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敖永琴

    本文对1例甲状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形态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甲状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及病理学诊断要点.甲状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光镜下肿瘤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呈广泛侵袭性并可见巢状和片状的上皮细胞,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转移率低,其恶性程度不高,患者多预后较好,因此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组织学进行诊断显得十分重要.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远钦;林慧;康锶鹏;陈燕红;陈婷婷;邱建龙

    目的 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307例经手术根治切除的胃癌病理切片,筛选出12例胃LELC(3.9%),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表型、EBER原位杂交及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2例胃LELC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岁,发生部位均在近端胃.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片状结构,部分可见小的腺腔样结构,间质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示12例肿瘤细胞EMA、CEA和CAM5.2(+),3例CDX-2弱(+),S-100、Syn、CgA和vimentine(-).原位杂交示9例中癌细胞EBER(+).随访3个月到5年余,9例无瘤存活,2例死亡(死因不详),1例失访.结论 胃LEL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亚型,大部分病例与EBV感染相关,预后相对较好.

  • 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光之;李静;丁华野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3例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主要由密集的成熟淋巴细胞组成,有时有纤维条索分隔;癌细胞单个或排列呈小簇状、巢状、条索状,散布于淋巴细胞中.癌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或略呈嗜酸性,圆形泡状核,核仁明显.免疫组化示癌细胞CK(+),CD30(-);病毒检测EBV与HPV均(-).结论 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而形态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形态与发生于其他器官的淋巴上皮瘤样癌类似,常与淋巴瘤、髓样癌等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 原发性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作者:岳振营;郭三菊;王慧;李文雪;董艳光

    患者男性,50岁.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2天,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0年.腹部CT示:肝包膜光整,肝Ⅴ段及Ⅵ段交界下区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大小为36 cm×32 cm,增强后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腹腔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CT考虑肝癌可能.在全麻下行右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呈小结节状改变,右肝Ⅵ段间有一直经3.5 cm肿块,未侵及肝被膜.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作者:何娟;冯振博;何如崑

    患者女性,51岁.患者咳嗽2天伴有少量痰液和针扎样阵发性右胸痛.痰液无血丝,胸痛与呼吸无关,运动和咳嗽时加重;无抽吸性涕血和鼻衄等鼻咽部症状.患者否认吸烟史.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

    作者:刁鑫伟;叶明福;张哉根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也称胃未分化癌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旧称淋巴间质胃癌,是胃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本文报告2例胃大部切除标本中发现的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病例,复习文献并探讨该肿瘤病理特点及诊断依据.

  • 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报道

    作者:岳振营;苗杰;王慧;徐滨;董艳光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C)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浸润并包绕未分化癌组织为特征,由Regaud和Schminke于1921年首先命名.LEC可发生于前肠起源的器官,如肺、胃、涎腺、胸腺及纵隔等部位[1,2].原发于乳腺的LEC极其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仅20余例报道[3-10].本文报道2例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 肝脏胆管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

    作者:毛卫波;龚伟;黄渊;徐少杰;朱忆凌;赵中伟

    患者男,44岁.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既往体健,于2009年12月2日在当地医院体检时B超发现左肝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来本院就诊.体检:患者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无肝区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

    作者:楼善贤;施红旗;翟晓利

    患者男,64岁.因呕血2 h于2005年2月17日入院.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行胃大部切除.

  • 肝脏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作者:魏弢;孟令平

    患者女,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肋缘持续性刺痛2个月,以"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查体:肝区轻扣痛.实验室检查:AFP 2.11μg/L,CEA 0.88 μg/L,CA199 4.55 U/ml,CA12512.7 U/ml.MR平扫示肝脏右后叶S7~8段包膜下7 cm×6cm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中、高混杂信号,包膜下少量积液;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强化,可见假包膜(图1、2).考虑肝脏恶性肿瘤.行肝脏右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Ⅶ~Ⅷ段,约8 cm×7 cm×5 cm.大体病理:肿瘤切面呈灰白色,伴少量出血,质软、界清、有薄包膜.镜下:肝脏结构破坏,可见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分布,周围见较多成熟淋巴细胞浸润.上皮样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卵圆形,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核多形性(图3).免疫组化:AFP(-),广谱CK(+),HEPA(-),CK7(-),CK19上皮(+),CD34血管(+),CD68组织细胞(+),CD45RO部分(+),CD20少数(+),LCA(+),Ker(-),EBER原位杂交检测:上皮样肿瘤细胞(+).病理诊断: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表现

    作者:梁辉清;曾庆思;袁国奇;刘海明;黄锦钊;杨剑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39例均为肺内单发病灶,大径1.12~9.55 cm,其中17例中央型、22例外周型,肿瘤好发于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共27例(27/39,69.23%).31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2例见小斑片状低密度区,3例可见细点样钙化,3例出现空洞;增强扫描示均匀强化28例,出现小斑片状坏死8例,出现血管或支气管包埋征15例.肿块呈分叶状25例,边缘可见细毛刺23例,胸膜凹陷征8例.2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既具有淋巴瘤的特征,也具有与其他类型肺癌相似之处.

  • 膀胱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二例报告

    作者:吴旭东;颜小平;李志坚;杨少鸿;胡汪;张文圣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伴腺癌成分的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报告

    作者:张熔熔;吕慧;祁秀敏

    患者,男,66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2年8月18日入院。1个月前于外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占位,行TURBT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黏膜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血尿为淡红色,无血块,可自行缓解。查体未见异常。 B超检查:膀胱壁多个实性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点状血流。 CT检查:膀胱充盈欠佳,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多个不均匀结节状强化。CT尿路造影检查:双侧肾脏、输尿管充盈良好,膀胱左侧壁、膀胱颈及输尿管开口处呈多个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并取活检提示膀胱恶性肿瘤。术前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全麻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中见膀胱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膀胱后壁有两个菜花状肿瘤,分别为2.0 cm ×2.0 cm ×1.5 cm、2.5 cm×2.0 cm×2.0 cm大小,基底宽,切面灰白色,质脆,肿瘤侵及浅肌层。镜下所见:送检组织表面覆盖异形上皮,上皮层次增多,部分区域形成腺管样结构和乳头状结构,该区域肿瘤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细胞免疫酶标细胞角蛋白7、低分子细胞角蛋白(+),高分子细胞角蛋白、P63基因蛋白、细胞角蛋白5/6(-);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胞质轮廓不清,嗜伊红染色,含有空泡状核和显著的核仁,排列呈分叶状、巢状或索条状,核分裂易见,肿瘤细胞周围有致密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该区域肿瘤细胞高分子角蛋白、p63基因蛋白、细胞角蛋白5/6(+),细胞免疫酶标细胞角蛋白7、低分子细胞角蛋白(-);在癌细胞中浸润增生的淋巴细胞CD3、CD45(+),其外层为CD20、CD79(+)的B淋巴细胞。病理诊断:(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icinoma,LELC)伴腺癌。术后采用吉西他滨40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周,此后改为每月1次,共10次。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 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伴肺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范博;李先承;玄基哲;王建伯;车翔宇;杨德勇;宋希双

    目的 探讨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肾盂LELC患者的资料.患者,男,61岁,因左侧腰部胀痛2个月于2012年5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左肾铸型结石”于我科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见尿路上皮黏膜颜色质地正常.专科查体:左肾区轻度压痛、叩击痛,余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统增强CT检查提示左肾盂癌侵及左输尿管上段,左肾盂扩张积水,左侧肾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泌尿系超声检查提示左肾重度积水,左肾集合系统重度分离,宽35 mm,左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实性占位,大小53 mm×38 mm,内回声不均,可见点状血运;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散在结节影,大者横径约1.1 cm,考虑肺部多发转移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大者横径约0.7 cm. 结果 临床诊断为左肾盂癌,肺部多发转移癌.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左肾盂LELC,肉眼见肾盂处肿物,大小为4.5 cm×4.0 cm×3.5 cm,灰白质地,局部见坏死,累及肾实质及肾被膜;光镜下见左肾盂正常尿路上皮黏膜消失,代之以浸润性生长,条索状、实性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异形性大,胞质比例高,泡状核,可见大嗜酸性核仁.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相关治疗,随访18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 肾盂LELC临床罕见,症状与肾盂癌相似,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确诊须依靠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宋亮;赵文天;杨娜;王高燕

    目的 加强对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认识.方法 对1例诊断为儿童胸腺LEL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儿童LELC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12岁,男,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宁、胸闷;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部CT示右中上纵膈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物,病理报告为胸腺LELC;化疗后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原位复发.近20年来文献报道胸腺LELC患儿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起病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者6例,肥大性骨关节病(HOA)5例,证实EBV感染6例;8例在发病1年左右死亡.结论 胸腺LELC是儿童时期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合并EBV感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临床特点为咳嗽、胸闷、胸腔巨大占位和HOA,手术难以完整切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冬坤;苏晓东;龙浩;张兰军;朱志华;邓勇军;戎铁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肺LE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肺LELC患者中,男5例,女6例,均来自我国华南地区;年龄33-63岁,中位年龄41岁.肺LELC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呈合胞体状聚集成堆,细胞核呈空泡状,肿瘤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11例患者的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原位杂交检测EBV小RNA(EBERs)的阳性率为88.9%.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2例,手术+化疗3例,手术+化疗+放疗2例;4例不能手术的患者接受了化疗或化疗+放疗.9例患者存活至今,其中6例为无瘤生存者,长生存时间为52个月;3例为带瘤生存者,长生存时间为89个月.结论 原发性肺LELC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其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

    作者:陈玲;邱乾德

    患者男,55岁.胸痛胸闷、咳嗽、咯痰5个月余,2009年6月30日来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诊断为肺癌,而后患者于外院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紧贴大血管,纵隔、肺门有多数小淋巴结,右肺见多个结节灶,无法切除,取标本病理检查.

  • 涎腺淋巴上皮样癌的影像表现

    作者:吴静;林素暇;杨秋霞;刘学文;班晓华;谢传淼;张嵘

    淋巴上皮样癌(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LE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与鼻咽未分化癌相似,可发生在鼻咽以外前肠起源的器官.涎腺LEC罕见,占所有涎腺肿瘤1%以下[1].该病于1962年由Hilderman等[2]首先提出,义被称为淋巴上皮瘤样癌、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伴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未分化癌在淋巴上皮病变中等.在WHO涎腺肿瘤分类第2版定义为伴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2],在第3版更名为LEC[1].笔者就该病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肺癌患者EB病毒感染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

    研究显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胃癌存在异常的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性、p16蛋白的丢失等,并认为EBV导致P53蛋白高表达是其致癌的机制之一[1].近年的研究表明,EBV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尤其与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有关,但机制未明.

  • 1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病理分析

    作者:于汪营

    目的 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根治切除的胃癌病例中筛选出1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患者,该研究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及组织病理学等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 1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62±6.32)岁,发病部位均于近端胃.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多呈条索状、巢片状排列,间质可见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11例肿瘤细胞EMA、CEA均为阳性,4例CDX-2弱阳性,淋巴样细胞CD3、CD4、CD8阳性,2例CD20阳性.结论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属临床少见的胃癌类型,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较传统型腺癌良好.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