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919糖浆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骏;武哲丽;刘爱华

    目的:研究919糖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CCI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919糖浆治疗,以秋水仙碱作为对照,观察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9糖浆对肝纤维化大鼠有显著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M),Ⅲ型前胶原(PCⅢ),肝脏羟脯氨酸(Hyp)的作用;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结论:9糖浆具有确切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HBeAg、 HBV DNA 和肝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程晶;唐海鸿;李群;邢宇锋;陈亮;张来;占伯林;贺劲松;周大桥

    目的:研讨验证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 DNA、 HBeAg和肝组织学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0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干预,周期为72周。结果:治疗7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1 log10、﹥2 log10及﹥3 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 DNA阴转作用明显,对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也有改善作用,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 肝活检对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小云;李韶光;温帆渊;吴静黎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CHB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血清HBsAg均为阳性,40U/L<ALT≤80U/L,病程超过6个月.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生盲法进行阅片.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其中炎症活动度G2~G4为30例,占48.38%;纤维化程度S2~S4为32例,占51.61%.同时,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不成正比.结论: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中仍有不少病例肝脏呈现明显组织学异常,不能只依靠血清ALT、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来判断患者的肝损害程度,应重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 拉米夫定停药后4例肝功能恶化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涛;陆基华;余雷

    文献报道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HBV DNA转阴率为99%,HBeAg血清转换率为17%~21%,ALT复常率为40%~72%.有50.82%的患者肝组织学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见[1,2].但近年来已有停药后患者病情加重的报道[3.4],作者亦见4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功能恶化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 胆道闭锁肝组织学和食道静脉曲张的进展

    作者:Kang N;徐小群;谷兴琳

    作者将71例Ⅲ型胆道闭锁的患儿行内窥镜检,这些患儿或有出血史或进行术后随访2~3年,平均年龄3.4岁.其静脉曲张程度分为0~3级.同组71例患儿初的组织学标本,在相同重量下,依据下列5个组织学标准进行整体评分:肝纤维化(包括数量及程度)、感染(门脉系感染及病灶实质感染)、巨细胞变性、胆管增殖、胆汁於积(巨噬细胞内、肝细胞内及胆栓).

  • 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关系

    作者:郑荣琴;李建国;卢翠容;苏中振;蔡银科;姚集鲁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12例慢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光滑度、胆囊大小异常、合并胆囊结石及息肉的发生率,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胆囊声像异常总发生率为57.14%.胆囊壁厚度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67,P<0.0001).胆囊壁不光滑及胆囊大小异常发生率在中重度与轻度慢性肝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合并胆囊结石及息肉的发生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超声评价胆囊壁厚度、光滑度及胆囊大小异常对判断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特别是鉴别轻度与中重度慢性肝炎有重要参考价值.

  •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改变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关系

    作者:肖清华;张继红;刘建湘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肝组织学改变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63例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活检,分析肝脏病理分级、分期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水平、E抗原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关系.结果 肝脏有病理改变者62例(98.41%),其中G1、G2、G3分别为49例(77.78%)、9例(14.29%)、2例(3.17%);S1、S2、S3分别为34例(53.97%)、13例(20.63%)、3例(4.76%).抗结核疗程结束后累积发生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25例(39.68%).病理分级G0-G1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发病率低于(2、G3组(x2 =9.885,P<0.01).病理分期S0~S1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发病率低于S2~S3组(x2=7.571,P<0.01).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阳性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发病率高于HBeAg阴性组(x2=9.877,P<0.01).血清HBV-DNA≤1000IU/ml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发病率为35.29%(6/17),血清HBV-DNA>1000IU/ml组为41.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7,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程度及E抗原阳性与否相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水平无统计学相关.

  • 6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作者:张春兰;杨湛;范慧敏;李文莉;张健珍;易俊卿

    目的探讨慢性 HBV携带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对 62例慢性 HBV携带者进行单人操作肝活检,了解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慢性 HBV携带者中肝组织学有明显病理改变者占 91.94% (57/62),其中 G1占 77.42% (42/62), G2占 14.52% (9/62), S0占 19.35% (12/62), S1占 51.61% (32/62), S2占 20.97% (13/62).肝组织炎症程度的高低与大、小三阳及 HBVDNA定量水平无关( P >0.05);肝组织纤维化进展程度与 HBVDNA定量水平无关( P >0.05);进展到 S2期中以小三阳患者所占比例为多( P< 0.01),且外周血肝纤维指标中 HA、 PⅢ有明显升高( P< 0.05);随着纤维化程度的进展, B超脾厚径亦有增大趋势, S2期 >S1期 >S0期( P >0.05, P< 0.01). 结论慢性 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无关;纤维化程度高者( S2)以小三阳为多,似与病程长短有关; B超脾厚径的检测可早期发现纤维化的存在;定期监测血清 HA、 PⅢ水平可预测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

  • 犬肝动脉热灌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卫平;刘燕;张洪新;梁志会

    目的:研究热灌注液经肝动脉灌注对犬肝组织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介入性热化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经犬肝动脉灌注入60℃生理盐水180 mL,持续30 min.于热灌注前及热灌注后24、48、72、120、168、216 h抽取静脉血,进行活体肝穿刺,分别进行生化和病理细胞检查,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组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于灌注后24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P<0.01),216 h后恢复正常;总胆红素、白蛋白、γ-谷氨酰基移换酶无明显变化(P>0.05);2.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明显浑浊、肿胀,但未发现肝细胞坏死,热疗后168 h后恢复正常;3.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介入性热疗对犬肝组织及肝、肾功能有一过性影响,但未发现造成组织细胞坏死,并且这种副反应在短期内可以完全恢复.

  • FDA新药物

    作者:卢康荣

    已批准药物FDA批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恩替卡韦上市3月29日,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的恩替卡韦(entecavir,BARACLUDE)上市.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人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转氨酶持续增高,或肝组织学为活动性病变的慢性乙肝感染.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作者:杨小云;温帆渊;吴静黎;周华坚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各分为4个组,对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ALT正常的患者,作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程度不成正比.结论单凭血清ALT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肝病活动性是不全面的,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樊和斌;郭亚兵;杨洁;侯金林;王战会;朱幼芙;秦劲峰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对该地区5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其临床生化结果、病毒定量和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基因型28例(51.0%),C基因型18例(32.7%),D基因型4例(7.3%),B+C型4例(7.3%),未分型1例(1.8%).其中年龄大于30岁的26例患者B和C基因型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190.9±270.3)IU和(141.0±83.0)IU(t=0.532,P>0.05),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平均秩次为10.4和11.8(Z=0.561,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分期的平均秩次为10.5和11.7(Z=0.483,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6.8±1.4和108.5±1.1(t=2.989,P<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2/12和8/9(Fisher's精确概率P=0.002).结论广东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两种基因型感染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病毒复制水平、HBeAg表达水平以及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年龄大于30岁的CAH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的HBV病毒复制水平和HBeAg表达水平比感染B基因型者显著增高.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状态相关性无创指标分析

    作者:陈永鹏;朱幼芙;冯筱榕;彭劼;侯金林

    目的了解病人血液常规、血清生化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状态相关性,探讨病人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指标.方法统计252例住院病人资料,对病人年龄、性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组织炎症与病人常规血液学检查指标有一定相关性(P<0.05),血清AST、胆红素及外周血WBC、血小板与肝脏炎症有显著相关性,但血清ALT、AST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肝组织炎症程度;肝组织纤维化与血清ALT无关,与其他血液学指标有一定相关性(P<0.05),以血清AST、胆红素、外周血血小板及年龄为显著;血液PT、胆红素、血小板与年龄等指标为早期肝硬化显著相关性指标:灵敏度31.5%,特异度94.4%,阴性预告值83.3%,阳性预告值60.7%,准确率80.7%.结论单次血清ALT、AST检查不足以真实反映肝组织炎症状态,血清AST、胆红素及血液WBC、血小板与肝组织炎症相关性显著;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血清AST、胆红素、外周血血小板及病人年龄有显著相关性,病人年龄、血小板、血清胆红素、PT对确认早期肝硬化有较高特异性,但不能作为筛选指标.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作者:崇雨田;吴元凯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分为三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免疫耐受期特点: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较高(> 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清除期则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105拷贝/ml,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测不到或呈低滴度,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动,出现HBeAg阳转;或发生前C或C区启动子变异,HBV再度活动,但HBeAg阴性,两者均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 糖尿病性肝病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以培;冼苏;李舒敏;李媛;刘良华

    糖尿病性肝病(Diabetic liver disease,DLD)是指糖尿病引起肝组织学和功能改变的病变[1].我院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17例,现报告如下.

  • 拉米夫定联合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及重组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初步观察

    作者:秦小超;王瑞烈;黄强

    拉米夫定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总体疗效并非令人满意,在治疗过程中诱导HBV发生YMDD变异以及停药后复发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提高抗病毒疗效、改善肝组织学和防止复发是临床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 病毒学因素对ALT持续正常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杨艳华;谢青;王晖;周惠娟;桂红莲;蔡伟;郭斯敏;俞红;郭清

    目的 探讨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忡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学因素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枪测52例研究对象的HBV DNA水平、基因型、基本核心启动了(BCP)与前C区变异,分析各病毒学因素对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止态分布数据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I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HBV DNA与肝脏组织学的关系等非参数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采用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下而积评价HBV DNA水平对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BCP与前C区联合突变组的病毒载量高于非联合突变组[(4.9±1.4)10g10拷贝/ml比(4.1±1.1)log10拷贝/ml,t=2.308,P<0.05];联合突变组32.1%的患者HAI≥4分、14.3%的患者F≥3分.前C区或BCP野毒株的感染者中,HBV DNA与肝脏炎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和0.592,P值均<0.01)、与纤维化改变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和0.641,P值均<0.01).在尢联合突变的研究对象中,HBV DNA用于预测其F≥3分的肝脏病理改变有显著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771~1.039,P<0.05),临界值为4.5 log10拷贝/ml(敏感度1.000,特异度0.778,阿I性预测值为42.9%,阴性预测值为100.0%).基因B型的HBV DNA高于C型[(5.1±1.5)log10拷贝/ml比(4.3±1.0)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59,P<0.05);但两者在显著肝脏病理改变方面的差异尢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V联合突变株的复制能力强,行且部分联合突变株感染者出现显著肝组织学改变,此类患者有必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前C区或BCP变异野毒株感染者中,HBVDNA与肝脏的炎症、纤维化改变呈正相关,病毒载量用于预测这部分感染者F≥3分的肝脏病理改变有显著意义.

  • 胸腺素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丽军;王文冰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仍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治疗难题.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鉴于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1],抗病毒治疗是其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拉米夫定(LAM)可有效地抑制乙肝DNA的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组织学,但HBeAg转阴率低,易出现耐药,停药后多病毒"反跳".胸腺素α1(Tα1)的抗病毒作用与干扰素类似,但因细胞免疫的滞后性,使起效时间慢.我们在临床中研究了拉米夫定与胸腺素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肝活检对无症状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波;刘冰;许斌;寇国先;罗大勇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临床意义.方法共166例无症状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血清HBsAg均为阳性,肝功正常,病程超过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结论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根据.在转氨酶正常的病例,推行肝活检有助于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朱林林;杨李桦;谢其冰;尹耕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生化、免疫组织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AIH患者共76例,其中AIH合并SS共40例,单纯AIH共36例,比较两组患者首诊信息、治疗费用、生化及免疫学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AIH合并SS组与单纯AIH组女性分别占97.5%、77.8%,首诊年龄<60岁的比例为70%、47.2%,两组中位病程分别为30月、9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合并SS组与单纯AIH组患者首诊原因为皮肤巩膜黄染(52.5% vs.38.9%)、体检发现肝酶异常(17.5% vs.44.4%)、口干眼干(15.0%vs.2.8%);首诊科室依次为消化内科(35.0% vs.91.7%)、风湿免疫科(37.5%vs.2.8%)、传染科(27.5%vs.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总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合并SS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IgM水平,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SLA)、抗Ro抗体(SSA)、抗La抗体(SSB)阳性率均高于单纯AIH组,白蛋白水平、补体3(C3)水平低于单纯A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胆管损伤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女性AIH患者以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表现、存在多种高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时,需警惕合并SS.

103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