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作者:袁倩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方法:收治GIST患者76例,先后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结果:GIST 常见发病位置有肠系膜、腹膜后、结肠、小肠以及胃部;间质瘤在显微镜下多为梭形细胞,其余有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细胞;a-SMA 多为局部阳性, CD34、DOG-1以及CD117等多为弥漫强阳性。结论: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GIST在病理学上具有细胞多态性特征, CD117可广泛表达GIST细胞,可为GIST的诊断指标。

  • CTLA4Ig局部转基因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一芳;许爱刚;华一兵;吴文溪

    目的:研究CTLA4Ig基因在移植小肠局部表达及其表达产物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SD→Wistar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CTLA4Ig转基因组)和对照组(非转基因组).实验组供肠移植前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学检查移植小肠中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移植术后3,7,10 d分别获取各组的移植小肠进行组织学检查及细胞凋亡测定.结果:经CTLA4Ig cDNA处理的小肠在移植术后可见大量的CTLA4Ig表达.对照组移植肠在术后7,10 d分别出现Ⅰ,Ⅱ度急性排斥反应,同时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实验组移植肠术后未见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证据,凋亡细胞偶见.结论:CTLA4Ig基因可在移植小肠局部转染表达,其表达产物可防止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红云;安沂华;万虹;刘暌;张亚卓;王忠诚

    用多种方法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分化,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其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bFGF和EGF,并采用较高的细胞种植密度,干细胞增生速度快.提示2种神经生长因子对加快干细胞的增生具有协同作用,适当提高干细胞的种植密度可加快其增生速度.

  • 肾康饮对家兔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影响

    作者:鲁加林

    目的探讨肾康饮对家兔膜性肾小球肾炎(MG)病理模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MG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Ⅰ)、模型治疗组(Ⅱ)和正常对照组(Ⅲ).实验中第2,4,6,8周分别对3组家兔进行血清肌酐(Cr)和尿蛋白(UP)的定量检测.实验中第4,6,8周分别处死每组中2只家兔,将肾脏制成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2,4,6,8周CrⅡ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P<0.05);UP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P<0.001,P<0.001).免疫组织学免疫荧光强度显示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病理组织学比较:Ⅰ组病变严重,Ⅱ组较轻,Ⅲ组正常.结论肾康饮能有效降低家兔MG的血清Cr和UP的含量,并可显著改善和延缓病理发展过程.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研究进展

    作者:刘伟;江涛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动脉等小血管,但也可累及小或中型动脉。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无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学检查无或仅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该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1,发病高峰为50-60岁,发病率为(1-3)/万人[1]。M P A为跨学科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自症状出现至确诊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临床上常漏诊、误诊。为进一步提高对MPA的认识,本文就近几年对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亚欧;左晓霞;罗卉;龚艳晖;肖献忠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佐剂性关节炎(AA)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AA组(15只).AA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造模.第18天处死所有大鼠,心脏采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HMGB1的表达,对滑膜、关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B1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滑膜细胞胞核呈阳性,胞质多为阴性.AA大鼠滑膜细胞、部分炎性细胞胞质多呈阳性,AA大鼠滑膜HMGB1在胞质表达强度显著增高(P<0.05).正常大鼠软骨细胞胞核和胞质均为阳性.骨质区骨细胞胞核和胞质较少呈阳性.AA大鼠软骨区和骨质区HMGB1在胞质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AA组大鼠血清中HMGB1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HMGB1在AA大鼠滑膜、软骨区、骨质破坏区的胞质中表达明显增强,血清中HMGB1水平升高,这提示HMGB1可能参与AA软骨和骨质破坏病理过程.

  • 不同方向关节软骨缺损时软骨修复及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有无差异?

    作者:耿晓鹏;王霞;杨震;窦永峰;朱锴;房清敏;孙兆忠;李建军

    背景:目前关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方法较多,其中微骨折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目的:观察不同方向(冠状位与矢状位)关节软骨缺损时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及组织修复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兔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全厚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根据切口方向分为冠状位组与矢状位组。分别在造模5,10,20周时行大体观察,取标本做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蛋白染色,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学检查观察关节软骨缺损处的组织修复情况。造模后定期检查2组兔的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2组缺损处均可见越过股骨髁的一条白线,缺损修复的关节面与原位软骨平齐,并达到了骨性愈合,手术处理的膝关节对功能无影响。光学显微镜下2组均可见软骨下骨的部分重建,主要由纤维软骨修复,骨重建的水平低于邻近的原位软骨的潮线。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2组标本的缺损处均呈现Ⅰ型胶原染色逐步减弱,Ⅱ型胶原染色逐步增强。提示不同方向(冠状位与矢状位)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修复及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 p53蛋白、PCNA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波;杨志宏;殷新光;阮水良

    目的研究p53蛋白、PCNA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3例胃癌细胞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p53蛋白、PCNA检测.结果 p53蛋白、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92.5%,PCNA强阳性表达率占64.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与PCNA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胃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Caspase-3与CD44v6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邴寒;李淼;张继超;金晓明;韩清

    目的 研究Caspase-3和CD44v6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RB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4例RB石蜡包埋标本中的Caspase-3和CD44v6表达,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24例RB中,分化型4例和未分化型20例;24例RB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者17例,占70.8%;分化型和未分化型RB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CD44v6在视神经浸润组与视神经未浸润组RB中的表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4例RB组织中,有18例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占75.0%.Caspase-3在分化型与未分化型组间和视神经浸润组与视神经未浸润组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表达与RB有无视神经浸润无相关性.CD44v6与Caspase-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D44v6与RB视神经浸润正相关,表达可能与RB的分化无关,Caspase-3与RB的分化无关.Caspase-3和CD44v6的表达间存在着正相关.在RB中,Caspase-3的高表达和CD44v6的高表达可能与RB的演进有关.

  • 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张卫良;张国标

    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24例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患者均表现出胃肠道黏膜下呈现息肉样或半球形肿块;光镜下显示,组织学特征为梭形纤维血管增生,且呈现特征性排列,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实施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组织表达纤维及肌纤维母细胞标记.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为消化道罕见良性间叶性肿瘤,其病理组织学特征较为独特,临床上可采用手术或内镜下肿物完全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高晓;田伟;张远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治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对标本中的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SP法检测;另选同期20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8±5.3岁,p53蛋白突变表达率为70%,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0%,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5%,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预后好,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差异显著;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标本中的p53蛋白突变表达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148例脑膜瘤临床病理与预后

    作者:黎辉;詹娜

    目的 研究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观察148例脑膜瘤病理组织学表现,部分脑膜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结果 低复发性脑膜瘤132例,其中脑膜瘤上皮型48例,纤维型32例,移行型20例,砂粒体型22例,血管瘤型10例;高复发性脑膜瘤16例,其中脊索瘤样型2例,透明细胞型3例,非典型5例,乳头型4例,间变形(恶性)脑膜瘤2例.结论 脑膜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

  • EMP2、TTF-1在子宫内膜增生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惠嫦;黄瑾;高海洋;韩燕华;陈应智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 ABO血型不合的心脏移植后移植物组织血型由B型转变成O型1例

    作者:Koestner SC;Kappeler A;Schaffner T;张建伟;闵志军

    一例血型为O型的患者在意外地接受了供者血型为B型的心脏移植近5年后,患者由于移植物血管病变而死亡.在移植后44个月期间,应用了免疫组织学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同种移植心脏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ABO血型抗原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移植物内皮细胞血型抗原逐步从B型转变为O型.移植物的这种血型抗原变化在术后的第14个月被发现,在观察的后期这种变化尤其明显.观察表明植入患者体内的同种心脏内皮的血型物质在移植后1年开始由B型转变成患者自己的O型,并在移植后44个月,终完全转变成O型.

  • 人类白细胞抗原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永强;徐良;刘雪梅;陈历恒;夏仁品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ajor histoo 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的主要抗原之一.

  • 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纤维重塑的影响

    作者:于远望;韩曼;张淑珍;黄文华;赵晓明;宋亮

    目的:探讨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纤维重塑的影响.方法:参照Ohkusa等介绍的方法复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术后8周取左心室组织一部分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行Von Gieson光镜观察心肌结构,计算心肌胶原组织容积分数(CVF);另一部分左心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心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 Ⅲ)的容积分数,并摄片对比.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VF及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CVF明显增加(P<0.01).参附芎泽注射液组与模型组相比,CVF及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CVF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纤维重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预防、延缓心肌重塑的发生,提高心功能.

  • 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后IL-8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胡开进;周树夏;戴毅敏;孙庆妹

    目的:通过观察羊颞下颌关节(TMJ)间接创伤后不同时期髁突软骨中IL-8的表达,探讨IL-8在TMJ 创伤后导致TMJ 骨关节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造成山羊双侧颞颌关节间接性创伤.分别于伤后2 h、7 d、1 月、3 月取材,并以正常TMJ 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进行观察.结果:TMJ 创伤后髁突软骨中IL-8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其着色程度越靠近结构破坏区越明显.结论:IL-8在TMJ 创伤后导致TMJ 骨关节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响;徐青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由 Falk等[1]于1991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原发于脾脏的良性血管源性肿瘤,经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学证实,其起源于脾脏血窦的内衬细胞,又称窦岸细胞,具有向上皮和组织细胞分化的双向潜能。本病比较罕见,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收集了本院自2010-03—2015-05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 LCA 患者的 CT资料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上述4例 LCA 的 CT 特点及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 大鼠慢性砷中毒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与凋亡

    作者:邹焰;李宏彬;陆祥;丁宇;陈伟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剂量慢性砷中毒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4组,每组10只.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予双蒸水、0.375 mg/kg As2O3水溶液、0.75 mg/kg AszO3水溶液、1.5 mg/kg As2O3水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16周.取睾丸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睾丸XRCC1蛋白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大鼠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XRCC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XRCC1蛋白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而降低(r=-0.637,P<0.00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而升高(r=0.893,P<0.001).XRCC1蛋白表达与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738,P<0.001).结论:慢性接触0.75 mg/kg和1.5mg/kg As2O3可诱导SD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XRCC1 蛋白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原因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