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TEN在6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侯国胜;冯晨

    目的:研究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失表达率为66.7%(40/60),34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PTEN失表达率为35.3%(12/34).结论:子宫内膜癌与PTNE缺失有关,PTEN蛋白的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β-链蛋白、存活素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

    作者:宋艳芳;刘光新;田岩岩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存活素(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8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染色法检测各组标本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程度,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中β-catenin蛋白、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1%、64.29%,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2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发生淋巴结转移、ER阳性标测具有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子宫内膜腺癌中β-catenin蛋白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共同作用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 植物性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影响

    作者:吉梅;陈超;林流芳;刘玉环;蔡在龙;俞超芹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PEs)是一类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类似于雌激素的天然非甾体类化合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内源性雌激素起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可以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且不会引起子宫内膜的复杂型增生及癌变;植物雌激素还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此外,植物雌激素通过其弱的雌激素活性,既能抑制体内异位病灶的生长又能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将会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带来福音.

  • Bcl-2、Bax在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高燕;章明放;付稳;季福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调节机制.方法: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增生期和分泌期各5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43例,同一患者口服3个月米非司酮(10 mg/d)治疗后的子宫内膜标本43例.采用链酶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bcl-2、bax的表达量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bcl-2阳性信号明显高于分泌期(P<0.05),单纯性增生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与单纯性增生相比,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bcl-2明显下降(P<0.05).分泌期bax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单纯性增生bax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与单纯性增生相比,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bax明显增高(P<0.05).结论:RU486增加了子宫内膜bax的表达,减少了bcl-2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之一.

  • COX-2与芳香化酶在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风胜;王言奎;徐冰;姜玉珍;曲晓媛;罗兵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芳香化酶(P450arom)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94例手术及刮宫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0例、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2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7例、子宫内膜癌3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OX-2与P450arom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14.928,P<0.05);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P<0.01);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均无关(P>0.05).COX-2和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98,P<0.01).结论 COX-2与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 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中的疗效

    作者:崔慎艳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增生采取口服孕激素与宫内放置曼月乐环的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8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宫内放置曼月乐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口服孕激素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孕激素受体腺体及间质水平、治疗后雌激素受体腺体及间质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采取宫内放置曼月乐环的疗效更为理想.

  •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邱晓娣;秦珍珠;王丹;张玉文

    目的::研讨子宫内膜增生(EH)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临床病理表现,以提高临床在此方面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妇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358例 EH 刮宫标本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了解 EIN 的病理表现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结果:在各类型EH 标本中,EIN 的发病率各有不同.其中复杂性 EH 伴不典型增生标本中,EIN 发病率为89.5%%,相比单纯性 EH、单纯性 EH 伴不典型增生、复杂性 EH 的3.6%、7.1%和14.3%均显著增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与其他类型 EH 相比,复杂性 EH伴不典型增生患者发生EIN 的概率往往较高,因此明确把握 EIN 的病理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EH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中的活化及意义

    作者:章柏花;邹桂花;王颖

    通过测定子宫内膜中胰岛素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RK)信号通路中ERK1/2(表示ERK1和ERK2,下同)的表达及其活化程度,探讨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及影响其表达及活化程度的因素.

  • 植物雌激素防治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晨;曾俊杰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1].雌激素替代疗法(HRT)可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发生率,然而,HRT可能导致生殖系统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等则影响了其应用.因此,能对心血管系统等有保护作用,且无不良影响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成为防治绝经期妇女冠心病的好药物.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16例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袁会英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异常调节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引发非正常子宫出血的非器质性病变.按发病机制,功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两大类.前者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后者多为黄体功能失调或排卵期出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无排卵性出血常造成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需要住院治疗.另一方面,按照发病年龄,功血又分为青春期功血和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目前,认为两者均表现为无排卵性子宫出血,但是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常被认为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未完善所致,而后者常被认为是卵巢中卵泡储备下降及卵巢功能衰退所致.因此,理论上年龄对功血的临床表现有重要的影响.先前许多文献主要侧重研究青春期或者围绝经期功血病人的治疗手段,较少分析不同年龄段间功血病人的临床特点[1].区分好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上更加迅速有效地治疗功血,本文拟对我院因功血为主要诊断的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病人功血临床症状的差异,以期为妇科临床急诊处理提供参考.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的疗效

    作者:高凤云;张吉翠

    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内接收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患者中,随机抽取62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1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甲羟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情况、平均月经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平均月经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减少患者的月经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探讨炔诺酮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和性激素的影响

    作者:邓资会;张小红

    目的 分析炔诺酮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100例诊断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其进行分段诊刮术后的第5日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的第5日使用炔诺酮进行3个周期的治疗,并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经期天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结果 经过炔诺酮3个周期的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较之前规律,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天数减少,子宫内膜明显变薄(P<0.05).结论 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可有效止血和调整患者月经周期,减少并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

  • ARID1a及性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要秀娥;赵敏

    目的 探讨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性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biotin,SP)法,检测132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单纯性增生40例,复杂性增生40例,不典型增生52例)及28例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ARID1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在子宫内膜组织中,普遍存在ER、PR、AR受体的表达.ER、PR阳性表达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在不典型增生症组中表达率低,与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内膜组、单纯性增生组、复杂性增生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核中普遍表达,在不典型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丢失率为19.2%,与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内膜组、单纯性增生组、复杂性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RID1a基因的表达与ER、PR、A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雄激素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病变风险显著相关,ARID1a基因突变和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增生恶变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对于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采用联合降低雄激素的治疗,将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治疗的新思路.

  • 炔雌醇环丙孕酮预防宫内息肉腔镜电切术后复发体会

    作者:丁嫚丽

    目的:研究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情况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子宫内膜息肉就诊于我院的患者48例,均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术后患者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高效合成孕激素炔诺酮治疗,实验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结果实验组24例患者中有20例月经恢复正常,其余4例仍存在阴道不规则流血。给予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复查妇科彩超均无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对照组24例患者中有15例月经恢复正常,给予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复查妇科彩超,有3例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治愈率高,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较为方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 屈螺酮炔雌醇片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莉萍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内出血是指在50岁左右,绝经前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分泌激素不足,失去了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卵泡受阻而不能排卵,所导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无排卵型功血,严重影响妇女生活、心理健康。围绝经期功血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有的行经时间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出血量多或时间长时常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贫血,有的表现为月经淋漓不断,时间长可致患者贫血及感染。单纯应用止血药物效果不佳。本院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病理结果为:(1)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2)分泌期腺体分泌不良。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口服治疗,疗效满意。

  • 子宫内膜增生应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王竹花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时使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91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低剂量醋酸甲地孕酮,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高剂量醋酸甲地孕酮。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关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高剂量醋酸甲地孕酮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不良反应低,并能够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郭芳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文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进行调查,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例数,同时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7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40.00%.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得出,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超过48周岁和为患者进行刮诊病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超过48周岁,为患者进行刮诊病理.通常情况下合并的子宫内膜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干预.

  • 探究不同剂量醋酸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效果

    作者:楚庆霞;程晓秋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醋酸甲地孕酮进行干预的疗效差异性和应用意义.方法 纳入本院妇产科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子宫内膜增生36例为研究对象,编序后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每组18例分为A组(醋酸甲地孕酮剂量20mg)与B组(醋酸甲地孕酮剂量12mg).疗程后对不同剂量治疗下患者疗效、安全性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病情干预方面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用醋酸甲地孕酮进行治疗对病情改善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相对于大剂量药品使用,减少剂量安全性相对更高.

  • 经阴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宫腔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作者:郑国柱

    目的:探讨经阴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宫腔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63 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入组患者均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和诊断性刮宫检查,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分析经阴道彩超检查对宫内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经阴道彩超对于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诊断敏感度高于诊断性刮宫(P<0.05),但子宫内膜癌敏感度低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宫腔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参考性,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72例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刘华鲜

    目的:总结并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抽取本院近五年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这些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其B超、血常规及诊刮内膜病理资料.把研究中的患者按照年龄分成30岁以下、30~40岁、40岁以上三组,按照贫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30岁以下患者中有46.7%的患者发生重度贫血,40岁以上患者中有32.5%的患者发生重度贫血,30~40岁患者中有27.1%的患者发生重度贫血,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比较三组患者的输血率,30岁以下的患者输血率高,达到71.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三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和内膜异常增生情况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的患者之间内膜异常增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2mm的患者中,发生内膜异常增生的占53.1%,在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mm的患者中,无内膜异常增生.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年龄对其贫血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可以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一种依据,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大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表现的研究力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82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