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贲门失迟缓多次手术再发吻合口息肉致狭窄1例

    作者:张振;王武军

    1病例患者女性,48岁,因贲门失弛缓术后19年,再次发生吞咽困难半月入院.该患者曾于19年前经上消化道钡餐确诊为贲门失驰缓症并行Heller's手术治疗.2年后症状复发,再次行贲门及下段食道切除,胃一食管弓下手工吻合术.

  •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洪艳

    目的 探讨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贲门失弛缓患者43例,给予3.2 cm的气囊扩张,共进行58次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钡餐检查后1 min及5 min的存钡宽度及高度,以此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且通过气囊扩张的有效治疗,对食管钡剂排空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结论 采取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超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1例

    作者:赵自建;赵磊

    患者女,59岁,主因“间歇性咽下困难、液体食物反流3年余”就诊.体检: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超声:平卧位食管腹段扩张,管腔内为液性回声,浮动点状高回声,内径25 mm,长104 mm,下端近贲门处变窄(图1A),扩张段食管壁厚度正常,层次结构可见,贲门呈闭合状态.

  • 改良三孔法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作者:徐刚;刘奇;陈德兴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效果及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完成的26例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三孔法,术中使用自制简易拉钩,行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观察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随访. 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 ~260 min,平均110.6 min.出血量25~100 ml,平均53.2 ml.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8d.1例术中食管黏膜破裂,修补后无食管漏.术后随访18 ~72个月,平均34.7月,无复发,饮食无明显不适. 结论 三孔法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手术部位显露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病人腹部美观,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良好微创途径.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环形肌断端距离与贲门失弛缓症状缓解程度的关系

    作者:卜保国;令狐恩强;李惠凯;王向东;孟江云;杜红;王红斌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食管下括约肌离断后断端距离对贲门失弛缓症症状缓解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33例贲门失弛缓患者按切开后断端距离大小分为两组,断端距离> 0.6 cm为A组,≤0.6 cm为B组,比较两组间症状的Eckardt分值.结果 3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术前症状Eckardt分值为6~9分,平均7.9分;术后分值为0~6分,平均2.2分.A组的Eckardt分值下降明显大于B组.结论 POEM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状疗效确定.环形肌离断后断端距离大小对贲门失弛缓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影响.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食管下括约肌切开的新既念

    作者:令狐恩强

    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环形肌离断术,作为经口隧道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如何使其在贲门失弛缓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随着我们内镜下肉毒素注射、大球囊扩张、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随机对照研究报道的结题,我们发现POEM虽优于内镜下肉毒素注射,但近期疗效却与球囊扩张效果差异不大,这令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度的问题,认真思考贲门失弛缓治疗的主要症结,以及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状态与正常人群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选择更合适的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方式.

  • 一种新的贲门失弛缓的内镜下分型

    作者:令狐恩强;李惠凯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不能进行POEM .

  • 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作者:付志明

    目的 回顾总结贲门扩张专用球囊治疗责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加强导丝,然后经导丝置入专用球囊至贲门狭窄部,狭窄严重者需用20~30mm球囊预扩张.注入15%造影剂扩张球囊,采取循序渐进与间断性扩张,扩至大直径持续5min后松解,3~5min后再次扩张,连续3~4次.结果 26例中球囊放置成功率100%,一次扩张成功24例.2例2次扩张.术后随访长31个月,短2周,平均10.6个月,无一例复发,吞咽困难缓解率100%.3例轻度食道反流症状.结论 采用直径40mm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取代外科手术.

  • 饮热水联合硝酸异山梨醇酯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作用

    作者:臧凤莉;王智凤;柯美云;方秀才;孙晓红

    目的:探讨饮热水、含服硝酸异山梨醇酯及两者联合对贲门失弛缓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顺序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初治贲门失弛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饮水-联合药物治疗组,20例; B组为药物-联合饮水治疗组,22例,疗程4周。 A组患者第1周仅予饮水治疗,第2~4周饮水联合药物治疗; B组第1周仅予药物治疗,第2~4周药物联合饮水治疗。所有纳入患者于基线期(治疗前2周)、治疗1周及治疗4周均进行临床症状评估,于基线期和治疗4周行食管动力监测及食管造影检查。结果终4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19例, B组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基线期比较, A组治疗1周和治疗4周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4周症状改善明显优于治疗1周(P<0.05);与基线期比较, B组治疗4周症状明显改善(P<0.05); A组和B组之间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基线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和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 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IRP)无明显降低(P>0.05);然而基线期和治疗4周,饮热水或药物干预后LESP及IRP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与基线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食管宽度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饮水或药物干预通过短暂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提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两者联合干预效果更佳,但饮水、药物或联合干预不能持续改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或松弛功能。饮水联合药物为不能耐受或不接受有创治疗及有创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法。

  • 贲门失驰缓症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纪涛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辅助检查主要包括食管压力测定、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其中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特异性高.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扩张治疗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十余年前开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现认为腹腔镜下贲门肌切开术+部分胃底折叠术疗效好.

  •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护理

    作者:林丽雯;秦梅

    目的 总结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术前的精心准备及术后的优质护理,全部患者在术后6~7 d内咽下困难、食物返流、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消失,均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的成功除了要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外,系统全面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 食管巨大憩室继发食管贲门失驰缓1例

    作者:李显辉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20-40岁.食管憩室是指与食管腔相连的覆盖有上皮的盲袋[1].贲门失弛缓与食管憩室两者均为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但二者合并较少见,2010年6月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贲门失弛缓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殷芹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achalasia of cardia,A 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术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住院的29例A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观察及处理并发症的经验。结果:POEM术并发症有感染、气体相关并发症,隧道内出血、胸痛和食道粘膜安全瓣破裂伴胸腔积液等。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出血的观察、患者体格的检查、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 1例合并贲门失弛缓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

    作者:景华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小儿抵抗力弱,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复杂多变[1]。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特征是下段食管括约肌蠕动和张力消失松弛障碍,表现为呕吐、吞咽困难、反流和食运动指导,呼吸道管理以及心理支持,经过21 d 的细心治疗与护理,病情逐吸入性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体重不增长等[2]。我科于2016年7月26日收治了1例患有贲门失弛缓症原发病的肺炎患儿,通过合理的饮步得到好转。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常见的小儿胃肠动力疾病

    作者:李正红;董梅

    1 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1.1 定义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咽部.小婴儿胃食管反流多为功能性,仅表现反刍和溢乳;有食管内外合并症如反流性食管炎、呼吸暂停、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则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

  • 小儿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正红;董梅

    小儿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应根据上述各临床症状、体征,各项关于胃肠道运动和感知功能的检测,及能引起动力和感知功能异常的神经、肌肉病变的原发病.相关的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方法很多,本文主要述及以上各小儿胃肠动力疾病的胃肠动力检测方法.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及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庆森;蔡逢春;郭荣斌;毛永平;卢忠生;范开春;刘迎娣;孟江云;程留芳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例贲门失弛缓病人采用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测定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后半年、1年、2年随访,评价中远期疗效.结果在57例病人中有54例治疗后症状缓解占95%,无合并症发生.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以上有41例,其中36例未复发占88%;1年以上30例,有25例未复发占83%;2年以上12例,有8例未复发占67%.结论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评价

    作者:彭伯坚;曹天生;王健;张园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不同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接受POEM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芝加哥Ⅰ型组和Ⅱ型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Ⅰ型组患者(P<0.05),Ⅱ型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平均下降程度显著高于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Ⅰ型、Ⅱ型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但应用于Ⅱ型患者中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疗效更好.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李粉婷;高欣欣;王新;谢华红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食管-胃交界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限。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肉毒素治疗、支架植入、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但这些治疗手段存在短期内易复发、损伤较大等不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微创术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OEM)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亦可用于一些特殊患者,如Ⅲ型贲门失弛缓症、高龄、小儿、乙状结肠型贲门失弛缓症等。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贲门失弛缓伴食管上皮内瘤变

    作者:张玉;董卫国;叶惠凤;贺磊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咽喉部梗塞感、吞咽困难伴呕吐10年,症状加重半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部梗塞感、吞咽困难,伴间断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无血、咖啡渣样物等,症状间断发作,初始能自行缓解.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