政

    目的 探讨皮质骨和松质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通过小鼠在体和离体实验,观察皮质骨和松质骨Wnt/β-catenin通路及相关因子β-catenin、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成骨相关转录因子抗体(Osterix)等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皮质骨β-catenin、Runx2、Osterix阳性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松质骨[(20.30±1.21)%比(25.80±1.10)%、(10.20±3.05)%比(19.51±2.03)%、(13.90±2.06)%比(23.74±3.33)%,P<0.05].细胞免疫荧光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 皮质骨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表达明显低于松质骨.

  • 在Pemberton手术中冻干同种皮质骨环的应用

    作者:范毓华;潘新华

    Pemberton手术是通过骨盆不全截骨、远端翻转来矫正先天性髋脱位患儿髋臼的异常指向和降低髋臼指数,因此维持术中远端翻转变位的植骨块质和量十分重要,年龄2~3岁的患儿和再次手术的患儿取自体髂骨植骨质和量均存在着不足.对此我们应用冻干同种皮质骨环+自体髂骨植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基台穿龈高度对皮质骨应力的影响

    作者:于旭红;王香爱

    目的:研究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中基台的穿龈高度对皮质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Solidworks2007制图软件,模拟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基台和Ⅱ类骨在基台不同穿龈高度时的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11.0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垂直和45°斜向2种方向加载,分析基台不同穿龈高度(0.75 mm、1.5 mm、3.0mm、4.5 mm、6.0 mm)时的应力分布,对结果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穿龈高度间皮质骨大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穿龈在3.0~4.5 mm之间时,大应力值趋向稳定.结论:随基台穿龈高度增加,Ⅱ类骨皮质骨大应力有增大趋势,但当穿龈高度在3.0~4.5 mm之间时大应力几乎没有变化.

  • CBCT测量根间间隙区颊侧皮质骨厚度

    作者:徐晓静;李击

    目的:通过CBCT测量临床上微螺钉通常植入的根间间隙区颊侧皮质骨的厚度. 方法:收集200例锥束CT(CBCT)图像(上下颌各100例). 在距牙槽嵴下方6 mm水平,测量自尖牙到第一磨牙根间间隙区近中、中点和远中皮质骨厚度. 结果:邻牙间中点的皮质骨厚度明显小于牙旁的皮质骨厚度(P<0.001). 皮质骨厚度<1 mm比例高的位置(20%)在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间中点.皮质骨厚度>1.5 mm比例高的位置(50%)在下颌邻近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中点的远中). 结论:邻牙间中点位置的皮质骨厚度明显小于邻近牙根区域皮质骨厚度.

    关键词: 皮质骨 根间区 CBCT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4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申良;马超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2 ~3cm,在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其解剖特点决定其是骨折好发部位,此处骨折占肩部骨折的26%.对于明显移位的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自2010年至2011年我院通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3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增龄和去睾丸大鼠不同结构骨组织的变化及雄激素的干预作用

    作者:苏开鑫;陈艳;谢华;王宏芬

    目的 探讨增龄和去睾丸对成年大鼠不同结构骨组织骨代谢的影响,并观察雄激素的干预作用效果.方法 40只4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A组)、年龄对照组(B组)、去睾丸组(C组)和去睾丸加睾丸酮组(D组),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同等条件下饲养90 d后,处死全部大鼠,取腰椎、胫骨上段和中段进行不脱钙骨包埋切片,应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年龄对照组大鼠胫骨上段骨形成和骨吸收均下降,出现明显的骨质丢失.而去睾丸组大鼠胫骨上段骨量下降,骨形成和骨吸收参数都增加;胫骨中段皮质骨静态参数截面总面积、髓腔面积等无明显变化,动态参数骨外膜骨形成降低,骨内膜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增加趋势.去睾丸加睾丸酮组大鼠胫骨上段的骨量比去睾丸组增加,骨高转换率降低;胫骨中段皮质骨骨外膜的骨形成增加,骨内膜的骨吸收降低(P<0.05).结论 增龄使大鼠会出现明显的骨质丢失,而去睾丸后骨质在增龄的基础上进一部丢失,以松质骨较为显著,皮质骨变化较慢.补充睾丸酮后可以阻止由于增龄和去睾丸所引起的骨质丢失,并能维持正常的骨质结构.

  • 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睾酮对雄性去势大鼠皮质骨的影响

    作者:陈艳;吴铁;崔燎;胡彬

    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方法观察雄激素替代疗法对去睾丸大鼠皮质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30只 4月龄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 (A组、实验开始时处死 ),年龄对照组( B组)、去睾丸组( C组)和去睾丸加睾丸酮组( D组), B组和 C组生理盐水 5ml· kg- 1· d- 1, D组甲基睾丸酮片 1.8mg· kg- 1· d- 1,灌胃 90d.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取胫骨中段进行不脱钙骨制片,用计算机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结果去睾丸后皮质骨静态参数如截面总面积、髓腔面积等无明显变化,动态参数骨外膜骨形成降低( P< 0.05) ,内膜骨形成和吸收均有增加趋势.睾酮则使去睾丸大鼠皮质骨的静态参数有增加趋势,促使骨外膜形成增加,减少内膜骨吸收( P< 0.05),对内膜骨形成影响不大. 结论睾酮补充治疗短期内能对抗去睾丸引起的大鼠皮质骨内外膜的代谢变化,维持正常的皮质骨结构.

  • ClC-3基因过表达对小鼠骨量和骨结构的影响

    作者:汪源;邓志钦;吕瑞玲;王海波;高宏;梁协稠;谭秋婵;朱林燕;李青南;王立伟;陈丽新

    目的:研究过表达电压门控氯通道家族蛋白成员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family protein 3, ClC-3)基因对小鼠骨骼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FVB小鼠用鼠尾基因检测法确定基因型后分为2组:野生型(WT)组和ClC-3过表达(ClC-3 transgene)组,每组各8只。分别测量2组小鼠体重,右侧胫骨长度和重量。取胫骨上段和中段进行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采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胫骨上段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percent trabecular area,%Tb.Ar)、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 Tb.N)、骨小梁宽度(trabecular width, Tb.Wi)、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 Tb.Sp)和胫骨中段皮质骨的骨组织总面积(total tissue area, T.Ar)、皮质骨面积(cortical area, Ct.Ar)、皮质骨面积百分数(percent cortical area,%Ct.Ar)、骨髓腔面积(marrow area, Ma.Ar)、骨髓腔面积百分数( percent marrow area ,%Ma.Ar)。结果:小鼠经鼠尾基因检测后确认为野生型或ClC-3过表达型。与WT组相比,ClC-3 transgene组小鼠体重及胫骨长度重量均减小( P<0.05);松质骨的%Tb.Ar和Tb.Wi均减小(P<0.05),Tb.Sp增大(P<0.05),Tb.N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骨的T.Ar、Ct.Ar和%Ct.Ar均减小(P<0.05),%Ma.Ar增大(P<0.05),Ma.A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C-3过表达导致小鼠的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减少,骨结构变差,提示ClC-3可能参与了骨形成和/或骨吸收。

  • 不同节段椎弓根内部结构的测量和比较

    作者:石锐;刘浩;袁元;吴伟

    目的:提供国人椎弓根内部结构的量化数据以及随节段变化的规律.方法:20具成人防腐C3~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在椎弓根峡部横截面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宽度(PW),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及椎弓根内部松质骨的宽度和高度(SBW、SBH).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椎弓根内部各个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左右两侧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间除LCT外,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LCT/PW为(20.72±5.77)%,MCT/PW为(32.87±7.47)%,SCT/PH为(24.33±6.07)%,ICT/PH为(22.51±5.17)%,SBW/PW为(46.41±11.76)%,SBH/PH为(53.17±10.15)%.MCT绝对值及所占的比例在各个节段上均显著大于LCT.各个节段椎弓根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有所不同.C6~T1,T8~T12为椎弓根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结论:(1)薄层螺旋CT可较好的呈现椎弓根内部的情况;(2)上胸椎椎弓根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危险区域;(3)椎弓根外侧皮质较内侧皮质薄,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外侧更容易破裂.

  • 不同贮存及处理方法对人骨拉力螺钉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石瑾;欧阳钧;傅群武;赵卫东;王兴海;原林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及处理方法对人骨拉力螺钉(Lag-screw of Human Bone,LHB)的剪切和扭转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青壮年尸体股骨干15根,制成56枚直径为5 mm的LHB,随机等分成7组.在生物材料测试系统上分别对LHB的光杆部及螺纹部行剪切强度测试和扭转破坏测试.结果:光杆部D组与A、B、E、F、G组,螺纹部A、B组分别与C~G组、D组与E组间剪切强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P<0.05);E组与A、B、D、F组,G与A、B、D组间的大扭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低温冷冻对LHB剪切强度及扭转性能影响不大;②深冻LHB螺纹部的剪切强度明显降低;③冻干LHB光杆部的剪切强度升高、螺纹部的剪切强度明显下降,但对其扭转性能影响不大;而重新水合后却使其螺纹部的剪切强度及扭转性能降低更明显;④深冻后脱脂使LHB螺纹部的剪切强度明显降低;⑤深冻后经75%酒精及脱脂处理使LHB螺纹部的剪切强度及扭转性能明显降低.

  • 腰椎皮质骨椎弓根螺钉与传统椎弓根钉置钉点骨密度差异之比较

    作者:

    椎弓根螺钉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患,尽管其在重建腰椎稳定性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但螺钉松动、移位、拔出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手术疗效,甚至还需要二次手术翻修。Santoni等于2009年提出皮质骨钉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CBT)椎弓根螺钉(简称CBT螺钉)固定技术,其轴向拔出力较传统椎弓根螺钉平均提升30%,具有显露更少、切口更短、术后康复更快等优点。众所周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螺钉拔出力呈正相关。传统椎弓根螺钉末端常位于椎体中段松质骨内,随年龄增长,松质骨BMD下降,螺钉固定的风险增加并可终导致螺钉松动。而CBT螺钉固定点位于椎弓根及椎体皮质骨中,理论上降低了螺钉松动的风险,即使是老年患者,其置钉位置的BMD也较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椎体中部更能有效维持;而当获得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相同或更好的机械稳定性时, CBT螺钉所需的长度也更短,这一点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的尸体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 兔同种异体胫骨异位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彦平;周明武;杨瑞甫;李扬;徐立博;张迅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段兔同种异体胫骨与自体大段胫骨异位活化程度的差异性. 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6月,健康成年中国白兔(月龄6个月)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同种异体骨组)40只、对照组(自体骨组)40只,另取10只用作制备同种异体骨供体.实验组将制备好的1.5 cm长兔异体胫骨段置于兔大腿隐动脉处的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内,1.0 mm克氏针固定于股骨上.对照组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等长自体胫骨同法置于兔大腿相应部位.分别于术后4、8、12、16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BMP-2主要存在于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胞浆,Ⅰ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在骨陷窝周围的骨基质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4周BMP-2的表达分别为85.25±4.47、103.78±6.59,术后8周分别为109.44±14.69、124.95±14.94,术后4周Ⅰ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78.74±7.99、88.87±11.26,术后8周为95.95±6.99、102.45±2.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周、16周BMP-2的表达分别为141.85±9.45、145.46±8.10和116.25±14.18、112.48±13.27,Ⅰ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139.91±4.32、140.76±4.62和137.76±3.48、139.05±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P-2和Ⅰ型胶原的表达量4周、8周、12周逐渐增高,于12周达到顶峰,16周BMP-2又呈下降趋势,而Ⅰ型胶原基本维持在12周水平. 结论 兔同种异体胫骨段置于含有知名血管血供丰富的肌肉间隙内3个月能够活化,与自体骨无明显差异,同种异体胫骨段异位活化具有可行性.

  • PKG Ⅱ基因缺陷对成年小鼠胫骨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珺;陈怡婷;卢丽;杨国柱;陆幸妍;吉宏龙;李青南

    目的:探讨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GⅡ( PKGⅡ)基因缺陷对成年小鼠胫骨骨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PKGⅡ基因缺陷[ PKGⅡ(-/-)组]与正常[ PKGⅡ(+/+)组]雄性小鼠各5只,正常饲养至15周龄时处死并分取胫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胫骨上段、中段的骨量与骨结构情况。结果 PKG Ⅱ(-/-)组小鼠胫骨明显比PKGⅡ(+/+)组小鼠的细、短、小。骨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表明,PKGⅡ(-/-)组小鼠胫骨上段松质骨骨量显著丢失,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宽度显著减少,且分离度显著增大,单位成骨细胞数量及其贴壁周长显著减少,而单位破骨细胞数量及其贴壁周长明显增加;胫骨中段骨组织总面积、皮质骨骨量和皮质骨厚度均显著减少,而骨髓腔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大。结论 PKGⅡ基因缺陷小鼠的胫骨骨量较低且形态结构破坏明显,提示PKG Ⅱ基因影响骨的重建和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而破骨细胞功能亢进有关。

  • 钠离子对幼年期雌性大鼠骨骼生长的影响

    作者:卢丽;何敬韬;陈珺;陆幸妍;程晴;高建林;蔡惠宁;李青南

    目的 应用骨形态计量学,研究不同浓度钠离子对幼鼠骨骼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周龄雌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饲含钠量不同的鼠粮,正常组含钠1%,高钠组含钠8%,低钠组含钠0.13%,连续喂养60 d.每天监测饮水量、食量及定期测量体重.实验结束,动物处死取左侧胫骨分成两段,进行不脱钙骨包埋,骨形态计量学分析骨生长情况.结果 胫骨上段松质骨:静态参数显示低钠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高于正常组(P<0.05),高钠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钠组较低钠组骨小梁厚度减小(P<0.05);动态参数显示低钠组与正常组比较,骨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破骨细胞数量及其贴壁周长明显降低(P<0.05);高钠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胫骨中段皮质骨:静态参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低钠组骨内膜骨吸收周长降低(P<0.05),高钠组骨内膜骨吸收周长升高(P<0.05),高钠组与低钠组相比骨内膜骨吸收周长升高(P<0.01),骨内膜骨形成率升高(P<0.01).结论 低钠和高钠对幼年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不同,低钠饮食有利于幼鼠骨骼生长,其机制为增加松质骨的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但高钠饮食对幼年鼠影响不一致,可能与个体基因背景有关.

  • 改良的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

    作者:方祥仔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一般以钢板螺钉或钢针内固定为常用.后者方法简单,以往多用锁骨外端穿针法固定.作者改良手术,自1995年1月~1996年1月用经锁骨近端逆行穿针、两端皮质骨固定法治疗26例锁骨骨折,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62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